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 > 唐朝好醫生 > 第三百零一章 必有深意

第三百零一章 必有深意


  第三百零一章必有深意

  見皇帝臉色陰晴不定,大臣們都很知趣兒地,誰也不吱聲。可過了好半晌,皇帝還是不說話,大臣們未免有些著急,到底怎么了,莫非石坑村里當真出了意外?

  長孫無忌與皇帝的關系非同尋常,別人不能問的話,他卻是能問的。長孫無忌道:“皇上,可是辨證天花事宜,又出現了轉折,并非……那個大問題,太子沒有解決好?”

  李世民哼了一聲,什么大問題,太子沒去時,什么大問題也沒有,他一去倒好,倒弄出一個大問題來!

  他嘆了口氣,不管怎么說,太子出去后,第一份奏章送回來,沒辦法瞞著眾人,越瞞越會讓人亂猜,而且這事日后又瞞不住,晚說出來,還不如早說出來。

  李世民道:“太子傳回來的這份奏章,說辨證很成功,那個意外出現的大問題,他已經成功解決了!”

  大臣們這才齊齊地松了一口氣,解決了就好,太子沒出意外,比什么都強!

  李世民頓了頓,又道:“太子保舉王平安……為明年科舉的副主考官!”這句話說出來有點困難,感覺如果李治如果腦袋稍微正常一點,就不應該出這種餿主意,除非他喝多了,說醉話呢!

  奏章上可沒說這是不是李治喝醉了酒以后,出的主意,他自然就不會想到,竟然真的是李治喝多了以后,說出來的胡話!

  可太子能說胡話,大臣們卻不能當做胡話來聽啊!皇帝一句話說完,滿朝文武鴉雀無聲,開科取士,是何等重大的事情,怎么可以讓一個毫無資歷的少年人,去當副主考,這不是拿國家大事當兒戲嘛!

  靜了片刻,房玄齡第一個走出朝班,大聲道:“皇上,臣以為開科取士,事關國運,不能等閑視之。王平安雖有文采,但科考取的是官員,不是詩人,由他來做副主考,取士之時,必會有所偏頗,老臣以為萬萬不可點他做副主考!”

  他一帶頭,好幾個大臣一起走了出來,大聲道:“臣附議!”

  李世民看了一眼長孫無忌,長孫無忌半點沒有猶豫,也出了朝班,道:“老臣也是這樣認為,王平安資歷甚低,暫不可為朝廷主持取士之事!”

  長孫無忌是很喜歡王平安的,但不管怎么喜歡,在國家大事上,他是不會讓步的,不會將開科取士這么大的事情,交給王平安去辦!

  別的大臣們卻都沒吱聲,拿眼睛看向李世民,想看看皇帝到底是什么意思。自從前廢太子事發之后,皇帝就越發疼愛長孫皇后留下的子女,有時做事,往往只重親情,而不顧朝廷的體面。那么太子推舉王平安當副主考一事,雖在世故之外,卻在人情之中了,皇帝不見得會駁了的!

  李世民忽道:“無忌,你可記得當初是因為什么,而引出了辨證天花事宜的?”

  長孫無忌一愣,他猛地想了起來,當初之所以提起這件事,是因為他正在為明年科考的題目鬧心,逼著王平安給他想法,這才引出了天花的事,而這件事成功之后,是要被做為明年科考的備選題目,而正式題目卻是賑災新法!不管是正式的,還是備選的,都和王平安有關,都是他提出來,并親手實施的!

  而另一道備選題目是什么?是疏通大運河!很顯然,皇帝其實更喜歡用這個題目來做備選?蛇@個題目是誰提出來的?是李恪提出來的!而長孫無忌為什么要求用辨證天花事宜,來取代疏通大運河?是因為他不想讓李世民再次親征遼東,再加上他特別厭惡李!

  這個時候,他要是反對太子的提議,不讓王平安當主考,其實就是在反對用辨證天花事宜做備選題目,不但是在反對太子,也是在反對他自己,并且用實際行動“支持”了李!

  只用題目,而不用人,這不就得了嗎?可主考官批卷子時,以什么為評卷標準呢?這個標準不還得去問王平安么,那么他是不是副主考官,有什么區別,不還是一樣么?

  要是李治沒喝多,沒推舉王平安,那還好說。可他現在推舉了啊,已成事實!要是不答應,別管事實上李治有沒有喝多,都會有閑話傳出來,說他喝多了。

  而且這個閑話一定會對李恪有利,對李治則極為不利,因為十成里面有九成,這個閑話會是他讓人放出來的,別忘了他可派人守在谷外呢,長孫無忌還用這點訓斥過李治!

  能讓李恪閉嘴嗎?他一定會閉嘴的,想讓他張嘴都難,但他的手下,那些暗處的人,卻一定不會閉嘴,根本沒法防得。

  不要管李治因為什么,上了這道錯誤的奏章,如果現在不答應,就等于正面驗證了即將出現的謠言,李治喝多了,做了錯誤的推舉,結果被滿朝文武,一致否決了!

  事情很復雜,一環套一環,但如果只看結果,卻簡單得很了,只有兩個選擇,是幫李治,或是便宜李恪,二選一,選吧!

  長孫無忌在一瞬間便做出決定,任何不利太子的事情,都絕對不允許發生!他回頭看了一眼房玄齡和褚遂良。

  房玄齡和褚遂良也都想明白了,長孫無忌知道的事情,自然會在私下和他們說,他們豈有不知之理。

  王平安資歷淺,沒錯,但資歷是資歷,資格是資格,他沒資歷卻有資格啊!以賑災新法和辨證天花為題目進行科考,誰的資格能高過他去?整個大唐,沒有!

  兩人互視一眼,齊齊地嘆了口氣。他們和長孫無忌就象三個漁夫,用一條條的線,編出了個大網,這個網捉到了魚,三條老魚,一二三,就是他們三個,自己把自己圈進網了呀!

  不是使勁兒捧太子么,順帶著捧王平安,結果呢?想放手,來不及了!

  好半晌,殿上無人說話,大臣們的目光從皇帝身上,轉到了長孫無忌身上,又轉到了房玄齡和褚遂良身上!就見這三個老大臣,臉色全都發青,和靈感寺外,王平安熬煮的綠豆湯顏色,極其相似,可能是因為正在想王平安的事吧!

  長孫無忌深吸了一口氣,轉回頭,對著李世民說道:“皇上,老臣剛才思慮不周,所以才說出不讓王平安做副主考的話,F在仔細一想,覺得太子言之有理,王平安確實可以做副主考的!”

  說完話,他回頭看了眼房玄齡,太子的話為什么會言之有理,理由你去想吧!

  殿下的大臣聲音整齊地咝了起來,這才眨眼的功夫,剛剛說的話還沒落地,話尾還熱乎著呢,就改意思了,由不贊成變成了贊成,改得也太快些了吧!

  他們可不知道明年的考題是什么,這樣重大的事情,無論是皇帝還是宰相,都不會提前說出來的!

  緊接著長孫無忌的話頭,房玄齡也道:“皇上,太子會推舉王平安做副主考,必有深意,老臣剛剛犯糊涂,沒有了解到太子的深意,現在卻是明白了,太子果然……果然很有深意!”

  說著話,他轉頭看了一眼褚遂良,平常就你的話多,怪想法也多,太子到底有啥深意,這個深意就由你去想吧!

  褚遂良咽下口唾沫,心想:“我知道你們得把難題扔給我!”他清了清嗓子,道:“皇上,老臣也想明白了,太子英明,太子睿智……”

  急切之間,實在難以編出什么太好的理由來,又要光明正大,又要符合實際,這種理由相當地不好編了!

  王平安是一個赴京趕考的士子,來到長安之后,沒過幾個月的時間,竟然由一個考生,一躍而成副主考,這個躍起的高度,未免也太高了些,怎么解釋,也是難以解釋得通的。

  褚遂良心中嘆氣,我都當了多少年的官了,從青年當到老年,頭發都熬白了,這才熬到主考官,可以批卷子,可以給士子們評等級!

  那王平安憑的是啥呀,就因為靠上了太子這棵大樹,小小年紀竟然就能封伯爵,眼瞧著就要封侯,這還不算,竟然還要當副主考,我還得為他想理由,讓他能光明正大地當上副主考……

  真是貨比貨得扔,人比人得死!

  褚遂良腦筋急轉,在皇帝和大臣們的注目之下,終于想出理由了。他道:“皇上,太子要讓王平安當副主考,主要原因有兩個……”

  長孫無忌和房玄齡一起點頭,心中都道:“兩個原因?我們連一個都想不出來!好,眨巴下眼皮的功夫,你就能想出兩個原因來,看來你很有急智啊,以后再有這種難想的事兒,就全交給你去想了!”

  褚遂良道:“第一個原因,自然是因為王平安文采出眾,他做出來的詩,首首都可流傳與世,為萬人所詠唱!”

  李世民輕輕點了點頭,大臣們也一起點頭,但這個理由馬馬虎虎還能站得住腳,不過科考取士,取的是可以治理國家的人才,不是只會做詩的文人,要不然為什么還要考時事策論,干脆就光考詩不就得了。

  褚遂良又道:“第二個原因最是重要,王平安青春年少,卻對國家屢立奇功,這樣的人才當好好重用才是。太子讓王平安做副主考,用意就是要給天下的士子們做個榜樣。要想成名,要想入仕,不必非要死念書本,書本外面的東西,同樣可以做為評價一個人能力和本事的尺度。我朝選取人才,不拘一格,只要能為皇上,能為朝廷,能為百姓做出實事來,皇上都會破格提拔,不使明珠遺落民間!太子的做法極是英明,當為后世為政者效仿!”

  好,這個理由好,絕對站得住腳!不管是皇帝,還是大臣們,一起點頭。太子讓王平安做副主考,果然是用意深刻,不僅是為了眼下,而且更為長久著想,是要給士子們樹立一個正確的榜樣啊!

  所以說嘛,太子絕對沒有喝多,絕對是在頭腦清醒的情況下,深思熟慮之后,才上的這道奏章?婆e取士,乃是關系到國家的根本,是百年大計,而王平安就是太子為大唐百年大計,樹立的一個榜樣,一個標準,讓后人學習之用。不但不是醉話,還要記入史書,為后人效仿!

  史忠臣侍立在皇帝的身后,聽褚遂良說完這些話,嘴一咧,心想:“真正是人嘴兩張皮,咋說咋有理!我估計肯定就是太子喝多了,一時沒管住嘴,才出的這個餿主意,結果被你一粉飾,反倒成了后世為政者,需要效仿的主意了!”

  長孫無忌點頭道:“正是這兩個原因,老臣適才也是如此想的,一想通,就覺得王平安確是該當明年科舉的副主考了!”

  房玄齡一本正經地道:“老臣,附議!”

  其他大臣見他們三個都說行了,也就沒必要再有什么異議了,齊聲道:“臣等附議!”

  李世民嘆了口氣,治兒啊治兒,你真是讓父皇操碎了心啊,以后你要是當不好皇帝,不能守住大唐社稷,可真是上對不起天,下對不起地,中間對不起父皇我啊!

  他點頭道:“既然如此,那便這么決定吧,就由王平安出任明年開科后的副主考,從今日起,嚴禁任何人,去向他投行卷,求知己!”

  主考官是不可以收行卷的,這是回避原則,褚遂良也是不可以收行卷的,不可以做士子們的知己,但他的主考官身份,并沒有公開,要不是李治昨天晚上喝多了,當眾說了出去,就連朝中的大臣,都沒有幾個知道。

  李世民下令擬旨,由史忠臣親自將這個消息送去石坑村!

  史忠臣手捧圣旨,出了皇宮,坐上一輛輕便馬車,在兩名禁衛的護送下,直奔石坑村!

  石坑村。

  李治躺在床上,一臉的呆滯,不住口地道:“完了,全都完了,孤這次定會被父皇責罰。無病啊,孤說那話的時候,你怎么不攔著啊!”

  王平安一直陪在他的身邊,聽他埋怨,便道:“好好,都是小臣的錯……麻繩呢?來人啊,快快給我找根麻繩來,如果皇上責怪,一切責任全都由我來擔!”

  這一天,李治就在不停地埋怨中度過。天黑之后,月上枝頭,忽然村外傳來呼喊聲,有人進村了。

  李治一天都沒起床,王平安也就這么在屋里陪了他一天。

  忽聽村外有人叫道:“圣旨到!”

  李治一咕嚕爬了起來,叫道:“糟了,父皇斥責我的旨意到了!”


  (https://www.dzxsw.cc/book/58993/3481800.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漳县| 称多县| 荆州市| 莱州市| 凌海市| 藁城市| 会东县| 卢氏县| 康平县| 淮滨县| 台南市| 新巴尔虎右旗| 出国| 长汀县| 平南县| 华阴市| 永和县| 平阳县| 循化| 永川市| 迁西县| 丹东市| 浮山县| 涿州市| 台南市| 新竹市| 南溪县| 冷水江市| 桑日县| 龙山县| 仪征市| 普兰店市| 娄烦县| 珲春市| 海兴县| 梁河县| 吉水县| 忻州市| 田东县| 卢湾区| 舟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