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神僧(17)
李侍郎見見巡哨詰問,走出帳篷施禮道:“是老奴將他們召喚來講講詩詞扯扯故事……”
“你這老棒子聚眾惑亂是不是想率領這幫南蠻子逃跑!”一個帶著虎皮帽子的斜鼻歪眼是家伙不等李侍郎把話講完,沖上來一頓皮鞭;李侍郎被斜鼻歪眼打得滿地兜圈,斜鼻歪眼的執握皮鞭的手臂卻被武孝直抓住只一扭;便聽“咯嚓”一聲,那廝胳膊便就斷到肩胛骨上了。
斜鼻歪眼疼得聒吵起來,柳慧娘順勢在后邊捅了一刀;李侍郎當時讓武孝直和柳慧娘把刀具埋藏起來,柳慧娘沒有埋藏很快便派上用場。
柳慧娘祖上是陌刀手,這把解腕尖刀直捅到斜鼻歪眼的要命處;斜鼻歪眼像一堵墻“騰”地栽倒地上;眼睛瞪了瞪命歸西天。
跟斜鼻歪眼一起趕來的其他5個金兵驚得瞠目結舌,早被張智、李朗、王謙、余華一幫人顛翻在地拳打腳踢。
平日里這幫囚徒不敢惹這幫金幫小混混,可剛才武孝直扭斷斜鼻歪眼的胳膊;柳慧娘又一刀結果了這廝狗命,他們還有什么可害怕的?幾十個人將5個金兵混混一頓腳踢拳打;竟給活活錘死。
李侍郎揚聲大笑:“哈哈哈哈……痛快!犯我大漢者雖遠必誅……”
武孝直見眾人打死金兵小混混,鎮定自若地對柳慧娘道:“娘子,現在鄉黨們就是不想逃離也身不由己了;我們馬上組織他們逃走!”
柳慧娘回應道:“哥哥講得對!我們馬上掩護鄉親們返回故國!”看向李侍郎道:“前輩,附近還有沒有金兵?”
李侍郎哀嘆一聲:“夫人有所不知,這些金兵都是當地的地痞流氓;金主將他們雇來專門對付我們!”
李侍郎說著,咯了幾口痰吐到帳篷外邊走進接著道:“我們被押這里后,金兵見大家年老體弱手無寸鐵;便就疏于看管,每天只派幾個地痞流氓巡查一次;這些地痞流氓是來訛詐錢財的,見我們一貧如洗敲砸不到什么;便就用皮鞭抽打一陣,揚長而去……”
柳慧娘噓嘆一聲:“原來這樣!”略一思忖,道:“既然金兵巡哨一天只來一次,那么鄉親們為什么就不逃跑?活生生呆在這里凍死餓死!”
李侍郎滿目沁淚:“巡哨雖然一天一回,但百里之外駐有大隊金兵;上幾次逃跑的人全被殺死,尸體至今還撇在沙灘上讓兀鷲啄食;我們怎敢再生逃跑之心啊!”
柳慧娘眉頭緊蹙沉思半天,突然說著:“如果大家相信奴家,奴家和夫君愿做掩護;帶領鄉親們逃跑出去!”
柳慧娘重復前面說過的話,這是因為前面武孝直和柳慧娘只給李侍郎帳篷里面的人講過;現在幾十頂帳篷里的人全都趕過來;她重復這些話也算新鮮。
大伙聽柳慧娘如此講,紛紛跪在地上給她和武孝直叩頭作揖;李侍郎感激涕零地說:“武壯士和夫人若能將大家帶離草原便是再生父母,救世觀音!”
頓了一下定定神道:“武壯士和柳夫人掩護鄉親們逃離,老夫和張智、李朗、王謙、余華幾個留下來等候你們回來,共同完成大業!”
武孝直和柳慧娘見李侍郎深明大義,雙雙向他躬身施禮;武孝直道:“機不可失,時不再來,鄉親們馬上準備;今夜三更我們行動!”
事夜月明星朗,武孝直手持樸刀;柳慧娘拎著金剛月牙刀走在前面,率領上千名落難同胞向宋國邊間趕去。
幾百個身強力壯的宮廷大臣和樂坊藝人有的手持柴棍,有的拿著石塊跟在柳慧娘身后。
上千人悄無聲息地快行動,天亮時趕到一個營地;竟是金兵的糧食儲存處,只有幾個老兵留守。
武孝直見是金兵要殺他們,被柳慧娘攔住道:“哥哥不可造次,這幾個老兵也是迫于無奈;我們不能傷害!”
幾個老兵感激涕淚,柳慧娘問他們這里距離金將巴蓋里的營地還有多遠。
一個留著山羊胡的老兵道:“40里地!”
柳慧娘又問:“那么巴蓋里的營地距離宋國邊境還有多遠?”
山羊胡知道這幫人要逃回宋國,無可奈何實話實說道:“巴蓋里將軍的大營距離宋國邊境只有二十幾里!”
柳慧娘瞥了山羊胡一樣,道:“我們不會傷害老丈,但老丈幾個得給我們做一頓飯菜!”
上千人的飯菜不是小事,山羊胡是留守處的頭兒;為了保全性命只好將儲存地窖的糧食和肉食拿出來。
柳慧娘指揮逃亡的同胞原地休息天黑后再動身,組織幾十個有廚藝的人動手做飯。
上千人飽餐一頓一直睡到天黑,柳慧娘讓武孝直騎上留守處那匹馬前面偵察。
武孝直順從地聽命去了,他本是武大郎;前世一直被潘金蓮指揮,現在重生成為武孝直;還是情愿在柳慧娘的麾下活動……
金將巴蓋里是一個平章,統帥三萬人馬在邊境一帶與宋朝對峙;也該這廝敗運,今天是他父親六十大壽;巴蓋里夜晚在營地設下盛宴招待手下將士。
將士們連日征戰難得有個清閑,一見酒肉便像蒼蠅見血一擁而上大吃大喝,關口、礙道上的哨兵也經不住誘惑;悄悄放棄哨位來酒桌前喝酒吃肉。
北國的燒酒有些度數,幾杯下去便醉倒一片;巴蓋里見大家喝得開心也不阻攔,到后來全營軍士幾乎全部醉倒;沒有醉倒的也是暈暈乎乎神志不清。
武孝直把偵察道情況給柳慧娘一將,柳慧娘騎上留守處另一匹馬當先沖進敵營;果然見四處一片寂靜,韃子貪杯過量醉如爛泥。
柳慧娘心中歡喜,把消息向后面傳遞,一傳十十傳百;逃遁的同胞全都跟了上來,大家見金兵一個個像醉貓伏地不起;便就搶了刀槍要將這些韃子殺掉。
柳慧娘道:“得饒人是且饒人,倘若殺戮勢必驚醒金兵;逃離計劃就得泡湯,大家拿上武器以防不測,趕快向南逃命吧!”
宮廷大臣和樂師工匠見柳慧娘說得有理,上千人急穿金營向南而去。
來到一條路口,柳慧娘把手向南指指道:“越過這個山頭就是宋國境界,前輩們加快步伐行進,奴家和夫君這里告辭了……”
(https://www.dzxsw.cc/book/65507943/23294546.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