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敝帚自珍
讓那些差役賠了那幾個老農的錢,達順才放他們離開。
那幾個老農自然感恩戴德一番也就離開了,不過看他們有些后怕的眼神,弘晳估計他們以后也不敢輕易到這里擺攤,要是萬一再碰到這幾個差役,害怕差役再次報復他們。
那就不是自己能控制得了的,自己也總不能天天在這里守著吧。
此時弘晳正坐在虞美人的店鋪后面的一間屋里,聽著掌柜張浦跟自己匯報生意的情況。
“目前這牙膏,每天可出一千盒,其中低等五百盒,中等三百盒,高等二百盒,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牙膏的包裝盒,目前請了三十多個雕刻的師傅來雕刻這些包裝盒,所耗頗多,再除去那些幫工的工錢,還有店鋪伙計的工錢,還有房租等林林總總的費用,每個月大約可得銀四萬五千八百余兩,除了給宮里的供奉,其余都是現錢,沒有賒欠。”
張浦邊翻看著眼前的賬本邊向弘晳報告著店鋪的情況。
弘晳此刻翹著二郎腿,美滋滋的喝著茶,不錯,不錯,這么快就盈利了,之前給了張浦一萬兩銀子當做本錢,沒想到一個月的時間連本帶利的就賺了回來。
這買賣做的不錯,貨一出去就能換回來銀子,根本沒有債務糾紛。
至于賒欠,目前誰敢欠咱的銀子,就算是給宮里的供奉,他凌普也得想著先給自己結賬。
“你做的不錯,總算沒有辜負本貝子的期望。這樣這個月就先不給你分紅了,到月底你先取出兩萬兩銀子送到毓慶宮,那邊也不寬裕,剩下的送到府里。”弘晳輕啜一口茶,思慮了一番說道。
當日太子老爹給了咱兩萬兩銀子,當作貝子府的開銷,自己呢,沒有欠人錢的習慣,有錢了總要第一時間還上的。
再說守著這么一個現金奶牛,咱還怕沒錢花嗎?
“嗻”張浦答應一聲,接著拍馬屁道:“貝子爺仁孝,恐怕太子爺見了貝子爺的孝敬也會高興萬分的。”
弘晳道:“行了,你也別拍馬屁了。余下的時間里,你每月抽出百分之三的純利,作為你的薪酬。”
聽完弘晳這么說,張浦頓時就慌了,連連擺手道:“貝子爺,這不合規矩,不合規矩,奴才給貝子爺辦事,這不是奴才的本分嗎,哪里還敢要這么豐厚的薪酬。”
弘晳看他這個樣子,不禁開口寬慰道:“行了,本貝子可不是小氣的人,你兒子的事情我給你記著呢,給你的你就拿著。不過,本貝子不給你的,你也不要多伸手,敢伸手的話……”
說道最后,弘晳語氣森然,警告他道。
要想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天底下哪有這樣的好事。
這每月給他一份薪酬也是安他的心,最起碼不會讓別人拿著小恩小惠就把他收買了,如果要是這樣他還背叛自己,那就不要怪自己心狠手辣,畢竟咱也不是吃素的。
“奴才知道,奴才聽貝子爺的。”
張浦趕緊答應,內心深處還是有些竊喜的。
“還有每個月拿出一千兩銀子來,五百兩給莊子上那些幫工增加一下工錢,讓他們吃的好些,這樣才有力氣干活。剩下的五百兩給那些伙計們分一分。”
看到張浦還想反駁,弘晳道:“不要在乎這仨瓜倆棗兒的,以后掙錢的地方多的是,得讓那些伙計、幫工知道跟著你這樣的掌柜的有奔頭,那才是最主要的。”
“是跟著貝子爺有奔頭才是。”張浦不禁又恭維道。
弘晳對張浦的恭維微微一笑,不置可否,又問道:“還有什么事情嗎?”
還真有一件事情,提到這件事情張浦就有些不樂觀了,憂心忡忡的對著弘晳說道:“主子,咱們現在可是把京城所有的善于雕刻的師傅都請了,就這樣一天才堪堪出一千個盒子,要是再擴大,咱們可就沒有這個能力了!”
弘晳奇道:“偌大的京城,只有三十多個雕刻的師傅?沒有其他人了?”
張浦苦笑道:“貝子爺,您有所不知,滿京城咱們能請到的這木雕師傅就這三十多位,其他的都看不上咱們的活計,還有一些都是雕金銀、玉器首飾的,對咱這活計就更看不上了。”
“嗯……”弘晳沉吟著,這倒是個麻煩事情,這才只是京城一地的買賣,就顯得有些捉襟見肘了,這要是擴大的其他的地方,那不就完犢子了。
“你給我說說具體情況。”
張浦隨后就把這件事情原原本本、細無巨細的給弘晳說了一遍,最后遺憾道:“主子,如果我們提高這木盒的價錢,最多也就再請二十多位師傅,再多也就不能了,不過如此一來,那我們的成本就太高了,實在得不償失。”
弘晳這才明白問題的癥結所在,都是古代匠人敝帚自珍的思想作祟。
這三十多位雕刻師傅雖然都有不少的徒弟,但這些雕刻師傅對徒弟管控極其嚴厲,教徒弟多少東西不說,還不會輕易讓這些徒弟們動手,所以縱使他們人的人不少,但完成的工作量其實并不高。
自古以來,這些匠人們都把自己的手藝當做立身之根本,藏的很深,輕易不會外傳,更有傳男不傳女的思想。
封建時代,工匠多屬于匠籍,世襲永充而不能脫籍。
匠人地位低下,如果有更好的出路,誰會去做匠人呢?
古代匠人的傳承,一是父子傳承,二是師徒傳承。
父子傳承倒還好說,這師徒傳承,可不是說自己拿著拜師禮,對著師傅磕幾個頭,然后高高興興完成儀式,師傅就痛痛快快的肯把自己的本事手藝就全部傳授給你了。
首先這第一件事是簽生死狀,這中間死了、殘了、廢了都與師傅無關,概不負責,這時你的身份只是學徒,還不是正式的徒弟。
學徒的意思是一半學手藝,一半學規矩。
頭三年,根本就什么都不教你。先給你立規矩,打磨你的性子,三天一頓飯,還不讓你吃飽,心眼好的一天兩頓,一天能吃一頓飽飯,那你得燒高香了。
動輒打罵那是常態,還要低三下四的照顧師傅的一家老小,簡直就是非人般的生活。
老舍先生的《我這一輩子》里有這樣一段話:能挺過這么三年,頂倔強的人也得軟了,頂軟和的人也得硬了;我簡直的可以這么說,一個學徒的脾性不是天生帶來的,而是被板子打出來的;像打鐵一樣,要打什么東西便成什么東西。
這只是第一步,熬過去這第一步才能進入第二步。
第二步是三年學藝,兩年效力。
熬過學徒的三年,師傅開始教你東西,教你三年,剩下兩年干活,這兩年干活的成果全部歸師傅所有,自己不能得分毫,等過了這五年,自己才可以得一半。有的師傅不讓你出師,你就得繼續給師傅當家奴。
就這樣,師傅還得留一手,不能全教給你,不是有句老話嘛,教會徒弟,餓死師傅。
曹云金跟郭德綱這事,擱到過去封建社會,那得開香堂灌硫酸,毀了他的嗓子。
這封建社會,處處都透露著吃人,誰要是懷念封建社會,那真該送他去體驗一番。
種種原因,許多優秀的技藝都隨著老一輩兒的離去,而永遠埋在了地底下,失去了傳承。
現在很多出土的文物,都令我們嘆為觀止,很多技藝就算是借助現代工具做成都費勁,真不知道古時候的人是如何在那種條件下,憑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做出來的,這技藝傳承的缺失也不禁讓人扼腕嘆息。
思慮半天弘晳才開口向張浦道:“第一,找幾家做紙盒或者瓷器的訂制一批,要實用的同時也要美觀,先用著看。第二,給那些師傅加些工錢,原來的要保質保量。這第三嘛,咱們也可以自己培養人,做流水線作業嘛!”
“流水線作業?”張浦聽得一臉的懵逼道:“主子……”
弘晳啞然失笑,這流水線作業還是1913年亨利福特所建立的生產系統,冒然提出對張浦來說還是太超前了。
“這樣,你把這包裝盒,分成幾個細致的步驟,比如說……”弘晳對著張浦詳細解釋了一遍。
“哦……”張浦似懂非懂道:“那奴才試試?”
“只是分成比較簡易的一些步驟,其實也不用太高超的技巧,剩下的就看你的了。”
這時劉寶成走了進來,行禮道:“主子,奴才已經打探到了那兩個孩童所住的地方。”
弘晳站起身來,饒有興致的說道:“走,咱們去會會那個高人。”
(https://www.dzxsw.cc/book/62200846/656036178.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