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李建由的心思
咕嘟咕嘟——
蒸汽冒騰時,小爐子上的水開了。
正出神的張紀?回過神來,用一塊帕子墊著手,拿起小茶壺沖茶。
這個早晨讓張紀?想的很多,她自己也不曾發(fā)現(xiàn)只有真正關心一個人時,才會如此關注他所做的一切。
也不知道他這次僅僅只帶三十幾人的小隊出陣,到底是兇是吉?
關于他的出陣是機密,沒人知道他到底去干什么。但現(xiàn)在王黼朱孝等人造勢,輿論上有朝趙誠變節(jié)出逃的趨勢而去。
輿論并不是很重要。事實上張紀?其他沒有,但輿論上的話語權(quán)呢,他王黼朱孝再乘以十也完全不看在士張紀?的眼睛里,張紀?只需寫篇文章,就能扭轉(zhuǎn)全部的輿論。
但這不是重點,于事無補。最關鍵的看趙誠此行出陣的結(jié)果,變節(jié)他是不會變節(jié)的。但如果他輸了,出事了,那么成王敗寇,基本上所有的黑鍋,都會被那些活下來的對手扔在他身上。
這就是文章的局限性所在,張紀?當然可以、也不吝嗇給他造勢,但俗話說打鐵還需自身硬,如果他沒有建樹,那么再好的景秀文章也變?yōu)榱思俅罂眨扔诜牌ā?br />
至于他是否真的是否會遇到打仗?這事沒人知道,不過張紀?知道他素來神奇,既然是他的判斷,出現(xiàn)的幾率很高。
“呀,紀?先生,水從茶碗漫出來了!”
書院中的幾個老夫子發(fā)現(xiàn)后急忙過來拿走了她手里茶壺,汗,也不知道這美女為啥最近那么愛出神。
礙于臉皮比較薄,張紀?現(xiàn)在也不好意思提及是想趙誠的事,支支吾吾兩句蒙混了過去……
“先生聽聞了嗎,咬著趙誠而去的秦明廂軍全軍覆沒了!”
差不多時候李建由急急忙忙的走了進來。
哐啷——
嚇得張紀?的茶碗落在了地上,因為現(xiàn)在到處都有傳言,秦明部以及何志是咬著趙誠小隊而去的。
“他……趙誠他們怎么了?”張紀?有些臉色慘白。
這讓李建由無比尷尬,這也太關心他了吧,要是那小子真的為國出陣做了烈士,關心愛護他就是應該的,否則沒必要這么肉麻吧。
YY完畢,李建由這才道:“趙大人于陵陽山大捷了,成功打退了那只擊殺廂軍的摩尼教徒,并搭救了蔡文姬何志。現(xiàn)在已經(jīng)回城了。”
張紀?起身道,“既是得勝歸來,為何不早來匯報,好教紀?去迎接他。”
李建由攤手道,“這就不知道,他根本沒宣揚,低調(diào)的回城后,又不知道去干什么了。這些消息是現(xiàn)在州衙方面確認了趙大人歸來,確認了戰(zhàn)果后,剛剛一刻才對外公布的。這振奮人心的文告張貼出來后,百姓圍觀是圍觀了,卻不知道說些什么,學生剛剛都還在南門文告旁邊,義務幫忙把文告解釋給百姓聽呢,好累人。”
張紀?神色古怪的想了想道,“現(xiàn)在呢,知道他的小白文好在什么地方了嗎,知道為啥他的歡樂三國的讀者量有你三千倍了嗎?”
李建由一臉黑線,尋思那小子文筆不行,他是想不小白也不行的。
然而,最近李建由自詡是和他一伙的,還覺得倍覺有面子,此外當著張紀?的面也不好意思說他沒文化。事實上小趙他泥瓦匠出生,文筆粗糙是粗糙了些,但是話本寫的那是真好看的。另外張紀?對他的評價雖然有個人情緒,但道理是有些的。
李建由又投其所好,“首先趙兄是在下哥們,他對池州所作出的貢獻不是假的,必須加以認可和宣揚。其次,雖然先生對他的水平評價也算得是客觀,但學生就是對他的小白文筆接受不能,這不是嫉妒是性格所致,改不了。”
張紀?白他一眼,“你說反了,你相反喜歡他的小白故事別以為本師不知道,你相反是羨慕嫉妒他對吧?”
李建由有些尷尬,好在又機智的猛拍自己腦殼一下道,“竟是被先生識破了,果然,知我者先生也。”
張紀?很無奈,搖頭笑笑了事,反正現(xiàn)在心情好,并且這貨自來就這德行,相比起來他比王黼蘇在方那些人好多了。
又見李建由還杵著,張紀?道:“建由不會只來報消息的,說吧,你到底想說什么?”
李建由遲疑著道,“今科……關于書院保送太學的名額,先生到底要給誰啊?”
張紀?道:“我很反感別人來詢問甚至是插手這些事務。但是好吧,現(xiàn)在我也的確在為這問題心煩,如果是你自己想問,而不是你父親,那我可以和你聊聊,反正絕對不是你,你也不需要。”
“要不給趙誠吧?”
李建由道,“我算是明白了,那貨自己是考不起的。這不是貶低,在聰明的人也需要迎合當今的文學風向,要看考官是誰。縱使我父親也不是主考官,如果真是蘇在方他爺爺巡考江東路,那趙誠絕對考不起。此外就算不談這些影響,哪怕他再聰明,也需要足夠的時間去學習,但他總在外征戰(zhàn)不是嗎?”
張紀?倒也覺得他說的好聽,微微點頭,“有些理,你便接著道來。”
“如您所見,京城紈绔子弟太多……”
李建由又尷尬了起來,“學生在京城恐怕沒人給面子、不好混,倘若有趙誠這家伙作為同窗死黨,他看起來又是不怎么會輸?shù)娜耍秃没於嗔恕!?br />
“快滾,這不是理由,是兒戲。”
張紀?當即變臉把他趕走了。
實際這不是張紀?真的覺得李建由的說法碉堡,而是……既然真的出現(xiàn)了趙誠預測中的“邪教徒造反”,那么跨路間的政治風暴很快就會來。
這真不是小事。
因為有足夠的正史野史歪史等等積累,這時代的人大多數(shù)不知道摩尼教是什么,或者是揣著明白裝糊涂。但張紀?還真對他們的歷史和教義有過有些道聽途說的了解。
張紀?對摩尼教的了解,和父親張叔夜對他們的定性算是不謀而和。
父親張叔夜是個和趙誠差不多的人,文學積累差些,卻是實干執(zhí)行力很強的人,所以他雖然沒從文學上深入了解摩尼教,卻是在當家戶部以來,以他敏銳的找錢尿性,監(jiān)控到了來自東南方一些官銀進出項的異常。
就是官銀,但就是異常。
所謂異常就是從東南地區(qū)以官銀姿態(tài)流入戶部的那部分、又根據(jù)朝廷在東南地區(qū)所掌握的銀礦數(shù)量看,比想象的多。
于是只有張紀?知道,張叔夜專門有心腹密探在東南地區(qū)監(jiān)控這事,最終依靠線索得出的推測是:興許與摩尼教和應俸局有關。
但僅僅只有這些推測。
因涉及了摩尼教,這時期他們機構(gòu)精簡人員不復雜,擁有嚴格架構(gòu)和教規(guī),外人很難滲透進去。
至于應俸局,那除了是皇家部門的旗號,也是當朝宰相蔡京的人,那是官。以宋朝政治形勢,不具備潛伏他們身邊摸底的土壤。曾經(jīng)也算很有威望的仁宗皇帝讓皇城司干過類似的事,其結(jié)局是他被所有文人剛的下不來臺,皇城司都險些被解散了。
推薦都市大神老施新書:
(https://www.dzxsw.cc/book/70632/4240795.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ǎng):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wǎng)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