第三百八十章 擋不住
賈雨村有朝廷的勘合,路途上都有驛站可以居住和提供伙食,開銷并不大。
遍布全國的驛站,就是帝國的血管。
各地的驛站,由本地的百姓服徭役,自帶干糧為大周服役,包括馬匹也是如此。
驛站的一應事務,都是當地官府,通過稅賦和徭役來維持。
大早上的,他洗漱完,就聽到了外面在爭吵。
“外面在吵什么?”
進來更換熱水的驛夫,聽到官老爺的問話,立馬叫屈起來。
“有人拿著旁人的勘合來住宿,本來想著不得罪人,就讓他住了進來。
還不滿意吃食,要這要那的。
偏他咬死了就是他,明明都不對,罵人不說,還要打人,哪有這道理。”
驛夫指望眼前的老爺說個公道話,眼巴巴的等著。
賈雨村明白了是什么事卻不管。
對面的是正經的官老爺,驛夫不過是百姓,哪里敢得罪,恭敬的離開。
到底是老百姓,不懂官官相護這個道理。
賈雨村為官十余載,深知為官之道,那就是官場上,絕對不輕易樹敵。
驛站對于當地百姓,本就是一項承重的負擔。
不過人情往來嘛,勘合亂發亂借,誰都可以使喚驛站,占用驛站的物資。
驛站關乎國家大事,如此積弊賈雨村又豈能看不明白。
內地百姓都習以為常,此處竟然會鬧起來。
雖然還未到布政司,賈雨村已經看出,此地民風頗強,卻不是從百姓的角度。
他將到任福建,成為興華府知府。
比起原來擔任金陵應天府的知府,到底還是降了職。
不過他也沒有太多的怨言。
自己在遼東的行為,朝堂上的官員都不是傻子,明知道金江鎮勢大,還主動帶著官員去金江軍中。
其心可誅。
真要是較真的話,一個剝奪功名,貶為白身都是輕的,何況保留了品級。
后來賈府王府勛貴出面,只操作了一個興華府知府。
但是如此急匆匆的布置,卻還是安排成功,可見王府下了何等死力氣。
帶著隨從到了布政司不提。
興化府屬福建道宣慰司,領兩縣,北距布政司二百八十里。
別看興華府在福建是最小的府,可是福建之大,規模不比琉球國要小。
短短的時日。
上官未摸透,同僚未認清,下屬未見全,事務都還沒有搞清楚頭緒,金江鎮的船隊就到了。
平海衛的莆禧千戶所,沖沁巡檢司,紛紛送來急報,有懸掛金江鎮的船只靠岸。
賈雨村裝模作樣,大驚失色,派人去詢問來意,并命人不得沖突,務必好生相待。
當年倭亂,興化府的莆田縣首當其沖。
莆田縣東南濱海,海中有湄洲嶼,又有南日山,俱東與琉球國相望。
又南有木蘭溪,北有延壽溪,東北有荻蘆溪,又有通應港,俱會流入海。
如此兩便,倭寇可坐船輕易的深入內地。
為了防備倭寇,因此各地皆設立了眾多的巡檢司。
莆田有嵌頭、西北有大洋寨、東南有吉了三巡檢。
東有沖沁巡檢司,本治尋陽,后徙興福。又有青山巡檢司,本治武盛里南哨,后徙奉國里。
東南有南日山巡檢司,后徙新安。
東北有迎仙寨巡檢司,后移鼓樓山。東有峙頭、東南有小峙二巡檢司。
眾多的巡檢司,為各衛各所,提供了有力的助力。
不過隨著倭亂漸去,這些巡檢司乃至衛所,青壯皆散歸故地,大多都已經荒廢。
就算沒有賈雨村的命令,當地的軍戶也不敢冒犯得罪,而且還是掛著朝廷的旗幟,誰也摸不清楚狀況。
沈有容告知衛所的官員,他們是追尋海盜而來。
理由太過牽強,不過衛所官員也不細究,都是大周同僚,他的身份也管不。
這也算是保留大周旗號的好處。
總之,靠著賈雨村的遮掩,沈有容以補充物資的理由,留在了當地,并派船四處搜尋。
以找尋海盜的理由,去接應百姓。
無根無據的,雖然是朝廷的軍隊,且對村落絲毫不犯,也沒有人愿意信任。
“分地?天下還有這么好的事。”
人群中,一位老者,神情鄙視的說道。
金江軍的一艘船離開后,留下的百姓們,紛紛驚奇的談論此事。
“我聽說很多軍戶相信,不少人跟了他們去。”
有百姓不愿意放棄,不甘心的說道。
福建和內地不同。
在數百年前,福建各處大多都是荒蕪之地,瘴氣遍布,蚊蟲野獸讓人無法生存。
南宋時,才大規模移民開發此地。
單獨的人無法生存,只有抱團才能對抗惡劣的環境。
所以福建的宗族勢力,比起其他的地方都要強盛。
人多了就有階層。
老者是宗族的族老,本家多有科道子弟,家中又田地眾多,很多族人租種他的田,向他交租子。
福建地少,數百年的宗族繁衍,子孫翻了多少倍,田畝不足夠,這是沒有辦法的事。
能做官的門戶,生活條件很快就超過淪為庶民的族人,成為被族人依附的鄉紳。
百姓生活困苦,聽到有新希望,如何按捺得住。
可是這一絲的希望,隨著族老之言,又很開破滅了。
是啊。
天下哪里有這么好的事呢。
當初不少人就聽聞大員地多,結果去了的人,沒有人討到好,甚至尸骨無存。
客死異鄉成為孤魂野鬼,死后都要受到欺負咧。
眾人更信任族老的話。
至于陌生的金江軍軍老爺,哪怕他拍著胸脯如何保證,哪怕那小官的確不同,對百姓很和氣,也沒人愿意相信。
金江軍隊長的一千句話,也比不上族老的一句話。
族老是真不信。
莫名其妙來了一艘船要接應百姓,承諾去遼東為官府種地,一切由官府提供。
三年后即可分田。
誰信誰是傻子,地多寶貴啊。
遼東又是哪里?誰都不知道,更有故土難離。
當初被騙去大員的閩人,也是海盜們的花言巧語,才動了心思跟隨出海。
那些去大員的閩人,有的是自愿去的,又是的被騙去,不論是前者后者,都過的凄苦。
作為長輩,必須看顧族人,見多識廣的老者,并不信任陌生軍將的話。
因為信息的不對稱,導致沒有人響應。
倒是奔赴遼東參戰的三千福建兵,返回福建后,得知金江軍船只到達此處。
很多士兵都動了心,原來是軍命在身,無法輕易離開軍隊。
戰場上看管嚴厲,更有軍規督促。
這回在家鄉卻不同。
很多士兵帶上家人,或者趁夜色離開,或者以走親戚為名,等等理由逃離。
雖然消息蔽塞,可是衛所里面還是傳開了。
受到這些人的影響,金江軍的船隊才有了收獲,但也只是有不到五千人。
這點人數,離當初的計劃差了不是一星半點。
沈有容是艦隊的將領,負責移民事務,則是官員陶鏴,火急火燎的在閩人中四處奔波。
到處詢問人,還有沒有親人愿意投奔。
為了獲得更多的移民,陶鏴要求沈有容派出更多的軍士,深入興華府內地。
“這。”
沈有容有些擔憂。
在沿海一帶,萬一有變,他能很快做出應對,可軍士如果離海岸線過遠,就做不到策應了。
“沒有這么多向導啊。”
沈有容提醒道。
方言不同。
金江軍的軍士,很難直接和當地百姓溝通,能直接對話的,唯有當地的鄉紳。
鄉紳們可比百姓知道的條條道道要多。
反而追問士兵們從哪里來,根據誰的命令,當地那個官員同意的等等。
對于沒有調令的金江軍士兵,往往抱有很深的防備,不會配合金江軍。
需要向導的幫助,才能行動便利。
新生的事務,必定困難重重,豈會輕而易舉。
陶鏴是個聰明人。
當初在船政就是個不錯的,并當眾得到將軍的贊揚,如今成為金江鎮獨當一面的大官。
很快,他又想出了一個主意。
只要愿意去遼東為官府種地,贏得未來的好日子,三年后就能分田,會送他糧食留給家里人。
金江鎮的目的是招收三萬人口。
做出了充足的準備,包括在陸地招收移民的時間,給了兩個月的期限。
隨船而來的,有一萬三千石口糧。
五千人肯定是不夠的,三萬人又招不足,那么就改成兩萬人,剩余的口糧,則發給移民,留給他們的家人。
以此為誘餌,吸引更多的百姓。
糧食分的不多,但是對于生活困頓,已經將要斷炊,要出海去大員,為海盜屯田的閩人來說。
兩者都是賭,不如搏個更好的。
而且畢竟也是朝廷的旗幟,總是抱有些幻想的。
“難怪將軍常夸你。”
聽到陶鏴的新主意,沈有容嘆道。
金江鎮的目的不是為了節省糧食,是為了招收更多的移民。
相比帶回五千人和計劃外省出來多余的糧食。
將軍一定會喜歡后者,帶回兩萬人,但是也消耗完了本就計劃用完的糧食。
果然。
這一回不同了。
前番的軍戶,多是拖家帶口,而現在的民戶,基本都是青壯。
不過當看見這里如此多的軍戶,并聽到對方的言論,反而又促成了民戶的信心,返回去把家人帶了過來。
看到可能又要超過自己計劃的陶鏴,只能去尋找賈雨村,請求借糧。
“趕快走吧。”
賈雨村求道。
他可是擋不住了。
(https://www.dzxsw.cc/book/73394158/760016290.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