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 > 梟雄 > 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錦衣精英

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錦衣精英


  ,!

  廬州府位于長江下游北岸,轄區相當于現在的安徽省合肥市、六安市部分地區。

  那時候沒有安徽省,也沒有江蘇省,浙江北面就是偌大的南直隸。

  南直隸簡稱南直,乃明朝處于南方、直隸朝廷六部的府和直隸州的區域的總稱,為明朝兩京地區之一,區別于北直隸,大約等于現在的安徽、江蘇兩省,以及上海市。

  南直隸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政區。

  南直隸的府和直隸州,直接歸朝廷六部管轄,地位與十三個布政使司(省)差不多。

  說白了,南直隸沒有官署,沒有機構,沒有行政長官,應天府雖然是南京京府,但還是府級,府尹無權管其他府州。

  但由于應天府乃南京京畿重地,所以應天府尹的地位頗高,又有幾個官員不想做的?

  應天府在明朝遷都之前,曾是京師,府尹位高權重。雖然遷都之后,應天府地位下降,已不是大明京師,而是大明南京京師,別名“留都”,但好歹也算是個京師。

  應天府的主官不叫知府,而是叫府尹,正三品,品級在正四品的知府之上。

  應天府尹不具備軍事指揮權,以文臣充任,要說有點“武力”的話,那就是掌管刑法。

  七月二十六,王默悄然進入應天府,并進入了應天府城,其實也就是南京城。

  他不但見到了宋瑧,還見到了應天府尹。

  現任應天府尹姓江。

  這位江府尹六十出頭,比宋瑧十多歲,卻又比宋瑧的師父小十幾歲。

  細算起來,江府尹算是宋瑧的同門師兄。

  江府尹的師父姓黃,曾官至正四品的山東按察副使,乃“文杰”門下弟子。

  文杰與文騷屬于師兄弟,宋瑧與江府尹就是同輩。

  王默并非在應天府衙見到宋瑧與江府尹的,而是在南京夫子廟,準確的說,是在江南貢院。

  所謂南京夫子廟,就是位于現在的南京市秦淮區秦淮河北岸貢院街、江南貢院以西,也就是南京孔廟、南京文廟,為供奉祭祀孔子之地,乃中國四大文廟之一。

  南京夫子廟占地極大,由孔廟、學宮、貢院三大建筑群組成,許多世家大族居住于附近,形成了繁華地帶。

  貢院全稱江南貢院,又名南京貢院、建康貢院。

  江南貢院規模之大,占地之光,居全國各省貢院之首,而據后人統計,明清時期全國半數以上官員,都出自于江南貢院,堪稱“官員的搖籃”。

  江南貢院始于三百多年前,兩百年后,朱元璋定都南京,派人擴大貢院規模。

  五十多年前,朱棣遷都北京,南京作為留都,朱棣便叫人把幾個犯事的臣子的府邸改建,遂有了更大規模的“江南貢院”。

  那幾個臣子之中,有一個名叫紀綱。

  此人曾做過錦衣衛指揮使,桀驁不馴,詭計多端,后來被朱棣下令凌遲處死,罪名為“謀大逆”,也就是造反。

  紀綱死了六十年,那時候江府尹才三四歲。

  但江府尹身為朝廷命官,豈能不知道紀綱是誰?

  他跟王默說起江南貢院的時候,難免說到了這個人,于是就牽扯到了大內第一高手。

  傳說紀綱當年自恃武功高強,偷偷叫人煉制仙丹,被人揭發陰謀造反之后,便吃了十多顆仙丹,內力暴增,殺入皇宮大罵朱棣,還說要殺了朱棣,結果被一個老太監一招重傷,失去了反抗之力。

  這個老太監到底是不是千面寺人,除了朱棣,沒人說得清楚,不過除了千面寺人,也不會有別的太監具有這等實力,所以傳說中的這個老太監就是千面寺人。

  “江師兄。”宋瑧說道,“你以前在北京做過事,不知認不認識錦衣衛的袁斌?”

  江府尹笑了笑,說道:“見過但不算認識,不過那位萬貴妃的兄弟,我倒認識。”

  萬貴妃有幾個兄弟,江府尹說的兄弟名叫萬通。

  這個萬通乃是錦衣衛指揮使,仗著萬貴妃深受皇帝寵愛,倒不至于無惡不作,卻也囂張跋扈,橫行無忌,京師的大小官員都不敢與之為敵。

  江府尹以前在京城做官的時候,曾與之打過交道。

  “據我所知,萬貴妃有三個兄弟,最大的叫萬喜,最小的叫萬達,中間那個叫萬通。”宋瑧眼見周邊無人,毫無忌憚的說道,“那萬貴妃本名萬貞兒,她的父親叫做萬貴,原本是縣衙里的小吏,后來父憑女貴,成為了指揮僉事。我還聽說,這位萬貴妃年長當今圣上,論年紀,和我差不多……”

  “確實如此,不過……”江府尹畢竟是官家人,哪怕邊上無人,也不好談論宮中之事,“不過宋師弟,你逍遙自在慣了,操心這些干什么?

  走走走,我們到別的地方說話。

  對了,這位小兄弟,我雖然只知道你姓王,可我看得出你年少有為,器宇不凡。

  你既然是宋師弟的朋友,那也就是我的朋友。

  我是主,你和宋師弟是客,就讓我請你們大快朵頤,嘗一嘗本地的美味佳肴。”

  說話之間,三人朝外走去。

  出了江南貢院,只見三人迎了上來,均是身穿便服,乃江府尹的隨從,而后面也跟著出來了三個中年男子,六人名為隨從,其實也是應天府尹的保鏢。

  不久,只見三人從貢院里出來,為首那人是個中等身材的男子,問左右之人:“這位江大人有何來歷?”

  左邊那人回道:“他是正統年間的進士,曾做過吏部郎中,幾年前做了應天府尹。他有一位恩師,姓黃,去世十余年,乃‘文杰’門下弟子。”

  “這么說,他是‘文杰’的徒孫。”

  “是的。”

  “還有呢?”

  忽聽右邊那人說道:“這位江大人在京的時候,曾奉旨借調禮部,半年后卻又復歸原位。”

  “有這等事?知道他去禮部做了什么嗎?”

  “屬下不知。”

  “奇怪。”那男人想了想,又問道,“那兩個人你們認識嗎?”

  “其中一個好像是宋瑧。”

  “宋瑧?”

  “此人也是儒門中人,其師名叫‘文翰’,乃‘文騷’之徒。不過這個‘文翰’曾做過王直的學生。”

  “王直?”那男子說道,“莫非就是‘東王’王直?”

  “是的,大人。”

  “王直乃‘瑯琊王氏’后裔,其祖先就是東晉太傅王導。”那男子說道,“三十多年前,王直就做過了吏部尚書,與另一個姓王的大官齊名,因為居住地位于東邊,所以被人戲稱為‘東王’。

  那一年,先帝御駕親征漠北,留守京師眾臣之中,當以王直為首,只因后來于謙突然冒頭,王直年老,不得不甘居第二。

  再后來,先帝復位,于謙與王強被處斬,王直免于刑罰,不久辭官歸鄉,死了也有十多年,獲贈‘太保’。倘若在世,差不多也快百歲了。

  宋瑧的師父既然做過的學生,想必不是等閑之輩。”

  “大人。”左邊那位說道,“宋瑧的師父早就死了。”

  “死了?什么時候死的?”

  “死了三十多年。”

  “怎么死的?”

  “好像跟陽一謀有關。”

  “陽一謀?”那男子神色微微一變,“你說的就是那位曾經得罪過貴妃娘娘的陽一謀?”

  “正是。”

  那男子沉思了一會,卻沒再問宋瑧的事,而是問道:“那另一個人呢?”

  聞言,兩個隨從都不知道王默是誰。

  “你們兩個乃錦衣衛的精英,怎么會不認識那個人?”

  “那人好像是……是……”

  “是誰?”

  “王默。”

  “王默?就是那個最近江湖上風頭很大的王默?”

  兩個隨從苦笑了一聲,也不知道該怎么解釋。

  “你們……”

  “大人,實不相瞞,我們沒有見過王默。那人的年紀和王默差不多,但樣子好像不太一樣,可能是易容了,但我二人看不出來。萬一認錯,會很麻煩。”

  那男子的武功在兩個隨從之上,他也看不出王默易容過,所以想了想之后,卻自以為是說道:“我看他沒有易容。既然你們都不敢肯定他就是王默,那應該不是王默。

  王默那小子是竹山幫的幫主,最近又打敗了少師正,導致少師正死掉,江南許多武林人士都想讓他做江南武林盟主,怎么會突然跑到南京來?”

  “大人說得對。”

  那兩個隨從雖然是錦衣衛精英,但精英也有高低之分,況且就算是最厲害的精英,若沒有親眼見過王默,又看不出王默身上易容的痕跡,也不敢說那個人就是王默。


  (https://www.dzxsw.cc/book/70676/4667918.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