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捕撈活動的成果
孫勝最后在‘安氏集團’這里買到的飛機,當然不是只有一二十架那么地離譜。
要是他敢這樣消遣艾米·安的話,那么孫勝以后就永遠都不要跟‘安氏集團’做生意了。
所以當孫勝從艾米·安那里出來的時候。
他最終也還是代表自己的組織,向‘安氏集團’下了一張100架的初教六教練機,還有2000架的野馬戰斗機的訂單。
當然了,所有的飛機發動機,還有控制系統,都用現代的材料科技優化了一遍。
所以孫勝買的,這些‘初教六’教練機。
在原來的操作方式不變。
皮糙肉厚到了沒有起落架,用機腹都能降落。
還有遇到險情,新手飛行員只需要放開雙手,飛機就能自己改平的情況下。
新版本的初教六飛機,最大平飛速度,最大升限,載油量,還有最大允許俯沖速度等等的指標。
都比原版要提高了一倍。
在緊急情況下,就算是拉到了混沌戰場上和那些附屬種族的空軍打仗,其實也不是不可能的。
而孫勝定制的新版本的野馬戰斗機,也一樣和‘光精靈’定制的那些飛機一樣。
最大飛行速度達到了900多公里的速度。
所有孫勝購買的螺旋槳飛機,不論型號,統一售價一萬美元一架。
這個價錢可以說是‘安氏集團’,在有了眾多新世界的廉價原材料供應,還有在有了他們的自動化工廠的生產力之下。
他們的螺旋槳飛機,對于孫勝能給到的最大的優惠了。
比起‘世界之門’出現以前,這個價格只有美國飛機市場上面正常價格的十幾分之一,甚至是幾十分之一。
不過就算是這樣。
孫勝也知道‘安氏集團’在螺旋槳飛機上面的利潤其實一點都不少。
因為只是看看這些人‘出口’給‘光精靈’的那幾萬架定制的野馬戰斗機就知道了。
不過就算是2000輛的野馬戰斗機,對于混沌戰場里面的那些動輒幾十萬只的飛行怪物來說。
也還真的就只是聽個響聲。
所以就算是這批飛機到貨了,孫勝也沒有打算把訓練出來的飛行員就投入到擁有行星級巨獸存在的混沌戰場里面。
而是只會讓他們執行一些類似于偵察,傳遞消息,訓練飛行員,還有進行火炮校射一類的輔助任務。
當然了,最主要的像是艾米·安說的那樣。
這一批2100架飛機,最大的作用。
是要把大明世界里面,所以適合當飛行員的人,都給訓練成戰斗機的飛行員。
等到了孫勝要把大量的空軍投入到混沌戰場的時候,那么他也就一樣可以讓每一位的飛行員。
都可以帶著編隊里面的無數的無人機一起,進入到混沌戰場執行任務了。
……
……
呯!!!!
一聲巨大的聲音響起,一頭幾十噸重的灰鯨就掉到了宣武門前面的那個柵格狀的鋼鐵高臺上面。
這頭鯨魚并沒有在高臺上掙扎太久,只是幾分鐘的時間,就已經被早就候在了一旁的劉老根他們給大卸八塊。
這是今天下午要處理的最后一頭鯨魚。
而孫勝在收到了高臺這里發送的信號以后,就也在北冰洋上空一個折返,就向南方的落基山脈飛了過去。
在經過了這些天的捕鯨活動以后,孫勝他們在北京城里面,已經儲備了幾千噸的已經油炸,還有煙熏好了的鯨肉。
而且就連昨天孫勝去混沌戰場的時候,‘安氏集團’過來代班的人也沒有忘了他們的捕鯨活動,還有在圣勞倫斯河口的捕撈鱈魚的活動。
所以現在孫勝他們,不光是已經炮制好了的鯨魚肉在城里存了好幾千噸。
就連那些每條三四十斤重,甚至是一兩百斤的鱈魚,在大明的北京城里,也儲存了兩三千噸的數量。
這些鱈魚的捕撈比起鯨魚都還要更加容易。
只需要像是孫勝上次一樣的,在北極的冰蓋上定好一個出口,然后再把空間門的入口,沉到了鱈魚群下方的水下就可以了。
無數海水卷起來的漩渦。
就會自動把上方的魚群,給卷進空間門里面去。
而等到所有的魚都在冰蓋上面被凍成了一塊冰棍以后,只要開著鏟車還有推土機什么的,也就可以把這些鱈魚給運送到想要的地方了。
而為了更好地捕撈鱈魚。
現在的那個北極基地外面,也已經不再是孫勝一開始時候的那種,把海水和魚住冰蓋上面一扔,然后就等著開鏟車過來‘打掃地面’的情況了。
在空間門出口的那個地方,‘安氏集團’的工程隊已經打通了一個,讓海水直接通往冰蓋下面的大洞。
還有在大洞上方,修建了一個鋼鐵的漏網。
在昨天孫勝沒到的那次捕撈鱈魚的行動里面。
一股巨大的水柱從空間門里面沖了出來。
然后魚和海水,在空間門下方的那個漏網里面分開。
海水直接注入已經被打通了的大洞里面,回歸大海。
而那些鱈魚,則是在不斷滾動的漏網的作用下,被水流和重力給推到了這個大洞之外。
再加上下方的那些像是傳送帶一樣運行的鋼鐵的‘溝渠’。
只需要幾分鐘的時間,在這捕魚點的旁邊,就會堆集起一座幾百、上千噸重的鱈魚小山。
而現在孫勝他們連鏟車,還有運貨卡車這樣的東西,都不需要了。
等到了捕撈的鱈魚數量足夠以后。
他們也只需要把,鱈魚小山旁邊的那條傳送帶給開動起來,在重力,滑道,還有旁邊的推土機的幫助下。
無數的鱈魚,就會通過傳送帶前方的空間門,被傳送到北京城里的鱈魚處理現場了。
所以捕鯨還有捕魚活動,已經進行到了幾天的現在。
孫勝他們現在已經有了一支2000多人的處理鯨魚的隊伍,還有一支新的2000人的專門處理鱈魚的隊伍了。
而在工人的數量多了一倍以后。
原來孫勝在‘安氏集團’的北極基地這里,訂購的兩家魚類加工廠。
也在后面變成了四家,年處理漁獲的能力,達到了20萬噸的魚類加工廠。
在每年開工200天,擁有165天禁漁期的情況下。
他的這四家魚類加工廠,剛好每一家的加工廠,可以每天處理1000噸左右的漁獲。
而為這四家工廠提供魚類的工作,其實也就只占了孫勝每天的一個小時左右的時間而已。
(https://www.dzxsw.cc/book/71695433/32594037.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