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5 羊大為美
樓桑,大溪地,南溪衢。
馬超家后院。馬超手握寒光匕首,一步步走向正悠閑啃食著青草的頭羊。
前日,阿翁在睡夢中辭世。結束了注定不平凡的一生,也帶走了身負的所有秘密。
走得無比安詳。
按羌人習俗,要在第三天日落后火葬。馬超需用頭羊皮,縫制一面羊皮鼓。并用頭羊的頭顱,制作祭祀用禮器。
“送終殯葬,其儀有三:一曰火葬,積薪焚燎;二曰水葬,沉流飄散;三曰野葬,棄林飼獸。”
“羌人死,燔而揚其灰。”“氐羌之虜也,不憂其系累,而憂其死而不焚也。”
古羌以火葬為主。通常在日落后舉行。火化時,親人們圍坐一旁哭泣,吟唱喪歌寄托哀思。還需以“牽手頓足”的古羌舞蹈,祈求神靈保佑死者進入另一世界。歌舞一直延續到翌日清晨。而后將骨灰埋入地下。羌人在冠禮和葬禮中,脖上皆要系羊毛繩,以示與羊同體。喪禮時,還需宰羊一只為死者引路,稱為“引路羊”。
羌族以羊為圖騰。古文的“羌”字,即是“羊”、“人”二字,上下組合。《說文》中亦有,羌“從人從羊”之說。
足見上古時,羌族畜牧發達,已為世人所知。傳說,羌人最早馴養的家畜,乃是棲息于高原草地的“盤羊”。后經羌人歷代馴化,將古代野羊改良成為了如今的綿羊。
于是,“羊大為美”。此,或便是“美”最初的含義。
“美”字,另一種起源,乃源自羌族“羊頭人身”的“冠羊”習俗。
所謂“冠羊”,便是將羊頭、羊角等制成原始飾物,佩戴頭上。
“冠羊”往往是地位和權力的象征。頭戴羊狀飾物,以示神秘與權威,上古時多為部落首領或酋長所獨享。
后世凡崇拜羊圖騰的民族,每年皆要舉行諸如播種、祈年、狩獵、誕生等,慶典或巫術儀式。在這些儀式上,他們會頭插羊角,身披羊皮,或頭頂羊頭,更有甚者,會把整只羊捆綁在身上,載歌載舞。
冠羊習俗,后逐漸演變出“羊人為美”。與“羊大為美”并稱。
因此。美的初始含義,亦或是指“冠戴羊型或羊頭裝飾之人”。“羊大為美”,“大”亦可示意為正面站立之人;“羊”為圖騰扮演、圖騰樂舞、圖騰巫術時頭戴的裝飾物。
然無論何種含義,“美”都與羌人息息相關。
窺一斑而知全豹。
正如漢禮和羌禮,皆源自周禮。漢字,亦不僅僅屬于漢族所有。漢字之“美”,源自羌人之“羊”。
“頭羊”往往便是羊群中,最大的那只。馬超從小養大,又親手宰殺。
羊脖以下的皮革,一分成二。柔軟的腹皮被用來制作羊皮鼓。一整張背皮,將與連帶羊角的頭皮一起。披在馬超的身上。
剝皮的整羊,獻祭儀式后,會與阿翁的骨灰一同下葬。成為“引路羊”。
不同于古羌“燔而揚灰”。東羌火葬后,會將骨灰撿取裝壇,埋入地下。
當馬超剝去羊皮,用草木灰蘸盡血水,正欲披掛上身時。忽聽背后有人言道:“為父來吧。”
馬超聞聲,渾身一顫。強忍奪眶而出的淚目,轉身沖父親,跪地行大禮。向來將身染羌人血脈視為恥辱的父親,竟為非血親的阿翁,披羊送葬。馬超終于釋懷。
一身漢羌血脈,終是和解。
見九尺大漢,披羊而出。饒是嬌小的母親,亦不禁淚流滿面。
大溪地,南溪、北溪二衢趕來送葬的羌人鄰里,亦不住點頭。頻頻拭淚。
今日馬駒兒,便是明日無雙錦馬超。
心中無恨,唯剩大愛無疆。
天地無疆,任其馳騁。
想來。阿翁在天之靈,亦會安息吧。
送走阿翁,送別阿父。馬超將羊**給母親。只身入演武場,拜師學藝。白天習武,晚上學文。斗轉星移,寒來暑往。日日不綴。
三歲看老。王傅言,此子當為薊國新一輩之翹楚。
隴右,西海郡。
西海乃羌中之地。原為卑禾羌之牧場。郡城龍耆,城池不大。橫豎一里半。東西略長,南北稍短。此城扼守湟水源頭。周圍乃天然優良牧區。
先前。劉備命義弟關羽,領兵據龍耆。將卑禾羌人盡數俘獲,修筑城池。后又遷來數萬雜羌。龍耆既是郡治,亦是牢城。橫豎一里半的前漢古城,已修葺一新。并按規劃,穩步修筑中郭。既為郡城,當橫豎五里,建內中外三圈城郭。
環湖地水草豐茂,適宜放牧,卻不宜過度墾殖。匠人實地考察后,上報劉備,將環湖之地,皆設為“牧邑”。與薊國用來牧馬的“馬邑”不同,牧邑多出產牛羊禽類。正大力督造畜牧暖棚,圍欄草場,硬化道路等,不一而足。
匠人還上報,龍耆城西北一百五十里外,有“九眼泉”。后世俗稱“西海第一神泉”,位于甘子河大草原。溫泉有泉眼九處,泉源暗通,水色清澈,四季噴涌不竭。水溫半沸(60°),水量充足。
附近竟有清潔能源,這還了得。
此地原為監羌縣所轄。監羌二字,不利漢羌共處。于是劉備改監羌縣為九泉縣。九眼熱泉,自用三眼。剩下六眼輸往龍耆。可充日用飲水。亦可入鍋爐房,加熱升溫,用于采暖,亦事半功倍。
劉備又命匠人就地修建溫泉湯館,用于療養。取名“九泉館”。
此次巡視西海。首站龍耆,次站便是九泉湯館。慧妃、三夫人、駱晹、盧暒、亞馬遜女王、圣祭、十御衛等人,皆翹首以盼。
話說,薊王欲生百子,乃至英雄輩出。大震關首早已傳遍。即便男女各半,亦需誕下二百麟兒。雖說人皆有份,所謂先入為主,長幼有序。還是早生為上。
君不見,為將西沃邑化歸為二公主湯沐邑,薊王專門上表。足見薊王兒女等同無差。妃嬪自當全無壓力,安心待孕。
“臣等,拜見王上。”西海太守郝昭,領麾下文武,出城十里相迎。
“諸位免禮。”劉備開窗笑道:“前方引路。”
“喏!”
眾人上馬登車,引幕府車駕,呼嘯入城。
郝昭少年老成,看不出年紀。書寫官籍時,方知不過十六。年十六已為一郡之守。
消息傳出,雖早有準備,升平里官舍亦驚呼一片。郝昭乃薊王義弟前軍校尉關羽所親舉。先前兵發龍耆城,郝昭沖陣為先鋒。攻城為先登。有膽有謀,屢立戰功。關羽遂舉給義兄劉備,令其一展長才。
薊王知人善用,天下皆知。
國人一語成箴。
音猶在耳。郝昭已當仁不讓,“二千及冠”。
:。:
(https://www.dzxsw.cc/book/61340/4446248.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