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風雪
鄒露最后一句讓大夫們精神一震,祥瑞是可以制造的,況且齊國三面環(huán)海,得水之多,天下列國難以比擬。然而想到這里,諸大夫的眼神又是一變,彼此看對方都有些警惕。
齊國與楚國一樣,權力并非集于一人之手,所謂三個和尚沒水喝,這樣的權力結構極不適合擴張,僅僅合適守成。齊國要想一統(tǒng)天下,首先要解決的就是集權問題,不然內(nèi)部紛爭足以導致統(tǒng)一失敗。諸人彼此打量,皆有分辨敵我的意思,與哪個城邑結盟,與哪個城邑相伐,這是一統(tǒng)天下的首要問題。
“報!”緊迫的軍報聲回蕩在臨淄大司馬府,可飛訊官并不是報告敵情。“麥丘邑訊斷也。”
“麥丘?”田宗和牟種的目光當即看向地圖,麥丘在臨淄西北,這個位置離臨淄大約有兩百多里。看完地圖的牟種轉頭看向飛訊官:“何時斷絕?”
“此時。”這么冷的天飛訊官額頭全是汗水。楚人離開密碼本也帶走,但明訊是可以用的。這幾天通往北方的飛訊接連中斷,最先是通往饒安的第五站、接著是第二站,現(xiàn)在則是通向麥丘的第六站,這種情況從未出現(xiàn)過。
“退下吧。”田宗咳嗽了幾聲,說了一句。“秦人否?”他問向牟種。
“或是秦人。”牟種也沒辦法確定這是是因為天氣,還是因為秦人。
“我軍皆在濟西啊。”田宗嘆道。此前王翦率三十萬秦軍壓境,除了即墨,高唐與臨淄的戰(zhàn)卒全調(diào)去了濟西轂邑,如果此時秦軍大舉攻來,臨淄說不定不保。
田宗憂心齊軍皆在濟西,牟種已經(jīng)不是憂心了。“此時大軍正返臨淄,若是遇上秦軍……”
“啊?!”田宗神色立變,“大軍何時返都?我怎不知?”
“臘祭后。”牟種道。“昨日大軍已過平陵,明日可至于陵。”
田宗老了,病痛不斷,幾日視朝都沒有參加。而且齊國并沒有建立楚國那樣的大司馬動員指揮體制,雖然兩國大司馬府名字一樣。齊國大司馬府只是一個放大了的幕府,各邑軍隊調(diào)動不必聽命于大司馬府,只聽命于本邑大夫。
王翦率兵而西去,此乃齊軍諸多斥候親見,正朝大夫彈冠相慶的同時,也盤算著撤下駐守在濟西的士卒。現(xiàn)在的士卒不比以前的士卒,以前的士卒是自己帶糧、自備兵甲打仗,現(xiàn)在的士卒糧秣兵甲全由國家、封邑提供。
確定王翦三十萬大軍業(yè)已西去,李信又攻入楚國方城,諸大夫一合計,大軍就撤下了。不然‘內(nèi)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孫子在書里說的很夸張,十萬大軍每日實際花費不會超過百金,可百金也是錢,王翦退到濮陽時,大軍就東撤了。
此時隸屬于臨淄的十五萬大軍在回程的路上。平陵在今章丘以西,于陵在今鄒平,于陵到臨淄還有百里。牟種提起這件事不是慶幸大軍即將返回臨淄,而是擔心這十五萬大軍會碰到北面襲來的秦軍。欲滅齊國,最好的辦法就是五年前楚王的辦法——略過其他城邑,直接進攻臨淄。臨淄一下,齊國也就亡了。
“速令大軍急返臨淄,不得有誤!”田宗壓住咳嗽,如此命令。
“不及也。”牟種出聲反對。“五十里而爭利,必蹶上將軍。此時不但不能令其速返臨淄,還當令其每日行不得過三十里,宿營必據(jù)城邑。”
“不可!”牟種的意思是保住大軍,田宗卻不是這樣打算。“來人!傳訊予大將軍,秦人恐于北而來,我軍兩日必至臨淄。”
田宗直接喊了來人。此時臨淄城幾無士卒,便有士卒,也多為老弱。附近城邑的士卒也基本抽空了,哪怕秦人對臨淄久攻不下,短時間內(nèi)己方也得不到援兵。十五萬大軍只有一半人返回,也足以讓臨淄等到即墨和楚國的援軍。
田宗是大司馬,牟種是軍師。正如大將軍田洛未必會執(zhí)行大司馬府的命令一樣,田宗也未必聽軍師的意見。能希望的,就是秦軍根本沒有南下,秦國正全力攻伐楚國。訊報上也稱這幾日北地諸邑風雪肆虐,飛訊桿很可能是被大風吹斷。
牟種如此著想,繁華的臨淄城,還有西面一百三十多里的譚城都是大雪。礙于這場大雪,臨淄的訊文不得不以訊騎傳送,而領軍返回的大將軍田洛只能暫住譚城。
譚城即譚國。早在齊國封于營丘之前,譚國、薄姑、奄、熊、盈,超過十七個東夷方國就在齊魯之地了。周人代商,對殷民夷人自要控制。武王先是安慰性的把殷商遺民封給紂王太子武庚,但隨即把弟弟叔鮮封于管、叔度封于度、叔處封于霍,以監(jiān)視武庚,稱為三監(jiān)。
為監(jiān)視齊魯之地的夷人,封叔振鐸于曹(今菏澤一帶)、封叔武于成(今東平一帶)、封姜太公于營丘(臨淄),又封弟周公于殷人舊都奄(今曲阜),周公在朝中為相,只能命其子伯禽到曲阜就封。曲阜是周人在東方的中心,這便是魯國地位從初封就高于其他諸侯的原因,也是魯國從一開始就施行周禮的原因。
三監(jiān)之亂,譚國也參與其中,周人重罰了首惡薄姑和奄國,譚國得以幸存,但幸存的代價就是修建周道(也有可能之前就在修周道)。詩經(jīng)《大東》中云,‘小東大東,杼柚其空。糾糾葛屨,可以履霜’、‘東人之子,職勞不來。西人之子,粲粲衣服’,就是一個譚國貴族的哀嘆,‘其直如矢’的周道經(jīng)過譚國,由譚國營建。
齊國也和趙國一樣,在春秋之前也存在親中國的一方,以及親東夷、萊夷的一方。雙方的爭斗直到齊恒公時才塵埃落定,修周道的譚國就滅于齊恒公之手。
困于譚城的大將軍田洛自然無暇顧及腳下城市久遠的歷史,他考慮的是秦楚戰(zhàn)爭要持續(xù)多久,勝利的一方還能剩下多少力量?齊國大概在什么時候介入,幫助較弱的一方?
春秋時只有天子敢稱王,戰(zhàn)國時王已經(jīng)是爛大街了,只有齊國與秦國曾稱帝。對于齊人來說,這是一種驕傲,這份驕傲可以讓齊人寧蹈東海、義不帝秦。但這僅僅是士人,庶民卻并不以此為榮,不以齊國為榮的庶民是不會真正死戰(zhàn)的。
這一點上田洛不得不佩服楚人,楚國愿意為楚國而死的人多過齊國。幸好秦國伐的是楚國,也只有楚國才能擋住潮水一樣、永無休止的秦軍。兩國決出勝負的時候,楚人要死光吧。
幕府內(nèi)田洛安坐,想著秦楚兩國的戰(zhàn)事,天色將暮的時候,臨淄大司馬府的訊報才被令騎送到。騎士渾身冰冷,臉唇白姿,田洛沒有讓他下去,他只能立于帳中受命。
“秦人欲襲我?!”看完訊報的田洛全是驚訝,訊文里說的很清楚,他還是發(fā)問。
“稟大將軍,大司馬言機密之事皆在訊中。請大將軍速返臨淄,以衛(wèi)國都。”騎士揖道。
“可秦軍正在攻伐楚國啊!”田洛抖著手上的訊文,滿臉激動。“王翦之軍退至濮陽,日夜西去,這明明攻楚,何以伐我?”
田洛一激動聲音就很大,幕府內(nèi)諸將、眾謀士聞聲全部出來了。騎士惶恐,道:“小人不知也。大司馬予小人此訊時,便囑小人言:‘機密之事皆在訊中,請大將軍速返臨淄,以衛(wèi)國都。’其余小人皆不知。小人奔行百三十里,只求大將軍速見此訊。”
“退下吧。”田洛也是激動,以齊軍現(xiàn)在的情況,他很不愿意聽到秦人來襲這種消息。他一說退下,騎士揖禮就要轉身,不想身體一晃,人倒了下去。大雪不能傳訊,只能依靠馬匹。一百多里的奔行加上剛剛的惶恐,徹底松了一口氣的騎士暈了過去。
“臨淄何訊?”騎士被抬了下去,史奕疾步上來。他指揮的臨淄之戰(zhàn)大敗,但田建赦免了他,并未治罪。聽到‘速返臨淄,以衛(wèi)國都’幾個字,他就擔心。
“臨淄大司馬府言,秦人或從北地攻我。”田洛把手上的訊文交給了史奕。
“秦人從北地攻我?!”史奕正在看訊文,其余將率謀士聞言大驚。田洛的腹心高追還笑了起來,他道:“此大謬!傳令騎士于風雪中奔行百三十里便昏厥。秦人亦人也,從趙地至臨淄四、五百里,未至臨淄之半秦人便要折損過半。”
“楚之郢都至臨淄千余里,然何曾想楚人越海而至臨淄?”到底是敗軍之將,看完訊文的史奕沒有絲毫的驚訝。“下臣以為,秦人若伐我,必如楚人,大軍直取臨淄。”
“如此風雪,秦人何以至臨淄?”高追反問道。“史將軍……”
“請大將軍準我軍速返臨淄。”史奕率領的是持戟之軍,這支軍隊經(jīng)過五年前的臨淄之戰(zhàn)只剩下三萬人,但這三萬人是齊軍中戰(zhàn)斗力最強的三萬人。
“不可!”高追立刻翻臉。“若秦人真于北地攻我,持戟之師不可先行。”
“下臣乃大王之臣。”史奕喝道。“臨淄危矣,下臣豈能不返?請大將軍準允!”
(https://www.dzxsw.cc/book/62956/3906670.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ǎng):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wǎng)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