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三鋼機床零部件到位
第234章三鋼機床零部件到位
商量完畢,姜辰來到了廠長辦公室找楊為民和陶源。
楊為民丟了根煙過來:“你過來啦,我正說去找你呢。”
姜辰坐在了楊為民對面的椅子上:“噢,楊廠長找我有事?”
楊為民道:“各個兄弟廠家生產的第一批三鋼機床零配件已經到位,加上我們自己生產的核心零部件,三鋼機床的組裝工作可以啟動了。”
“也就是說,我們廠生產的第一批兩百臺三鋼機床,即將正式面世。”
兩百臺,是工業部定的前期產量。
其中一百五十臺用于種花家廠子使用,五十臺送交外貿部用于出口。
后續根據三鋼機床的反饋和銷售,根據實際情況逐步增加產量。
姜辰道:“這還真是一個好消息,就是不知道這個產品能不能打開國際市場。”
姜辰搖搖頭:“我倒是覺得酒香也怕巷子深,現階段我們的機械產品想要出口并沒有那么容易。”
同時,還要考慮封鎖和抵制的問題。
而且這種先進機床的外貌,涉及到國家戰略層面,更不是他們能夠插手的。
顯然他不太喜歡這種盲目的信任。
楊為民問道:“啊,對對對,老陶就是覺悟高。”
姜辰道:“三鋼機床正式投入生產,前期需要專業的人員進行質量檢測,以確保每一臺出場的產品都是合格的,免得砸了自家招牌。”
外貿部和工業部或許有接觸,但和三鋼廠交集并不多。
“這么一來,我們工程科的人手就不夠了!所以,之前說的人員,大概什么時候能夠到位。”
楊為民道:“這事就留給外貿部去操心吧,我們給他們提供優秀的產品,賣不出去是他們的事情。”
姜辰道:“好像這么說也有道理。”
“只要商業部能夠按照我們的建議,定價上面稍微便宜一點,甚至就按50萬來定價,根本不愁找不到賣家。”
楊為民道:“那是必然的,我之前還專門了解過,三鋼機床的性能在世界范圍內都是領先的。”
“現在市面上性能最先進的機床,性能不如咱們的機床,市場價也達到了50萬美元一臺,還有價無市。”
所以三鋼機床要打開市場,還需要一個國家作為中轉站。
“一是沒有知名度,二是出口途徑太少。現在和我們關系好的幾個國家,除了老大哥之外大多工業體系并不先進,很難成為我們的穩定客戶。”
現在和種花家貿易關系比較密切的,除了老大哥之外,可能就是金字塔國、巴鐵等有限的幾個國家。
而這些國家,現在都比較窮,工業也還比較落后,想要把三鋼機床出口給這些國家并不顯示。
陶源道:“你們要相信自己的同志,要相信外貿部能夠完美的解決機床的銷售問題,我們只需要及時的提供優質的機床就成。”
陶源道:“我早就跟工業部溝通了,周老保證下周一人員到位。”
姜辰道:“人員到位了,至少還需要一周的時間,來教會他們如何對三鋼機床的性能和質量進行檢測。”
“那么,下下周一也就是三月九號,我們正式開始三鋼機床的組裝工作吧。”
“這幾天我從應用研發小組暫停研發工作,去仔細檢查一下兄弟廠家生產的零部件質量,但愿不要出問題。”
調動應用研發小組的人員,肯定會影響配套機床的研發。
零部件的質量檢測工作,必須要進行。
雖然在接收的時候,后勤部門會有一個初步的檢測,但他們畢竟不知道三鋼機床的具體參數,很難做到盡善盡美。
要真正檢測這些零件是不是合格,全程參與研發的應用研發小組是最合適的人選。
楊為民道:“這是工業部主抓的項目,應該不會出問題。”
“對了,你的合金鋼研制得如何了?”
姜辰道:“已經進入最后的最佳配比調試階段,應該就這幾天就能完成。”
楊為民一愣:“這么快?”
姜辰道:“在元素已知的情況下,我們只需要得出正確配比就行。只要用對了方法,出結果當然快啦!”
陶源道:“不知道陳同山他們那邊的進度如何了。”
姜辰道:“除非他們能夠想到和我們一樣的方法,不然出結果絕對沒有這么快。”
“我聽說他們把實驗場地選擇了我老家,這是他們的敗筆之一,那個煉鋼爐的效率比我們的實驗煉鋼爐差遠了,就算是24小時不停工,一天也最多也只能生產兩爐鋼。”
“而且那個爐子構造簡單,風險大,扛不住長時間的連續工作。”
楊為民點點頭:“那就好!我們要搞的項目,就絕對不能白白讓別人占了便宜。”
“你來找我們,是有事吧?”
姜辰點點頭:“是的,有事!意見意義比合金鋼研制還要大的事情,一件能夠改變種花家鋼鐵冶煉格局的事情。”
即便是早已習慣了姜辰時不時的帶來驚喜,但聽了這話楊為民和陶源也被嚇了一跳。
楊為民聲音有些顫抖:“改變煉鋼格局?你你又想干什么?”
姜辰道:“我準備改進煉鋼方法,平爐煉鋼的效率太低,嚴重的浪費人力,限制了種花家的鋼鐵產能。”
“所以,我準備研究轉爐煉鋼方法。”
楊為民皺了皺眉:“小姜啊,不是我不相信你。伱研制機床啊合金鋼啊什么的,我都沒有意見,全力支持。”
“但這個煉鋼,可是全新的領域,當初在老大哥的幫助下就沒有結果,你做這件事可能會耽擱你太多的時間和精力,或許你把它們用在其他的研究上,會更有意義。”
三鋼機床的研制,是因為姜辰本來就和機床接觸多,加上跟做馬洛托夫學了不少知識,算是工程師的本職工作。
合金鋼的研制,也是機緣巧合之下發現了鎢鉻合金鋼的成分,然后在這個基礎上進行配比的計算,也是有跡可循。
但這煉鋼,可是完全陌生的領域,即便是最相信姜辰的楊為民,此時也希望他能更慎重一些。
因為就楊為民的了解,姜辰為數不多的煉鋼經驗,就是在實驗合金鋼的時候旁觀了幾次煉鋼。
當然,三鋼廠無論怎么發展,也不可能開展煉鋼工作,也是他不是很贊成的原因之一。
(https://www.dzxsw.cc/book/59042554/36365827.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