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忘憂
楚軍由楚王親率,秦軍不能由大王領軍,只能由長公子扶蘇為護軍。護軍之人全是大王的親信,以扶蘇為護軍,實際是要扶蘇領軍,振奮秦軍的士氣。趙政聞言不免有些警惕,但以扶蘇為護軍的先例并非王翦開的頭,是趙嬰開的頭。那一仗因為打勝了,秦軍將卒對長公子扶蘇的印象也就不一樣了。
這次決戰如果再以扶蘇為護軍,敗了不說,如果勝了,那群臣便要進諫,要自己立扶蘇為太子了。以扶蘇為太子可以,但以楚女為王后……。大秦一統天下戰至今日,抵抗最頑強的是趙,殺秦人最多的是楚。寧愿沒有王后趙政也不能立一楚女為王后,甚至就不該立扶蘇為太子。一旦立扶蘇為太子,楚系那些外戚又將復辟。
王翦見自己一個小小的要求讓趙政半響不語,心中不免有些后悔,可長公子為護軍對士氣帶來巨大益處又讓他不假思索的提出了這個要求。沉默了半響,膏燭的燭芯爆出明亮的燈花時,趙政才道:“若是寡人帥師,可乎?”
“……”王翦聞言倒抽口涼氣,他頭搖的像波浪鼓,“不可不可,萬萬不可!”
“為何?”趙政想起了灞上之戰,心中暗恨趙高。
“大王若在陣中,荊人火炮、重騎必猛攻大王,大王即便無恙,常旗若倒,軍心亦將不穩,如此我軍必敗。”王翦直言不諱,說出趙政親自領軍的危害。
“荊王亦在陣中,為何我軍士卒不猛攻荊王?”趙政有些不悅的反問。
“沙水一戰,荊王以五十余騎攻我萬騎……”沙水一戰王翦不在現場,但他仔細的詢問了與戰的將卒,還暗派斥騎前往昔日的戰場探察,在幕府復原了整場會戰的詳細經過。步卒很久以前就不敢攻殺楚王了,騎卒經過沙水一戰后估計也不敢再度攻殺楚王。
至于楚軍士卒攻殺趙政,這種場面王翦不敢想,想一想便會渾身發抖,他寧愿扶蘇不為大軍護軍,也不愿趙政親自帥師與戰。
“臣請大王收回成命。”王翦情不自禁的跪下,希望趙政不要玩火。“不然,我軍必敗。”
王翦的舉動讓趙政怒極而笑,然而想到以楚人的激烈自己如果真站在戰場上,確實會招致楚軍士卒的狂暴猛攻,無奈中按下這個念頭,他道:“寡人允你,便以扶蘇為護軍。”
“謝大王。”王翦松了口氣,正當趙政以為他的要求到此為止時,王翦再道:“臣還有一事相求。”
“你還事相求?”趙政詫異道,他身邊的劉池也犯嘀咕,不知王翦還有什么事相求。“言。”
“臣老矣,此戰勝后便當回鄉,故臣請大王賜些園宅良田于臣,戰時將敗時,念及此良田美宅,也好奮發抗敵。臣死更可傳于子孫,為其良業。”
王翦一開口就讓趙政錯愕,然后哈哈大笑起來:“大將軍滅荊后當封侯,何愁子孫無良業?”
“大王當知,我大秦之封侯不過一世,又實以俸祿,虛以封地,此不能傳子孫也。”王翦固執道。“唯園宅可傳于子孫,田不可也。大王賜田,臣請大王準允所賜之田可傳至臣子孫五代,五代之后朝廷方才收回……”
王翦一改大將軍的做態,大市坐賈一樣跟大王討價還價,索要本縣哪里哪里的良田,哪片哪片的大宅。身側的劉池暗示也好,拉扯他也罷,他還是糾纏了小半個時辰才悻悻住嘴。趙政幾次欲怒但又不得不忍下,這終究是一場有利的買賣,只要王翦能亡荊,整個頻陽縣封給王翦都是賺的。他現在只要些園宅良田,并不過分。只是態度惡劣。
小半個時辰后,三人才開始商議早就該商議的戰事,旦明時分談完趙政困倦耽誤了一會,寺人卻在這時候送上了酒漿。王宮里的酒水自然是最上等的清酒,然而王翦和劉池發現,送來的清酒并不清,好像里面混了什么東西。酒是趙政賜的,不得不飲,飲下才發現這酒的妙處,原先的疲憊和困頓瞬間消失不見,王翦和劉池面面相覷,嘖嘖稱奇。
“大將軍悅否?”飲酒之后,趙政也一改愁容,變得神采熠熠。
“悅?”王翦啞然,細細體會,飲酒以后確實心生喜悅,不由頻頻點頭。劉池感覺相同,也覺得飲酒之后全身困頓盡去,喜悅的想放聲高歌。
“此忘憂酒也。產自極西之國,可解百憂。寡人愁苦憂慮之時,偶飲一爵,可樂而忘憂也。”趙政只是稍微提了一下酒的來歷,馬上又轉到商議的戰事上,“大將軍以為此戰我軍可勝否?”
“回稟大王,我軍必勝!”幾個時辰的交談王翦已完全掌握了戰爭之外的諸事,比如荊國侯諜的情況。決戰不僅僅在戰爭本身,還包括很多戰場以外的事情。荊人急于決戰、希望戰事早日結束的心態將是布陣時一個可以利用的契機。
“善。”趙政舉起爵中剩下的忘憂酒,“那寡人便在此等候大將軍凱旋。”
“臣必凱旋。”王翦酒飲完后紅光滿面,說話的聲音也了大不少。看到他如此信心十足不留余地的答應,一旁的劉池忍不住有些擔憂。除了以騎卒破巫器蒙恬曾嘗試過并取得了效果,其他幾種戰法都是第一次嘗試,王翦怎能信誓旦旦說秦軍必勝,如果敗了呢?
回程時車內無旁人,劉池忍不住表示出這種擔憂,王翦狡黠的笑:“若不言勝,大王何以增兵?”
“你……”劉池大吃一驚。“大王知此必怒也。”
“大王怒又如何?”王翦并不畏懼。“彼時大軍已敗,彼時你我也皆死。而此時我不言我軍必勝,大王豈會增兵于沙海?豈會不遺余力?大王不增兵、不盡全力,此戰我軍又何以勝?”
劉池是才智超群的謀士,但他究竟是個衣食無憂的謀士,遠不如王翦現實世故。大王多疑,王翦假如不表示此戰必勝,又怎么能得讓大王竭盡全力滿足戰爭前的那些要求?不滿足那些要求,秦軍又如何戰勝十萬戟矛不入的楚軍?
“然大將軍又為子孫請園宅良田,”劉池說起此事。“大王若怒,必遷怒于大將軍子孫。”
“遷怒又能奈何?”王翦此時才顯露出一些無奈。“勝,大王大悅,有罪亦可免;敗,大王大怒,無罪亦有罪,我能奈何?我本是昌平君所薦,而今又請長公子為護軍,若大王以為……”
秦軍士卒不是將率的私兵,像秦后那般扶立長公子造反絕對是不可能的事。可王翦對此還是極為小心,不想與楚系有任何的牽連。
“夫國尉之假死,乃因其知大王其人,不信大王也。今大王空全國甲士而專委於我,又以長公子為大軍護軍,我不多請田宅為子孫業以自堅,大王豈能不疑?”
話越說越嚴峻,劉池對戰事的擔心瞬間轉為對自身安危的擔心。這時候王翦又道:“返營之后必當嚴峻軍法,卒不畏法,戰之必亂;卒若畏法,死不旋踵。”
王翦說話時車外北風呼嘯,嗚嗚的風聲中天空如同灰鉛,低壓壓的好像要下雪。同一片天空下,越王越無諸站在正寢的高臺上遠望,大海上怒濤迭起,海浪猛擊海岸礁石,浪花潑灑飛濺。風往南吹,他聽不太清海浪拍岸之聲,只能看見海浪一浪接著一浪怒拍礁石。
“大王,魯人來矣。”國相越舵提醒道。越無諸不是沒事站在高臺上遠望的,而是為迎接魯人。
大司馬府命令各師旅速速前往啟封集結,冰封時與秦人會戰。此命瑯琊收到了,魯人也收到了。但命令下達的含并不明確,只說此戰若勝,天下皆勝;此戰若敗,天下皆敗……
話意不像是命令,倒像是檄文。實際也是,越、魯、宋、巴諸師守衛的全是家鄉,一旦前往啟封就意味著棄守本土。棄守本土等于任由秦人欺凌自己的父母妻子,這是諸師士卒不能接受的。可如果不離開家鄉前往啟封,楚秦最關鍵的一場會戰失敗,天下也就傾覆了。天下傾覆,只要樂意,秦人照樣欺凌自己的父母妻子,更甚者可能會舉族他遷,世代成為秦人的奴隸。
取舍不在大司馬府,而在諸師自己。諸師愿意接受失敗的命運,愿意投降秦國,大司馬府也沒有什么辦法懲戒;諸師愿意放棄鄉土前往啟封集結,大司馬府也不會有任何獎勵。這不僅僅是楚人的戰爭,這也是越人的戰爭,也是魯人的戰爭,也是宋人的戰爭,也是巴人的戰爭,也是羌人的戰爭,也是舊郢之民的戰爭,更甚至,這也是齊人的戰爭。
如何取舍是每個人的事。正因取舍是自己的事,事關自己的命運,才會讓人如此苦惱。魯人來訪,應該也是為了此事。看著步入庫門的魯人使者,越無諸暗暗心想。
“弊人孟惠見過大王。”孟惠是東野固副手,他前來瑯琊,自是為了要事。“大司馬府命諸師十二月前趕至啟封,不知大王何日啟程?”
:。:
(https://www.dzxsw.cc/book/62956/4167873.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