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以工代振
戴憲明給馬承忠出主意扣了左懋第從南*京帶來的十萬石精米,馬承忠便以為這東西歸他了,哪知道戴憲明送左懋第的時候,同時向何苦匯報了這件事。從登州向德州運糧吃力,因為多是旱路,淮安到德州可有運河,這運糧可就方便的多了。所以何苦走的時候,便給馬承忠下了命令,米他可以留下兩萬石,但其余的必須馬上運往德州。
馬承忠氣的要死,可是戴憲明已經調回登州了,他沒人可以說理,何苦的命令他又不能違抗,只能非常不情愿的把大米給交了出來。運河輸送損耗極小,登萊系統也沒人敢玩什么漂沒的把戲,所以大米很快便平平安安的送到了德州。楊威手里沒有多少民夫,何苦最近常念叨的輜重部隊,也是只有想法沒有建制,所以他便只能調動官兵去運米。
大張旗鼓的調動官兵去運糧,一是效率高,二來也可以安撫一下德州的民心。德州城里的百姓,眼下只有五萬多人,幾乎全都在餓死的邊緣徘徊。清軍撤走之后,這些人便一直在盼著官軍發糧食賑濟,可是楊威手里的糧食也不多,這賑濟也就遲遲沒有蹤影。人都快餓死了,百姓們哪里還顧忌得了許多,德州已經隱隱有了不穩的趨勢。
若是再拖延個十天半個月,絕對會有百姓鋌而走險,畢竟現在已經有人看著官兵們的食物發狠了。所以糧米到了的消息,楊威必須大張旗鼓的宣揚出去,讓百姓們心里都有個底,不然這些家伙兒隨時可能會化身對抗官軍的暴徒。即便糧到了,百姓們也暫時吃不上,但起碼給他們一個希望不是,人有了希望,便不會孤注一擲了。
“干什么的,宵禁了,回去!”糧食中午到的碼頭,晚上街頭站崗執勤的登萊軍官兵便發現了異常。百姓們居然成群結隊的離開了家,一幫一伙的走上了街頭,完全不顧登萊軍的宵禁管制。
“我們去領糧食,領糧食……”官兵們已經亮出了槍和刺刀,但是百姓們卻好像中邪了一樣,兩眼空洞,念念叨叨的只是往前走。
“嘭……”
“退回去,違禁者格殺勿論!”百姓們越聚越多,帶隊的軍官們只能開了槍,想把這些人嚇回去。
可惜百姓們已經如同喪尸,軍官的槍聲對他們毫無威懾力,他們只是晃晃蕩蕩的朝前走,對于槍聲連半點反應都沒有。官兵們掄起了槍托子,想把這些中邪一樣的人趕回去,但是根本沒有任何作用。這些人看似虛弱,但卻異常的堅定,打不還手,罵不還口,只是不停的朝前走。這些人動作雖慢,但卻好像是燎原之火,怎么也阻擋不住,單薄的步兵線根本擋不住他們求食的腳步。
“城內兵力不足,馬上調奮威衛進城,驅散這些百姓,任由他們這么聚集,是要出事情的!”坐鎮德州知府衙門的楊威,接到了各個方向的急報,德州百姓好像約好了一樣,全都向他這涌了過來。
“都指揮,愚頑若是暴力抵抗,官兵是否可以予以殲滅!”張啟貴現在是楊威的都指揮僉事,也就是楊威的參謀,所以一些關隘,張啟貴必須得問明白了,不然真出了大規模的流血事件,這個鍋他張啟貴可背不起。
“盡量不要開槍,也不要動刺刀,殿下剛剛收復德州,若是鬧出屠戮百姓的事情,可就太難看了!”楊威是綜合型人才,所以政治影響什么的,他肯定有考慮。
“都指揮,百姓們幾近瘋魔,官兵們不能動手的話,怕是很難控制住他們。而且官兵們近距離與百姓糾纏,萬一有暴徒襲擊官兵、搶奪軍械,官兵們也有危險!”張啟貴很理解一線的情況,楊威這種又要驅散,還不能流血的要求,實在是有點難為人。而且清軍到底有沒有撤干凈,會不會有潛伏人員留在城中,也是不確定的,萬一有人趁機鬧事,麻煩可是不小。
“讓官兵們盡量克制免傷無辜,但若有暴徒,也絕不能姑息!另外你親自帶一些大嗓門的官兵下去,告訴百姓們糧米還在運輸,登記入庫也沒有完成,勸他們再忍一忍。明早賑濟的章程便會出來,他們可以按章程領取賑濟的糧米!”急切之間,楊威也不能面面俱到,只能想出這點應急的辦法。
正在城外搞土木工程,為德州棱堡修筑打基礎的奮威衛進城之后,登萊軍在城內的兵力達到了一萬兩千人,立時便控制住了局面。有組織、建制清晰的一萬多軍隊,可是有很強的力量,絕不是六萬烏合之眾比得了的。別說百姓們只是餓瘋了,就算他們真是喪尸,也干不過這么多的軍隊。張啟貴親自帶領的宣稱隊,效果更是絕佳,百姓們聽明白了官家的意思,又有大兵驅趕,自然全都乖乖的回到家里再忍一宿。
知府衙門里的楊威也沒閑著,他連夜擬定了賑濟的章程,第二天一大早就給貼了出去,不過章程一出,百姓們便再次走上了街頭,而且直接圍了他的衙門。楊威的衛兵可是真敢向百姓開槍,但是已經瘋狂的百姓根本不懼他們,真的開始沖擊知府衙門。百姓們會如此憤怒,完全是思維模式不同惹的禍。
楊威的告示很簡單,他告訴百姓們,德州不會有任何的無償賑濟,誰也別想坐在家里就吃飽飯。當然他的意思也不是讓大伙兒餓死,而是推行何苦推崇的以工代賑。楊威要修地下彈藥庫,德州城外還有些田地能夠搶收,官道也要修整,德州城和個村鎮的棱堡更要修建,這些都是大工程,需要大量的民夫勞力。楊威便是要百姓們去當勞工,他不給工錢,但是給糧食,一個勞力一天一斤糧食。
以工代振,兩難自解,絕對是一個能救活德州百姓,又能完成工程任務的好辦法,可是百姓們理解不了!自古以來,百姓們遇有災荒、戰亂,朝廷都是無償的施粥,然后他們勉強活下去,從來沒有當勞工這一說。百姓們不是不想干活,他們是理解不了這個模式,只看官府不無償給粥喝了,他們便直接暴走了。
“貪官把賑濟糧給貪墨了,大伙兒不能就這么餓死。〈蟛涣撕退麄兤蠢!搶糧啊!”賑濟粥棚的希望破滅了,百姓們馬上搞了戲曲藝術和生活的結合,直接判斷為有貪官奪了糧食,想要餓死他們,然后便是沖擊知府衙門的大戲。
“鄉親們,你們聽我說,信王殿下不是不管你們了,我們這次……”楊威祖輩都是樂善好施的人家,他自己也是頗受百姓愛戴,從來沒被這么多百姓指著鼻子罵過,他解釋起來也是一臉的無奈。
“這位大人,您這個辦法,壯勞力是能活命,但是一些家里只有女人、孩子和老人的,可怎么辦呀!”弄明白了以工代振的意思,百姓們暫時安靜了下來,但是一些有見識的人,還是有疑問。
“女人可以做飯,做針線活,孩子可以幫工,雖然給不到一斤,但也絕對夠他們吃!若有老人無人贍養的,我們的官軍會照顧!”楊威的章程里沒有這些,他只能臨時補充。
楊威連解釋再糊弄,終于把德州安撫了下去,許多事也上了軌道,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像他這么幸運,北京城里現在便是一片哭聲。
(https://www.dzxsw.cc/book/70251112/28282936.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