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藩鎮
勛臣們鬧騰了一番,結果把馬世英給弄進了內閣,,可是大出東林黨的意料,他們死也沒想到,勛臣們主動出面為馬世英打拼。其實這也是人之常情,勛臣們手里的權利都不大,完全是靠著祖輩的福蔭混日子,自然要和當政者搞好關系。朱由崧是馬世英等人擁立起來的,馬世英握有定策大功,將來入主內閣是必然的事情。等到馬世英成為首輔了再示好,自然沒有這時候燒冷灶來的給力,朱由崧要念馬世英的好,馬世英也一樣得念勛臣們的好。
朝堂上一番爭論下來,所有人都看得明白了,朱由崧的確是個沒注意的老好人,但此時朱由崧眼中的第一好人是馬世英,并不是東林黨的一眾君子們。馬世英入閣已然無法阻擋,如何應對馬世英入閣之后的局面,便成了東林黨的頭等大事。馬世英不過是地方官,資歷嚴重不足,但是想憑借姜曰廣和王鐸壓制他也是不可能的,唯一能壓住他的只有史可法。
東林黨的殷切目光,史可法是看得到的,但是他也沒辦法啊!史可法親自送了把柄到馬世英手上,他還怎么壓制得了馬世英,被馬世英操控還差不多。史可法自然不肯做馬世英的傀儡,但是硬鋼馬世英,他也真沒那個勇氣,所以史可法準備跑路。馬世英被召入閣輔政,江北不能沒有重臣督師,因此史可法準備自請督師淮揚。雖然慫了一點,但是惹不起,他也只能躲了。史可法正寫著申請避難的奏疏,一位東林黨大佬卻找上了門來,史可法有心不見,但是這位大佬的名望太高,他也只能硬著頭皮頭準備挨罵。
“馬瑤草之所以要挾公者,公之所以受挾于馬瑤草者,皆為定策之異議也。當此國難之時,公不妨明言于福藩,城府洞開,小人亦失其所秘,奈何有諱心之言,而授馬瑤草以引而不發之箭矢?”來找茬的東林大佬,乃是一代大儒劉宗周,人家是和東林黨元老高攀龍論過道的老前輩,比史可法大了二十多歲,自然也不用和史可法搞什么寒暄客套。
老前輩的主意便是攤牌,現在史可法之所以不敢招惹馬世英,不過是因為他那封痛罵朱由崧的信在馬世英手里,劉宗周覺得直接明說了,也就沒事了。馬世英掌握著史可法的小秘密,史可法一日不在朱由崧面前坦言,便要一日受馬世英鉗制,不如都說開了干脆。劉老爺子想的特開,做錯了事就要承認,不然只會越陷越深。
“言之太過,福藩豈能容讓!”史可法也想改正錯誤,但是哪有那么容易。∷欠庑趴墒侵钢煊舍碌谋亲娱_罵,朱由崧再好的脾氣也不會放過他的。
“史公當初之所以提出異議,乃是社稷為重、君為輕之義。眼下委質已定,君臣分明,何嫌何疑而交搆其間?”老劉頭兒不愧是當世大儒心胸寬廣,在他看來,史可法當初是為國家社稷著想,所以才否定了朱由崧,現在朱由崧的地位已經確立了,那之前的事也就無所謂了。
劉宗周很豪邁的替朱由崧原諒了史可法之后,史可法很久很久沒能回復,這劉老爺子好像比自己還不通人情世故啊!史可法當初否定朱由崧,完全是引用了東林黨的話,罵的實在是太狠了,七不可的理由完全是對朱由崧人品的全面攻擊,這玩意兒是個人都不會輕松揭過去的。現在朱由崧地位穩固了,史可法說當初言論違心是能理解的,但是用社稷為重開頭,不是等于說朱由崧不適合承當宗社重任,等于是當面否定朱由崧,這不是找收拾嘛!
劉宗周走了之后,史可法猶豫了好久,最后還是沒聽老劉頭兒的,而是繼續寫起了自己的避難申請。史可法應該慶幸,因為他幾乎是與死神擦肩而過,因為就在老劉頭兒和他磨牙的時候,作為與何苦密議的一部分,馬世英將一份密奏送到了南*京,朱由崧正一邊看奏疏一邊痛哭流涕呢!
“上之得位,由信安王、臣及三鎮之力也,其余諸臣皆意戴潞藩。今日諸臣不意臣入閣,不意信安王掌兵,明日且擁立潞藩矣!
馬世英短短的奏疏里,全部都是大實話,朱由崧能夠成為監國,完全是依靠何苦以及他和三鎮的兵力,其他人全都是支持潞王的,F在這幫人不讓馬世英入閣,又計劃謀奪何苦的兵權,萬一真讓他們成功了,明天他們就能廢了朱由崧再立潞王。朱由崧看過之后,深以為然,自然也就感動的痛哭,而且馬上下旨急宣馬世英入朝,好像老馬到了,他朱由崧才能穩了一樣。
史可法不知道馬世英的密奏,但是他通過朱由崧的旨意,看到了朱由崧對馬世英的依賴,自己不在南*京,朝廷必然為馬世英所控制。馬世英攥著自己的把柄,又控制了朝政,將來這國家可怎么辦啊!通過這次朱由崧入主南*京,已經學到了權利精髓的史可法,為了能夠取得將來對抗馬世英的能力,在申請避難的奏疏之前,先提交了一份更危險的奏疏。
五月初八日,史可法呈上了兩《敬陳第一緊急樞務事》的啟本,開啟了南明武將跋扈自雄的大幕:從來守江南者,必于江北。即六朝之弱,猶爭雄于徐、泗、潁、壽之間,其不宜畫江而守明矣。然此時賊鋒正銳,我兵氣靡,備分則力單,顧遠則遺近,不得不擇可守之地,立定根基,然后鼓銳而前,再圖恢復。臣以為當酌地利,急設四藩。四藩者:其一淮、徐;其二揚、滁;其三鳳、泗;其四廬、六。以淮、揚、泗、廬自守,而以徐、滁、鳳、六為進取之基。凡各屬之兵馬錢糧,皆聽其自行征取。如恢一城、奪一邑,即屬其分界之內。而四藩可用靖南伯黃得功、總鎮高杰、劉良佐、都指揮使楊威,優以禮數,為我藩屏,聽督臣察酌,應駐地方,相機固守。江北之兵聲既振,則江南之人情自安。黃得功已封伯,似應進侯;杰、良佐似應封伯,而楊威可擬受總鎮之職。左良玉恢復楚疆,應照黃得功進侯。馬士英合諸鎮之功,爵賞似難異同。盧九德事同一體,聽司禮監察敘。
從明朝中后期武將依托家丁為主要戰斗力開始,武將擁兵自重便已顯露端倪,但在崇禎駕崩、北廷覆亡之前,除了崇禎有意包庇的左良玉以外,將領們還不敢違抗朝廷的調遣和朝廷所派重臣的節制,因為他們的糧餉供應和敘功還都捏在文官手里。但是史可法要破個例,而且要破個大力,把二百年來文官集團奮斗來的成果還回去。藩鎮一旦設立,武將們便可以自行募集后勤供應,自行報功領賞,完全繞過文官體系,自行其事。這可是武將們可就了許久的重大突破,不過也開啟了藩鎮的魔盒。
史可法要這么干,便是要拉攏武將,馬世英當初逼得東林黨無計可施,靠的便是手里有兵,史可法也想在手里抓點兵。想要武將們想自己靠攏,自然就要給武將些好處,小來小去的沒意思,史可法直接給了個大的。朱由崧是個沒主意的人,見這份奏疏是給幫自己的人請賞,他便一個善字,同意了下來,徹底開啟了南明的藩鎮時代。
(https://www.dzxsw.cc/book/70251112/28282983.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