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名額
“這么厲害?”李文柏卻從中聽出了些別的, “王大人既是國子監祭酒, 又為何成了半山書院的山長呢?”
賀飛宇神秘地眨眨眼:“賢弟有所不知,這國子監里面所收的都是貴族子弟, 其中不學無術者不知凡幾, 王大人如何肯去教那些紈绔?祭酒不過只是掛名而已, 書院才是王大人真正教書的地方。”
據說王行之頗得今上信任, 破格準許其在兼任國子監祭酒的同時開辦書院廣招學生,據說半山書院每年只招三五十,其中半數以上都能高中進士,更是常有在明經科奪得頭籌的,朝中上下官員都以受邀前往半山書院講課為榮, 官員莫不想把自家子弟往這里送去。
這等地方, 招生想必是極為嚴格的, 李文柏想起自己那根本稱不上半吊子的水準, 心中霎時間就有了退卻之意。
賀飛宇卻大笑著寬慰:“賢弟放心, 即使是半山書院也不是清高到底的, 每年都有三個名額給有心入學的侯門子弟,今年只收了兩個,名額還剩一個, 只要賀家開口, 王大人是不會拒絕的。”
原來是走后門嗎...
李文柏悄悄松了口氣,如果是要做什么“入學考試”他還真沒信心, 只是用這樣一個名額……他心中也是發虛的。“這也……”
李文柏還沒有說完, 賀飛宇就摟住了他的肩頸, “莫要客氣,這個名額不要白不要,只是沾上王大人,就等于在身上渡了一層讀書人的仙氣兒。”賀飛宇說道,“我是個直性子的,有話也就直說了,你的出身,需要這一次的助力。”
李文柏看著賀飛宇的誠摯的眼,心中一暖,旁的客氣話便也不多說,點了點頭,“大恩不言謝。”
雖然這等書院中的學生肯定是不會看得上這類“特招生”的,但只要自己勤勉修習,想來也不會受到什么難為,再說了,他的心智又不是真正十幾歲的少年,不與那些人爭鋒便好。
事情就這么敲定下來,兩人約好次日清晨一起出發去拜訪這位大儒,賀飛宇不想耽誤李文柏溫習,正準備告辭之時,外間突然傳來管家賀武的聲音:“大少爺,有給李少爺的禮物。”
賀武也是早年跟隨賀青南征北戰的親兵之一,后來負傷離開軍營,因為頗得賀青信任而留在賀府做了管家,年紀也不過四十來歲,看起來還十分有些英武不凡的味道。
賀飛宇看向賀武手中提的兩摞紙袋,興味盎然地戳戳李文柏肩膀:“好小子,這才來京幾日,送禮都送到賀府來了嗎?”湊近一看,他鼻子敏感,聞到了若有若無的淡香氣息,“這定然是一位‘佳人’送的。”
“賀兄何出此言,在下上京后就一直在家中溫書,哪里來的空閑去認識什么‘佳人’?”李文柏哭笑不得地看向管家,“請問是何人所送?”
賀武搖頭:“下人只說是送給李少爺的,并未說他家主人是誰。”
“知道了,你先去吧。”李文柏拆開了包裹。
賀飛宇靠近看了看,驚奇地“咦”了一聲:“賢弟,這是你買的書嗎?”
“買書?”李文柏奇怪地看過去,看清楚是什么東西后不由瞪大眼,“在下近日從未買書啊。”
桌案上赫然放著成套的儒家經典,從《論語》到《詩經》一樣不落,最為關鍵的是底部還壓著往年省試的答卷,上面除了有高中學子的作答之外,還有考官的批改案語,顯然是精心準備為李文柏的科考所送的禮物。
不知怎的,看到這些東西,那日在街上偶遇的皇家少女從李文柏腦海中一閃而過,但馬上就被他撥出腦外。這種小說話本上才會發生的事情,怎么可能發生在他身上。
雖然不知道是誰送的,但那幾套考卷確實幫了他大忙,李文柏一邊收下,一邊囑托賀飛宇一定要查到是誰送的這份禮。
這可是份大禮啊,于情于理都該有所回報。
賀飛宇也知道這答卷的分量,鄭重答應下來。
告別賀飛宇,李文柏便鉆進書房緊閉房門,拿起《孟子》開始背誦起來。
多虧原身異于常人的記憶力,讓他現在的溫習事半功倍。
****
與此同時,西城的“趙府”里,在賀府被李文柏搞得灰頭土臉狼狽而逃的趙又之正對著一人大倒苦水:“三叔,您可要為侄兒做主啊!侄兒雖然不入流,可好歹也是您手底下的書吏,那賀飛宇小兒竟然幫著個小小的商人欺侮侄兒,俗話說,打狗也得看主人吧?那賀家如此行事,分明就是沒把您放在眼里啊!”
坐在趙又之對面的老人約摸五十來歲,身形有些發福,皮膚卻保養得極好,只在額間能隱約見到幾根皺紋,此時正靠在躺椅上,雙眼輕閉顯得不怒而威,一看就是久居高位之人。
如果賀飛宇在此,一定能認出此人正是工部侍郎趙成義。
趙成義知天命之年便已官至正四品工部侍郎,以當時的朝官標準來看正值壯年,雖然是在六部中不太受重視的工部任職,但其當朝宰輔王敦茹門生的身份注定仕途順暢,朝中已經有傳言,來年趙成義再考評上上的話,就有望代替年限已到的吏部尚書入主吏部,成為六部之首,在朝中一時風頭無二。
俗話說宰相家人七品官,趙又之雖然只是趙成義八竿子打不著的一個遠房表侄,卻憑著其叔父的關系在兵部混了個小吏的職位,據說趙成義正打算為其買個明經科及第的名分,助他混個一官半職。
好容易等到趙又之抱怨完,趙成義眼睛睜開一條縫,拉長聲音問道:“你去輔國大將軍府做什么?不知道文武殊途嗎。”
趙又之嚇得一哆嗦,眼睛心虛地四處亂瞟:“侄兒只是聽說賀青今日回朝,擔心他會妖言惑主壞了三叔的事,這才去賀府看看能不能打聽到什么消息,誰曾想...”
“好了。”趙成義深知自家表侄朝秦暮楚的性子,知道其這時候去賀府無非就是想試試運氣看看能不能抱上大腿,也懶得管,毫不猶豫地打斷了他還未出口的抱怨,轉向自己真正感興趣的地方,“你說那賀飛宇和一個商人往來甚密?”
“正是!”趙又之抓緊機會添油加醋,“三叔,朝廷正準備下令抑商的時候,他輔國大將軍的獨子卻和商人交朋友,為此不惜羞辱于我,這實在是...”
趙成義眼底劃過一絲精光,對趙又之的嘮嘮叨叨充耳不聞,大腦急速運轉起來。大齊的武將是繼承制,賀飛宇作為賀青唯一的兒子,自然也是繼承輔國大將軍的唯一人選。未來的輔國大將軍和一個小小的商人交往密切,這里面可做的文章可就大了,得盡快告知老師才行。
趙家雖然和賀家往日無冤近日無仇,彼此間也沒有什么來往,但卻一點不妨礙趙成義對賀青的惡感。原因無他,趙成義的老師王敦茹不僅僅主張重農抑商,同時還主張重文輕武、削減武將兵權,尤其是如賀青這般執掌一軍的開國功臣,更是王敦茹炮轟的重點對象。
無奈雍和帝對抑制商業發展雖然沒有什么意見,但取消國朝開國以來對武將的優容待遇,將其至于文官之下卻一點也不感冒,反而當朝駁斥過不少進諫削減武將兵權的折子,重文輕武的政策實行遙遙無期。
現在文武間雖不至于水火不容,但心中的那根弦崩得死緊,以王敦茹為首的文官集團攻擊武將功高震主,以賀青為首的武將們則反擊道書生誤國,兩者間維持著極為微妙的平衡,一不小心就會崩斷弦。
趙成義作為王敦茹的得意門生,自然要想方設法替師長排憂解難,但賀青向來潔身自好,絞盡腦汁也抓不到他的什么把柄,現在聽說賀飛宇和一介商人交上了朋友,只要找到這個商人的把柄,還愁找不到賀青的?
思及至此,趙成義毫不猶豫地揮手示意趙又之閉嘴,沉聲道:“用上你的那些狐朋狗友,給我傾盡全力去查這個叫李文柏的人,一旦查出什么不對立即上報,這事兒做得好了...又之,明年的今日,你就是正正經經的大齊官員!”
“是!多謝三叔栽培!”趙又之喜上眉梢連連點頭,暗下狠心就算掘地三尺,也一定要找出對賀家不利的證據出來。
賀飛宇,你不是看不上我趙又之嗎?等賀青被拉下馬,有你求我的時候!
送走趙又之,趙成義揉揉有些疲憊的雙眼,吩咐管家把幼子趙旭之叫來書房。
趙家育有兩兒一女,長子趙禹之二十有六,三年前高中進士,按趙成義的意思外放縣令積累政績,連續三年考評上上,已經累功升遷至少尹。
長女趙婉兒已嫁為人婦,家中只有年僅十六的幼子趙旭之。
趙旭之是趙成義老來得子,教養遠不如長子嚴格,當真是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有求必應寵得是無法無天,硬生生給教成了紈绔子弟,眼看還有數年就要參加科舉,趙旭之卻連一本《孔子》都無法完整背誦出來,趙成義這才發了急,想方設法從老師那兒求來了半山書院的入學名額,只等明日去面見王行之奉上束脩,這事兒就算是定下了。
等了差不多半個時辰,趙旭之終于蹦蹦跳跳推開書房門,花哨的衣袍上還沾著些許女人的胭脂,見著臉色黑如鍋底的趙成義也不怕,嬉皮笑臉道:“父親,這么晚了您還不歇息啊?”
“晚什么?這才酉時不到,你看看你這樣子!”趙成義滿臉的恨鐵不成鋼,“明日就要去拜見老師,不是說了讓你今日老老實實待在家里溫書,好給王大人一個好印象嗎!”
“溫書實在太無聊了,孩兒待不住嘛。”趙旭之不屑地撇撇嘴,“不就是去念書嗎?父親都發話了,那王老頭還敢把孩兒怎么樣不成?”
“你!”趙成義一口氣憋在胸腔差點沒緩過來,忍了又忍,終究還是不忍心責怪這個自小捧在手心里的寶貝兒子,而且從某種層面上來說趙旭之所言也不錯,王行之雖然心高氣傲,但對于這種每年硬塞進來的朝中子弟卻是照單全收的,今年又早過了入學的月份,想來應該不會有什么人橫插一腳才對。
就算有人想要差,恐怕也得先掂量掂量再說。
思及至此,趙成義也不再強求,只是沉著臉拍拍小兒子的肩膀:“你年紀小玩心重為父不怪你,但入學后就要學著收心了,要聽王大人的教誨,你大哥可是二十三不到就高中進士的,你也不能落后,知道嗎?”
趙旭之一心想著怡紅院的溫香軟玉,見趙成義嘮叨起來沒完不禁有些不耐煩:“好啦,這些話您都說多少遍了,也不嫌啰嗦...”
“臭小子,倒嫌父親啰嗦了?”趙成義嘆息一聲搖頭,“好吧,入學前一天,為父就準你放松放松,但有一點,在外面不許給我惹禍,明日去見老師,今夜亥時前必須回來!”
“哈哈,父親最好了!”得到準許的趙旭之樂得一蹦三尺高,轉瞬間便不見了蹤影,徒留下趙成義哭笑不得。
雖然對于身為文官卻和武將走得過進的王行之不太感冒,但趙成義也不得不承認其教書育人方面的確有一套,歷年走后門進去的官家子弟中,不論多么不學無術的,最終至少也能考個明經及第。
如果不是趙旭之太不成器,趙成義也不想在王行之面前低這個頭,但現在只能把驕傲放在一邊,以幼子的前途為上。
夜里賀青終于被雍和帝放回府,把賀飛宇叫來書房夜談,正事談完后話題轉到李文柏身上,聽說了其要走科舉之路的事后賀青也是欣慰非常,只是聽到賀飛宇想要利用僅剩的一個名額把李文柏塞入半山書院時面色有些沉重。
賀飛宇看得奇怪:“父親,此事有何問題嗎?”畢竟這事也是先前父親同意了的。
“若早幾天自然是沒有問題的。”賀青揉揉額角,“但今日上朝,就聽說這剩下的一個名額,已經被工部侍郎趙成義為他的小兒子求去了,相國也準了這件事,明日他們應該就會去送束脩。”
“趙成義的小兒子?那個不學無術,整日就知道斗雞走狗的趙旭之?”賀飛宇不忿地一巴掌拍在桌案上,“不是聽說趙旭之連《論語》都背不完嗎?還半山書院,趙成義應該給他找個蒙學講師才是正途吧?”
想起那個聞名京城的小紈绔,賀青也是有些忍俊不禁,但在賀飛宇面前還是保持著父親的威嚴,強自壓制住笑意:“少在背后嚼人舌根子,不嫌丟人吶?”
賀飛宇吐吐舌頭表示閉嘴,但想到李文柏的狀況還是有些苦悶:“父親,就沒有轉圜余地了嗎?李賢弟于從政民生上頗有天賦,何況現在朝中的風向...”
“今科若不能及第,怕是就沒有以后了。”賀青嘆息一聲。這個道理賀青又何嘗不明白,怨只怨他們回京太晚,讓趙成義占了先機。
“今科!”賀飛宇神色焦急,“若是有王大人的指點還好說,若是沒有……”只怕就難于上青天。
“這樣吧,為父先給王大人修書一封,你明日帶去。”賀青著人備好筆墨紙硯,“雖然趙成義搶先一步,但畢竟還沒遞交束脩,師生關系尚不成立,只要王大人出言要收李文柏,趙成義也不能怎么樣。”
賀飛宇點點頭,雖然并不覺得王行之會愿意趟這趟渾水,不過也只能試一試了。
朝中局勢風云變幻,在削減兵權這件事上圣上的心思并不那么堅定,文官又向來喜歡抱團,賀家此時急需在文官集團中打上一個口子。
于情于理,李文柏都是最合適的人選。
次日天剛放亮,李文柏和賀飛宇早早地就乘上馬車出發了。
雖說騎馬更快,但為保萬一,賀飛宇把原本確定拜師后才會獻上的束脩一股腦搬進了馬車里,這才使得兩人只能乘車前往。
王行之雖為大儒但并不迂腐,對于正常考進半山書院的學子來說,王行之并不會苛求他們束脩給得多少,但對于每年三個“走后門”的學生,則毫不客氣地獅子大開口,金銀珠玉來者不拒,給多了不嫌多給少了不高興,往往世家也不在乎這點閑錢,就當給自家子弟買了個心安。
就這樣,半山書院憑借著這些“贊助”不斷修繕設施,明明沒有朝廷撥款,設施完善程度卻已經遠超國子監。
不是沒有人不滿,但王行之奉旨開設書院,門生故吏遍布天下,就連皇帝在招生一事上都得給其三分薄面,一般官員要惹他還是得先掂量掂量。
原本束脩的銀錢賀家是準備出的,但是李文柏怎會同意?他是行商之人,廣陵的產業還在源源不斷給他累計銀子,于是賺到的身家銀子都在馬車上了。
半山書院坐落在京城郊外十里處的五華山中,因為建在山腰之上,是以取名“半山書院”,書院不設年限,入學后的學生只要未能通過科舉,就可一直讀下去,不過為防有人濫竽充數,王行之規定凡是連續三年考進士不中的學子,次年要么選擇轉考明經、明法等科,要么退學回家繼續研讀,成功將半山書院的學生控制在百人以內。
馬夫一路輕車熟路地駛入五華山中,往來書院的學子們早已在山間行駛出了一條寬闊的道路,沿途經過皇家寺廟五華寺,在往上走約摸一炷香的時間,書院大門邊呈現在李文柏眼前。
相對于國朝最富有書院的名聲來說,半山書院的山門顯得有些過于簡陋。簡簡單單的石質拱門上掛有先皇親筆題字的“半山書院”牌匾,兩側是今上御筆書寫的對聯——“大任從勞苦得來,愿諸君皆以天下為己任;酬知在居恒造就,效曩哲勿忘性內之良知。”
短短兩行字,標明著前后兩代君王對半山學子的期許,也給這書院掛上了金光閃閃的免死金牌。
這日恰逢書院休沐,內里除了少數不遠千里前來求學,老家并不在京城周邊的學子之外,也就只剩下了趁清閑做做學問的先生們。
門房見是賀飛宇來到,當即笑呵呵地把人請到了王行之所居別院的正堂,恭恭敬敬行了禮:“姑爺稍待,小的這就去通報老爺。”
(https://www.dzxsw.cc/book/62189/3275284.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