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八章 多爾袞的失策
清廷控制的關外地區,在宋金時代可謂昌盛繁榮,比起關內的花花世界,也不過是稍遜一籌而已。但是到了明清之際的小冰河期,北方氣溫急速下降,這里可就是苦寒凋敝的荒原了。地盤是不小,但是不僅產出稀少,而且是基建全無,即便是彪悍的八旗兵,在這片土地上大規模的轉運物資,那也是相當的困難。
轉運難了點,凝聚力極強的八旗兵也能克服,但是沒有物資,天兵天將也只能抓瞎了。清廷目前是兩線作戰,如果物資進一步緊張,他們是極有可能放棄北疆的,因為那里毫無產出,統治的意義并不大。丟失北疆不會對清廷造成實際的影響,而且他們可以把一切的損失從朝鮮身上補回來。
何苦的援助給的非常及時,不僅補上了清廷物資的缺口,同時也提醒了清廷,朝鮮背后是有爹的。清廷若是進一步侵犯朝鮮,大明這個朝鮮的親爹絕對不會坐視。清廷及時的冷靜了下來,很痛快的接受了何苦的提議,然后撤出朝鮮,將主力投入到了北方戰場。旗下人口的生活,也因為大明物資的進入,得到了難得的改善。
物資夠了,大伙兒能吃飽飯了,本來是一件好事,但是多爾袞身后留下的巨大隱患,卻也藉此爆發了出來。多爾袞死前大腦高速運轉,很是給何苦留下了許多大坑,但是他把心思都用在了給何苦添堵上,忽略了大清內部的問題。八旗制度,是一種凝聚力極強的制度,但是八旗內部其實也是矛盾重重。
努爾哈赤起家的時候,不過僅有建州女真一部而已,他也是通過多年征戰才統一了女真各部,期間的血腥殺戮可是多了去了。八旗一而二,二而四,四而八的成長史,便是努爾哈赤的擴張史,期間倒在努爾哈赤面前的舊貴族多了去了。
英明神武的皇太極統治期間,這些舊日的恩怨,隨著大清基業的穩固,以及大清對外的擴張,已經漸漸淡去,但是皇太極一死,新的恩怨便又來了。皇太極死后,多爾袞與豪格的爭位事件,幾乎導致了八旗的分裂,兩黃旗和兩白旗差點當街火并。多爾袞完全掌控政權之后,逼死豪格,進一步殘害兩黃旗的舉動,更是加深了各旗之間的仇恨。
多爾袞死的非常突然,所以他沒時間妥善的安排好大清的內部事務,只是想著有何苦這個大敵當前,八旗子弟一定會團結一致共抗外敵的?蓪嶋H情況,卻嚴重偏離了多爾袞的料想,那個非常聽話的兒皇帝順治,心里早已攢滿對他的不滿,多爾袞一死,順治便要開始報反攻倒算。
清軍退出關外之前,一切到也都還好,但是大軍剛一出關,便有人鬧出了幺蛾子。并不是順治和兩黃旗迫不及待的出手了,而是多爾袞那個智商余額嚴重不足的哥哥阿濟格,自己在兩白旗內部鬧起了內訌。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三兄弟里,阿濟格年紀最長,但卻最是廢物,勇武暴戾,毫無政治頭腦。多爾袞死后,他不是想著如何穩定局勢,收攏力量,而是急著搶奪多爾袞的遺產,甚至還想把多鐸的遺產給一勺燴了。
阿濟格這種行為,不僅很低劣,而是喪良心。兩白旗的人對他都非常反感,濟爾哈朗的兩藍旗勢力也借此向他發難。所以大清出關的第一件大事,便是英親王阿濟格被拿下,連同兒子一起被順治賜死。阿濟格一死,兩白旗便再沒了頭面人物,順治多年積怨,終于可以發泄一下了。
多爾袞的黨羽剛林、祁充格相繼被殺,多爾袞也被廢黜一切尊號,成為了大清的頭號罪人。譚泰、蘇克薩哈等人全部改弦易轍,成為了順治的親信之人,多爾袞留下的政治班底,瞬間被清洗殆盡。高層的政治斗爭很快落幕,但是中下層的活動卻一刻也沒有停止。兩白旗仗著多爾袞的勢力,在八旗中多吃多占也不是一天兩天了,這下也該有他們的好看了。
找后賬的冤家紛紛上門,兩白旗的日子可就過的非常凄苦了。糧荒之中,兩白旗不少戰傷至殘的旗丁,衣食無著,最后只能餓死家中,可清廷態度卻是不聞不問。大明售賣物資之后,整個大清都寬裕了,但是兩白旗的日子卻還是很苦,因為朝廷肯撥給他們的物資十分的稀少。巨大的落差,導致了所有人的失望,兩白旗對于順治皇帝極其的不滿。
“索尼、鰲拜、鄂必隆等奸佞,又向皇上進讒言了,攝政王用出來的人,兩白旗的人,都別想有好下場,我們必須另謀生路了,否則必死無疑!”譚泰手里有兵,而且及時的向順治表示了忠順,所以一時并未受牽連,但是他也明確的感受到了危險的臨近。
“可有出路?”蘇克薩哈本是多爾袞的親信,靠著首告多爾袞才換來了順治的青睞,但眼下他也頗有朝不保夕之感。
“可去投明,不失為順義王!”譚泰的意見便是投降何苦。
譚泰、蘇卡薩哈等人明白人都知道,大清已經沒有希望了,少則數年,多則數十年,必然是被大明圍剿滅亡的命運。他們面臨沖擊,還依舊堅守大清的原因,不過是天下沒有容身之所而已。這次何苦出手資助清廷,卻讓他們看到一條希望之路,何苦還是可以包容的,他并不想把所有旗人全部殺死,只要有用,他就愿意伸出援手。他倆若是能從八旗中分裂一部分人去投降何苦,何苦肯定會厚待他們的,就算不能封王,起碼也能安置他們自成一系,可以像蒙古部落一樣逍遙自治。
“兄長所見極是,小弟自當追隨兄長!”蘇克薩哈有那么一瞬間,很想去向順治告密,賣了譚泰,他的地位還能穩固不少。但是想想絕容不下他的索尼、鰲拜等人,跟著譚泰走,好像才是真正明智的選擇。
旗下子弟的文化水平都不太好,這讓他們做事有些魯莽,但也少了漢家文人的瞻前顧后。譚泰和蘇克薩哈計議一定,馬上便秘密行動了起來。弘光七年二月初二,譚泰和蘇克薩哈利用順治皇帝及重臣們巡視吉林的空當,裹挾了兩白旗及鑲黃、鑲紅、鑲藍的數萬旗丁、家眷,直接反出了奉天,一路急行繞過錦州,投到了山海關的關寧提督劉默文帳下。
“什么?譚泰和蘇卡薩哈前來投誠了?”接到劉默文急電的何苦,笑的差點沒背過氣去,天下居然還有這樣的好事。
(https://www.dzxsw.cc/book/70251112/28282744.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