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 敦煌六姓
李儒笑嘆:“主公善識人,我等已盡知也。”
戲志才笑言:“有‘一億主簿’美玉在前。百騎劫營,又何須驚奇。”
眾人聞言,皆撫掌大笑。
李儒面露得色。想當(dāng)初,主公豪擲一億與陛下對賭。所求,不過我李文優(yōu)一人耳。
劉備亦笑:“甘寧年少任俠,有豪勇。然為一軍主將,豈能只身涉險。以后且不可如此行事。孤當(dāng)書信規(guī)勸。”
“主公明見。”眾謀主紛紛言道。
劉備不禁感嘆:“想我薊國,除去猛將如云,文臣亦紛至沓來。先時,國中文輕武重,如今文臣武將,齊聚一堂,可稱鼎盛。”
荀攸笑言:“杜趙等人,皆二千石之才,卻仕三百石之長。實乃大材小用。”
荀攸亦出潁川,當(dāng)所言非虛。
劉備笑道:“未及弱冠,便為一城之長。他日,出為州郡之守,亦駕輕就熟。所謂‘治大國如烹小鮮’。時下,當(dāng)‘以滋味說湯’,先烹小鮮耳。”
五位謀主相視而笑,莫逆于心。
言及此處,劉備忽又想到一事:“隴右人才,州郡可有舉薦?”
田豐起身奏報:“州郡皆有人選上報。”
“軍司空且說來一聽。”知田豐有過目不忘之能,劉備這便言道。
“有敦煌索翰,字子曾,師事郎中王朗,(王)朗師從太尉楊賜。深得弘農(nóng)楊學(xué)真?zhèn)鳎煽耙挥谩_有族親索韶、索隆二人。同郡張恭“素有學(xué)行”,令狐溥“飽讀之士,善教化”,氾孚、氾咸,“居高篤學(xué),明通經(jīng)緯”,皆可一用。”
州郡所舉之人,竟皆出自敦煌。
劉備這便醒悟:“可是敦煌六姓。”
“然也。”田豐答道。
如前所說。
河西四郡,自前漢初納入帝國版圖,關(guān)東氏族便大量遷入。今漢已成當(dāng)?shù)卮笮铡H缜八f,可稱河西大族者,主要有敦煌宋、陰、氾、索、令狐、張氏,隴西辛氏,西平麴氏,金城游氏等,不一而足。
西遷漢人,大體可分三類:一類是以仕官為契機,舉家遷入,后世代定居于此。包括一些曾鎮(zhèn)守征戰(zhàn)于此的武將,如記氏、翟氏、孔氏、曹氏、羅氏。
另一類則為避禍而逃徙西州。如麴氏、令狐氏等。素有“西州著姓”之稱的令狐氏,本為晉陽大姓,之所以背井離鄉(xiāng),舉族遠徙千里,乃為避王莽之禍。
第三類,則因罪徒邊。如敦煌索氏。武帝時,太中大夫索撫、丞相趙周直諫忤旨,徒邊,元鼎六年從巨鹿遷入敦煌。此一支后被稱為“北索”。王莽天鳳三年,索氏家族又有一支由巨鹿西遷而至,乃為鳴開都尉索駿之后,稱為“南索”。
“北索”名人眾多,影響較大。南索聲勢較弱,影響亦小,逐為后人遺忘。后代敦煌索氏追根溯源,都將郡望稱為“世鹿”。又因索氏在前涼時,影響甚大。后更被列入“涼州六姓”之中。
為何大族多出敦煌。
乃因初置河西四郡時,為戍邊屯田,抵御匈奴及經(jīng)營西域,前漢從關(guān)東遷徙大批流民、犯官至此。
前漢時,官吏因罪而徙敦煌,乃常有之事。如武帝征和二年(前91年)戾太子劉據(jù)事件后,“吏士劫略者,皆徙敦煌郡”。又如成帝時,陳湯與將作大匠解萬年因贓獲罪,兩人“俱徙敦煌”。
久而久之,敦煌便成了西遷氏族,聚集之地。兩漢之交,王莽逆亂。敦煌大姓趁機洗清罪行,成為豪強,又進而成為世家。
所謂鶴立雞群。又說‘矮子里挑將軍’。
正因隴右多羌胡,漢人日漸稀少。唯有世家大族,方得以安心習(xí)經(jīng)學(xué)文。普通百姓,糊口都難,何談苦讀圣賢書。此也從客觀上,助長了大姓壟斷西州吏治之聲勢。
“豪門、寒門,皆是百姓。豪門士子,自當(dāng)啟用。然寒門學(xué)子,亦不可忘。”劉備笑問:“寒門士子,諸位可有所獲?”
眾謀主便又相視而笑。
由軍正沮授,見書錄呈上。
蘇則,字文師,扶風(fēng)武功人。少以學(xué)行,聞名鄉(xiāng)里。年二十被舉為孝廉,又舉茂才,朝廷曾征去京城任職,卻未應(yīng)召,現(xiàn)客居酒泉。
曹全,字景完,敦煌效谷人。“蕭規(guī)曹隨”之曹參后裔。生性賢孝,收養(yǎng)季祖母,先意承志,存亡之敬,禮無遺缺。故鄉(xiāng)人為之諺曰:“重親致歡曹景完。”建寧二年舉孝廉,官郎中,拜司戊部司馬,討疏勒王和德。師還,遷右扶風(fēng)槐里令。旋以弟喪棄官。今年初,復(fù)舉孝廉。
周生烈,字文逸。本姓唐,因自幼在母家周氏長大,故改姓“周生”。好注經(jīng)傳,曾為《左氏傳》、《論語》作注。
侯瑾,字子瑜,亦是敦煌人。少孤貧,依族人居。性好學(xué),為人俑(客庸)作得資,暮還,燃薪而讀。常以禮自守,不欺暗室。州郡累召,皆稱疾不到。后徙入山中,靜思著述。西河人敬其才,不敢呼名,皆稱“侯君”。
細細看完,劉備欣然點頭:“皆忠直之士。可堪大用。”
李儒笑問:“當(dāng)從何人為始?”
劉備笑答:“自是‘侯君’。”
眾皆拜服。
四人中,唯有侯瑾,乃真正隱士。名聲之隆,可比商山四皓。若能說動此人,余下數(shù)人,自當(dāng)迎刃而解。
打聽到侯瑾隱居在敦煌卑羽山中,劉備這便輕車簡從,親自登門拜訪。
自大震關(guān)到卑羽山,約三千八百里。輕車一日三百里,亦需十余日。來回需一月。
無妨。隴右皆平,別無匪患。尤其是絲路沿線,城池關(guān)隘,皆有幕府將校駐守。劉備全當(dāng)出游,順便體察沿途風(fēng)土民情。所謂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劉備位高權(quán)重。一人身系江山社稷,萬千黎民。便是出游,亦絲毫馬虎不得。
史渙領(lǐng)繡衣吏,希雷婭領(lǐng)御衛(wèi),發(fā)機關(guān)兵一百輛,西去敦煌。
除去巡視河西四郡,劉備還要親眼看一看,都護府右丞李儒修筑的洪池嶺。
出隴山,有中、南二絲路可選。當(dāng)走中線。
日升出發(fā),日落前已達隴縣。絲路要沖,上邽縣,便涵括其中。
上邽(guī),古縣名,本邽戎地。武帝元鼎二年,析上邽,在關(guān)隴要沖置清水縣、戎邑道與隴縣。明帝永平十七年,又改清水縣為豲(huán)坻聚,與綿諸道、戎邑道一起并入隴縣。
“豲坻聚有秦亭”,秦人先祖,秦非子牧馬有功,封邑于此。周莊王九年,秦武公伐邽戎取其地,始置邽縣。上邽?zāi)巳A夏史上最早設(shè)置的縣。
天色已晚,劉備這便入駐秦亭邑。
(https://www.dzxsw.cc/book/61340/4414491.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ǎng):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wǎng)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