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山林穿行(5)
林然把朝天厥死死壓到在短褲的衣兜里,凝視繼續揮舞承影劍砍剁荊棘、雜草的;劉貞貞,突然發現她好像是越女在舞劍。
這一發現讓林然瞠目結舌,林然突然想起自己的看過的一本小說里面有描寫劍士舞劍的動作,而劉貞貞手執承影劍砍剁荊棘茅草的動作好像就是劍士舞劍。
這也太奇葩了吧!駱瘸子將承影劍贈予林然,承影劍中還隱藏著劍魂五兄弟;趕往天柱山靈芝洞時駱瘸子又提醒林然,說他一點劍道常識也沒有;于路要好好學一學。
駱瘸子說的好好學一學是跟誰學?在哪里學?這些他都沒有挑明、
現在劉貞貞揮劍砍剁——應該說是揮劍舞動——的姿勢就是一個劍士在舞劍,莫來有她就是林然的劍道師傅。
林然凝視著劉貞貞灑脫的身姿舞動念念有詞:上蒼成人之美,劉貞貞要是做了林然的劍道師傅;那是多么有趣味的事情。
林然中了謝一鉤的蝎毒昏倒叢林之中,是劉貞貞背著他趕往歸云山莊求助駱瘸子;林然一路昏迷著,那條不安分的大蟲卻沒閑著;一直在劉貞貞的臀縫中掃蕩。
難道就是林然在昏迷中的無意識掃蕩震撼了劉貞貞,她要給林然做劍道師傅?
劉貞貞是何等人,從前面的介紹中林然略略知道她的娘家在歸云山莊北山的劉家嶺;嫁給東山郭家灣的小伙子郭福泉。
郭福泉是山民日子拮據,靠上山挖人參苦度時光;不幸的是會水的魚兒被浪大,郭福泉死在挖人參的山上。
郭福泉死后,劉貞貞和婆婆郭氏帶著年幼的女兒小花生活;后來劉貞貞結識了郎中駱瘸子,生活才有了改善。
從這一點說開去,劉貞貞只不過一個山村夫人;她這么會見劍道,而且披荊斬棘的動作將一套劍術展現得完美無缺……
林然心情激動地尋思著,在自己腦子里挖掘對劍道的記憶。
戚繼光的《武備志》中好像記載著劍的用法:跨左擊、跨右擊,翼左擊、逆鱗刺、坦腹刺、雙明刺、旋風格、御車格、風頭洗。
而劉貞貞的披荊斬棘竟然把劍道的抽、帶、提、格、擊、刺、點、崩、攪、壓、劈、截、洗、云、掛、撩、斬、挑、抹、削、扎、圈多種劍法運用得淋漓盡致。
輕快敏捷、瀟灑、飄逸,劍走美式、劍如飛風在劉貞貞手中的承影劍中全都展現出來。
林然凝視著劉貞貞砍荊劈棘舞劍的動作,武俠小說中劍士格斗殺人的場面一下子活了——劍士從幾名女弟子身旁走過去,第一劍揮出敵手甲的長劍落地;第二劍揮出敵手乙的軟鞭繞頸,第三劍當的一聲擊在敵手丙劍刃之上。
敵手丙知劍士劍法奇幻自己決非對手,便想借內力將他兵刃震飛。
雙劍再交,敵手丙當即在劍上運足內勁;卻覺自身內力急瀉外泄竟然收束不住。
原來劍士劍士憑吸星大法不知不覺功力日深,不須肌膚相觸;只要對方運勁攻來;內力便會通過兵刃而傳入他體內。
敵手丙大驚之下急收長劍,跟著立即刺出;劍士見到他脅下空門大開本來只須順勢一劍即可制其死命,但手臂酸軟,力不從心,只得橫劍擋格。
雙劍相交,敵手丙又是內力急瀉心跳不已;驚怒交集之下鼓起平生之力長劍疾刺,劍到中途陡然轉向,劍尖竟刺向劍士身旁另外一個人的胸口。
武俠小說沒有描寫劍道的路數,只在兩人或者幾人的打斗中展示劍鋒的力量和用劍的凌厲;給人一種精神上的震撼。
劉貞貞此時揮舞承影劍就是劍士的身份,而那些荊棘茅草就是敵手甲乙丙。
劉貞貞身著小內內舞劍不止,林然竟然看花眼。
劉貞貞似乎意識到林然在后面偷看她,停了手中的承影劍回看一眸子道:“然哥,你看見什么哪?”
劉貞貞第二次把林然喊了一聲然哥,林然神情慌亂地應答著劉貞貞道:“我沒看什么啊!我能看見什么?”
劉貞貞嬉笑不止,向林然跟前近了幾步挖了他一眸子道:“然哥就是不老實,心中想的啥竟然不敢講出來;是不是有點虛偽呀!”
林然不以為然地說了聲:“哪里話!我見劉姐姐披荊斬棘的動作很優美有些呆滯,才那樣死死盯著!”
林然狡猾地搪塞著劉貞貞,他不想把自己發現劉貞貞劈剁驚悸就是舞劍的發現冒冒失失講出來,還想在觀察一陣子在做定論。
于是向前一步親昵的說了聲:“劉姐你再劈剁一陣子,您的動作實在優美!”
劉貞貞見林然贊揚自己心中很高興,便就揮舞承影劍重新舞動起來;擋在前面的荊棘、茅草、藤蔓、樹枝在承影劍的劈剁下紛紛倒地。
“這是真真切切的劍道,看來劉貞貞真的會劍道!”林然驚魂不定地心中說著:“她從哪里學來的劍道?真要來給林然做師傅不成!”
林然之所以能看出劉貞貞的披荊斬棘是在施展劍道,是因為林然在學校的劍道館接觸過劍。
林然上小學時被人欺負拜師學武修的是拳腳,后來上大學后在學校的劍道官練習過幾天劍術。
劍道教練講解過劍道和門派,說從古到今的劍道武當劍、青萍劍、達摩劍、三才劍、三合劍、云龍劍、八卦劍、太極劍、螳螂劍、通臂劍、醉劍、宣化劍、七十三劍、龍形劍、奇門十三劍、白虹劍、純陽劍、七星劍等。
劍道教練還示范過十幾種劍道的基礎動作。
刺劍:立劍或平劍向前直出為刺,力達劍尖臂與劍成一直線;劍刃朝上下為立劍,劍刃朝左右為平劍。
劈劍:立劍由上向下為劈,力達劍身;臂與劍成一直線,掄劈劍沿身體右或左側繞一立圓;后掄劈劍要與身體后轉協調一致。
掛劍:立劍劍尖由前向上、向后或向下,向后為掛,力達劍身前部;上掛向上、向后貼身掛出;下掛向下、向后貼身掛出;掄掛貼身立圓掛一周。
撩劍:立劍由下向前上方為撩,力達劍身前部;正撩劍前臂外旋,手心朝上;貼身弧形撩出;反撩劍前臂內旋,余同正撩……
(https://www.dzxsw.cc/book/65507943/23294918.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