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北靜郡王之惑
太上皇連文華殿都不愿給皇上。
在歸極門,這里只有六科廊,對面的會極門,那里不光有文華殿,還有內閣等衙門。
歸極門的閣房里,忠順王每次來到這里,內心都會為皇上感到不平,心里十分的壓抑。
翰林學士劉一儒,皇上少年時被太上皇收養,任命的太子太傅。忠順王,皇上的親叔叔,原來的閑散宗室。史鼎,完全投靠皇上的勛貴。
文,宗,勛三方的領頭人,加上皇上也才四人,顯得此處很空曠,寂靜。
“此人獨領一州,如今又光復鎮江,不是節度使勝似節度使,且有過之而無不及。
金州原來的地盤不如北鎮,但是現在加上鎮江,如果再把兩地連成一片,且又孤懸海外。
臣又聽聞唐副總兵在金州多有不法之舉,可見其并不是恪守本分之人,陛下不可不防。”
忠順王語重心長的說道。
聽完忠順王的老成之言,皇上若有所思。
“遼東乃軍管,以前還有山東布政司可以照看,加上受朝廷掌控的遼東都司,原并無關礙。
只是如今遼東形勢巨變,沒有了遼東都司,而金州又孤懸海外,山東布政司淪落成為了金州的糧道官。
雖然蠻族乃是大敵,但是忠順王爺乃老成之言,實是不可不防也。”
劉一儒慢條斯理的說道。
彈劾唐清安的奏疏里,其中河南御史吳文華是他的門生,也是出自他的授意。
史鼎同樣認為如此。
不過他的出發點卻和其余兩人不一樣。
明冷內熱。
這是賈敬和他書信溝通后,確定的他對唐清安的態度。
歷來的道理,巡撫品級低,但是權利重,因為朝廷放心,而布政司布政使品級高,而卻歸于巡撫之下,因為朝廷不放心。
同樣的道理,唐清安已經是副總兵了,掛作軍都督府僉事的二品武將銜。
再升他做總兵,他擔憂太上皇會派人去金州分權,對于忠順王現在的心思,他十分的清楚。
不過皇上和忠順王做不得主,最后仍要看太上皇的意思。
現在朝廷不封不賞,說明太上皇對唐清安還是放心的。
賞了之后高高的掛起,明升暗降,這才說明太上皇真正的打壓唐清安。
不得不說,唐清安主動北上之舉,的確為妙招。
“即要防且要用,不管是防還是用,都是為了金州副總兵好,相信他能理解朝廷對他的一片維護之心。”
史鼎的話不無道理。
至少現在,還沒有人認為金州的將軍有不臣之心,所言之事都是舊例而已。
例如遼東節度府,以前作為獨抗蒙古右翼,當初的軍力并不比現在的金州差。
后來隨著遼左的擴張和發展,北鎮逐漸成為了后方,權勢也慢慢被遼東都司接了過去。
再到目前的局勢,如果北鎮不是前番失地損兵,不也是有近十萬兵。
“不得不用,遼東去年大廈將傾,剩下遼西也差點被蠻族所得,直接威脅京師。
今年來遼西的局勢才穩定了一些,其中金州的功勞至少占了一半,可見其緊要。
太上皇對其不賞不罰,臣猜測也是考慮到這些。”
史鼎平心靜氣的說道,一臉的公心。
“臣認為至少等蠻族勢弱,遼東局勢歸于朝廷掌控之時,可以再重新建立遼東都司,北鎮和金州兩部皆可無憂。”
皇上思慮片刻,點了點頭。
“忠靖侯思慮周到,遼東之患已成大患,每年上千萬兩白銀用在遼東,已經把國家拖累到千瘡百孔的地步。
唐將軍有才干,能挽救遼東局勢,先且用著吧,父皇應該也是這般想法。”
幾人商議了幾件事,史鼎和劉一儒離開,忠順王被留下。
邁過白玉石階,劉一儒和史鼎邊走邊談。
“史公可知大周水師有多少船?”
史鼎答不上來,水師地位低下,他的確不怎么了解,在東南沿海倭亂平息后,水師更加的不被重視了。
“大周水師如今合計有船三千八百余艘,其中各式大小戰船一千三百余艘。
我聽聞金州如今有戰船五百艘,而我翻查了登萊的記錄,只派了不到四百艘戰船去金州。
那這多出來的近百艘戰船,請問金州從哪里來?”
史鼎沉吟了片刻,笑道。
“我聽說金陵發船去金州,被扣下些船只,可能就是這個原因吧。”
“那就更奇怪了,金陵為什么要派船去金州,為何我沒有翻閱到公文呢。”
劉一儒不等史鼎解釋,目不轉睛的看著他。
“無論如何,金州五百艘戰艦,北方水師戰船十去九空,只有南方還有不到千艘戰艦,金州要許多戰艦做什么呢?”
“蠻族在海上吃了這么多虧,肯定會想辦法造船,金州水師船只的確過多,但是為了確保渤海清平,相比京師無憂,那也不算什么。”
史鼎一臉的不以為意。
這些傳統文人,對勛貴向來防備過甚,抓住一點細節就不放,他們前番做遼東經略,把遼東經略成了朝廷的大患。
自己不能辦事,可笑如今還要指責勛貴。
唐清安目前算不上勛貴,但是誰都知道他是勛貴一脈。
史家和傳統的勛貴又不一樣,他們祖上因軍功受封尚書令,后來此職位又被文官搶了回去。
劉一儒十分不喜這些勛貴。
只不過他作為皇上的老師,傳統的儒生,知道皇上如今極需要各方面的支持。
而勛貴又是最重要的一處,至少目前比文官還要重要。
都是積年的狐貍,史家蛇鼠兩端,想要把雞蛋放在兩個籃子里,他向來不信史鼎。
“希望如此吧。”
史鼎嘴角曬了曬,也不再理他。
皇上和忠順王出了閣房,站在平臺上,看著遠去的兩個身影,這里風大,吹得幔帳嘩嘩作響。
都太監夏守忠,默默的上前,親自把幔帳收了起來。
“史家能信嗎?”
皇上自言自語的喃喃道。
他雖然貴為天子,卻向來缺乏安全感,偌大的皇宮里,沒有一處可以心安。
誰都像是太上皇的人,每一個對他露出笑臉的人,他都不知道該不該信對方。
誰又能想到,當年忠義親王身邊的心腹,竟然是太上皇派來的人,一舉一動早就被太上皇看在眼里。
那時候他還小,突然被太監用轎子抬到進了皇宮,滿心的惶恐害怕,后來突然又成為太子。
至今想起來,都像做夢一樣。
“賈家和史家實為一家,賈府當年雖然沒有親自參與那逆賊之事里,逃過了一劫,但誰都知道是怎么回事。
太上皇打壓了賈家這些年,這要是周瑜打黃蓋,那我也認了。”
忠順王炯炯有神的說道,想要為侄兒鼓起勇氣。
這是沒有辦法的事,皇上的根基太淺了。
史家作為勛貴,主動投靠皇上,以此打開了軍中的大門,忠順王才能順利拉攏了一些軍中力量。
皇上低著頭,下意識的撫摸石柱上的雕刻。
“如果父皇要廢我,叔叔能保住我嗎?”
忠順王不可置信,立刻問道,“皇上如何這么說?可是有什么不對嗎?”
皇上搖了搖頭。
“說句不敬的話,太上皇年齡已經這么大了,如何還會行廢舉之事,皇上又向來孝順。”
忠順王寬慰道。
他知道皇上長大了,因為以前的事而害怕,內心惶恐不安。
“太上皇昨日招了北靜郡王進宮,還留在了仁壽宮用膳,說來也奇怪,這一個月里,我數了數,已經有五六七八回了。”
夏守忠在一旁小聲的說道。
一股涼意從忠順王尾脊骨而上,渾身毛骨悚然。
北靜王府。
開國王爵公爵中,分為四王八公。
四王且不提,公爵中賈府獨占兩公,是勛爵中的第一家,當年的權勢可見一斑。
如今的賈府雖然能轉移京營節度使的職位,操作一地知府的官位等等,在普通人看來權勢滔天,金陵小兒都會背四大家族的順口溜。
可是對比當年卻落了不知幾等,只有自家知道自家的難處。
而這些開國勛貴,幾代人下來的維系,自然互有幾分交情,且面對新的勛貴王爵,這些傳統的世家聯系的更加緊密些。
紅樓原文中,以后賈赦逼死了完全破落的石府的公子后,情誼就開始變味了。
年輕的北靜郡王,從皇宮里回來,想到太上皇那些仿佛說了什么,又仿佛什么都沒說的話。
臉色時而驚喜,時而糾結,時而不惑,時而大悟。
王妃笑了起來,“這人好生奇怪,竟能有著許多的神態。”
水溶這才鎮定了下來。
“你去賈府走一遭。”
“無緣無故的,我去賈府做什么。”
“最近彈劾金州將軍的奏疏很多,我認為對他是不公平的,聽聞賈府的三小姐和此人定了親,你去見見這位小姐。”
王妃明白了,抿了抿唇,臉上透出擔憂。
“你也別想太多,一切由太上皇做主。”
隨后,水溶去找來王府長史。
“曾先生,圣人今日對我說了許多話,我有些不明其意,請你為我解惑。”
隨后,水溶把原話都講了一番。
曾省行沉吟片刻,抬起頭看向恩主。
“王爺,你是怎么想的呢?”
“我有何想法呢,無非圣人說什么就是什么罷了。”
(https://www.dzxsw.cc/book/73394158/698564465.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