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無題
月光清冷,靜靜地籠罩著侯君集府邸。
輕輕抿著茶水,侯君集聽著賀蘭楚石的訴說,臉上微有怒意,但很快又強壓了下去。
“小婿也是才知曉,那徐齊俜科舉后在吏部詮選。”賀蘭楚石真的覺得挺冤枉,這事跟他沒有一點關系,但徐齊霖顯然是有所懷疑。
侯君集放下茶杯,緩緩說道:“一個弘文生,老夫還不至于使手段。徐齊霖有所懷疑,顯然還是覺得和你有嫌隙。若是不想在他手下聽命,老夫另外給你尋個差使。”
賀蘭楚石也不是沒想過,但他可是太子殿下安排到大盈庫的,不管起沒起到作用,沒有太子首肯,他怎能擅自決定行止?
侯君集看了一眼女婿,從他猶猶豫豫的樣子,也大概猜出了究竟,不禁皺起了眉頭,說道:“你是擔心太子殿下那邊會有不滿吧?”
賀蘭楚石苦笑了一下,說道:“岳父大人說得是。雖然在大盈庫,小婿并沒有太多的實權,但一些消息還是能夠透露出去的。即便要走,最好也是先報與殿下,以便安排他人頂替。”
侯君集冷笑一聲,鄙夷的神情并沒有太過掩飾,顯是對太子李承乾并不太看好。可要真得罪李承乾,也不是他所愿意的。
賀蘭楚石接著說道:“那徐齊霖倒也是真有本事,小婿在大盈庫也學得了不少東西。只要不與他爭權,安心做事的話,他也奈何不得小婿。”
侯君集點了點頭,又有些疑惑地問道:“之前聽你說起,徐齊霖與魏王殿下關系不錯。”
賀蘭楚石說道:“魏王殿下對徐齊霖頗為禮遇,也頗為看重。徐齊霖嘛,表現得倒不是很明顯,在明面的禮節上,也挑不出毛病。”
侯君集沉吟片刻,說道:“魏王寵冠諸王,太子殿下卻有些令人失望。這皇儲之位,看來并不確定。嗯,既不得罪太子,又給徐齊霖點面子。徐齊俜的事情,老夫就過問一下,盡快給他授官好了。”
“多謝岳父大人。”賀蘭楚石躬身拱手。
他也是這個意思,舉手之勞的事情,何必非要得罪徐齊霖呢?再說,徐齊俜想要得官,也有別的門路,又不是吏部能卡住的。
“徐齊霖晉為長城縣子,大盈庫庫丞也升為正五品官階。”侯君集緩緩說道:“這不過一年的時間,升遷之速,極為少見。可以看出,陛下對徐齊霖的看重和青睞。從他的年歲上看,陛下未嘗沒有著重培養,以為后代之用的心思。”
賀蘭楚石目視岳父,輕輕頜首,靜等著岳父繼續往下說。
“而這徐齊霖也真是干得出色。”侯君集抿了下嘴角,有些無奈的意味,“他也有個好師父,陸羽仙長世外高人,誰不想拜望結識?再加上徐充容在宮中頗為受寵,愛屋及烏,陛下豈能不加以重用?”
賀蘭楚石輕輕嘆了口氣,說道:“徐齊霖平步青云,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他與旁人,也就是那些老臣還不一樣。”侯君集說道:“陛下不會敲打,卻是大加扶持,從大盈庫的發展之速,便可見一斑。”
賀蘭楚石自是知道象李靖、尉遲恭等老將被李二陛下敲打的事情,再看李二陛下對大盈庫的大力投入,對徐齊霖所提諫議的盡相采納,也明白了徐齊霖在李二陛下心中的地位。
“明年征伐高昌,已是基本確定。”侯君集目光一閃,轉移了話題,“陛下曾對某有過透露,似是要以某為帥。”
賀蘭楚石臉色一喜,說道:“小婿恭賀岳父大人,此乃滅國之功,可見陛下對岳父大人的信重。”
侯君集捋須微笑,心中也是甚為得意,但還故作矜持,說道:“此事尚未確定,切不可傳傳。”
“小婿省得。”賀蘭楚石趕忙應承,說道:“怪不得陛下對漕運如此看重,這是要積聚糧草,以備遠征啊!”
侯君集點了點頭,說道:“征戰數千里,出兵十幾萬,所需的糧草物資光是關中,如何能夠支應?再者,打下高昌是守是撤,也是糧草物資決定的。”
賀蘭楚石似有所悟,說道:“陛下是要在西域駐兵,逐步開拓。”
“沒錯。”侯君集說道:“漕運改革成功,也堵住了群臣之口。所以,徐齊霖的功勞很大,你作為副丞,也會有封賞。”
“原來如此,岳父大人一番解說,小婿便徹底明白了。”賀蘭楚石恍然大明白之狀。
“明白就好。”侯君集笑了笑,說道:“某在吏部尚書的位子上也坐不了多長時間,便給徐齊俜行個方便,也讓你在大盈庫好作。”
“多謝岳父成全。”賀蘭楚石這才放下了心,可以到徐齊霖跟前討個好了。
………………
國子監增設了算學館,大盈庫也建立了算學館,但級別相差很大,或者說大盈庫的算學館是自營,沒有什么級別可言。
但徐齊霖一直就沒把國子監的算學館看在眼里,在教學中對學生也灌輸這種理念,并揚言早晚會與國子監算學館較量一下。
正是由于這樣的教育,有這樣的自信,才給大盈庫算學館的學生很大的激勵,努力學習,就等著打國子監算學館的臉。
本來是計劃中的事情,因為徐齊霖在外公干而沒人張羅。這次他回來了,自然又要促成此事。
跑到皇宮向李二陛下陳述了諸多理由,李二陛下終于首肯,初定在正月初九于弘文殿由兩家學生進行算學較量。
顯然,漕運改革成功,讓李二陛下十分喜悅。不僅徐齊霖得了封賞,大盈庫的相關人等也沒落下。
而徐齊霖列出的保舉名單,李二陛下則全部通過,算是給足了徐齊霖面子。當然,這也顯得李二陛下知人善任。
畢竟大盈庫不同于其他衙門,李二陛下幾乎不用通過政事堂,便可以作主。
徐齊霖第一時間就把好消息通知了算學館的學生,看著學生們歡欣鼓舞的樣子,他知道這些學生肯定會加倍用功,這個年是過不好了。
轉過頭,徐齊霖便去了城外實驗室,戴上口罩,領著一幫心細手巧的奴婢制取相關材料,幾乎把全部精力都用到了造鏡子的事業上。
為了安全考慮,徐齊霖又在實驗室里安裝了手搖排風扇,以免氣體中毒。
連續三天的制取采集,徐齊霖也不知道這些溶液的濃度合不合乎要求。一個能把銀子溶了,一個有刺鼻的氨氣味,從表面上看,性狀是符合的。
拿出一塊玻璃,擦洗得非常干凈,徐齊霖便開始在上面刷溶液。葡萄糖不好弄,他就投機取巧地用了果糖,覺得效果應是一樣的。
估計是溶液的濃度不夠,一個小時后,玻璃上倒是有點銀被還原而沉淀下來,但這是不夠的。徐齊霖只好繼續刷涂,用數量來彌補質量的不足。
眼看日近黃昏,徐齊霖也沒了耐心,便把工作交給旁人,讓她半個時辰刷一回,一共四回就算完事。
沒辦法,今晚長孫沖在駙馬府設宴相邀,再晚了城門一關,徐齊霖就進不去了。帶上已準備好的禮物,徐齊霖在下人陪同下,縱馬入城,直奔駙馬府。
來到府門前,早有駙馬府的管家在等候,一邊派人通報,一邊殷勤相陪著進入府里。
徐齊霖走進府內,有些納悶,東張西望并不見別的賓客的影子,也沒什么熱鬧的景象。
難道是私下宴請,只有我一個客人,徐齊霖也不好細問,隨著管家直到花廳。
長孫沖已經迎了出來,熱情地打著招呼。可這是冬天好不好,你丫的拿個折扇裝什么瀟灑?
徐齊霖心中腹誹,臉上卻還著笑,見禮已畢,與長孫沖入廳落座。
“時間未到嘛,怎地不見其他客人?”面對長孫沖,徐齊霖耐不住,開口問道。
長孫沖哈哈一笑,說道:“今日沒有旁人,只請齊霖一人。”
徐齊霖咧嘴嘿然而笑,覺得這好象怪怪的,象是要搞什么陰謀詭計似的。
長孫沖見徐齊霖神情有些怪異,便開口說道:“一來呢,齊霖公干返回,某略備薄酒,算是給齊霖接風;其二,便是感謝齊霖的賜藥之恩。”
徐齊霖有些疑惑地眨了眨眼睛,問道:“不知是什么藥?長孫兄可否說得詳細些。”
長孫沖說道:“時日很久了,齊霖可能有所遺忘。某說的藥,便是那止咳定喘煙。”
徐齊霖露出恍然之色,猜測道:“可是公主殿下的氣疾又有發作?那煙有微毒,萬不可多用。”
“曉得,曉得。”長孫沖點著頭,說道:“前幾日氣溫驟降,公主殿下的氣疾發作,氣喘難安。多虧了這止咳定喘煙,昨日已是大有好轉,今日便沒有再用。”
哮喘病人就怕氣溫劇烈變化,那止咳定喘煙中有金銀花,其中含有生物堿,能夠緩解支氣管的病狀。
聽說今天沒再吸,徐齊霖微微頜首,說道:“病重難熬時用一支,緩解后便可停藥。家師反復叮囑,此藥不可多用。”
可惜沒見到麗質天成的長樂公主叼著大煙袋吸*煙的樣子,肯定很奇特、很搞笑,徐齊霖情不自禁地瞎想。
長孫沖點頭稱是,又問起了徐齊霖在外公干的情形,對徐齊霖的功績贊不絕口。
“長孫兄謬贊了。”徐齊霖心中舒暢,卻故作謙虛,擺著手說道:“皆是陛下大力支持,某才能建些微功。對了,某在外聽聞,多虧了公主殿下的勸說,陛下才改了封建之意。”
所謂封建就是像西周時分封諸侯一樣,讓諸王、功臣永久性在一地擔任長官,并可由子孫世襲。
顯然,這是在開歷史的倒車,也不知道李二陛下是怎么想的,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搞封建。
貞觀元年,剛剛繼承皇位不久的李二,向宰相蕭瑀詢問享國長久之策。
蕭瑀回答:“臣觀前代國祚所以長久者,莫若封諸侯以為盤石之固。秦并六國,罷侯置守,二代而亡;漢有天下,郡國參建,亦得年余四百。魏、晉廢之,不能永久。封建之法,實可遵行。”
說白了,蕭瑀是贊成復古西周,實行分封制。沒想到“太宗然之,始議封建”。
其實,漢高祖劉邦也曾分封諸子,結果導致后來的“七國之亂”。過往的歷史已經證明分封制將不利于王朝的統治,甚至可能導致分裂。
所以,當李二陛下剛提出分封的主張后,立刻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對,以魏征、李百藥為首,李二陛下因此不得不暫停分封行動。
貞觀五年,唐軍北定突厥,國內連年豐收,形勢一片大好,李二陛下又下詔進行分封。在這次分封中,除了皇親宗室外,功臣也被列入分封的范圍內。
但這次分封依然沒有能夠實現,可李二陛下卻并沒有死心。
就在今年的秋末,李二陛下又直接下詔分封諸王功臣,以李元景為首的十一位親王、以長孫無忌為首的十四位功臣,被封為刺史,“子孫代代承襲”。
為此,李二陛下還在詔書中說:“今刺史者,古之諸侯也”。
出于意料的是,功臣們居然集體上書反對!長孫無忌、侯君集等人紛紛上書,表示“不愿冊封”。
在功臣們看來,把他們放到外地做刺史,與貶官流放沒什么差別,而且“后世必嬰其禍”。
其實在徐齊霖看來,功臣們強烈反對并不完全是忠心耿耿,而是擔心李二陛下在試探他們。
寧信其有,不信其無。在這種原則性的問題上,誰敢表態說要裂土分茅、成為諸侯?
不管封建能不能實施,那必須要反對,必須要表明堅定的立場。否則,李二陛下日后想起來,豈不是要心生懷疑?
就象某領導當著眾屬下,言辭鑿鑿、誠摯懇切地說才能有限,要退位讓賢,誰敢順著這話說,你特么就是沒才,早該讓位了。
所以,盡管李二陛下表現得很堅決,卻沒有一個功臣敢同意的。在勸說和反對不太奏效的情況下,長孫無忌請出了兒媳長樂公主,請她進宮勸說,終于使李二陛下詔停封建。
(https://www.dzxsw.cc/book/70673/4531149.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