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wǎng) > 獒唐 > 第四四五章 值得守護(二合一)

第四四五章 值得守護(二合一)


  當年舊事終于有了眉目。

  武則天懷了身孕,可是,又不想因為這個孩子而放棄得來不易的權(quán)力,所以只得由賀蘭敏月假孕,來暫時隱瞞這個孩子。

  但是,就在武則天還沒生出這個孩子的當口兒,賀蘭敏月突然死了,這個孩子也一下子失去了合法的身份。

  無奈之下,武則天只得將其送出宮去,也就有了后來一連串的悲歡離合。

  只不過,吳寧現(xiàn)在想的是,那個害死賀蘭敏月的人到底是誰?

  對此,武則天也唯有搖頭苦嘆:“不知道!朕查了二十多年,亦不得而知。”

  看著吳寧,“是不是覺得,朕身為皇帝,卻連罪首都找不出來,很是沒用?”

  “可是沒辦法,因為皇帝也有皇帝的無奈!”

  武則天的眼神變得滄桑。

  “世人只道皇帝乃萬民之主,號令天下無所不能。可是,這天下間,也有皇帝無法撼動的規(guī)則啊!”

  “天下!不光是民生百姓,更不只是萬里山河!!”

  看著吳寧,“天下和你的江湖一樣,也是人情世故,也是處處制衡。”

  “因為天子之責不是掌管天下,而是平衡這個天下。”

  虛手一指太極殿上,“這個朝堂上的宰相、權(quán)貴,雖尊朕為天子,為朕命是從,可是,也有朕管不了的地方,也有聯(lián)無能為力之時。”

  “更不能感情用事,想怎樣就怎樣。”

  說到這里,老太太頓了頓,生怕吳寧聽不進去。

  顯然是動了教導之心,繼續(xù)道:

  “就好像二十多年前,明知敏月枉死,敏之蒙冤。可是,朕還是不能聲張此事,更不能為敏月報仇,甚至還要順著某些人的意思,把敏之驅(qū)逐出京。”

  “再比如十年前,下山坳之難。朕也知道承嗣在其中并不清白,可是,朕還是不能為了一個生死不明的你而不顧大局。”

  “你說,朕能怎么樣呢?多少朝臣依附于承嗣門下,朕若加罪于他,這個朝堂又得亂成什么樣子?”

  “還有!”武則天的聲音漸漸變得嚴厲。

  “還有這次的沙州罪營,你不應(yīng)該去!”

  “憑你的才智,從朕封你為長寧郡王的那一天開始,就應(yīng)該明白朕的心意。”

  “你就不能義氣用事。為了幾個罪卒。而不顧大局!”

  見吳寧不說話,老太太又生怕剛緩和的關(guān)系,因自己的幾句責備而僵住,擺手道:“罷了罷了,僅此一次!”

  “你是聰明人,下次當不會做這種傻事。”

  “朕朕也不會提醒你第二次,你好自為之吧!”

  “”吳寧沉默著,感受著武則天既有責怪,又不敢深說的那種糾結(jié)。

  淡然一笑,“可是,如果有下次,我依然會去救。”

  “你!!”

  老太太一瞪眼,這孩子得寸進尺吧?

  卻不想,吳寧誠懇地看著武則天,“即使不是罪營與我有恩,即使和我個人毫無瓜葛,我依然會去救!”

  “而且,不惜一切代價!”

  “”武老太太怔怔的看著吳寧,滿眼不解,“為什么啊?”

  “呼”

  吳寧長嘆一聲,看著太極殿,看著大周朝堂。

  “陛下,你對著這個朝堂幾十年了,可曾想過,百年前千年前”

  “那個時代的朝堂,他們在這個朝堂上是什么樣子?議的又是什么?”

  老太太一滯,順著吳寧的目光看過去,“可能和現(xiàn)在一樣吧!無非就是百姓地吃得飽,還是吃不飽;疆域大,還是小的問題。”

  “是嗎?”吳寧微微皺眉,“那真的太可惜了。”

  “可惜什么?”

  “可惜他們和陛下,都差錯過了最精彩的東西。”

  “什么東西?”

  “魂魂魄!!一個民族的魂魄!”

  不等武則天反應(yīng),吳寧看向武則天。

  “陛下想沒想過,大漢之強,四海顫栗。可是到了大唐,縱使大唐疆域遠勝兩漢,卻也只能得一個盛唐之名,永遠也稱不上一個‘強’字?”

  “”

  武則天沉吟著,“想過!”

  做為皇帝,怎么會不與前人比較?吳寧的這個問題,武則天確實想過。

  “也許,是大唐的皇帝不復兩漢之勇吧!”

  太宗確實文韜武略,可是和漢朝的那幾個帝王相比,在武功上還是差了一點。

  之后的李治更不用說,甚至她武則天也遠遠比不上前人。

  “是做皇帝的,失去了霸者之心啊!”

  “不!”吳寧搖著頭,眼神堅定,“是這個民族,都失去了霸者之心!”

  “嗯?”武則天皺眉,“何意?”

  吳寧道:“陛下何時聽過,秦漢以前,有四邊夷狄敢進犯中原?”

  “沒有!”吳寧搖頭,“一次都沒有!”

  “只有我們中原人把匈奴打的幾近滅種,把百越打的姓氏無存,把羌人驅(qū)逐到天山以西,把天下富庶之地盡收囊中!”

  吳寧瞪著眼,“即使經(jīng)過了漢末亂世,中原百姓凋零,四野皆空。讓夷狄有了趁虛而入的機會。”

  “可是,盡管如此,依舊有冉閔屠盡胡人的霸氣。有殺胡軍,有從不低頭,誓與蠻夷抗爭百年的堅韌。”

  “”

  武則天靜靜地聽著,細細味品著吳寧的話。

  “卻有幾分道理。”

  “可是”老太太抬頭,“這份霸氣,不是還在嗎?”

  大唐、大周都不差,比兩漢差些,但差的絕不算多。

  只聞吳寧道:“現(xiàn)在差的不多,可是以后,就說不準了。”

  “哦?”武則天面露不信的神情,“不見得吧?”

  吳寧一笑,“陛下別不信,寧絕非危言聳聽。”

  “因為,失了這一腔熱血,非是我們失了根本,忘了祖宗的教誨,而是因為疆域越來越大決定的。”

  “疆域?”

  武則天頗為意外,關(guān)疆域什么事兒?照吳寧這么說,那兩漢控制的疆域也不小,不也失了這一腔熱血?

  “不是的。”吳寧細說起來。

  其實他所說的這個疆域,不是什么山河圖上的疆域,而是指漢人實際控制的疆域。

  人們只嘆漢唐版圖之大,但卻不知道,其實在唐之前,地方大是大,可是實際控制的區(qū)域并沒有想像中的那么大。

  就拿兩漢來說,看上去控制著西域、云南,還有嶺南。

  可實際上,向大漢交稅,由漢朝直接管轄的地區(qū),和春秋戰(zhàn)國時期沒什么大的區(qū)別,主要還是黃土高原到華北平原一線,四川盆地到江淮流域。

  剩下的什么西域、東北、云南、貴州、兩廣,看上去也是大漢國土,可是朝廷對這些地方的掌控,只停留在名義和軍事上面。

  嶺南、云貴設(shè)府不設(shè)兵,派去的官員也都是政治犯。

  西域也是只有都護府和兵屯。

  也就是說,朝廷需要費心管理的區(qū)域,也就是中原這一小塊兒。

  從國家的角度出發(fā),地方越少,就越不復雜,不需要什么太過高深的管理藝術(shù)。

  有法可依,有忠孝禮義廉的簡單約束,就夠了。

  這就是外儒內(nèi)法的核心思想。

  那個時期,也就是到了唐代之前,管理上的難度很少,反而是開拓之心更盛。

  所以,在大唐之前,漢人還始終保持著對外擴張的,還有那股子拼勁兒。

  用外世的話說,那時的漢人是創(chuàng)業(yè)階段,干勁十足。

  可是到了唐代之后呢?

  隨著中原對云貴、兩廣,還有東北、西北地區(qū)的掌控力越來越強。

  也就是說,在這個交通、信息都極不發(fā)達的時代,要想控制越來越大的疆域,所付出的管理成本自然就越來越大。

  原來那套只靠自覺的管理辦法,已經(jīng)捉襟見肘。

  于是,也就是在這個時期,儒家的作用越來越凸顯,也就是加強版的外儒內(nèi)法,開始占領(lǐng)高地。

  什么意思呢?

  簡單來說,朝廷派出去的官員越來越遠,最遠的可能相隔萬里,通信又不發(fā)達,上個奏折都得一年半年的。

  那朝廷怎么保證政策可以得到很好的實施?怎么保證派出去的官員不會生出二心?

  那就洗腦嘛,用儒家洗腦!

  一個人從一出生開始,學的就是禮義廉恥,忠君孝祖。

  忠孝禮義廉,這五個字兒甚至代替了宗教,上升到了信仰的高度,如同烙印一般伴隨其一生。

  無論走多遠,無論走到哪兒,都離不開這五個字的束縛和道德管制。

  那話說回來,這五個字好不好?對不對呢?

  好!也太對了!

  這就是漢人高明的地方。

  要問世界上有那么多輝煌的文明古國、璀璨文化,為什么只有華夏文明傳承到了今天?

  那是因為,我們懂得記錄歷史來延續(xù)文明,懂得用“忠孝禮義廉”這五個字來凝聚國家。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這句話放在別的民族面前,那就是一個違命題,因為分久了就必沒合。

  只是華夏,才可以拿這句話當做真理一般,信奉至今。

  那么,外儒內(nèi)法既然有用,又是不是無一弊端呢?

  當然不是!

  作為一個后來人,其實不用刻意看,只從儒教真正興起的這個時間節(jié)點為界,看看前后兩邊的差距,就全明白了。

  前面是漢唐,也就是之前說的創(chuàng)業(yè)期。

  基本上就是誰打我,我滅誰;誰瞪我,我滅誰;誰不叫爸爸,我還滅誰。

  那是華夏文明最有血性的時代。

  后面

  后面是宋、元、明、清。

  (別把元和蒙古帝國弄一塊兒去。橫掃歐亞的是蒙古帝國,忽必烈建元朝之后,和大蒙古時代就沒關(guān)系了。)

  雖然細說之下,宋明清各朝也不是沒有血性男兒。

  但是,那份血性多半是用在守土衛(wèi)國之上,鮮有開拓進取之心了。

  像林羽堂、李瓘這樣的敢戰(zhàn)之勇,也是越來越少了。

  “陛下!”

  吳寧誠懇地看著武則天,“興儒重禮,這沒有錯。因為我們有教化四夷,掌控國土的需求。”

  “從這一點出發(fā),儒教必不可少。”

  “但是,過分地重視儒教,也必然會造成武勛的沒落,華夏兒郎血勇不復。”

  “所以,能留下一分,那就留下一分。能保住一寸,那就拼死也要保下一寸。”

  “陽關(guān)城上,有一守關(guān)老帥說過一樣一句話。”

  武則天呆呆地看著吳寧,“他說什么?”

  “他說,縱有一死,亦不能讓后人再面危局之時,只能仰望秦漢前輩,而在當下找不到一絲慰濟。”

  “陛下!”

  吳寧站了起來,“天下久治,靠的是術(shù)。法也好,儒也罷,皆為治世之術(shù)。”

  “然,天下久存,靠的是氣啊!是浩然之正氣,唯我獨尊之霸氣!”

  “這口氣雖不能表帝王霸業(yè)、千秋功績,但這卻是民族魂魄之所在!”

  “如果陛下真的因為不能表功,就不顧這口氣,那亡的不是一朝,而是整個民族!”

  吳寧絕非危言聳聽。

  事實上,他之所以決意去求林羽堂,是因為林羽堂的經(jīng)歷在他的腦海之中并不陌生,而且會真真切切地發(fā)生在歷史長河之中。

  那是后世的吳寧唯一熟知的一段歷史,鐵血郡王——郭昕。

  如果沒有吳寧,大唐依舊按照它原來的軌跡前進,那大約一甲子之后,郭昕會登上歷史的舞臺。

  他的故事,只能用悲壯二字可以表達。

  在吐蕃占領(lǐng)了河西走廊,切斷了中原與西域的聯(lián)系之后,郭昕帶領(lǐng)安西都護府的的漢家兒郎,繼續(xù)抵抗著吐蕃對西域的蠶食。

  他們沒有援軍,沒有補給,更沒有來自大唐的只字片語。

  甚至大唐都不知道他們的存在,以為西域早已經(jīng)落入吐蕃人之手。

  就是在這樣的絕境之下,郭昕整整抵抗了五十年!

  滿城盡白發(fā),死不丟陌刀,獨抗五十載,怎敢忘大唐!

  直至戰(zhàn)到最后一城一地,郭昕與他滿城的白發(fā)老卒,都不曾忘記大唐,都不曾失了漢家兒郎的血性。

  直至郭昕戰(zhàn)死,這便成了大唐在西域的最后絕唱,也成了漢家兒郎最后那一腔血勇的絕唱!

  郭昕一死,漢人的一腔血熱也隨之漸涼。

  之后就是石敬瑭賣了燕云十六州!

  北宋的城下之盟、靖難之恥!

  南宋的崖山之難!

  大明的土木堡之變!

  再然后,就是清兵入關(guān),還有晚清的各種條約。

  吳寧深知這“一口氣”對漢人是何等重要!

  所以,他不能讓林羽堂成為郭昕,更不能讓這一口氣丟在當下。

  “陛下,這口氣不能給你帶來什么千秋盛名、萬世功績,也許,也沒有陛下所說的朝堂大勢,權(quán)謀爭斗來的重要。”

  “可是”

  吳寧攙扶著老太太走到太極殿的門前,猛的推開殿門,指著殿外站的筆直的林羽堂、三百多個白發(fā)蒼蒼的罪營老卒道:

  “這一腔血熱”

  “值得我們?nèi)ナ刈o!”

  。

  ————————————

  今天就兩章,沒加更。

  之前說的想寫一點有深度的東西,都在這兒了。

  有點費勁。

  感覺還能寫的更好,更生動。

  (哦,求月票!)


  (https://www.dzxsw.cc/book/62768/4154177.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ǎng):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wǎng)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