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半日偷閑 巡視四方
“辰宇公子要給,所有工人發大洋,你去安排一下來領”,胡老四懟廠長說。
“那太好了,太感謝辰宇公子,我馬上去召集準備”,廠長轉身就去安排。
“兄弟們,這位是杜團總辰宇公子,他見你們很辛苦,就給你們一人發一個大洋,你們要好好勞動,要感謝辰宇公子”,胡老四在那里做演講,杜辰宇坐在一個椅子上。
“謝謝,太感謝了,辰宇公子真是菩薩心腸”,下面各種雜亂的贊揚,一片歡騰。
李浩然也出來了,他提個布口袋,在負責分發。分發完畢,他們繼續到處參觀了一會兒,就回去了。
1913年的元旦如期到來,杜辰宇也快踏入兩歲了,這里各項事宜已經走上正軌,他在胡老四護衛下,提前沒告訴任何人,天剛亮他們就悄悄出發回鄰水的家,本次離開家已經快兩個月,第一次離開娘親這么久,每天都是高度緊張在度過,連續的戰斗打了3場。
“娘......娘......”,3個小時后他們終于到家,還在院壩邊,他就開始大喊。
“干娘,弟弟回來啦”,丫丫最快從屋里跑出來,臉上有幾塊黑炭灰,手上也是五爪黑龍,但是長高很多,她跑過來就抱起他轉圈圈,瞬間他這紅色小棉襖就幾道指印。
“虎子、我的虎子,你跑哪里去了,這么久不回來”,母親從那邊草屋跑出來,抱起他,激動的直抹眼淚。
“怎么黑這么多,還廋了”,娘親一邊親一邊翻來覆去看他,缺少啥零件沒有。
幸福、溫暖、感動、舒服、安心的感覺油然而生,再也不用勾心斗角、不用血雨腥風、不用絞盡腦汁去思考,只要往娘親懷里一躺就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這就是家,有娘就有家,一個最溫馨的地方。
在母親懷里膩歪了很久,母親就去做午飯,丫丫帶著他去研究她的新發現,在院壩邊墻角下有一窩紅色螞蟻,丫丫在后屋檐下幾個小土窩里,挖了幾個地估牛,放在螞蟻窩邊,一個螞蟻發現食物后,就叫來一群螞蟻搬運食物。
“小弟,你看這個大頭崽子,它是指揮官,什么事不干,還盡搗亂,我把它夾出來”,丫丫用樹枝把一個大個頭螞蟻夾出來,放多遠,讓他自己找路回家。
杜辰宇聽很汗顏,每次戰斗都是兄弟們沖在前面,他躲在工事里等他們,還在指手畫腳吩咐,這不是一樣的嘛。當然他也趴在地上看著螞蟻搬東西,胡老四遠遠的看著他們,胡老四坐在石頭悠閑的抽著旱煙。
“辰宇公子,我下午就要回去,你有啥交代的沒有”,胡老四抽完煙,跑過來問他。
“年前不再主動行動,提高警惕,加強練兵,消化地盤、安心過年”, 他趴在地上,頭都沒有抬給他回話。
“額,這才像個孩子嘛,我要給兄弟們擺攤辰宇公子看螞蟻搬家的事情,哈哈、哈哈.....”,胡老四聽他說完,就轉身笑起來,還嘲笑他。
休閑了幾天,每天在娘親懷里撒撒嬌、陪丫丫學習、看螞蟻,在石頭翻蛐蛐。他又開始做工計劃,下步對全軍裝備重新打造,逐步開始正規化。
一是實行野戰隊和守備隊對分離,新兵安排專人訓練。
二是野戰隊伍統一裝備工兵鏟、刺刀、頭盔。鐵盔不夠,用木頭或者竹制都行,前面鑲鐵片,保護正面。
三是建立醫療隊,油房壩、板橋鄉、舞陰三個基地各設一家診所培養醫護人員、還有方便當地百姓看病。
四是設立輔助兵,由守備隊兼任。
五是槍械分隊統一。
目前主要有漢陽造、老套筒(占大多數)、遂發槍,還有幾支希臘曼利夏。現在手中有槍60多條槍,型號已經有萬國牌影子,曼利夏這種已經沒有6.5mm的子彈,只能藏起來展覽。
六是在建立一座煉鐵高爐,計劃初步撥款300大洋,集中現在所有人力、技術、資金能達到最高水平,確保生鐵產質量更好,至少能用來制作農具。重工業也是資金窟窿,幾百大洋一次投入幾乎占了各項投資的一半。
七是加強對陳家山土匪的情報工作,外圍要逐步進行封山防御,設置關口,嚴格外部糧食和軍火流入,對下山小股部隊要堅決剿滅。
他把做好計劃書分別傳送至各個負責人手中,要求他們在立即執行,年前見效。在1月中旬,胡老四被調回舞陰基地防守,舞陰街道上軍事較為薄弱,監視陳家山土匪動向。
1913年2月1日,距離過年還有5天,今年所有人戰備值班,不放探親假,每人發放2個大洋作為慰問津貼。
父親是年前半月,奔赴各個基地,走訪慰問,送錢、送糧,最后1天由李龍護送回來的,到家后又少不了一陣寒暄,各個作坊工人領工資,都放假了,母親在天天在家做飯,爺爺、外婆、外爺、父親、小姨、張狗娃、丫丫、娘親在家,其余二叔、兩個舅都在值班,不得離隊。
父親把各地情況匯總上來,年前由于開支很大,賬上目前匯總僅剩下2000來大洋,糧食和肉類還存量充足。訓練預備隊有80多人,其余6個分隊全部滿員72人,還有軍校學員15個,裝備年后基本能配齊,各類能使用槍支有68支。這個實力基本超過余躍東了,只是底蘊不夠,他們屬于暴發戶。
目前雖然也家大業大,管轄區域3保,1500人左右,但是家里還是沒有多大變化,瓦房還是三間,只是草屋增加了很多,新兵訓練營房,紡織廠房,還有牛羊養殖圈舍,總共有十幾間,有的土坯房,有的是木頭房子。吃的變化也不大,只是肉類增加,飯還是玉米為主,大米為輔,娘親和外婆煮飯,他和丫丫姐在外面浪,攆狗、摸雞、看螞蟻,狗哥還得學習,父親還在到處查看,所以他們就這樣簡單過完年。
初二,杜辰宇帶著護衛繼續出發,第一站去油坊壩,黃坤楊在這里負責,他把這里經營挺好的,他自己住在草屋,學堂安置在壩中間祠堂,又把兩個本保赤腳大夫召集在一起,辦了個醫館,負責給村民看病。還有第5分隊駐扎,另外還是30個預備隊員,負責種地、養殖和訓練,15個民兵平時也參加一些訓練。經過半年,油坊壩基本成為模范治理,人口也增加了100多。
(https://www.dzxsw.cc/book/71283668/36366027.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