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 > 清穿之咸魚三阿哥 > 一更

一更


  征調而來的民夫,  皆由當地的兵丁和衙役護送而來,等到施工時,也是由這些兵丁和衙役負責組織。

  不過這次情況略有不同,  四萬民夫根據地區劃分到四十名新科進士,每一名新科進士負責固定地方的人,既包括民夫,  也包括兵丁和衙役。

  年羹堯、富爾敦以及此屆的榜眼,負責巡視監督。

  張廷玉和狀元汪繹,則是負責每日的錢糧分配。

  不管從前征調民夫修建水利是什么規矩,既然是胤祉來負責此次的渾河改道,  那就照他的規矩來,  照著四百萬兩銀子花,把工程做完就是了。

  兵丁衙役也好,  民夫也罷,伙食都是一樣的,管夠,但工資和工作量掛鉤,  多勞多得,少勞少得,  渾水摸魚的趁早離開。

  打架罰款,  兵丁衙役若有打人之舉,  也要按照程度予以懲罰,或罰款,  或打板子,  皆有明文規定。

  那四十名新科進士就是負責監管這些事兒的,  保證合理分配,  杜絕打架斗毆。

  年羹堯等三人則是負責監督這四十人,  謹防有人摸魚。

  只要是在河岸兩側,新科進士和工部官員,也包括胤祉這個親王,伙食都是一樣的,吃的都是和民夫們一樣的大鍋飯。

  廚房只額外單開兩個小灶,一個是給靳輔老先生的,另一個則是給工部尚書薩穆哈的。

  人生七十古來稀,這倆人一個六十五,一個七十一,又堅守在一線,吃什么自個說了不算,太醫說了才算。

  每到用膳時,胤祉都會隨意挑一個放飯的地方,和眾人一樣排隊領飯,米里有沒有摻沙子,菜里有沒有油水,一嘗便知。

  一開始還會引得眾人紛紛避讓,不過兩三日的功夫,大伙也就習慣了,不過還是相當的引人注目。

  引人注目的并不是胤祉身上的衣服,他在這里穿的又不是朝服,而是身著常服,固然是比民夫們穿的體面,但跟新科進士們差不多,并不打眼。

  打眼的是他身邊的護衛,個個都拿著武器,不是□□,就是刀劍,而且每一次身后都至少跟著十幾個這樣的護衛。

  如果不是仇家多,誰能上這樣的配置,他可不想稀里糊涂死在哪個仇人刀下。

  這副惜命的架勢,倒有幾分萬歲爺的模樣,不過萬歲爺雖然推崇節儉,但也沒到與民夫同食的地步。

  薩穆哈雖然承認這里伙食不錯,有飯有菜有湯,隔三差五還能吃到肉,他大半輩子都沒見過哪次征調民夫伙食這樣好,可米是劣米、陳米,菜也不過是尋常青菜,做法簡單,與富貴人家的精細烹制還是有很大差距的,至于肉,全都是肥膩膩的豬肉塊。

  對于民夫來說是好東西,對富貴人家就是糙食了,好多進士一開始都吃不慣,倒是誠親王,不知道是不是在山西也這么與民同甘共苦過,竟看不出有什么不適來。

  薩穆哈去年年底之所以提出致仕,不止是因為年紀大,也因為工部的賬目實在是……一言難盡,難以收拾。

  他年紀大了,從前還有精力震懾底下人,如今既沒這份精力了,也沒這份能力了,太子黨的人惹不起,七阿哥他也惹不起,萬歲爺既要興修水利,又要給皇阿哥們建府邸,銀子一層層撥下去,只能讓賬目變得更難看。

  他做了十七年的工部尚書,到了如今這把年紀,已經不想著升官了,能干干凈凈退下來就成。

  可這兩年工部成了香餑餑,比戶部還像是個熱灶,他擔心自個兒晚節不保,也怕將不該得罪的人得罪了,給子孫招禍,自然就動了致仕的心思,哪成想萬歲爺不同意,如今又把他派來誠親王這邊。

  他倒喜歡誠親王這樣剛正不阿的性子,就是看不慣誠親王對待靳輔那個老小子的態度。

  不就是修了半輩子的水利嘛,比旁人多了那么點兒經驗,當年和明珠串通把持河務,不就是靠了那點兒治水的經驗,才免于一難,萬歲爺罷了三個大學士的官,都不曾動靳輔。

  如今都已經致仕幾年了,又靠著那點治水經驗攀上了誠親王,又不是走不動路,比他還小六歲呢,在河堤上巡視都要誠親王攙著,裝模作樣!

  薩穆哈憤憤不平,可回頭給萬歲爺寫折子的時候,還是將這些事無巨細地寫在了里頭。

  誠親王是如何安排人手的,如何與民同食的,待他、待靳輔又是如何的體貼細致……

  薩穆哈知道萬歲爺要抬舉誠親王,索性做了個順水人情,折子末尾還會寫上首稱贊誠親王尊老愛賢的詩作。

  只盼著萬歲爺不要將誠親王拘泥于內務府這么點兒地方,也來他們工部折騰折騰。

  和能單獨吃小灶的薩穆哈比起來,同樣作為尚書,還是六部之首吏部的尚書,馬武就享受不到特別的優待了。

  誠親王用人,不喜拖沓,安排差事從來都是簡潔明了,絕不會讓人費勁去猜,也不喜歡拖延時長,到點就下工,效率極高。

  馬武一開始并不適應誠親王這樣的處事風格,不過有這樣一位不需要費勁去猜測的上司,倒省了不少精力,也少了很多的壓力和擔心。

  誠親王在山西時,送來京城的處決名單長的嚇人,也怨不得那么多人抱團想把誠親王踩下去,實在是被嚇破膽了。

  連他被萬歲爺派過來的時候都有幾分忐忑,不過來了這兒才發現,這位還挺好相處的,沒架子,規矩少,也不會刻意找茬。

  雖然這段時間也處理了兩個管事和三個衙役,不過這都是那些人自找的,若不是把手伸向了不該伸的地方,誠親王也不會處置這些人。

  眼睛里不揉沙子是真的,暴戾嗜殺絕對是謠傳。

  這位寫給萬歲爺的折子很中肯,大贊了誠親王的辦事能力,也夸了太子處理國事游刃有余。

  康熙去哪兒,朝廷的中心就在哪兒,雖然安排了太子監國,誠親王和八貝勒輔佐,但能送到他們手頭的差事有限,而這些有限的差事也不是件件都能他們來拿主意。

  太子雖擔了監國的名聲,可行使的不是帝王的權利,更像是內閣的大臣,內閣的首席大臣吧。

  八貝勒偃旗息鼓之后,也給皇阿瑪上了折子,一封告罪的折子。

  他年紀小,經驗不足,辜負了皇阿瑪的看重和信任,皇阿瑪命他輔佐太子監國,可他能力不足,幫不上太子的忙,為了避免自個兒拖太子的后腿,只能主動退出。

  胤祉這頭也沒落下,他的折子就厚實多了,要匯報渾河改道的進程,要關心額娘是否適應塞上的環境,還把這一次表現突出的幾個人夸了又夸。

  經驗豐富的靳輔老先生,老而彌堅的工部尚書,勞動模范年羹堯。

  四十五名新科進士中,年羹堯是最積極、最干勁兒的,也是最能和群眾打成一片的,可能是年紀小,也可能是性格原因,十九歲的年羹堯就像個小太陽一樣,在進士們當中以人緣極好,和其他官員也處得來,跟兵丁衙役能說幾句話,胤祉還碰到過幾次年羹堯和民夫們坐在一起吃飯。

  老四未來的大舅哥,如今瞧著,的確不錯。

  遠在草原的康熙,每天要看的折子太多了,跟在京城比起來,只少了不到三分之一的量。

  因此他雖然遠在草原,但京城的一舉一動沒什么能瞞得過他。

  老三縮了,老八退了,監國處理政務的只有太子一人。

  這段時間他幾次試探老大,老大要么不接話茬,要么就是隱晦的表明不爭之意。

  老四如今和太子離心,可又未曾完全脫離。

  老五,不提也罷。

  老七,進取心是有的,可惜身體條件不允許。

  小九和小十,這兩個混小子送四公主出嫁送了好幾個月,大婚都過去兩個月了,還逗留在歸化城不肯走,就是兩個貪玩的孩子,如何能擔得起大任。

  尤其是小九,那脾性像極了宜妃,還沒有宜妃識大體。

  枉他生了這么多兒子,想挑一個出來跟太子相爭的都難,也就只有老三能勉強一用。

  不多時,誠親王尊老愛賢的名聲便在御駕傳了出去,康熙還特意跟幾位大臣分享了薩穆哈的詩作。

  轉頭又在蒙古王爺面前夸起了自己的三兒子,允文允武,愛惜百姓,體恤民力,節儉樸素,像極了他這個皇阿瑪。

  這一回,誠親王在蒙古各部面前刷足了存在感,誠親王之母榮貴妃,作為此行身份最高的妃嬪,負責接待蒙古各部的女眷。

  皇太后不管事兒,宜妃呢,在人前處處以榮貴妃為主,姐姐長姐姐短,做足了臉面。

  榮貴妃則是投桃報李,將宜妃視為親女的四公主夸了又夸,既夸了四公主,自然也不會落下同樣嫁來草原的三公主。


  (https://www.dzxsw.cc/book/59402053/36365950.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
主站蜘蛛池模板: 穆棱市| 秦皇岛市| 大余县| 常宁市| 平远县| 鄢陵县| 岳西县| 吴堡县| 南靖县| 泽库县| 江山市| 仲巴县| 鄄城县| 乌兰浩特市| 江山市| 三台县| 绥化市| 贺州市| 囊谦县| 扎赉特旗| 东山县| 平泉县| 元阳县| 清镇市| 峡江县| 桃园市| 新丰县| 庄河市| 松滋市| 定安县| 吴堡县| 三门县| 景德镇市| 班玛县| 承德市| 长宁区| 河津市| 星子县| 仙桃市| 岳阳市| 三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