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4章 早就被買下來了嗎?
從公元6世紀到公元9世紀的這三百年時間,是中世紀最波瀾壯闊的一段歷史,這不僅是史學界公認的觀點,同時也是人們的共識。這一時期的西格利亞大陸風云變幻,由四先哲引領(lǐng)的文藝復興已走向衰落,而宗教改革則如火如荼,與此同時,戰(zhàn)爭的陰影籠罩在每一個人的頭頂,如火車的汽笛聲般催促一位位杰出的人物登上歷史的舞臺,譜寫出當今時代的人們所熟知的那些英雄史詩。
以當時最具代表性的三個國家為例子,布列塔尼亞王國正面臨索羅亞斯特王國的侵略,十分國土淪陷八分,王族貴胄棄都南逃,亡國之災已如滅頂,隨時都可能降臨;明蘇利亞王國內(nèi)部分裂,邦國林立,不僅持續(xù)了近百年的內(nèi)戰(zhàn)有愈演愈烈的趨勢,自民間燃起的革命火種也正以燎原之勢蔓延,即將把古老的王國秩序焚為灰燼。
至于看起來最為和平的白色城邦聯(lián)合王國,實則卻是內(nèi)部腐敗最為嚴重的國家,殘酷的王權(quán)與貴族政治壓迫著這片土地上的人民喘不過氣來,而宗教的墮落更是令人瞠目結(jié)舌。僅是一座中等規(guī)模的城市,其中活躍的教會便多達三十余個,執(zhí)政官、僧侶與貴族勾結(jié),向民眾征收種類繁雜、超過兩百五十七條名目的重稅,以供他們修筑起豪華的別墅、莊園和修道院。
越來越難以忍受壓迫的民眾,終于在宗教改革的推力下,爆發(fā)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起義戰(zhàn)爭,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十一起義”,不僅是因為這場戰(zhàn)爭爆發(fā)于當年的十月一日,同時也是因為起義者們以反抗十一稅為號召,迅速贏得了人民的響應。
自此,西格里達大陸自南至北,由東及西的廣袤大地上,全都陷入了戰(zhàn)火與紛爭之中,亂世啟始,英杰偉才如星雨墜地,紛紛劃過了歷史的星空,留下轉(zhuǎn)瞬即逝的光輝。然而,在這漫夜閃爍的流星之中,唯獨能被當時的人們稱頌、被后世的人們銘記的,只有三個人——
率領(lǐng)志士軍團于危難中奮起,擁立光復女王維多利亞,并建立大布列塔第二王國,僅用半個世紀的時間便興復王室、還于舊都,為布列塔尼亞人的國家重塑了精神與意志的偉大元帥:拿破侖。
宣稱自己擁有古沃倫姆夫王朝血脈譜系,以強硬手段廢黜了鐵十字君主的統(tǒng)治,登臨王位后仍親身上陣南征北戰(zhàn),一個個征服了那些分裂的邦國,使其重歸明蘇利亞的旗幟之下,并且也殘酷地撲滅了民間的革命火種,因其霸道和勇武而被敵人們畏懼地稱之為“紅須魔鬼”的紅胡子王:巴巴羅薩。
以及最后,身為古老的“圣主教”唯一遺留下來的信徒,卻率領(lǐng)神圣聯(lián)合軍與麾下的十二名騎士,為人民挺身而出,反抗王權(quán)、貴族與教權(quán)的暴政,最終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因其來歷神秘,誰也不知道她究竟從何處來,也不知道她最后又去了哪里,人民懷疑是她上天賜給這片土地的瑰寶,因此親切地稱其為:主賜的圣女,貞德。
每一個白城人,甚至不是白城共和國出身而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從沒有不知道圣女貞德的事跡的,除了她的勇敢、正義與時常在戰(zhàn)場上引發(fā)的神跡外,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便是她與麾下十二名主賜騎士的因緣與情誼了。
在小維申克的山中,與薔薇騎士蘿絲蒂亞的初遇,一生高傲從未向任何人低頭的金發(fā)少女,一見面便被這位圣女的風采與氣度折服,單膝跪地,行以騎士之禮效忠,并帶上追隨她的三百名騎士侍從,加入了由圣女統(tǒng)領(lǐng)的神圣聯(lián)合軍,一同為那平等與正義的理想奮斗。從此,在圣女貞德活躍的每一處戰(zhàn)場上,都能見到她持槍護衛(wèi)的身影,猶如薔薇般高潔,又洋溢著熱情的氣息。
因自己的失誤,致使軍隊身陷貴族與教會大軍的圍困,因而深深感到自責的炎騎士莫德里奇,于絕望中聽見了來自圣女的鼓舞,終于重新獲得了勇氣,單槍匹馬入陣,以流星之勢沖破了敵軍的封鎖,將援軍即將抵達的消息傳遍戰(zhàn)場,使衰落的士氣重新振作了起來。而之后,圣女貞德的軍隊也果真抵達了戰(zhàn)場,戰(zhàn)局就此扭轉(zhuǎn),一場偉大的勝利解放了北羅蘭德行省的所有城市,這究竟是偶然,還是一種基于命運的神秘力量,至今無人能夠解釋。
總是以貴公子的形象出現(xiàn)在戰(zhàn)場上,相貌英俊,風度翩翩,因而受眾少女的追捧,卻也讓人覺得根本就不像一名騎士與戰(zhàn)士的槍騎士貝格威爾,因為仰慕圣女貞德而加入神圣聯(lián)合軍,平日里的做派與風格都常遭人詬病,更有人認為他的存在,根本就玷污了神圣聯(lián)合軍那偉大崇高的理想。每次聽到這種話時,圣女都會微笑著搖搖頭,糾正道:貝格威爾是一名真正的騎士。于是,在最終戰(zhàn)中,渾身浴血的貴公子頭一個登上了首都楓丹白葉的城頭,并隔著三十公里的距離,一槍刺穿了王宮上飄揚的偽王旗幟,直言這是獻給圣女和神圣聯(lián)合軍的禮物,當時親眼目睹了這一幕的人,此后余生再沒有說過他不配當一名騎士的話語。
……
圣女貞德及其麾下十二名主賜騎士,為了解放白城的子民們,幾乎走遍了王國的每一個行省,在歷史悠久的圣但尼行省上,同樣流傳著其中一位主賜騎士的故事,即林格剛才提到的,格蘭吉尼亞的白騎士希伯頓。
格蘭吉尼亞是古稱,也就是今日的格林德沃平原,自漫長的有記載的年代以來,這片土地一直都是歌絲塔芙家族的封地,在沃倫姆夫王朝分裂時期,為白色城邦聯(lián)合王國的奠基立下過無數(shù)功勞的歌絲塔芙家族先祖以開拓騎士的身份受賜此地,成為了它光榮的守護者與復興者。
當然,在那個年代,歌絲塔芙這一姓氏尚默默無聞,并非什么尊貴的名姓,是那位偉大的開拓騎士打著白棘花的旗幟,帶領(lǐng)一只三千人的隊伍,在這里辛苦開墾了二十年的時間,才將一片不毛之地變?yōu)榱撕髞碡S饒繁榮的樂土,時至今日依然是白城共和國最重要的糧食產(chǎn)地與最大的葡萄園種植地。
往后的歲月,歌絲塔芙家族便在此地站穩(wěn)了腳跟,白棘花旗幟也成為了他們的象征,或許是繼承了先祖的騎士精神,歌絲塔芙家族的歷代家長都是高潔而又正義、果敢而又仁慈的典范,格蘭吉尼亞大地的人民都知道,凡是能看見白棘花旗幟飄揚的地方,便是受歌絲塔芙的后人以勇氣和善良庇護的地方,無論是天災還是人禍,都無法打擾到這里的安寧。
于是,他們便懷著對騎士領(lǐng)主的尊敬與感激,世世代代于此安居樂業(yè),從未經(jīng)歷過戰(zhàn)爭的慘烈與沉痛。這種和平的歲月甚至一直持續(xù)到起義戰(zhàn)爭時期,圣女貞德及她的神圣聯(lián)合軍進入圣但尼行省,本意是為了解放這片土地,卻驚訝地發(fā)現(xiàn)這里根本就沒有紛爭與動亂的跡象,當時歌絲塔芙家族的家長,便是白騎士希伯頓。
他待民寬厚,多次拒絕宗教勢力進入此地,也拒絕與他們一同征收各種繁雜苛刻的宗教稅目,受他的影響,這里的貴族統(tǒng)治也沒有像外界那么殘酷暴戾,貴族與民眾之間雖有矛盾但還在可以協(xié)調(diào)的范圍之內(nèi)。
圣女貞德在了解了格蘭吉尼亞的情況后,并未強硬地將所有貴族勢力都劃入需要掃除的頑固派中,她親自拜訪歌絲塔芙家族,與白騎士希伯頓商談多日,向他講述了白城大地如今的混亂局勢以及民眾渴望自由、平等與正義的愿望,并邀請希伯頓加入神圣聯(lián)合軍,一同為建立那個自由民主的共和國度而戰(zhàn)。
但白騎士希伯頓一開始并未接受她的邀請,這令圣女貞德頗為失望,但也沒有強求。之后,神圣聯(lián)合軍又在格蘭吉尼亞逗留了半個月,決定轉(zhuǎn)進阿爾梅斯行省,聽說那里的戰(zhàn)局較為糜爛,急需支援。白騎士希伯頓與圣女貞德及她的騎士們相處了半個月后,終于愿意相信他們的理想是發(fā)自真心,他們的事業(yè)也是基于正義,便在神圣聯(lián)合軍離開時支援了許多的金錢、糧食與武器鎧甲等物資,但對圣女的邀請依然沒有松口的意思。
直到神圣聯(lián)合軍在轉(zhuǎn)進阿爾梅斯行省的過程中,于今日的格林德沃平原西北方向的一處古遺跡中,遭到了王國軍早有預謀的埋伏。應當說,那是圣女貞德征戰(zhàn)生涯中最為兇險的一戰(zhàn),甚至已經(jīng)到了危及生命的地步。然而,具體如何兇險,無論是正史還是野史,提及時都諱莫如深,不愿深入。
唯一可被后人知曉的,是那一戰(zhàn)的結(jié)局:白騎士希伯頓在關(guān)鍵時刻率領(lǐng)援軍趕到,配合神圣聯(lián)合軍一起反攻,最終扭轉(zhuǎn)了敗局。此戰(zhàn)過后,希伯頓一改之前頑固的態(tài)度,決定加入神圣聯(lián)合軍,并為了表明自己的決心,在臨走前放棄了歌絲塔芙家族數(shù)百年來始終守護的榮耀,將格蘭吉尼亞的土地還給了它自由的人民們,自己從此不再以貴族自居,只帶著先祖留下的那面白棘花旗幟,便踏上了征戰(zhàn)的旅途。
關(guān)于白騎士希伯頓的前后態(tài)度轉(zhuǎn)變?yōu)楹稳绱藙×遥恢倍际茄芯窟@段歷史的人們所疑惑的事情,林格當初選修白城共和國的歷史,讀到這一段記載時也很疑惑,好奇之下便去圖書館里查閱了一些資料,但沒能找到一個合理的解釋。有人說是圣女貞德的人格魅力感染了希伯頓,也有人說是王國軍在格蘭吉尼亞大地上肆意開戰(zhàn)的行為,惹惱了這位對家鄉(xiāng)愛得深沉的騎士……似乎都說得通,但總還有些地方存在矛盾,難以盡信。
而教科書上沒有提到的是,在戰(zhàn)爭結(jié)束,白城共和國成立后,希伯頓婉拒了新政府為自己提供的職位,回到了當時已改名為格林德沃的故鄉(xiāng)。曾廣袤的封地,如今已屬于那些重獲自由的共和國人民,希伯頓為自己留下的,不過是從小長大的家族莊園罷了。據(jù)說,圣但尼行省的執(zhí)政委員會,考慮到歌絲塔芙家族為起義戰(zhàn)爭做出的貢獻,曾想要由政府出面,贖買一些原屬于歌絲塔芙家族的土地,贈還給希伯頓,但被這位高潔淡泊的白騎士拒絕了。
之后,希伯頓在故鄉(xiāng)度過了自己平淡而又安寧的后半生,或許是多年征戰(zhàn)留下的暗傷影響,他逝世時,享年僅有四十九歲。死后極盡哀榮,已離開公眾視野多年的圣女貞德親自為其扶棺,十二位主賜騎士中,尚在世的七位全部出現(xiàn)在了葬禮上,無一缺席。格林德沃的人民一路跟隨至落棺的伊特尼墓園,為他的陵墓獻上了超過一萬朵花。
這朵曾在戰(zhàn)場的天空上縱情盛放,為人民帶來希望與正義的白棘花,最終還是飄回了故鄉(xiāng)的土地,關(guān)于希伯頓的傳說,似乎到此已劃上了一個不算圓滿好在足夠誠懇的句號。而希伯頓的后人,也就是歌絲塔芙家族之后的繼承人們,卻鮮少有人關(guān)心。
以至于他們竟不知道,曾為歌絲塔芙家族的封地,后來由希伯頓親自贈送給新生的共和國政府的洛瑟之林,其實早已經(jīng)被白騎士的后人贖買回來了,而買回這片土地的人,恰好便是希諾的祖父。
這是希諾親口承認的事情,而且,為了證明自己并非信口開河,她還提到了具體的時間點:“其實,為了買回洛瑟之林,我們歌絲塔芙家族前后大概經(jīng)歷了三代的努力,并非我祖父一人的功勞,只是恰好在他這一代完成了而已,時間則是在上個世紀的50年代,市政廳歸還的地契與當時贖買的合同原本,都還在莊園內(nèi)保存著,只不過……”
她看向眾人,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可能不太方便給大家看就是了。”
其實不需要看地契和合同,大家也已經(jīng)相信了她的說辭,因為她根本沒必要去撒一個彌天大謊,只為了與幾個剛見面不久的陌生人緩解矛盾。
有那個閑工夫,直接道歉不是更快嗎?
不過,上個世紀的50年代?
林格若有所思:“我記得書上提到,從上個世紀50年代開始,洛瑟之林一直處于人跡罕至的狀態(tài),非但格林德沃的居民不會靠近這片森林,連附近的獵戶和農(nóng)戶都避之不及,莫非原因就是……”
他說到這里停住,沒有繼續(xù)往下說,但所有人都知道他想表達的意思:因為歌絲塔芙家族重新買回了他們的家族封地,然后,封禁了洛瑟之林,禁止外人進出。
希諾沉靜地點了點頭:“是的。”
至于原因,也很簡單。
她抬起頭,看向樹下的藍靴子,說道:“這也是為了保護布雷澤他們。”
給點喵
(本章完)
(https://www.dzxsw.cc/book/62190330/36365207.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ǎng):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wǎng)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