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 > 史路沖天 > 296.感悟大禹的真意

296.感悟大禹的真意


晴川閣最早為大明嘉靖年間漢陽知府范之箴在修葺始建于南宋紹興年間(一一三一年)的禹稷行宮(原為禹王廟)時所增建,取崔顥《黃鶴樓》中的“晴川歷歷漢陽樹”句意命名。

實際上就在晴川放點的方便,許樂也只是以為一座旅游景點而已,原來是現有禹王廟才有的晴川閣!

許樂看了看介紹晴川閣與黃鶴樓、古琴臺并稱江漢三大名勝。位于荊漢省江漢市漢陽龜齊魯麓禹功磯上,與蛇山黃鶴樓隔江相望,是唯一處臨江而立的名勝古跡,有“楚天第一名樓”之稱。

許樂看著景區的介紹,整體占地約一萬平方米,平面呈三角形,由晴川閣、禹稷行宮、鐵門關三大主體建筑和禹碑亭、朝宗亭、楚波亭、荊楚雄風碑、敦本堂碑以及牌樓、臨江駁岸、曲徑回廊等十幾處附屬建筑組成。

現閣系按清光緒年間式樣于八五年重建,占地三八六平方米,高十七點五米。其底層面闊五間,進深四間;頂層面闊三間,進深兩間。麻石臺基,紅墻朱柱,重檐歇山頂黑筒瓦屋面,鋼筋混凝土仿木結構,門窗欄桿為木質,朱漆彩繪。

屋面四角向外伸出,深出檐,高起翹。正面牌樓懸掛“晴川閣“金字巨匾。其北側為“園中園“,園中青草如茵,竹木蔥蘢,瘦石嶙峋,幽靜雅致。

禹稷行宮并立于晴川閣西南側,原名禹王廟,始建于南宋紹興年間,也曾數度毀壞。

二人走了進去,中軸線兩側卷棚吊頂廊廡與宮室連通,形成長方形天井。其西側有一個院落,院外建有一座四角攢尖頂禹碑亭。

亭內立有荊南觀察史李振義于清乾隆三十五年所刻禹碑殘片及摹刻的毛會建禹碑石刻。禹稷行宮與重修的鐵門關和晴川閣組成古建筑群。

禹稷行宮占地面積為三百八十平方米,由大殿、前殿、左右廊廡、天井等構成,是江漢地區現存不多的具有代表性的有清一代木構建筑。鐵門關,始建于三國時期,“吳魏相爭,設關于此。”

禹稷行宮(禹王宮),本名大禹廟,由司農少卿張體仁于南宋紹興(一一三一)年間創建,后成為江漢歷代祭祀大禹之地。

明天啟年間改大禹廟為“禹稷行宮”,在原祭祀大禹的基礎上,又加祀后稷、伯益、八元、八愷等先賢。

許樂在晴川閣的南面看到了禹功磯的石牌坊,背面寫著當初元太祖讓記錄大禹功德的故事,漢民族都忘記了這里是大禹治水的功勞,而少數民族都記著,這不禁令人可嘆啊!

許樂搖著頭!

想一想,大禹分九州,荊州即是其一,那應該是確實存在的,理論上講從鄭府到這里,再加上中間的賈湖以及盤龍城那就說明,大夏的疆域是實實在在能夠到達這里的,也從另外一個層面證明了,荊楚大地即是大漢主體,與三苗沒有任何關系,其實當今的三苗更是炎黃后裔,只不過是一直都在延續著蚩尤的那種狂放!

這里是是長江漢水無比煊赫的銜接點,是黃帝、炎帝后人生息集居的中原地區,因而也是大禹治水的重要活動區域。這里江流回旋,潮聲激蕩,千百年來,長江、漢水給予了江漢人民的恩澤和福祉筆墨難書,但每逢江水狂飆突進之時,長江漢水又以令人匪夷所思的奇譎布局,于須臾之間,將千里沃野變成無垠澤國。祖祖輩輩的江漢人民為了降服桀驁不馴、毀堤壩淹良田、禍患生靈的水患,長期以來以堅強不屈的意志與洪水進行了英勇搏斗;

為了將大禹作為江漢人民馴服洪水的精神圖騰,永遠牢記大禹曾駐足漢陽江邊的龜山石磯上,觀測水勢,研究導河疏江的方略,終于消除了江漢地域的洪水災害的功德,將石磯命名為禹功磯。

據史志記載,從南宋起,禹功磯上便有了大禹廟,有明一代天啟年間,改大禹廟為“禹稷行宮”,在原來獨祭大禹的基礎上,又增加后稷等十八位先賢遺像一同祭祀。

禹功磯是世世代代的江漢土著居民,對于這位古代英雄懷遠祭祀的圣地。許樂要想著遠古,仿佛回到數千年前滿眼洪荒的歷史歲月,進入恢宏浩蕩的神話境界。回想著所看的那種粗獷、威武給人以強烈視覺沖擊的群像,感受著那種原始的張力,好像敘說著一個千年流傳、家喻戶曉的英雄故事,演繹著我們的祖先對于人與自然關系的最原始的理解、最具有創造性的艱辛業績;歌頌著這位偉大的部落首領親民愛民,率領華夏先民搏擊自然的卓杰功勛。大禹治水的故事,雖然早已成為四千多年前的歷史,但大禹的功績澤被后世,大禹精神卻帶著大地的平安,高揚風帆,不舍晝夜,奔騰入海,成為華夏民族精神永恒的美麗。

許樂看著那些介紹,想著大禹的一生充滿了傳奇。鯀復生禹,他出生時的啼哭,破曉而驚天地,他的降生翻開了華夏文明的序幕。從生命開始,大禹的肩頭便背負著注定要書寫歷史的莊嚴使命,他要治水,要鏖戰最跋扈的黃河。當然,他最終獲勝了。但他的偉大并不在于他的成績,而是治水十余年的辛酸歷程。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妻子身懷六甲,隔江癡癡撓盼,終于化為一坐頑強屹立的石頭。據說有一次黃河泛濫,河面翻騰、洶涌,竟然出現巨龍。所有人六神無主,大禹卻泰然自若,稱自己是天神下凡而嚇跑巨龍。

大禹是一位關心百姓的疾苦的部落首領。有一次,他看見一個人窮得把孩子賣了,禹就把孩子贖了回來;見有的百姓沒有吃的,他就讓后稷把僅有的糧食分給百姓。禹穿的是破爛的衣服,吃的是粗劣的食物,住的是簡陋的席篷,每天親自手持耒鍤,帶頭干最苦最臟的活。幾年下來,他的腿上和胳膊上的汗毛都脫光了,手掌和腳掌結了厚厚的老繭,軀體干枯,臉龐黧黑。經過十三年的努力,他統率部落先民,劈開了無數的山,疏浚了無數的河,修筑了無數的堤壩,使天下的河川都流向大海,終于治水成功,根治了水患。剛退去洪水的土地過于潮濕,禹就讓益發給民眾種籽,教他們種植水稻。

大禹的功績和勇敢使他成為皇帝。帝舜在隆重的祭祀儀式上,將一塊黑色的玉圭賜給禹,以表彰他的功績,并向天地萬民宣告成功和天下大治。不久又封禹為伯,以夏(今豫州萬縣)為其封國。禹的威望達到頂點,萬民稱頌說:“如果沒有禹,我們早就變成魚和鱉了。”帝舜稱贊禹說:“禹啊禹!你是我的胳膊、大腿、耳朵和眼睛。我想為民造福,你輔佐我。我想觀天象,知日月星辰、作文繡服飾,你諫明我。我想聽六律五聲八音來治亂,宣揚五德,你幫助我。你從來不當面阿諛背后誹謗我。你以自己的真誠、德行和榜樣,使朝中清正無邪。你發揚了我的圣德,功勞太大了!”

許樂看著那些圖文介紹,內心中似乎領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沖擊和洗禮,他貪婪地捕捉著歷史的身影,不愿錯過任何的細節。然而,這些龐大的聚集不免給人壓抑,冥冥之中的沉重讓他惶恐,他覺得自己需要一個空曠的平臺,去吐納,去消化,去徹悟,去向敻遠深邃的寰宇叩問,進行自由而澄澈的思考。

于是許樂閉上雙目,安靜地倚立在石碑面前,就好像是在與大禹的靈魂對話,洞悉著靈魂的尊嚴,聆聽著遠古的回聲,感受著逝去的偉大。他好像看見了真實的大禹!那個威武的大禹就在他面前,顯得那么莊嚴,那么神圣。

他的眉宇間透露著堅定的決心,瞳仁里放射出無比的輝煌。

許樂忽然感覺到自己的渺小,像塵間微粒,滄海一波;像三千若水中的一瓢,滿目青木中的一株。大禹皇帝是一位普通人,也是一位與人民共同奮斗在前線的首領。他憑借著父母生出的血肉之軀,去遏制災難,遏制最兇惡的黃河。大禹看著好像看著許樂,而許樂卻不敢直視他。望著大禹的高大的身體,他努力地去對視他的眼睛,似乎感受到了他的生命,分明聽到了他那稍顯悲壯的自語,他說我并不后悔失去妻子;他說黃河滔滔,我即便當上皇帝,也不能撒手任其放縱;他說我并不多么偉大,一切的功勞要記在人民的頭上!

許樂清楚,在早期的上古人類,大洪水是世界性的故事,古老的華夏文明也是從人類與洪水斗爭開始的,無論是大禹治水的傳說,還是西方諾亞方舟的故事,都說明了在遠古洪荒時代,人們已經開始了與洪水抗爭的事實。

把這兩個傳說故事進行比較,便能發現:在面對同樣的洪水之時,大禹總結了父親鯀筑堤防水失敗的教訓,經過調查研究,他發現九州大地西高東低,于是他疏通河床,開鑿渠道,“身執耒鍤,以民為先,抑洪水十三年,三過家門而不入”。他不辭勞苦,披蓑戴笠,足跡遍布九州,勘察山川形勢,使百川入海,終于出現了“九州既疏,九澤既灑,諸夏艾安”的局面,從此成為華夏民族千古流傳、婦孺皆知的美談。

而《圣經·創世紀》所記載的,則是人類面對洪水的另外一種處理方式:上帝嫌棄人類作惡太多,為了懲罰世人的罪惡,要用洪水淹沒世界。諾亞受到上帝的啟示,趕在上帝毀滅人類之前,建造了一支大船,把家人和所有的動物雌雄各一對帶到船上,躲過了洪水的滅頂之災。洪水退了以后,諾亞又放出一只鴿子打探故土的情況。不久鴿子銜著橄欖枝飛了回來,報告故土已經平安的消息。從此,方舟就成為某種救星的代名詞,鴿子與橄欖枝也就成了和平安寧的象征。

這兩個故事在東西方千古流傳,經久不衰,積淀了各自的文明,飽含了中西文化的差異,演繹了多彩的文化世界,呈現出絢麗多彩的人類文明圖畫。“諾亞方舟”的故事,強調的是上帝的神威和幸存者的僥幸,是在神的暗示下,建造方舟來逃脫滔天的洪水情節。雖然同樣都有天帝用洪水懲罰下民的情節,但鯀、禹并不屈從于命運,也沒有企圖躲入什么“方舟”以避災難,而是領導民眾,以“鍥而不舍,金石可鏤”的堅強毅力奮起與洪水斗爭,終于贏得了勝利。因此,與諾亞方舟不同的是,鯀、禹治水的神話故事,更充滿了自強不息的宏大氣魄。

大禹是一種文化,大禹是一種精神。走進大禹世界,許樂感覺自己徹底體會到人類對自然的好奇與崇拜、對災難和困苦的不屈與斗爭、對英雄的敬仰與熱愛、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人們對于夏啟開國,建立華夏第一個奴隸制王朝之前,從盤古開天地算起,至“三皇五帝”最后一位帝王大禹的遙想,充滿著神奇的力量,給華夏的上古歷史罩上一層神秘的面紗。大禹神話傳說,是生產力水平極其低下的狀況下,遠古人類對自然與宇宙探索的真實記錄,也是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地執著精神的體現。這正是一種堅持不懈的精神,激勵著華夏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戰勝各種艱難險阻,最終超越自我,達到了自己想要奮斗的目標。大禹治水,究竟是一段豪邁奇偉的歷史真實,還是一個寓意深刻的“神話”故事?其實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大禹治水的歷史功績,及其治水過程中表現出的治水理念和為部落、為部落聯盟不畏艱難、艱苦奮斗的偉大精神和華夏民族一貫倡導、贊頌的“為民”美德,這才是這個民族、這個國家必須永遠珍視的精神財富。


  (https://www.dzxsw.cc/book/59500017/40989331.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许县| 吉首市| 台江县| 孟连| 利津县| 吕梁市| 宜昌市| 连山| 沁水县| 天峻县| 乌海市| 嘉善县| 平和县| 东安县| 江北区| 宜川县| 和顺县| 吴桥县| 昌黎县| 海南省| 兴山县| 沁水县| 合阳县| 彰武县| 镇赉县| 永宁县| 尉氏县| 英吉沙县| 永登县| 榕江县| 巴林右旗| 尼勒克县| 禹州市| 故城县| 高唐县| 肥乡县| 仁化县| 河西区| 巴马| 木兰县| 屏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