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受寵[一更]
御駕出長安。中途休息時,竇太后睡著。阿嬌悄悄帶著劉彘和梨公主來到后面的一架安車之中,要兩個激動的小朋友一直保持沉默太難,她不想吵著外祖母。
沒過多久,上林苑到了。
阿嬌正想著,打獵遇到野豬還挺常見的,應該不會有人受傷……要知道,上林苑畢竟以野地為主。曾有舅舅的夫人在上林苑如廁,遇到野豬沖進茅廁的事。不過,那次有驚無險,野豬自行離去了。倒也不是沒有人畜被野豬所傷的事發生,不過也常有人捕捉野豬食用之事。他們一行人多勢眾,又是出來游獵的,沒道理會被野豬所傷吧?
這也是外祖母不允她參與游獵的原因,怕她年紀太小時,一旦有意外發生易受驚擾。
忽聽一聲炸雷轟響,大雨傾盆而至。
阿嬌伸出手,頃刻間,斗大的雨珠打得手心一片通紅。這時,前方傳來一陣喧鬧,車馬隊次俱亂。等阿嬌回過神來的時候,她的安車距離前方外祖母的車駕已經很遠。
一個戴著全包式頭盔,只露出半張臉的宿衛叫雨水澆得暈頭轉向,連眼睛都睜不開。趴在車轅上,高聲道:“啟稟太后,前方野豬沖撞御駕,陛下和車隊走散了!需派人去尋。”
阿嬌安車周圍之人全是聽從她命令的宿衛和奴仆,有些是竇太后給的,比如護著安車前行的八名宿衛,及兩名老成持重的姑姑;有些是長公主給的,比如年紀只比阿嬌大幾歲的程安和春鵑、夏荷、秋菊、冬梅四女,還有七八個二十幾歲的大宮女;有些是皇帝給的,如溝通內外、方便進出前殿的五個內侍。
粗略算起來,能夠動用的就有三十余人。
“太后的車駕在前頭。不過我想你不用過去了!回來傳訊的肯定不止一人。”
宿衛聽到稚嫩的聲音,微微一驚,心里已經知道說話的是誰。抬頭一看,果然是阿嬌。
“翁主?”
阿嬌:“你帶我去前方……”
宿衛勸道:“翁主,這大雨滂沱,您不能去啊。”
這名宿衛是常常跟在劉啟身邊的,知道陛下有多么看重阿嬌,這導致他不敢帶阿嬌涉險,又不敢不聽她的話。
阿嬌威脅道:“你不帶我去,我自己也要去。”
宿衛立刻妥協。
這時候的雨勢轉小,阿嬌讓兩位姑姑用斗篷裹住劉彘和梨公主,再用油紙傘擋雨,抱著他們跟上自己。此時混亂得很,不像上一輩子失蹤的是兩個皇子,還能穩得住。這會和隊伍走散的是皇帝,為國本、為支撐房屋的頂梁柱,是漢室江山的主心骨。恐怕連王娡娘娘都自顧不暇,更顧不上兩個娃。
……留下他倆亂中易出事,不如帶在身邊。
阿嬌帶著左右趕上最先出去尋人的一隊宿衛時,正巧在陌生又熟悉的河邊。一場大雨使得上游決堤,眾人在下游塌陷的河岸旁發現陛下的佩劍,都認為陛下是被河水沖走了。一大半的人都跳進河中,有些系著繩索就地尋摸,有些順著河流下飄。
這都很危險。
另外分出一些人,自岸邊順著河流往下尋找。
阿嬌重生以來,很多事和上一輩子不同,但有些事又擺脫不了上一輩子的影子。她朝著上游跑去,朝著上一輩子差點掩埋劉徹和劉德的山體滑坡處跑去。她覺得舅舅會在那里!比起落進河中,至少埋進泥土堆里的存活幾率很大。
伺候阿嬌的宮人、宿衛們都跟著她往前跑,抱著孩子的兩名姑姑都有些跟不上她的腳步。
阿嬌跑得很快!她在朱紅的泥堆里發現一只手,跪下來用雙手刨開泥土。
“舅舅!舅舅……”
嗚嗚嗚,果然在這!
埋在泥土里,快要不能呼吸的劉啟重見光明,第一眼看到的便是三個孩子的臉——阿嬌、彘兒和阿梨。
上林苑,建章宮中。這里本是秦時修建的宮殿,早已廢棄,能暫時安置人的宮室十不存一。
阿嬌躺在榻上,燒得雙頰通紅。見她一會冷得打顫,一會熱得輕踹錦被,夢中一直哭喊著“舅舅”、“舅舅”,劉啟心疼得滿屋打轉,不知多少次命太醫想想法子,好令翁主退熱。
怒時,甚至威脅要砍掉沒用的太醫。
叫泥土埋過一遭的劉啟沒事,反倒是淋雨的阿嬌高熱不退。要知道她在宮中養到八歲,生病的次數一個巴掌都數得過來,且頂多是咳嗽兩聲就罷,壯得和小牛犢子似的。
誰知不病則已,一病來勢洶洶。
劉啟心中認定,此番是阿嬌替他擋災,懊悔不盡。
“都怪我,早知道不讓阿嬌來了!”
竇太后聲音有些沙啞:“那你的命就沒了。”
劉啟噎住,半晌道:“我要是好好的待在車里,也不會有此一劫……”偏偏他騎在馬上,同幾位重臣抒發秋日之美。大雨、野豬、驚馬、左右護駕,亂成一團。被埋的不止劉啟一人,足有十幾人呢!
竇太后聽他此言,到底不忍心。勸道:“你是出來游獵的,一直待在車上算什么事?禍事本是巧合,休要責怪自己!你放心,阿嬌是一個有福氣的孩子,不會有事的。”
對呀!阿嬌是福澤深厚之人,定不會有事的。
幾年前,敖神官如批命一般的話語,瞞不住竇太后。那會阿嬌身邊跟隨的下人全部出自長樂宮,方氏又在一旁,怎會不稟報主子。包括劉啟確認五彩之魚有毒,又命人在河中撈捕此魚的事,她都知曉。
只不過鬼神之事不便宣之于口,才一直不提而已。
當天夜里,阿嬌的燒退了。
劉啟心里一松,下令繼續游獵。
按照往年的規矩,打到獵物最多的人是可以得到賞賜的。這本是一年一度的盛會,可惜陛下出現在人前時難有笑臉,皇太后更是面也不露,聽說是翁主阿嬌病情反復,她老人憂心著,無意游玩。
一眾王孫公子暗地里咋舌:這位翁主可真是受寵啊。
另有常居長安,知道內情之人道:“這位翁主自出生起便養在太后娘娘膝下。三歲時,便聰慧如十歲的孩童。滿宮里,沒有不喜歡她的。嘿嘿,就算是當今太子也得哄著她呢。”
又有人說:“便是跟她走得近一些,也會受益。”
一個不著調的脫口而出:“你說的是王氏姐妹吧?”
幾個人立刻捂住他的嘴,讓他不要胡說。
家國天下本為一體,陛下后宮的事情根本瞞不住前朝眾人的眼睛。只看幾年之間,孩子全是從王氏姐妹肚子里蹦出來的就知道,她們有多受寵愛。誰人不曉得,皆因十皇子彘和翁主阿嬌交好啊!
情面都是處處出來。你若見不到皇帝,皇帝不知道你是誰,自然沒有情意可言。若能天天見到皇帝,再差也有幾分面子情。
皇帝就一個人,情意能分出多少份?
加之后宮里有栗姬夫人愛替王氏姐妹宣揚:靠孩子上位!以至于人人都知道一些宮廷秘事,隱晦地談兩句不算犯忌,指名道姓的話,卻易惹上麻煩。
類似的議論,也發生在其他地方。殊不知河間王同兄長同處一帳之中,見左右無人,忍不住道:“母親糊涂,該為大兄聘陳氏阿嬌。”
太子榮一扯嘴角道:“我與阿嬌的年歲的確相差太大。”
“那有什么?不過是晚些成婚而已。難道幾年不親近婦人是什么為難的事情嗎?比起帝王之位,都是小事而已。當初要是應下長公主的婚事,母后早已成為皇后。大兄啊,你的太子位也會更加的穩固。”
太子榮嘆息一聲:“現在說這些,已經晚了。”
總之,因為要緊的幾位興致不高,所以一場盛會沉悶的結束。
可謂是乘興而去,敗興而歸。
一個多月之后,阿嬌的病才徹底痊愈。有道是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終于被允許出門的阿嬌,小臉消瘦一圈。
竇太后看不見,摸著她褪去嬰兒肥的小臉都覺得心疼,更別提能看到阿嬌巨大變化的劉啟,恨不得一夕之間,就把她補養得圓潤起來。
阿嬌:謝邀!現在挺好的,穿衣服更好看。
漢朝是以瘦為美,她愿意跟隨潮流。繼續胖下去,寬大的衣袍往身上一套,哪還有窈窕少女的美麗呢。
日日臥床養病的阿嬌,正好繪出兩版新的犁具。制成之后,一經使用,倒叫她十分滿意。成品拿給舅舅,便撒手不管。不過幾月,此犁具就因實在好用,而迅速的在民間推廣出去。
劉啟因為阿嬌是諸侯之女,不能封公主,所以便多賜她封邑,賜府邸。
此舉無人異議,便是上林苑內,翁主救駕有功,得到這些賞賜也是應當的。更何況她的確是有利農事,而農事為國家的根本。
恩賜只少無多。他們還奇怪,怎么陛下給得如此少。
劉啟的想法只有他自己知曉:細水長流嘛!
原本對阿嬌受寵頗有微詞之人,都閉嘴了。
當阿嬌的聰慧于國有功時,朝廷內外話鋒一轉:怪不得翁主嬌如此受寵呢!
作者有話要說:晚上見~下章開始阿嬌的感情線了!!!興奮
(https://www.dzxsw.cc/book/63241093/31844068.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