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觸動
重新落座,陳文長舒了一口氣,心中的憤懣也舒緩了許多。接著,已經醺醺然不知所以的吳登科一飲而盡,開始講述他的故事。
而在陳文看來,相較之下,吳登科的故事就完全是另一個畫風了。
吳登科是金華府義烏縣人,佃戶家庭出身。他的高祖父和浙江抗倭名將、左軍都督府都督僉事吳惟忠是同族兄弟。只不過他的那個所謂的親戚關系已經很遠了,遠到了陳文都不知道這該算是出了多少服了,也遠到了吳惟忠的發跡對他家沒有起到任何影響。
聽說過一表三千里,這合著還有一堂三千里的啊。
吳登科三歲時,其父被下鄉催科的小吏打成重傷,沒多久就去世了。寡母獨自撫養了他幾年后,也因為積勞成疾卻無錢醫治而離世。于是乎,宗族里就送他去給一家縉紳地主放牛,因其父母雙亡,他自小便備受欺凌。
崇禎十六年十二月,東陽縣諸生許都起事,一時間應者云集,旬日間竟有十萬眾。其軍以白布裹頭為號,因號“白頭軍”。白頭軍連戰連捷,先克東陽縣城,繼下義烏、諸暨、浦江、永康、武義、湯溪、蘭溪等縣,全浙大震。
就在這樣一個人心惶惶的背景下,年僅十六歲的吳登科趁夜潛入當年打傷其父的那個小吏家中,將其殺死。不過,殺人之后他并沒有如那衛家無忌一般投案自首,反而參加了許都的起義軍。
到此為止,吳登科的行為若是按照后世的標準,已經可以進入了自發反抗階級壓迫的范疇。當然,在狡詐的地主階級面前,缺乏思想指引和正確領導的農民起義者不是被腐蝕拉攏就是自我消亡。
崇禎十七年正月二十八,白頭軍進攻金華縣失利,無糧不支,敗退紫薇山。因此,許都向明廷投降,監司王雄擅自允諾,后其人及部下六十四人為浙江巡撫左光先所殺,許都余眾復叛。
魯監國元年,尹燦在金華府起兵反清,那時已經帶領十幾人的吳登科率部加入,也是在尹燦軍中,他結識了孫鈺,并從孫鈺的同鄉口中得知了他的故事。
到了今年三月,尹燦兵敗被俘,后被清軍殺害于東陽縣東街。吳登科就和孫鈺一起帶了幾十個手下一起來到大蘭山投奔王翊。
一個是擁有舉人功名的讀書人,另一個是殺人在逃的農民起義者;一個因為許都余眾叛亂而避禍鄉間,另一個干脆就是許都的余眾。而就在這樣的背景下,兩個根本不應該有交集的人竟然相識并成為了朋友,還一同走上了反抗滿清民族壓迫的革命道路。
真不知道是這兩個人荒唐,還是這個時代荒誕。
可是,等吳登科來到大蘭山后,王翊的部下們認為其人屢次從賊,又并非寧紹本地人士,均不放心讓他帶領部下加入戰兵營。可是,古人偏偏又極重鄉情,吳登科的手下都是金華人,自然不愿意分開。
于是乎,王翊決定征辟孫鈺,并在大蘭周圍分授荒地,好讓吳登科和他的部下們自給自足,不至于為禍鄉里。只不過,吳登科等人造反多年,大多不是那等土里刨食兒的人,一來二去反倒是把地租給了別人,自己打獵的時候居多。
待吳登科講完,孫鈺一家早已從北屋出來。陳文看著那淚眼婆娑的易氏,勸慰的話卻始終堵在胸口說不出來。可若是用他曾經蒙騙王翊的話來敷衍,陳文又開不了口。畢竟在他心中,先前對于王翊,他本身就抱著交易的心態;而眼下對于他們,卻完全是交流。
無奈之下,陳文卻想起了他曾經在一部網絡連載歷史小說。正是因為那部小說,陳文才開始對明史產生興趣。而在其開篇的一個故事,眼下卻是應景非常。
只見他將杯中酒一飲而盡,起身說道:“我以前讀書時看到過這樣的一個故事:元天歷元年的一天晚上,鳳翔府一個叫做朱五四的人的妻子陳氏生下了一個男孩。根據當時起名的習慣,他給這個孩子起名叫朱重八。”
第一個反應過來的是孫鈺,只聽他急忙喝到:“陳兄慎言。”
“孫兄,請讓我把故事講完。”接著,陳文繼續說道:“朱五四是個佃戶,不過他還有一個小豆腐店,這讓他可以勉強養活他的妻子和四個兒子兩個女兒。”
“很小的時候,朱重八便開始給當地的一戶劉姓地主放牛。那時,他不想放牛,他想去讀書,可是家中卻無錢束修。”
束修就是古代的學費,是孩童入學時贈予老師的見面禮。這個詞讓孫鈺頗為感觸,他想起了當年他的父母是如何的省吃儉用供他上學,想起了他是如何刻苦攻讀,想起了,太多太多……
“那時,朱重八最大的夢想就是趕快長大,到時找當年給他父母做媒的媒婆幫自己找一個手腳勤快的姑娘做媳婦,然后生下屬于自己的孩子。等孩子到了自己的現在歲數,就叫他們去給劉姓地主的兒子放牛……”
這故事很像陳文那時代那個放羊娃的故事,不過在古代,農婦、山泉、有點田,這是中國農民的不二夢想。當然啦,地主誰都想做,可是這世上又有多少地主,現實一點總是好的,至少夢醒時分心中不會太疼。
“可惜,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至正四年,朱重八十七歲時,淮河兩岸爆發了嚴重的瘟疫和干旱,元朝皇帝害怕不賑災老百姓會揭竿而起,于是下令賑災。”
“可是,元朝皇帝下旨就一定有用嗎?糧食從倉庫運出,中樞的高官們先貪墨一部分,然后是各路的官員,接著是州、縣,一級一級下來,到了老百姓手里,就已經所剩無幾了。”
“而朱重八的家就是尋常的老百姓。這一年的四月初六,他的父親餓死了、初九,他的大哥餓死了、十二日,大哥的長子餓死了、二十二日,他的母親也餓死了。拋開出嫁的姐姐和入贅的三哥,老朱家就只剩下了他和他的二哥還活著。”
“我想,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于此了吧。”
聽到這里,吳登科已是老淚縱橫,他想起了他的父親,想起了他的母親,想起家中的老黃牛和小黃狗,也想起了這一切是如何一一離他而去的……
“朱子說,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婦柔、禮師信友、敬老愛幼。朱重八的父親死了,母親死了,大哥死了,侄子也死了,他沒錢上學,也沒錢娶媳婦,他的朋友們也都去逃荒了,而這一切都是暴元的昏君和奸臣造成的!”
“即便如此,他也沒有去造反,他選擇在埋葬家人后去做和尚,因為他要替更好的家人活下去。可是寺院里也沒有糧食,他在廟里待了一個多月后就被轟了出去,美其名曰化緣。就這樣,有糧食時在廟里打雜,沒糧食時出去化緣,一直到了至正十一年。”
漸漸地,在酒精的催化下,陳文的意識開始融入了故事中的世界,眼前再無他人。
“至正十一年,韓山童和劉福通打出了‘石人一只眼,挑動黃河天下反’的口號起兵反元,一時間,天下震動,各地紛紛爆發了大規模的反元起義。”
“也是這一年,朱重八的一個姓湯的好友給他寫了一封信。他看過信后,找了另一位姓周的朋友卜了一卦。卦上說,留則死,去則活。既然如此,他離開了那座他呆了數年的寺廟,前往那座他命中注定要去的城市,濠州。”
“到了濠州之后,朱重八成為了濠州大帥郭子興的親兵。之后的日子里,他作戰勇猛、處事冷靜、思慮深遠,逐漸得到了郭大帥的重用。也是在這段時期,他開始學著讀書寫字。后來,他給自己取了一個新的名字——朱元璋!”
本來還在美滋滋聽故事的孫銘此刻瞪大了眼睛,他從小就如同他哥哥一般,只讀科舉用書,為的是以后能夠考上功名。對于本朝太祖的名諱他是知道的,可是先前的那個卻記得不甚清楚。
“朱者,誅殺也;元者,暴元也;璋者,乃是玉制的利器。誅殺暴元的利器!我不知道他當時是帶著何等仇恨的目光寫下這三個字的,但是我卻知道,在他的人生中這是最重要的事,是可以不惜以身為祭的事,也是他唯一可以為他的父母親族做的事。”
而這,也是孫鈺這些年來唯一可以為他的父母所做的……
“很快,他出眾的才能得到了郭大帥的認可,郭大帥為了拉攏這個青年才俊決定把他的義女馬姑娘許配給他,而這位馬姑娘就是他日后相濡以沫的妻子,一生之中唯一的妻子。”
“不過,好景不長,由于他的能力太過于出眾,這引起了郭大帥的嫉恨。于是,郭大帥隨便找了個借口就將他打入了黑牢,并且要活活餓死他。”
“眼見于此,他的妻子馬氏只得不停的去向義父求情,可是卻沒有任何用。為了不讓他被餓死,馬氏便把剛燙好的烙餅揣在懷中,到牢中探望時送給他吃,每次胸口都會被燙傷,但每次都會去送。”
“如此深情,試問,有妻如此,夫復何求。”
此刻,易氏已是捂著嘴發出了“嗚嗚”的哭聲,而她的夫君則將她擁入懷中,滿懷深情的聽著眼前這個大逆不道的家伙繼續講著這個同樣大逆不道的故事。
“或許是王者不死吧,最后郭大帥還是把他放了出來。他出來之后,發現自己就這樣跟著這幫人混下去一輩子也別想誅滅暴元,于是乎他就申請帶兵出征,而那個郭大帥大概是覺得眼不見為凈,也就讓他走了。”
“從此,龍游大海、虎歸山林。從定遠開始,連戰連捷。李善長、徐達、李文忠、馮勝、鄧愈、常遇春、湯和、劉基、宋濂等等等等,數年間,群賢畢至。很快,陳友諒、張士誠授首,方國珍歸降。而他,也終于等到了他所期盼已久的那一天。”
“至正二十七年十月甲子,太祖高皇帝以右丞相徐達為征虜大將軍、以平章常遇春為副將軍統軍二十五萬北伐中原。十個月后,王師光復燕京,暴元從此被逐出中國。”
“此后,高皇帝先后發動八次北伐。到洪武二十年,捕魚兒海之戰后,暴元徹底宣告滅亡。而那個曾經的青蔥少年也終于在垂暮之年完成了他當年許下的承諾。”
故事已經講完了,但是陳文還是覺得少了些什么。
是的,結束語。
于是乎,他自顧自的斟了一杯酒,一飲而盡,隨即深吸了口氣,用先前不曾有過的鄭重其事的語氣,開口說道:
“故事講到這里,我想引用前宋開禧年間《討金檄文》中的一句話——天道好還,蓋中國有必伸之理;人心效順,雖匹夫無不報之仇!”
話已出口,陳文只覺得郁結于胸的滿腔憤懣一掃而空,頓覺渾身舒爽。
可是這時,他卻忽然發現這孫家小院里已經不止是先前的五個人了。一眼望去,只見院內、門口、甚至是墻頭都已經站滿了人,每個人都如同被人收了三魂七魄一般,呆呆的站在那里。而陳文在這群人中竟然看到了胡二的身影。
壞了!
陳文心中一驚,一下子酒意盡散。眼下可是封建社會,自己如此直呼大明太祖高皇帝的名諱,可是犯法的事情。
那罪名叫什么來著,是了,好像叫大不敬吧。那可是十惡不赦的大罪。
若是只有剛剛那幾個人聽見也就罷了,本來這故事就是講給他們聽的,可是眼下卻出現了那么多人,這可怎么辦啊?
這時,站在門口的一個漢子卻突然大聲說道:“先生說得太好了。壯哉,我大明天子!”
“先生說的真好。”
“先生說的確實好。”
“先生一看就不是尋常人,真是太有才了。”這話怎么這么別扭呢。
一時間,恭維之聲響徹村東。
待稍微靜下來,胡二又上前公布了一件喜事,原大蘭山老營糧庫倉大使孫鈺被經略直浙軍務兵部左侍郎兼左副都御使王翊和戶部主事兼右副督御史王江聯名晉升為庫大使,仍管糧庫。
從“從九品”晉升為“從九品”,只是實權大了些,卻也花費孫鈺不少打賞銀子,這才歡天喜地的送走了報喜的使者。
接下來,孫家在鄰居和剛剛聽故事的人們幫忙下,開了個流水席。只是在席間,陳文接受的敬酒絲毫不比孫鈺要少,就仿佛升官的事情也有他一份似的。
;
(https://www.dzxsw.cc/book/5618/3780421.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