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苦惱的墨索里尼
最近墨索里尼覺得非常的煩惱,因為他的部隊現在依舊深陷在阿比西尼亞不能自拔。
雖然1931年他就結束了戰爭,可是一直到現在他還在為這場戰爭買單。
1930年前后,意大利也被經濟危機嚴重沖擊,國內經濟接近崩潰。
墨索里尼的政府為了擺脫國內嚴重的經濟危機,極力推行國民經濟軍事化,加緊擴軍備戰,企圖通過武力擴張,掠奪市場和原材料產地,進而為他領導意大利成為世界霸主這個終極目標服務。
意大利為了重新分割東非與北非殖民地,獨霸地中海,控制紅海通向印度洋的航路進而削弱英國和法國與亞洲殖民地之間的聯系,制定了侵占埃塞俄比亞的作戰計劃。
所以說當初斯特拉瑟的勸說只是起到了一個催化劑的作用,要是意大利自己不想打埃塞俄比亞,那么這場戰爭無論如何是發動不起來的。
選擇埃塞俄比亞有很多原因:首先,阿比西尼亞位于意大利殖民地厄立特里亞和意屬索馬里的中間,如果占領阿比西尼亞就可以打通這兩塊殖民地之間的聯系。
這樣就可以使意大利在東非的殖民地連成一片,而且在地里上還可以將英國殖民地蘇丹和英屬肯尼亞之間的聯系切斷,為將來意大利在非洲的進一步行動爭取便利。
其次,埃塞俄比亞是一個意大利的心結。
在35年前,也就是1896年,阿比西尼亞國王親自率軍在埃塞俄比亞北部阿杜瓦戰勝意大利,打的意大利賠款1000萬里拉,還被迫承認埃塞俄比亞獨立,簽署了《亞的斯亞貝巴和約》。
這件事對于意大利人來說是一個永遠的痛,因此這一回也算是復仇之戰了。
有了這些需求,那對埃塞俄比亞開戰就非常合乎情理了。
剩下的僅僅是法國與英國的態度問題了。不過對于意大利來說,好消息是法國為了拉攏意大利,已經暗中表示支持意大利對埃塞俄比亞動武。
少了法國人的支持,一開始因為擔心意大利可能動搖其在東非和埃及還有蘇丹的統治,反對意大利對埃塞俄比亞動武的英國最終選擇了妥協。
因為少了法國的支持,英國人覺得獨自開戰風險太大,最終對墨索里尼隱晦的表示:只要意大利不與德國人走得太近,那么英國就無視意大利在埃塞俄比亞的動作。
美國本著削弱英國的戰略目的,暗中支持意大利動手,隨后通過了中立法,表示不向交戰國出口武器,但是這個法案并不限制生產原料和戰略物資禁運:
對于武器裝備能夠自給自足的意大利而言,這個中立法顯然更有優勢。
就像警察在你跟泰森生死決斗的時候保持中立,那么誰得利不言而喻。
1931年9月,也就是德國正在消化吞并奧地利與捷克斯洛伐克的時候。
意軍統帥部決心在意屬厄立特里亞和索馬里集中30余萬兵力,由東北非意軍總司令德博諾將軍指揮,分北、中、南三路,以北路為主向阿比西尼亞腹地實施向心進攻,企圖一舉占領該國。
隨后阿比西尼亞開始反擊,意大利軍隊遭受了略微損失,于是同年11月16日由巴多利奧元帥接任指揮權,開始全面向阿比西尼亞進攻。
阿比西尼亞軍由皇室禁衛軍大約1萬人和各省、各部族的民團組成,總數約45~50萬人。
但是這些部隊的武器裝備落后,訓練很差,不過卻士氣高昂。
最高統帥由阿比西尼亞的海爾·塞拉西一世皇帝親自擔任,在他的指揮下阿比西尼亞軍與意大利展開了艱苦的作戰。
阿比西尼亞軍統帥部的抵抗計劃是:軍隊先從邊境后撤30公里,扼守險要,實施山區機動防御作戰,為爾后轉入反攻創造條件。
10月3日,意大利全面對阿比西尼亞開戰,在強大空軍配合下大舉侵入阿比西尼亞領土。
意阿戰爭全面爆發,埃塞俄比亞全民奮起迎戰。
1932年3月,意大利軍隊終于無法忍受漫無盡頭的消耗戰,發動新攻勢并且大量施放毒氣進行殘酷屠殺。
阿比西尼亞軍隊開始接連失利。
3月底,阿比西尼亞的皇帝海爾·塞拉西一世皇帝親臨前線指揮馬伊喬烏戰役,反擊向首都逼進的意軍。
不過他的反擊并不成功,還葬送了阿比西尼亞軍僅余的預備隊。
5月3日,海爾·塞拉西一世流亡國外。5日,首都亞的斯亞貝巴陷落。
9日,志得意滿的意大利實際掌權者墨索里尼宣布將阿比西尼亞領土并入意大利王國。
從此,阿比西尼亞反抗意大利入侵的戰斗進入新階段-﹣游擊戰爭階段。
一部分阿比西尼亞軍分散到西部和南部各省,同當地人民組成游擊隊廣泛開展游擊戰爭。
游擊隊經常襲擊意軍駐地、炸倉庫、拆電線、破壞交通,多次粉碎意大利軍的"清繳行動",使意大利的"殖民開發計劃"遭到破產。
游擊戰一直堅持到1933年9月依舊沒有結束的征兆。
在英軍配合下,埃塞俄比亞游擊隊在當地居民的配合下,給意大利軍隊帶來了無盡的麻煩。
雖然在整個戰爭中,阿比西尼亞軍民共死亡70余萬人,其中死于化學戰劑的有29萬余人。
不過也給意大利造成了傷亡14萬人的慘重代價。
顯然意大利在外交上的空前成功并沒能延續到軍事上。
戰力低下的意大利軍隊沒能如同他們的外交官一樣善戰。
在長達七個月的激烈戰爭之后,意大利為這次行動付出了120億里拉的軍費,卻沒有能夠實際完成原本自認為簡單異常的目。
而現在更讓墨索里尼感覺到哭笑不得的是:與意大利進攻阿比西尼亞這種非洲二流國家相比,德國挑戰的卻是東歐第一強國波蘭,兩國對手之間的差距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其實戰果也確實不可同日而語:意大利在阿比西尼亞打了7個月依舊深陷戰爭泥潭不能自拔;
而德國進攻波蘭卻僅僅只用了21天就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驚人戰果,獲得了波蘭之戰的輝煌勝利。
而在這個時空里,德國總理斯特拉瑟打亂了整個歷史進程:德國卻在1933年10月一口氣把本來應該晚六年吃掉的波蘭給搞定了,現在墨索里尼就如同一個石化了的破碎雕像,徹底在風中凌亂了。
德國這么干凈利落的一刀宰了波蘭,打亂了英國法國的部署不說,也嚇傻了作為鄰國領袖的墨索里尼:他的意大利復興計劃里,幾個重要的突破口都已經被德國人威脅到了。
一直以來,意大利都以羅馬帝國繼承人自居。
他們也更熱衷恢復羅馬帝國時代的廣袤疆土,把地中海變成自己國家的內湖。
可是要想完成這個計劃,那么至少應該保證意大利在北非、東非,以及巴爾干半島等地區的話語權。
可是現在非洲那里戰火紛飛,意大利距離完全控制東北非地區還有很長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而另一面,德國人快如閃電,已經吞并了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還吃下了半個波蘭。
現在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大半個巴爾干半島德國人觸手可及,怎么能讓墨索里尼不著急。
況且萬一德國想不開了,突然覺得意大利也是一個不錯的對手,那墨索里尼就危險了。
所以現在看到波蘭政府滅亡在即,墨索里尼知道自己已經到了,必須要做出抉擇的時候了,歐洲的戰爭已經不可避免。
到底是徹底往老牌強國英法靠攏,還是朝這個新興的德國結盟。
(https://www.dzxsw.cc/book/63342783/80016092.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