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1 章 是俺不算人還是你不算人
劉虞雖然調動了十余萬大軍,但是如今已經瀕臨夏末。
尤其是幽州,相比于冀州剛剛摸到秋天的尾巴。
幽州的早晚已經十分的寒涼,自然不可能現(xiàn)在就與公孫瓚開戰(zhàn)。
冬季不宜大規(guī)模動兵,劉虞經過深思熟慮后,還是決定等度過這個冬季之后再與公孫瓚開戰(zhàn)。
按照劉虞的想法來,這次大戰(zhàn)必定不會太快。
將會是一場持久戰(zhàn)!
如果現(xiàn)在去打公孫瓚,一個月內解決不了戰(zhàn)斗,那么大軍將面臨刺骨的嚴寒。
其實還是劉虞高估自己了。
如果按照董裕的想法來,劉虞打輸都用不了一個月。
這還是算上了行軍的時間。
“主公,這是雒陽以及魏郡、趙國、巨鹿、甘陵以及安平國今年的各項稅收。”
荀攸捧著好幾卷簡牘,將其放在了董裕面前的桌案上。
“這么多?”
“趙國、甘陵國還有安平國,他們也交稅嗎?”
董裕很是詫異啊,不解的翻看著各郡、縣的稅收情況。
“無論是趙國還是甘陵國亦或者是安平國,其實都已經是名存實亡。”
“趙王劉圭雖有國名,實則并無多少封地了。”
“至于甘陵國、安平國,要么是其王絕嗣,要么就是被先帝處死。”
荀攸嘆了口氣,在一旁解釋道。
甘陵國早在數(shù)年之前就已經名存實亡,最后一代甘陵王劉忠已經去世,但是因為黃巾之亂的緣故,他曾經被俘虜過,其膝下子嗣也全部被黃巾賊所殺害。
這也導致老王再也生不出兒子來繼承王位。
至于安平王劉續(xù)也是黃巾留學生,雖然他沒被黃巾絕嗣,但卻被劉宏給絕嗣了。
因大不敬之罪被剝奪王爵同時處死。
唯一幸免的趙王劉圭,經歷了這么多次黃巾賊、黑山賊的反復敲門,他早就已經放棄抵抗了。
可以說,大漢的諸侯王是很慘的。
“哦。”
“怪不得我父親總催我多生點孩子。”
董裕暗自點了點頭。
這么大家業(yè)沒個孩子繼承還真不行。
說給你除了就除了。
“什么?”
荀攸有些沒聽清。
“沒什么。”
“我看看,有問題再喚你。”
“對了,天氣再有月余就會進入冬季。”
“入冬的準備要做好。”
“另外派人到附近的村落,如果有撐不過冬季的百姓,能幫就幫。”
“反正現(xiàn)在士兵閑著也是閑著。”
董裕點了點頭,旋即對著荀攸提醒道。
“主公仁義。”
“在下代百姓謝主公。”
荀攸滿是敬佩的對董裕說道。
“啥呀。”
“能提前解決就提前解決唄。”
“要是鬧了雪災,最還不是得從府庫拿錢救濟災民?”
“左右都是拿錢,先把錢拿出來還能少死一點人。”
董裕白了荀攸一眼,沒好氣的說道。
朝廷名存實亡,當?shù)乇l(fā)自然災害,受災的百姓自然得他們這些諸侯來救濟。
“...”
“主公,這里就咱們兩個人,你這么說倒也無妨。”
“到了外面,你得說一切都是為了蒼生,去取錢財又算得了什么。”
荀攸微微扶額,趕忙提醒了一句。
假仁假義固然看起來很虛偽。
可是架不住這年頭就喜歡吃這一套。
該裝的時候還是得裝。
這樣才能夠獲取民心,贏得名望。
荀攸這句話,讓站在門口靠著墻的典韋瞬間不樂意了。
“咋滴,俺不算人?”
“咋就是這里只有兩個人?”
“是俺不算人還是你不算人?”
典韋氣呼呼地走了進來,兇巴巴的瞪著荀攸。
自從上次荀攸說要撂挑子不干了之后。
典韋的目光總是喜歡盯著荀攸,仿佛生怕他偷偷跑了一樣。
甚至荀攸還發(fā)覺,自己家門外的侍衛(wèi)多了一倍。
“我...我剛剛沒有注意到你。”
荀攸一臉幽怨的盯著典韋。
他算是知道了什么叫秀才遇見兵。
這種人真的一點都不能得罪。
一旦得罪了,后面都是事。
“俺一直盯著你。”
典韋用兩根手指頭,在自己眼睛和荀攸的眼睛間來回比劃了兩下。
“主公...你看他呀。”
“這幾天屬下府門外的士兵都多了一倍有余。”
“他這是監(jiān)視我啊。”
荀攸指著典韋,一臉委屈的訴苦道。
“你不該被監(jiān)視嗎?”
“我哪里該被監(jiān)視?”
“你們兩個夠了,出去吵去。”
看著大眼瞪小眼的兩個人,董裕忍不住喊道。
調解?
調解個毛啊。
典韋平時也沒什么事做。
既然好不容易找到點事,那就讓他去做唄。
就當是給荀攸多一點安全感好了。
“你說,我到底哪里該被監(jiān)視了?”
“我那是為了保護你!”
“我需要你保護,我也是會功夫的!”
“就你那點皮毛,我一只手你都打不過。”
二人一邊拌著嘴,一邊離開了書房。
“這兩個...”
董裕無奈的搖了搖頭。
荀攸雖然長得憨厚,其實活躍的一批。
其實漢末很多謀士,僅從外表你是很難分辨他們有多牛的。
例如看起來胖乎乎,人畜無害的賈詡。
如同浪蕩子一樣的郭嘉。
還有那一米八多將近一米九的諸葛亮、程昱。
“還得是冀州啊。”
董裕靠在椅背上,看著冀州的稅收。
大漢的稅收頗為的繁瑣,各種稅目加在一起多達二十余種名目。
不過大部分百姓能夠涉及到的也就是田稅和口賦,其余的諸如鹽、鐵稅、海租、市租、假稅等,許多百姓一輩子也接觸不到。
“錢七千余萬,各種糧食多達百萬石。”
“就這還只是收上來的...”
董裕驚嘆于冀州僅僅幾個郡就有如此多的稅收。
這個稅收,讓董裕有些驚嘆的同時,又開始眼饞其各世家來。
他們兼并了那么多土地,又隱藏了如此多的隱戶。
他們得有多少錢?
得叫個專業(yè)人士過來當自己的顧問才行。
[注,具體不會算,也算不明白,同時也沒有多少文獻記載東漢末年的年產量、稅收等,僅憑借收冀財貨,縣官斥賣,合30余萬萬,以充王府,用減天下租稅之半,能夠大致得出當時天下半稅為六十億錢,其中不包括賦和內錢等。]
(https://www.dzxsw.cc/book/73343476/18747709.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