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更
康熙一直等到三日后的大朝會, 老三草擬的章程都已經遞上來了,卻遲遲等不到太子問及此事。
這幾天去戶部借銀的官員并不多,當然可能是因為大伙都聽說了, 去借銀子的官員都被攔下了,一兩銀子都沒借到。
三阿哥那日拿著奏章去乾清宮見皇上,這事兒在小范圍內也傳開了。
只是三阿哥奏章上到底寫了什么, 這就沒人知道了,開放國庫允許官員借款這事兒,皇上可是當著滿朝文武的面親口說了的,總不能因為三阿哥提出反對意見, 皇上就收回旨意吧, 天子言出法隨,說出來的話重比千金, 可若是皇上沒有收回旨意,但戶部那邊這幾日卻是硬扛著一兩銀子都不外借。
今兒個大朝會上,另一只靴子總算是落地了。
三阿哥提交了官員借銀的具體章程,條條都卡在了要害處, 無論是二百兩銀子的上限,還是申請書和戶部的后續核實, 這些都讓不少人心里頭跟澆了涼水似的。
太子聽老三念完折子, 先是皺了皺眉頭, 緊跟著又輕輕吐了口氣,老三是做了他沒做的事兒。
這幾日他數次想要去找皇阿瑪談談這事兒, 可最終還是沒去, 索額圖也好, 噶禮也好, 他身邊的這幾個人說的都對, 皇阿瑪此舉是有些不妥,可皇阿瑪要惠及群臣,最不能反對的就是他這個太子,若他此時都不能優待群臣,只會讓人懷疑他將來上位后待臣子會更加嚴苛。
若是一年前,他不會在意這些的,他的太子之位是皇阿瑪親封的,將來皇阿瑪想讓他繼位,旁人說什么都沒用。
可是如今,再有幾個月四弟都要大婚了,他的婚期卻遲遲定不下來,禮部到現在都還在討論他大婚的章程。
太子自己都不得不承認,他有點怕了,這一次的事情他明知不妥,卻因為擔心群臣對他的印象,不敢去找皇阿瑪,倒是老三,如今他有些相信皇阿瑪的話了,這的確是個赤誠簡單之人,心里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并不計較得失。
康熙在上面一直有留意太子的反應,也看到了他想看的,心里頭微微有些惆悵,又有幾分釋然,他從前一直都想磨礪太子,太子以前的路走得太平順,非得要跌幾個跟頭,才能磨出堅韌的性子來。
這次有些膽怯不要緊,左右他身體還好,留給太子成長的時間還長。
三阿哥提交上來的這份章程,有理有據,更重要的是已經得到了萬歲爺的首肯,群臣討論也不過是走個形式,畢竟這幾日連他們自己都懷疑,天上怎么會有掉餡餅的好事呢,白高興一場才是最正常的。
有些人是白高興一場,但也有一部分人是真正得到了實惠。
下了大朝會后,戶部當天就收到了八份申請書,其中有兩份居然是為了湊錢買房,一個在禮部當差,正五品的員外郎,另一個是從四品的國子監祭酒。
四五品的官員,向國庫借二百兩銀子湊錢在京城買房,聽著都讓人覺得是天方夜譚。
但胤祉安排了兩撥人去查,結果查到這兩位官員名下一處房產都沒有,目前還在京城租房住,沒有房產,田產的份額都是滿的,不過據查都是旁人掛靠,借此收租金用以維系京城物價高昂的生活。
胤祉把首批申請借款的八名官員都查了個底朝天,其中有兩個混水摸魚的,明明家中小有產業,居然一個以給兒子娶妻的名義借銀子,另一個以給八旬老母看病為由借銀子,戶部直接將這兩名官員的申請駁回。
余下六位,倒真真是家境貧寒,這年頭清官不好做,官員俸祿低,尤其是底層官員,要是沒什么家底,單是在京城租房子就是一筆不小的開銷,若要供養家眷,那點兒俸祿就更不禁花了。
就像這位從四品的國子監祭酒郭大人,正兒八經的寒門出身,二十八歲及第,整整做了二十年的官,如今還在租房子住,家中一個仆婦都沒有,全靠夫人和幾個兒媳操持家務。
胤祉親自上門走了一趟,郭大人家住南城,和鬧市只隔了一條街,一家十幾口子人,住在一個一進的院子里,幾個兒子都已經長大成人,老大是個秀才,在學堂里教書,老二老三都是舉人,如今就在國子監念書備考。
“三阿哥,老臣實在是不想給朝廷添麻煩,只是如今家中的條件您也看到了,這都要住不開了,我那小孫女馬上就四歲了,總不能還和哥哥們住在一起,您看呢。”郭大人面色窘迫的道。
既是萬歲爺有意施恩,那他向朝廷借銀子,也就不能算是有失讀書人的氣節和體面了
胤祉忙道:“應該的應該的。我想多問一句,京城像您這樣租房住的官員多嗎?”
郭大人做了幾十年的京官,對同僚們的狀況大抵有個了解。
“不能算多,單就老臣知道的,只有十多個吧。”
十多個人對于整個京城的官僚體系來講,顯然微不足道。
這銀子,按理來說應該批給郭大人,只是這樣一位兩袖清風的老大人最后要靠借銀子才能買上房,讓人瞧著心里有些不太舒服。
胤祉回戶部翻了半天的賬冊,無論怎么看,也就只有四千多萬兩銀子,今年雨水大,河工方面的支出也跟著增長,去年皇阿瑪還免了河南一省康熙二十九年的錢糧。
錢太少,胤祉就算是提了建福利房的建議也沒用,國庫若是足夠豐盈,皇阿瑪又何必繞彎子讓官員借銀子,直接提高官員俸祿不就完了。
包括郭大人在內的第一批借款批下來后,往戶部交申請書的官員驟然增加了很多,前期審批和后期核實都極耗人力,胤祉和戶部的兩位尚書不得不上折子請求在戶部擴招小吏。
康熙倒是痛快,不止大筆一揮準了這折子所奏,還又給戶部安排了位阿哥——五阿哥。
胤祉已經從上書房結業,五阿哥卻還沒有,如今也走上了哥哥們半工半讀的老路。
此次戶部招收小吏,胤祉就把事情交給了五弟負責,要求只有三項:無案底、識字、會算數。
無論什么樣的出身,也無論多大的年紀,只要通過了考試就能被錄用。
“這些是準備好的試卷,分批次考試,還是統一考試,都隨你安排,這次要招二十人,最多不能超過三十,越快越好。”胤祉指著桌案上的一沓紙道。
考試題目都是右侍郎所出,左侍郎負責審核,他剛剛也草草的檢查了一遍,具體主持就交給五弟了,五弟雖然御前聽政有段日子了,但辦差事還是頭一次,他這個當哥哥的自然要給弟弟創造工作的機會。
可惜弟弟雖多,但是如今都太小了,不能全拉出來用。
剛來戶部第一天就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的五阿哥:“……”
“三哥,我剛來,什么情況都沒摸清楚,這么重要的差事還是交給別的官員來辦吧,我好好跟著大家學習學習再上手辦差也不遲。”五阿哥為自己爭取道。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呢。他還打算日后在戶部衙門補補覺、看看閑書,偶爾在宮外逛一逛的,可沒想著跟哥哥們一樣整天忙活。
別的哥哥可以不理解他,三哥不應該啊,他們兄弟倆可是同道中人。
“其他人手頭都有差事要忙活,而且三哥相信你,這么點兒小事兒難不倒你的,有什么不懂的隨時來問。”胤祉頓了頓,又補充道,“想要日后輕松,就多招些能干的進來,往后就可以把差事安排給他們。”
五阿哥聽懂了,就像三哥現在安排他一樣唄,不知道皇阿瑪是不是也這么想的,所以才早早的就把他們這些皇阿哥拎到朝堂上歷練,為的便是圖日后省事兒。
康熙三十年來臨之際,戶部對外張貼了招收小吏的公示,瞬間激起千層浪。
原因無他,是報名條件實在太簡單了,這根本不像是朝廷招收小吏的要求,倒更像是哪家鋪子招收賬房先生。
沒有犯罪記錄,認字,會算數。這樣的人在別處不好說,可是在京城一抓一大把。
衙門里的小吏,連品級都沒有,不能算是官,身份只能算是民,只是在朝廷當差罷了,正經的官宦子弟是瞧不上這個的,可對老百姓來說就不是這樣了,這可是給朝廷辦事當差,能接觸到朝廷命官,甚至還能接觸到皇子,不比當個賬房先生強嗎。
是以,這告示貼上去的頭一日,報名人數就已經破千了。
(https://www.dzxsw.cc/book/59402053/36366024.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