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三年
忙碌起來的三年時間,咻的一下就溜走了。
又是一年開春,今年還有許多事兒要做。
過去的這三年,慶國每個省、州、縣都建了糧倉,滿滿全是糧食,存了整整三年的糧。朝廷要求每年新收上來的糧必須放到糧倉,而百姓先吃的就是上一年的陳糧。
慶國的百姓這幾年豐衣足食,雖然對這個規定有微詞,但朝廷解釋了,說是為了開發更高產的良種,正在做些前期準備,所以百姓也就忍了。反正能吃飽,去年的糧也是糧,吃飽就行。
說不得,朝廷又弄出些什么紅薯、玉米這樣的高產量糧食,還不說得比這更好的都有。聽說南邊,水稻都一年三種呢,也是朝廷給的種子。
這些倒真不是謠言,如意這三年從空間拿出了大量的靈種,反正慶隆帝幫著打了掩護。慶隆帝雖然懷疑什么,但是從來沒有多問,只默默地做好掃尾。
而且,百姓還有更高興的事兒。就是今年全年,朝廷讓百姓開春全部種植高產量糧食,還會免了今年所有百姓的各種稅。而且等年底收上的糧食全部留給百姓,但是不準私下買賣,說是明年開春朝廷有安排。
反正不交稅,百姓都開心的,地里的糧食全部放在地窖,這么多糧食呀,想象一下,如果一家人敞開吃可以吃上一整年還多呢。美滋滋。
不過,今年開春,朝廷還有一個奇怪的政策。就是要求每戶家庭必須擁有兩個火炕,每家必須修建。
朝廷的建筑隊直接派人到每個村落,由建筑隊的人負責監督和指導,每家出勞動力修,一般一個村子幾十戶人家,半個月就可以修好。
“村長,我只聽跑貨的堂兄弟說過,這火炕在北方冬天可好了,就是咱們南邊用上的日子少,也就去年冷了半旬,以往幾年都不需要這玩意呢。”一個村民不是很想在家修火炕,反正最冷的去年就冷幾天。
“不行,朝廷的話你敢不聽,你看看地窖里的糧食,都是朝廷想的法子發的種子,還有養鵝子,以往哪能這么簡單,不是養不好就是死了,現在呢,每天鴨蛋鵝蛋都夠夠的。”
村長可是朝廷的擁躉,在他看來,朝廷這么做肯定有道理,而且去年也冷的太過,自個都五十了,這么多年還第一次碰上這么冷的天,會不會今年更冷呀。
“娃子,趕緊,修完你家還有倆家,咱們村子就修齊了。”村長強硬起來,村民也就訕訕地引著人往家里邊去。
這樣的場景發生在好多地方。
等各地差不多修完了,朝廷又出通知了:從現在開始,今年暫時取消不砍伐小樹的規定,每戶百姓家庭一定要在九月前在家囤滿足夠五個月的柴火,違者接下來三年稅收加倍。
百姓都不知道說什么了,好吧好吧,為了接下來三年的美好生活,這些百姓每天抽出一兩個時辰去山上砍樹,反正也就費點子力氣,畢竟柴火遲早都要砍,早晚的事兒。
咸福宮。
慶隆帝一路從御書房走到咸福宮,腦子里各個大人的匯報一直反復出現。
“戶部根據統計,過去三年總共向關外收購五十萬張皮子,還不算百姓私下交易。皮子已經運送到最寒冷的幾個省,剩下有余的往中部運。”
“火炕建的差不多了,柴火的事兒也開始囤積。”
“燒炭也成功了,經過這么些年,百姓家家都按照每年的指標都存下了不少碳,到時就算柴火不夠,炭火也充足。”
“各地糧倉已滿,今年的收成全部歸為百姓。”
。。。。。。
距離極寒的時間越來越近,慶隆帝精神都有些緊繃了。
“皇上。”如意看見老皇帝一眼疲態的走進屋子,有些心疼,給他偷偷倒了杯靈泉水。
慶隆帝沒多看,拿起就喝了,喝完以后才眼神復雜的看了眼如意。慶隆帝腦子里嗡嗡嗡的聲音總算平靜下來了,這一天在御書房太累了。
“如意,朕既害怕極寒沒來,又怕極寒到來。”慶隆帝坐著,如意站著,老皇帝就把臉埋進如意的懷里。
如意輕輕給他拍著背:“皇上,你信我,極寒會來,但是整個慶國一定可以平安度過。”
(https://www.dzxsw.cc/book/71628204/74611321.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