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1 章
太子是皇帝教導大的,對皇帝的感情很深厚,他沒事反自己的老爸做什么反正他是太子,而且以皇帝的年紀來說,和他的歲數相差了三十來歲,根本不擔心父子反目。皇帝再過三十年也老了,他才正是壯年。說句不孝的話,皇帝總會死,而他只要活過皇帝,這皇位是鐵板釘釘的事,誰能變
而且娘親還說過,皇帝不是一般人能做的,睡的比狗晚,起的比雞早,做好了是應該的,做不好就全是他的錯,所以皇帝這職業非常人能做,皇帝這職業能晚點當就晚點當吧當了皇帝后才會明白,其實這皇位沒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好坐。
所以嘍,父皇想多勞累就多勞累吧,他正好可以多玩幾年,根據娘親的說話,做了皇帝他就不要想玩了,皇位就把他綁的死死的,每天都有批不完的奏折。一想到每天只能坐在龍椅上批奏折,太子整個人都不好了,他可以請求換人當太子嗎
不過太子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先不說他做過太子,只憑這一點以后不管誰上位,都不會讓他活著。
還有他要是不爭,他的親娘也沒有活路,以后他們上位第一個要鏟除的便是淑寧。所以太子是不得不爭,只為讓自己和親娘活下去。
皇帝早就跟他說過,有時候人得屈服于命運,即使你沒這份心思,其他人卻不這么想,所以你必須要爭,而且為了你和你親娘的命,你不只爭,還要把自己的敵人踩在腳下,讓他們永世不能翻身。
皇帝的話太子記住了,所以他現在很努力的學習著太傅和皇帝教給他的一切。
“太子的功課完成的很好,字也有進步。”
太傅拿著太子的作業,把不足之處圈了出來,又給太子講解了一遍。
“多謝太傅。”
太子拱手,雖然他是太子,對老師還是挺尊敬的,而且這位太傅據說當年也教過父皇,雖然教的時間并不長,但也有半師之誼。
“太子請坐。”
對一個五歲的孩子而言,太子絕對讓太傅滿意,而二皇子嘛
太傅看了眼二皇子,心中嘆氣。到不是說他不好,可心中的戾氣太重,回答的問題雖然不錯,卻有些不切實際,全都是照著書本來的。二皇子確實把書中的內容記的很清楚,但也正是因為這樣,他從不自己思考,作業很好看卻沒說到點子上,一切都是虛的。
當然一個六歲的娃也不能對他要求太高,所以太傅也有表揚二皇子,不過顯然二皇子并不滿意,因為他沒有把太子比下去。
就憑這一點,太傅其實很難喜歡二皇子的。
太子是君,二皇子是臣,太子是弟弟,二皇子是兄長,太子五歲,二皇子六歲,不管哪一個提出來比,二皇子的做法都不對。
太傅曾提點過二皇子,無奈二皇子自己不聽,反倒認為他偏心于太子,幾次下來太傅也不愿意再多嘴了。反正現在名份已定,太子才是名正言順的繼承人,二皇子以后了不起就是個親王,永遠只是臣子。
淑寧讓人在太子休息的時候給大家送了一些茶點,就連太傅和幾位侍講都有,休息的時候,太傅并不反對皇子、和伴讀們用一點東西,所以他帶著幾名侍講回到自己的專屬房間,幾人一邊用著美味的點心,一邊喝著御賜的貢茶。
“大哥,你多吃點。”
太子看大皇子的身體太過單薄,踮著腳拿了一塊蓮子糕放在他面前。
“多謝三弟。”
大皇子微微一笑,接過蓮子糕小口的吃了起來。太子對他這位長兄向來尊敬,也不讓自己叫他太子,而是叫三弟。和二皇子比起來,親疏立見。
“三弟,食不言,寢不語。”
二皇子拿規矩說太子。
“請叫我太子。”
太子看也不看他一眼說道,二皇子的臉一陣青一陣白的。憑什么大皇兄叫你就不這樣說他
大皇子看了二皇子一眼,雖沒說話,卻也對這個二弟弟不甚喜歡。天天陰沉著一張臉不說,還老是和三弟別矛頭。三弟是弟弟沒錯,卻也是太子。
二皇弟對太子一向都不尊敬,太子不喜歡他很正常,以前三弟要求他們不要叫自己太子的時候,是他非要叫太子的,現在想換口哪有這么容易。
“三弟,你也吃。”
大皇子夾了一塊紅豆糕放在太子前面的小碟子中,見他熟練的使用筷子夾起來吃,高興的又讓人把自己母妃送來的湯給太子盛了一碗,當然這湯在盛給太子之前,已經讓隨時待在太子身邊的梅秋檢查過了。
“大哥,對不起啊”
尷尬的看著大皇子,這本是哥哥的一番好意,卻
“梅秋姑姑做的很對,三弟你的身份不同,而且我也不喜歡有人借我的手傷害你。”
大皇子揉了揉太子的頭,這個三弟啊,對親近的人總是這樣害羞,生怕大家生他的氣。
“多謝大哥理解。”
太子端過湯大口大口的喝起來,一邊喝還一邊朝大皇子笑。
“你喜歡,回頭我讓母妃再做,到時送到東宮去。”
“嗯嗯”
嘴里有東西不方便開口,太子只能點頭。
二皇子坐在一旁看他們兄友弟恭的特別不爽,明明他也是他們的兄弟,為什么一個兩個都不喜歡自己陰沉之氣更加重了,坐在他身邊的伴讀都不由的向后挪了挪。
看來他要向自己的父親說一說二皇子了,真倒霉才輪到他做二皇子的伴讀,要是換成太子多好啊
看那些做為太子伴讀的人,一個個生活的不知道有多滋潤。太子聰明好學,從不讓他們挨手板子,而且太子對伴讀也很寬厚,經常會賞一些東西給大家,聽說都是宮外極難得的。雖然不值什么錢,卻不是什么人都有的,他們看重的也是這份心意。
特別是長寧宮貴妃自家小廚房出的點心,在京城可算得上是一絕,只有少數人家得到過,其中最多的就是永寧侯府。
休息時間一過,他們要去上武課,練習射箭騎馬等。文武課都有專門的老師,武課是由永寧侯上的。永寧侯交出兵權后,就讓他兼了太子太保這個職位,每天進宮教太子練武。
太子的基礎被梅秋她們打的很好,又常常泡藥浴,根骨可以說是一干學生中最好的。而且太子本身的天賦也不錯,有著過目不忘的本領,看一遍都能記住八、九成,剩下的一成得靠他自己去悟。
至于太子的槍法,由皇帝親授,每次太子學完武課后,還要去太極宮,這個時候皇帝會在太極宮的練武室中等著他。
太子拿著一柄小,跟在皇帝的后面練招式,他現在也只能練招式,爭取讓自己招隨心動,做到不用想憑本能隨便哪一招都能使出來。
看著小小的太子認真練習的模樣,皇帝仿佛又看到了曾經的自己。這楊家槍法還是他從武庫里找出來的,先皇根本沒想過要教他,所以他練的時候走了不少歪路。好在他的兒子不用像自己一樣,有他的指點,太子學起來事半功倍。
至于二皇子,皇帝也曾派人問過他,他自己選擇不學,皇帝也不勉強。
而大皇子,就他那個身體別說練武了,就連在馬上跑一會兒都氣喘吁吁,所以三個兒子當中只有太子最像自己,文武雙全。
“爹”
太子練完十遍,滿頭大汗的走過來,手中的小槍都被他雙手上的汗給浸濕了。
“休息一下,喝口水。”
皇帝親自拿過放在一旁的毛巾給兒子擦汗,想到他還為太子換過尿布,皇帝感覺自己真是一位好父親啊也許正是因為太子是自己一手養大的,所以太子雖然是一國儲君,卻也是與他感情最深的兒子,在他的心中太子不是太子,而是煜兒。
從太子的喚他的稱呼就可以看得出來,私底下太子很少叫他父皇,都是叫爹的。
“爹也喝。”
太子端起茶杯,把茶送到皇帝的嘴邊。
“我兒孝順。”
皇帝就著太子的手喝完杯中水,輕輕的拍了拍太子的頭。
“啊”
喝完一杯水,太子感覺自己舒服多了。
剛才流了許多汗,太子覺得自己就是那缺水的小草,雨水一下立即活了過來。
“休息一下,再練習十次,爹就在一旁看著,有什么不懂的就問爹。”
皇帝對太子來說真是一個好父親,每天這么忙還要抽出時間來陪太子練武,在這方面就連淑寧也不能說皇帝對太子不好。
想想未來,還有許多父親因為工作忙,從不陪伴孩子的呢皇帝能做到這樣,淑寧覺得已經是老天的厚待了,她不能再多要求什么。
太子在皇帝的陪伴下完成了今天最后的功課,一身大汗的到太極宮偏殿泡了個澡,換了一身干凈的衣服。平時太子不回東宮就住在偏殿,所以這里有許多他的衣服。
“參見太子殿下。”
一名宮女跪在東宮的正道上。
“把她拖走。”
太子看也不看的對身后的人說道,然后繞了一下回到正殿。
他才多大,居然有就人想用美人計自己,脖子伸那么長,讓自己砍嗎
“殿下,這是長寧宮送來的衣服,奴婢已經讓人洗好了,回頭等梅秋姑姑檢查過后,就收起來。”
太子的貼身太監是一個十來歲的少年,名字叫汪大海,現在也有人叫他一聲汪公公了。
“小汪子,這事你看著辦就成,但是孤得先說好,要是出了什么問題,你頭上的那個腦袋,孤可保不住。”
“奴婢知道,奴婢一定不會讓殿下失望的。”汪大海是皇帝派到太子身邊的,忠心是絕對沒問題,再加上太子年紀還小,兩人也算是一起長大,感情肯定也跟別的太監不同。只要汪大海沒傻,自然知道自己抱的大腿是誰的。
“殿下,要擺膳了嗎”
梅秋進來,手中還端著一盅湯,這湯在用晚膳之前讓太子喝一點,是給他強身用的。
“擺吧”
太子合上書,接過湯喝了起來。
湯也不多,也就一小碗這樣子,很快就喝完了。
“請殿下用膳。”
晚膳也擺好了。
入口前梅科都會檢查,沒有問題的才能入口。
“明白休沐,我稟了父皇去幾位伴讀的家中看看,梅秋姑姑你回頭找人跟母后她們說一聲,我遲點再去跟她們請安。”
太子用完膳,坐在榻上看書,突然想到自己明天有事,不能及時去給皇后她們請安了,為了不讓她們白等,太子便讓梅秋去告訴一聲。
“是,奴婢立即派人往全福宮、棲鳳宮和長寧宮傳話。”
梅秋走出去找人傳話去了。
“回去吧,我知道了。告訴太子,讓他照顧好自己,還有不要離梅秋太遠。”
淑寧聽了東宮來人的話,吩咐了一句后便讓他離開了。
“兒子長大了,這皇宮也關不住他了。”
淑寧有些寂寞的說道。
“主子這話說的,小主子總是會長大的,總不能一直孩童模樣吧”
白嬤嬤笑道,輕輕的替她梳著頭發。主子不喜歡用頭油,甚至每隔兩天都要洗一次頭,對發又長又油,起來特別的舒服。
“呵,嬤嬤說的對。”
淑寧閉上眼不再說話。
東宮
“你們都下去吧”
派出去的人回來復命,太子聽完太后、皇后和親娘的吩咐后,嘆了口氣又翻開書看起來。
其實他心中還是有些期待的,畢竟是頭一次出宮,他還沒有見過皇宮外是什么樣子呢哦也不對,去行宮避暑的時候他是出去過,不過那時他只能坐在親娘或是母后的懷中,看著馬車窗外小小的一點風景。不過那時會清場,其實他什么也看不見。
而這一次不同,他除了可以去伴讀們的家中外,還能在街上逛逛,父皇可是答應了的。
皇帝會允許自己太子出宮,也是不想讓太子長成一個什么也不懂甚至是說出沒吃的為什么不吃肉的儲君。讓他去了解一下民生,也對太子未來執掌大夏有好處。
第二天,太子坐著一輛不算豪華,但也不差的馬車出了皇宮。
馬車的周圍有不少侍衛,還有梅秋也在馬車上陪著在子,汪大海則坐在馬車外和車夫一起。
第一個去的是內閣大臣的家,他的嫡幼子便是太子身邊的伴讀。
“恭迎太子,千歲千歲千千歲。”
太子一進大堂,內閣大臣謝大人便領著家人下拜。
“謝大人不用多禮,我今日是微服出巡,有些規矩能免免了吧謝孟呢”
沒看到自己的伴讀,太子表示他不開心。
“回太子,謝孟感染上風寒,這會兒正在屋子里躺著。”
謝大人無奈的回答,他這個老兒子啊,總是做出一些讓他們無語的事,昨天晚上居然因為太子要來興奮睡不著,于是跑出來吹風,結果今天一大早請了大夫,這會兒還躺在床上呼呼大睡呢
“哈,這小子,讓孤說他什么好呢”
太子也無語了。
“唉”
謝大人嘆氣。
“算了,他住在什么地方,孤去看看他。”
太子還挺喜歡這個有些二貨的伴讀的,平時看他鬧出來笑話改善心情,難得聽這一向生龍活虎的人病了,怎么也要參觀一下,笑話他兩句,看他以后還敢不敢半夜出來吹風。
“臣,參見太子。請原諒臣不能起來相迎,還請太子恕罪。”
謝孟趴在床上,一臉虛弱的對太子說道。
“算了,你都這樣了還想起來,是嫌病的不夠重嗎”
太子按下謝孟掙扎著想起來的身體,讓他好生躺著。
“多謝殿下。
“感覺怎么樣”太子看了一眼旁邊放著的藥碗,梅秋上前拿起聞了聞,又給謝孟把了下脈。
“對癥。”
梅秋雖然最擅長的是毒術,但醫毒不分家,她的醫術也很是不錯。
“嗯,你好生休息吧孤就不打擾你了。”太子站起來,也不讓人送直接朝往走去。
離開謝府,便往田府而去。
幸好另三個不像謝孟那么二,總算去了四家帶出三個來。
太子走在街上,對周圍的東西都很好奇,許多東西他都沒有見過,所以一邊走一邊問。
“咦”
太子的眼神掃到某處,悄悄拉了拉他身邊侍衛長的袖子。
“殿下”
侍衛長低頭。
“路長明,你看那邊。”
太子用下巴示意,路侍衛長順著太子指的方向看去。
“拐子。”
路侍衛長叫來兩名侍衛,低聲叫吩咐兩句,然后把太子帶去了京城中有名的醉仙樓,要了一個雅間。
梅秋又叫了一些吃食,讓太子在這里等候。剛才發生的事,她也看到了。太子的身份不一般,不能親自涉險,所幸太子也明白,所以乖乖的來到醉仙樓等消息。同時也嘗嘗這民間酒樓的飯菜和宮中有什么不同,所以叫的菜還挺多的。不過每一樣都分出了一大半給侍衛,他們幾個小孩子吃的并不多。
“爹和娘都不浪費,做兒子的應該以他們為榜樣。”
面對眾人詫的眼神,太子鎮定的說道。
皇帝和貴妃的節儉在大夏是出了名的,太子的話讓眾人了然于心。
梅秋侍候著太子用完飯,這才自己坐在一邊吃了起來,太子特意為她單獨叫了兩道菜,全是梅秋喜歡吃的。
“多謝太子。”
太子對她們這些老人很用心,就連她們吃什么都記在心中。
“秋姨是娘身邊的老人,也是照顧著我長大的,我怎么會不記得呢”
想到在長寧宮的日子,太子淡淡一笑,眼中充滿了回憶。
...
(https://www.dzxsw.cc/book/68006/3500737.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