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天命之子
朝堂之上分了四派,呼聲前三的還是嫡王子緣遙、永安君緣禮、成安君緣瑞,還有少數派支持八王子緣弘。這其中最有份量的就是安國公楊軒,楊軒沒有支持自己的外孫,轉而支持的是緣弘,這步棋走得連君王復利也稀里糊涂,總以為楊軒老糊涂了。
楊軒是在朝之中唯一一位從商起家的京官。他大半輩子行事的風格大都保持著商業的習性,獲利是他的最終目的。一開始,他并不介入朝堂紛爭,但隨著權勢在經商路上獲利后,他嘗到了手上權力的甜頭,也開始玩弄權勢,而且,玩得有聲有色,經商和做官都成了一種斂財的手段,而且,做官往往一本萬利,他開始沸沸揚揚地參與朝堂之爭,也開始有恃無恐地用手中的權力殺人,還殺得血雨腥風。如今支持八王子緣弘繼太子之位,更可謂空前絕后的大手筆。
這筆賬也非常好算。楊軒心里如明鏡一樣,他與嫡王子仇怨已經結下八年之久,若是讓緣遙成了君王,楊家難逃一劫。雖說他四年離京,可能會不計前嫌,但這消失的四年也是唯一讓他不放心的地方,因為未知才可怕。
緣熠更不可能。他依舊記得緣熠深夜到安國公府,那句“父王忌憚的是外祖父的權勢。”始終刻在他的腦海里,也刻到他心上。若這個時間支持自己的外孫緣熠,功高震主會讓楊家隨時步入萬劫不復之地。楊家被封安國公,自己為太保,女兒又是寵妃,這權勢,無論哪位君王都會忌憚,若此時再提出,太子由與自己血脈相連的緣熠做,恐日后會遭到君王復利的清算。而且緣熠無論在朝堂還是君王復利那里,都不得寵。緣熠與緣弘一樣,身無政績和軍功,又都不是嫡出,都名不正言不順,可緣弘有著君王復利的榮寵,呂家沒有被流放時,京中一半官員都以為君王復利會立嫡以愛。在這場立儲之爭中不允許他支持嫡王子,也要挑個君王復利喜歡的。支持緣弘,既順了君王復利的意,又成了保王黨的功臣,緣弘以后登基稱王,自己安國公的位置也能保得住,楊軒算的可是長久賬。
與緣遙僵持不下的是緣禮,理由簡單,也更合理,緣禮排行老二,緣遙不能繼位,當然應該由最年長的弟弟繼位。可現在的問題是,緣遙可以繼位,于是緣禮繼位的呼聲就沒那么容易站得住腳了。但君王復利不看好緣禮,君王復利對緣禮的看不好可謂根深蒂固,由來已久。從五六歲時,緣禮就處處被拿來跟緣遙比,一如緣遙五歲前,事事都被拿來跟嫡子緣遡比。分封去青蓮崗,也正是承了這個因。
在這場立儲之爭中,讓君王復利意外的是楊軒。以前,他一直都防楊軒,所以,他借呂妃國喪,召回了被流放三年的鄧榮,又將寒族桓楊,連升三級,位列三公,與楊軒平起平坐。楊軒竟通篇沒有提到緣熠的名字,在立太子這件事上,君王復利最擔心的局面是緣熠與緣遙相爭。他能明白緣遙想與信安君結親的急迫與原因,大概是想與緣熠勢均力敵。這一番爭斗后,竟將緣熠打出了原形,原來,他才是無心參與太子之位的那一個。少了這個有力的爭奪者,君王復利心寬不少,他轉而來思考承繼太子之位的人選,首先,他想到了緣弘。
緣弘沉著聰明,有膽識器量,如今呂家被流放,無強大的外戚干擾,又是呂妃所出,呂妃性格率直,舉止剛正大方,深得君王復利的寵愛,君王復利一向都是愛屋及烏,就像他對緣遡的愛,也皆因他母親。呂妃能在宮中得盛寵,也有這個原因。而且,緣弘向來對太子之位,不爭不搶,有難得的仁慈,本來,他心中已選定緣遙,如今緣弘又被提起,他心中動搖了,畢竟,在這之前,緣弘是君王復利除緣遙外,唯一考慮過的太子之位的人選。經過這一日的早朝,坐在龍輦上的君王復利,仿佛將百官的內心都剖開看了遍,對百官的想法也已經了然于心,他沒有公開作出表態。
“既然眾位愛卿各持己見,下次朝堂再議。”
這么多年來,大家已經習慣了君王復利的“拖”,解決不了事情就一拖再拖,總能拖出合適的時機得到解決。
朝堂議儲之事在夜幕降臨前已經傳開。消息對緣遙無疑是不利的,作為嫡王子,他占盡了天時、地利的優勢,卻最后被“人和”翻了本。在一眾官員的反對下,他差點兒就跌下宗法制的神壇。這意味著,立嫡的原則有可能會被打破,緣遙的嫡子之位隨時都會失去那僅有的一點兒意義。更讓他難過的是,原來這四年,他不僅被遺忘,還被拋棄了。他的劍術師父、也是他的舅父劍洪將軍都沒能站到他身后。
阿郭和辛彥之立在旁邊,江波殿內靜悄悄的,兩個人都不敢開口,阿郭輕輕推了一下辛彥之,示意他說點什么,辛彥之趕緊搖了搖頭,阿郭又在身后用拳頭推了他一下,他被阿郭推上前,不得不說點什么。
“殿下,有些時候,權力不是靠名分來實現的,而是反過來,你有權力,沒名分也能大權在握,殿下的弟弟們都懂這個道理。殿下沒權力,有名分也是空談。”辛彥之想到了自己的嫡子之名,在西夷那個家里,有嫡子之名又有何用,還不是流落他鄉。
“十七歲時,頂著嫡王子的名分,小心謹慎地等待著冊封,卻被莊賢娘娘和楊軒打亂了。”緣遙仿佛在說給自己聽,“離開四年,一切都變了,三公六卿中,只有太傅星宿、太宗鄧榮、太祝星奎和信安王叔支持本王。”
“殿下,還有懷姓三宗和太史辛勖大人呢。”阿郭提醒緣遙,想給辛洛王妃拉點印象分。
“這幾個人,可以忽略,手上既無權又無勢,他們多半還想讓本王來扶持著漲一漲份量。”
看著緣遙的眼神,辛彥之知道,他聽進心里去了。
“殿下還有機會,大王說下次朝堂再議。”辛彥之覺得,這難得的幾日時間,就是留給江波殿用來游說百官的。如今局勢已經很明了,游說不動的,哪怕是打也要打下來。“先禮后兵,就是這個方法,若打不下來,就不留。”直到立儲這一日,辛彥之才深切感受到自己現在在走一條怎樣的路,太子之位,是他必須拿到的,若拿不到,丟的可能就是他的腦袋,他想起在永昌侯府的“叔父”,為了脫困逃出去,他可以自斷手臂。此時,雖然不需要他有斷臂求生的勇氣,但亦要大局當先。在大是大非面前,過分仁慈,斷的可能就是自己的路,辛彥之還是提出來,但這個方法緣遙應該不同意。
“不妥,朝堂之事從來不是殺幾個人就能做好的,殺多了會亂了朝堂,人人自危,然后遲早危及自己。”生在王族與市井百姓所想之事千差萬別,同一件事所想的深度及高度也不相同。
“殿下,朝堂一如戰場,只是沒有硝煙,卻更殘酷,斗到最后,爭的是能生存、能喘息的機會,在混亂的戰場上,人性與獸性并無分別,求生不分手段,欲望都是最原始的。有些時候,不擇手段也是本能。”這話,辛彥之說著熟悉,仿佛不是從他口里說出來的,他腦海里有另一個聲音。是他西夷的叔父。站在江波殿的這一刻,辛彥之才能真正理解這句話,他叔父是用什么樣的情境說出這句話,他已經沒有時間去猜想。眼下,他現在必須保住自己的位置,才會有機會守住鈴兒。
除了緣遙,惱羞成怒的還有緣祁,在太子之位爭奪中,緣祁有著緣瑞的“自視清高”,他有軍功,手中有兵權,與消失四年的緣遙、還有他病秧秧的二哥相比,他早已經在心中將自己定為“太子”的最佳人選,出乎他意料的是,他竟然沒有得到百官的一點兒呼應。緣祁沒有反思原因,反而回過頭來埋怨百官的吃里扒外,仿佛,百官拿的俸祿是他武安王府開出來的一樣。
還未離京的緣禮看到了回京的希望,坐在永安王府,他思前想后,終于想到,需假手于人將之前對緣遙不能承繼太子之位的假想變成現實,他想到了利用緣祁,他的胞弟緣祁勇而無謀,用好了便是一把利刃,可以順便除掉最有利的兩個威脅,緣瑞便不足慮。
走進武安王府時,緣禮仍舊故意咳嗽了兩聲,一來告訴自己的弟弟,他來了,二來,讓所有人知道,他身子骨不爭氣,無意于太子之位。
“承蒙朝中大臣厚愛,擁護緣禮。”這個開場可謂別有用心,緣祁在此次太子之爭中,百官沒有一人呼應,輸得毫無顏面,這樣說,就是要激起緣祁的嫉妒,再進一步激怒他。“與三弟相比,緣禮自愧不如,這四年來,三弟為北冕國出生入死,軍功無數,如今禮樂崩壞,宗法制已形同虛設,緣禮只恨不能親見父王舉薦三弟。”緣禮跟緣祁語重心長的說。
緣禮即使煽風點火,也句句有理,以前,他勸緣祁尊禮制,如今,又大著嗓門表示支持緣祁,理由也很充分,禮崩樂壞。這一番吹捧,讓手握兵權、一身軍功的緣祁更膨脹了,仿佛北冕國的太子非他不可。緣禮給緣祁把后面的路都想好了,要想奪得太子之位,必除緣遙,除掉緣遙,便是給他清了路,以緣祁的性格,決不僅僅是除了緣遙,還會后斬緣瑞。緣瑞斬不斬對緣禮來說都行,當然,斬了更好,少了后顧之憂。緣禮要的是一個名分,除掉緣遙,他自然就名正言順了。緣祁幫他殺了緣遙,他就夠本了,再殺緣瑞,他就賺了。
緣祁順著緣禮的話想著,他只想到了朝堂今日議儲,也看到了這件事的表面,除了緣遙和緣瑞,他就能順理成章地坐上太子之位。
“緣遙和緣瑞,留著都是絆腳石。”
緣祁表面沒有表態,心中早已蠢蠢欲動,他恨不能明日就安排府兵殺了緣遙。這條路,稍微有點腦的人,都會覺得行不通。他只是除了兩個王子,后宮之中還有緣熠、緣稹和緣弘呢?況且,他的前面還有他二哥緣禮,都說親兄弟明算賬,又怎么能保證,兄弟二人始終是一條心?
唯一能笑得出來的只有成安君緣瑞。承繼太子之位,百官的支持僅次于嫡王子緣遙。這四年他總算沒有白忙活,是他想要的結果,只要能被立為太子,什么人支持他都不重要,看著這個結果,緣瑞有些飄飄然了。
(https://www.dzxsw.cc/book/65733646/36365959.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