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下面干力氣活
因為玉米不是快成熟了嗎?
他想把這些成熟的玉米全部留下來當種子,畢竟老從現代抱過來得跑好多趟,浪費了這個穿越的次數和時間。
最重要的是,他每次也搬不了多少東西,大不了搬800斤,又能中多少?
160畝地?
為了160畝地的玉米種子而浪費一次穿越的機會?
還不如,把種子的主意打向現在的這片玉米地。
現在這次自己將收40畝的玉米, 而且還是山上新地。
這種新地種第一茬作物,就算不施肥也比種了好多年的地施肥好。
所以,他去看了那40畝玉米地后,估算今年這個玉米畝產能有1500斤到2000斤左右。
那四十畝,嘶……
雖然這一趟下來,除了一開始施的農家肥以外, 也就是平時除除草, 沒有再施什么肥,有這種產量非常好了。
這不是雜交種子,所以不存在留不了種的問題,這能繼續留下去,然后種無數茬。
所以他打算把把這40畝的玉米全部留起來,當明年春天種地的種子。
沒想到,楊世聰告訴他,他們這里不種玉米,有田地要種小麥,有山地,要種紅薯。
玉米這個東西,老百姓不認。
為什么不認呢?
“咱們以前也種過玉米,但是咱們這兒,斑鳩特別多, 你剛種下去, 一群斑鳩鋪天蓋地的過來直接把地給刨了。
你剛種下去沒半天, 就被斑鳩全部刨出來吃了!
補種了幾次還是那樣,而且這個玉米特別招老鼠, 都快收成的時候, 老鼠就出來了!
等到收的時候, 沒被老鼠霍霍的玉米棒很少了!”
陳山河搖頭:“這不是理由,難道你們種小麥種紅薯的時候就沒有遇到過老鼠嗎?”
楊世聰點頭:“收成的時候也遇到過老鼠,但最起碼在種的時候沒有東西去禍禍,就算老鼠,在春天在種糧食的時候,也不去禍禍種子。
但是種玉米的時候,斑鳩卻不放過任何種子!
不要說用人去防,斑鳩不怕人,你前面剛種完后,后腳它就把土刨了!
防都防不過來!”
陳山河卻一臉疑惑:“那不對呀!咱們種的這40畝,沒被刨啊!”
楊世聰苦笑:“要不是看你那么緊張,我就不會跟孫副營長說,讓他把實彈訓練放到那去。
因為咱們這,以前是種過玉米的。
我家那么多田地,哪一次誰家交不上糧,誰家差點餓死人,誰家沖我們借糧,都記得一清二楚。
所以,我就讓孫副營長關注一下,斑鳩來刨地里的玉米種子的事兒!
孫副營長就收集了十幾條火藥槍, 噴沙子的。
你沒注意到那些天,伙食多了不少斑鳩!
但是老百姓沒有咱們這些條件啊!
你讓他們種玉米,他們鐵定不種。”
(小時候家里種玉米,山坡上的地,就是村里人前腳種了,后面就有一群斑鳩去刨了。
后來,村里人把所有的玉米種子全部泡上那個老鼠藥,這才把玉米補種了。
要不然,很麻煩的)
這個倒是個麻煩,老百姓不種,你不能強迫他。
“難道,不能先把玉米種子泡泡老鼠藥?”
陳山河問。
楊世聰搖頭:“以前藥老鼠都是砒霜,但是去年不是有過一起事,有人潛入日軍的營地,投放了砒霜毒死了一個小隊的日軍。
從那以后,日軍控制的縣城城鎮藥店里面都沒有砒霜賣了,你讓我們去哪找砒霜去?”
陳山河想了想,心里有了主意。
“你去通知16個村的村長,還有一些名望高的人,讓他們來營地幫我干幾天活!”
顧秋不明白他是怎么想的,趕緊阻止:“營長,有什么想法?
說出來咱們商量商量。
如果沒有什么特殊的原因,就不要讓百姓跑來跑去了吧!
畢竟,咱們有紀律,不能騷擾百姓!”
陳山河擺了擺手,說了一句:“放心吧!
讓百姓來,有好處!
為他們好!”
楊世聰領了命令就出去了,很快,通訊班的人狂奔出去,奔向他們轄區控制內的16個村。
16個村莊,所有負責人在接到命令那一刻,馬上往這邊趕。
他們不敢不來啊!
也不會不來。
因為他們從楊世聰口中得知,雖然楊世聰也樂意給他們分土地,但其實也是因為敢死營執行的是八路軍的政策。
喝水不忘挖井人,他們拿到了好處拿到了土地,現在敢死營需要他們幫忙,他們是二話沒說就出門了。
僅僅用了差不多一天的時間,所有人都到齊了。
別以為一天的時間很長,他們有的村莊離得很遠。
這還只是半個鎮子,如果是全鎮都在敢死營的掌控下,將有差不多30個村子,如果他這么一召集人手,一天時間他們還真不能全部趕過來。
(在沒有自行車的年代,去別的村子走親戚都要挑著被窩去的,因為去到了哪怕是同一個鎮子的,都要住一個晚上,第2天才走。
俺們老家就是這樣的,因為挑著擔子去,光用走的,有時候一天都走不到。
那個時候的交通情況,普通老百姓走路速度又不快,最重要的是那個年代不敢走夜路!
要知道野外天黑了,可是有虎豹豺狼的!
跟現在這個年代不一樣,這個年代你隨便逛都沒事!
除了怕蛇,就沒什么事兒了!
大型猛獸都沒了!
在那個年代,基本上天一黑村子就要關閘門了,在作者老家,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民兵沒有打死附近最后一只老虎之前,天黑都是要關閘門的,否則老虎就會進村把牛羊或者把人給叼走)
但陳山河也不是不管另外半個鎮子,他已經有準備了。
要等的就是,這個冬天過去之后面對日軍的考驗時的表現。
只要他們能在日軍的攻勢下撐過來,剩下的半個鎮子的地盤就會不奪而奪,不爭而爭到手。
老百姓都是這樣的,他們不關心什么大道理,他們沒有讀過多少書不知道,這些情況或許有人懂有人不懂。
他們或許只想活著。
跟誰活得更好,他們就跟誰,跟誰有大好處,他們就能跟著誰一起玩命。
這就是老百姓。
所以陳山河時刻告誡自己要做對老百姓有利的事情,不要忘記自己的立場,自己是從老百姓中來的,當然也要回到老百姓中去。
16個村莊的村長,還有一些德高望重的人,甚至聽說敢死營要幫忙自告奮勇過來的年輕人,都得到了陳山河的接見。
“各位老少爺們,你們聽到陳某的一句話,不問緣由就趕了過來,而且還有很多人是自發過來的,這一點我很欣慰!
最近我種的苞米快熟了,最后幾天吧!
所以,我想讓你們幫我把那些苞米桿子上的葉子,給收一下!
我這不是養了七八十匹的馬,靠著我們這些戰士他們又要訓練又要防御,忙不過來。
所以只好請你們幫忙,讓你們幫忙收一下葉子,還有過兩天收一下苞米!
管飯啊!”
對,就是管飯。
但管飯已經夠了。
老少爺們心里都是這么想的。
因為大米飯,白面饅頭管夠,最重要的是還有罐頭肉。
雖然罐頭肉少了點,但終究是肉啊!
他們心里高興,吃的時候,跟坐在旁邊的人交頭接耳,都說來這一趟值了。
然后吃完了還可以參觀敢死營的戰士們訓練,還參觀了一下剛成立的騎兵連,他們正有點手忙腳亂的和戰馬在一起配合訓練呢!
最后才去那40畝的玉米地。
然后看見了讓他們驚訝萬分的玉米地。
這玉米桿子,高到什么程度,人站起來把手伸直了,都夠不著玉米桿子的頂部。
一畝地,少說有幾千株,兩三千吧!
或者三四千?
每一株玉米桿子上都有兩三個玉米棒子,這些玉米棒子又長又大,大河莊村的村長,忍不住伸手掰開了一個玉米棒子的包衣,看到里面長長的一排一排的飽滿顆粒大的玉米粒。
忍不住驚嘆起來。
他的驚嘆聲,吸引了周邊所有的人,他們都是種地的,都知道一棒苞米長成這樣,會打出多少玉米粒?
一畝地有三四千棵,一顆玉米桿子長三到四個玉米棒,就算有些兩三個,那么這么算下來。
把這些玉米棒子全部收回去,曬干脫粒,出來一畝地少說也得有1500~2000斤。
“天啊……”
1500~2000斤是什么概念?
要知道他們拿田地種麥子,一畝地也就產個100~300斤。
300斤都是少數,通常都是200斤左右,比200斤要高的產量,那都是良田,照料的好。
聽說過有人能種出一畝地產400斤麥子,但也只是聽說跟他們這些山區的薄田沒什么關系。
可是眼前的地方是坡地啊!
而且他們都是種老地的人一眼,看出來這一片地都是新開出來沒多久的很,顯然是為了種這一片玉米而開的新地。
新地,種不了麥子,就算能種麥子也不高產,新地畢竟是新地。
不過在他們的認知里面,新地可以種紅薯,種紅薯第1年第2年的個頭很大,在往后個頭就慢慢小了。
因為這種新開的泥地里面的土壤疏松有利于紅薯的生長,所以紅薯會在第1年和第2年會長得個頭大一些。
但第3年第4年,以后土地慢慢緊實之后,紅薯的個頭就會慢慢小了。
也許是肥力的問題,也許是土地慢慢緊實的問題。
可是他們不知道新地種玉米,居然也能這么高產,而且這不是高產的問題,這已經超乎了他們的想象了。
要知道在這個年代種玉米通常只收獲400斤左右每畝,而他們這一片地方沒有種過多少年玉米,通常會因為各種各樣的情況而欠收。
所以他們這片地方不種玉米。
但就算不種玉米,就算他們沒有出過縣城,他們也知道玉米的產量通常只在300斤或者400斤左右,不會超過太多。
可是眼前這一片是什么情況呢?怎么說看上去也得有個1500~2000斤左右。
這么高的產量代表著什么?
眼前的老少農民們,他們見識少,但并不代表他們笨,他們當然知道眼前這樣的高產代表的是什么?
這只是四五十畝土地而已,如果全部都種上,把他們16個村的土地全部種上玉米,將會迎來什么結果?
要知道他們已經被定下來了,只需要交20%到30%的公糧。
戰時交30%,等打跑了小鬼子,應該是交20%。
如果一畝地收1000斤,那么他們一年能收多少糧食?
想都不敢想,可是平時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擺在面前的時候,他們忍不住,每個人呼吸都粗重了起來。
陳山河走了過來,他知道眼前的這些老少爺們都震驚完了,震撼完了,終于輪到自己出場了。
“怎么了,大家!
掰玉米棒子還不到時候,必須要再等3~5天,這些玉米顆粒才會到最飽滿的時候,現在還太嫩!
不過我們可以先扯一部分的玉米桿的葉子!”
一個老農站了出來:“長官,可不興扯啊!
要不,額們幫你割馬草吧!
這現在扯掉了這些葉子,耽擱了這些玉米棒的長實,那可就是罪過了!
千萬千萬不興扯葉子!”
周圍那些老少爺們,大家都是種地的,都擔心扯掉了葉子會對玉米棒的長實有影響。
也都出聲說,不能扯葉子啥的。
陳山河一聽就知道他們其實不太懂種玉米。
畢竟確實也是,他們現在這些人就算是種土豆都不太會種,更何況種玉米。
這個時候可沒有電視,更沒有收音機,也沒有農科院的生產技術員下到村去指導老百姓怎么種植。
所以,這個時候的老百姓都是只會種自己熟悉的紅薯和小麥。
但是紅薯他們不會掐秧,任其野蠻生長,所以也不高產。
小麥也不咋高產。
所以陳山河笑著說:“各位,放心,都放心!
其實掰玉米棒子的時間也就3~5天后,這個時候有沒有葉子已經不太緊要了!
但是我們不要把每根玉米桿子都掰光,還是要留兩三張葉子的。
這么掰掉葉子,除了喂馬之外,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老鼠爬上去偷吃玉米的時候我們能看見。
另外告訴大家,等掰完所有的玉米葉子之后,我還要讓大家幫我做件事兒!
所以,請大家趕緊動手吧!
掰完玉米桿子上的葉子之后,接下來可是力氣活!”
(不要說老百姓天生就會種地,這是不可能的。
現在農村的種地技術之所以比古代要好,最主要是在有一段時間,國家會派農科院的技術員下鄉去給老百姓指導工作。
俺們老家以前就有省農科院的技術員下派下去的,聽說這也是他們的工作之一。
就像農科院那些養豬養鴨的畢業論文一樣,聽說有人種棵黃瓜就是畢業論文,那個黃瓜被人偷了,然后掛科了。
我還記得有一個養了只兔子,兔子也被人偷了吃,還有一個養了只母雞的,聽說母雞也被人偷了!
農科院的學生掛科總是有很多奇奇怪怪的方式!)
(https://www.dzxsw.cc/book/55933850/704611187.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