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筆桿子的傳銷模式
眾所周知的是,有關(guān)注度就有商業(yè)價值,在后世它就能產(chǎn)生很大的植入廣告收益,趕在這模式之初,發(fā)起來的大V不是十個二十個那么少。
可以植入廣告也就可以植入觀念,依靠這而領(lǐng)取賊鷹中情局狗糧的大V也不是十個二十個那么少。
并不是說植入觀念真能賣多少錢,這其實也是傳銷的一種。卻可以用這噱頭進行融資,吸引沒去處的大資本來風投。
這個過程換算在這里就叫“政治融資”,當有影響力和讀者后,在北宋一定有朝中大佬來進行政治下注,蔡京不來蔡京的對頭也會來。
于是趙誠傾向于這個模式。
能否走通趙誠自己也不確定,但目測成功可能性會比王安石那鐵頭高些。王安石這家伙理想是有的,但他最大的問題在于把整個上層都得罪了,同時基層信他的人也不多,于是被妖魔化就是必然結(jié)局。
好處是他生在北宋,頂了天也就是不做官。此點是北宋的可愛之處,也是可悲之處。因為大宋制度能保護王安石的同時,也就能保護那些反對“治療國家”的毒瘤派。
既然王安石不能被抄家滅族,對門當然也不會,于是有恃無恐的持續(xù)打嘴炮,為了反而反,就和賊鷹那群把聯(lián)邦政府都關(guān)門了的政客一樣的節(jié)操。反正頂了天也就降幾級趕出京去。
“老子換個地方照樣做官,照樣寫文章妖魔化你。”
這大宋邏輯基本和后世一些時期國企里的正式工差不多,不做事,聘請一群外聘臨時工替他們干活。
正式工的主要職責是往返于信訪局,工會,廠長辦公室間,聚會罵人,就讓廠長不痛快卻開除不了,只能繼續(xù)計算工齡發(fā)給工資。強行編入綠化組和單車房,是為了讓他們有個崗位才能發(fā)績效,他們才不鬧事。
于是原本六百塊請兩個大媽就能完成的綠化工作,組織上安排了大約十三個人,一個經(jīng)理兩個正副書記,兩個服務公司科員,剩下的七個正式工大約每天工作半小時去完成綠化。
這只是街頭巷尾的一個縮影,趙誠的奶奶治下國企基本就這么運作。
一些人是揣著明白裝糊涂不想攬事,說無法解決。一些人是揣著糊涂裝明白瞎作為,那叫蠢。
還有最后一類是不是蠢而是壞,不想解決是等著奶奶們都兜不住的時候首長會南巡,于是奶奶們就有底氣簽字股份制改革(私有化)了。
要是被奶奶把企業(yè)給救活,那些個廠長怎么從月薪一千多的公仆搖身變?yōu)樯砑仪О偃f的老板。
就尼瑪有那么奇怪,買的時候是負資產(chǎn)、負擔,買完后大多變?yōu)橛膬?yōu)質(zhì)資產(chǎn)了。場景和蘇聯(lián)帝國何等相似。果然資本家才是大善人,才是救世主。
這特么很北宋。歷史就這樣,難怪哲學家總強調(diào)“人類能從歷史學到的東西就是:會犯差不多的錯誤”。
管仲這貨聰明人啊,乃是那日聽張紀?解讀《管子》才知道老管真相了。
老管的大抵意思是不槍斃人是干不好的。譬如趙誠覺得,最早那貨如果被奶奶簽字槍斃了、而不是弄去印刷廠做書記,興許地州五分之一的國企當年就會扭虧為盈。
受到唐末以及五代那喪心病狂的血腥混亂影響,在北宋永遠是不可能走尚武路線,此點是從太祖皇帝老趙開始,整個天下以及子孫后代共同的政治正確。
這點別說一般人,皇帝也改不了。
譬如曾經(jīng)威望很高的仁宗皇帝曾經(jīng)也試圖這么干了,啟用狄青進入廟堂(樞密副使)就是仁宗皇帝對槍桿子精神的試水。
結(jié)局是:趙禎被老夫子們噴了一臉唾沫,他親手豎立起來的名將狄青則被一群老夫子給噴死了。
于是北宋的特點在仁宗皇帝時期走到了巔峰和璀璨。成為了歷史歲月中的一段典型樣板,名臣倍出皇帝仁德威嚴,卻是歷史少見的政治混亂時期。
現(xiàn)在相比仁宗皇帝時期很腐敗,但好處是政治統(tǒng)一性比那時候強些,且王安石新政雖然失敗,但影響力仍舊有些,畢竟是繼承了老王部分政治遺產(chǎn)的蔡京在執(zhí)政。
腐敗很不好,但在特殊轉(zhuǎn)折時期有個特點:容易導致整個民族向錢看,這或許是工業(yè)化起步相對容易的一種土壤。
若是仁宗時期,名臣滿地走清流多如狗,這類家伙是真好人,但只要他不同意你的思路絕對反你反到底。而蔡京執(zhí)政下的腐敗土壤,更像是到了唯物邊緣,遠離了唯心的一個灰色而古怪的層面。
蔡京是個大奸臣是肯定的。
但他于這特別的歷史段有其特別作用。北宋的消亡他有罪責但不是全部,所謂的徽宗六賊可不止他老蔡。
外部環(huán)境惡劣,而內(nèi)部老蔡在后期老了,也面臨較多的政敵影響,始終騰不出手形成大一統(tǒng)局面表達他的政治主張。又加上遼帝國轟然倒塌,唇完必然齒寒。這就是現(xiàn)在的特殊大環(huán)境。
思考到此忽然有了很多心得,關(guān)于那篇大宋版《槍桿子里出政權(quán)》,趙誠大抵知道怎么下筆了。
既然是北宋環(huán)境下,必然不能簡單粗暴貼出槍桿子觀點。譬如就算地位超然的張紀?,她講《管子》也只是很模糊的講,沒讓學子寫心得。當時趙誠發(fā)言后也引來了全部學子神色古怪的情景。
這代表算是有些犯忌了。或許張紀?她自身喜歡這思路,但趙誠可沒個牛逼的爹護,真不能為了做軟腳蝦而亂來。
這就是拖延到現(xiàn)在仍舊沒動筆的原因。
但最近運作《蘭若寺》過程,有了植入廣告模式的主張后,趙誠就知道怎么寫了,興許可以替換為《筆桿子里植入政治》的新模式。
加之最近苦練毛筆字有些心得,于是這次算是醞釀夠了,趙誠正式開始書寫那篇一直沒交給張紀?的《讀管子心得若干》。
汗,水是有點水啦,不過很流暢的到半夜時候就寫了十幾頁。這篇文章張紀?未必喜歡,但應該會有其他的特殊人物喜歡呢。
“誠誠別寫了,快來陪美娘睡覺。”
“喂……”
最近陳美娘癮大技術(shù)差的樣子,因大姨媽影響了幾天稅收,不過今晚收入還可以……
(https://www.dzxsw.cc/book/70632/3859442.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ǎng):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wǎng)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