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開誠布公
"其次……"
朱元璋清清喉嚨,繼續道,
"朕許久未臨朝,借此機會,各位可直言無諱,報告近期狀況,也為朕孫樹立榜樣。"
朱高熾聞言,目光閃爍,皇祖父是要替他樹立威信。
"陛下,臣有事稟奏!"
兵部尚書上前,手持一卷白色帛書,看來是緊急之事。
"近日,云南戰事暫歇,部族退避,然而御醫竭盡全力,仍未尋得良方,大將軍沐英昨日病逝。"
朱元璋聞訊,眉頭緊鎖。云南毒物繁多,治療本就艱難,沐英中毒的消息傳來,他已有失去這位義子的心理準備。
"朕明白了!大將軍一生征戰,身后之事務必妥善安置。"
"陛下,此事過后,云南部族不可掉以輕心,不知陛下有何安排?"
確實,云南的局勢錯綜復雜,朱英的部隊在那里駐守了整整三個年頭,卻未見顯著的突破。要征服這片硬骨頭,需得深思熟慮,步步為營。
兵部尚書的稟告讓朱高熾陷入了沉思。云南對大明而言,是個舉足輕重的地區,其獨特的氣候條件能為帝國帶來豐富的經濟作物。一旦收復云南,大明的國力無疑將再上一層樓。
朱元璋沉吟片刻,沒有立即回應,而是轉向朱高熾,期待著他的見解。
“孫子,你對此有何看法?”
目睹這一幕,眾臣心中無不驚訝。即便是以往太子陪伴皇帝,也未曾擁有如此主動的決策權。太子多數時候僅是旁聽學習,連奏章都不曾觸及。
“依我之見,應追封沐英大將軍,將其遺體安葬于云南。此舉既能撫慰軍心,也能讓大將軍見證云南的變遷。”
“至于云南,三年的軍事投入已證明武力并非上策。我們應該轉變策略,嘗試與當地的部落建立聯系。大明是個包容并蓄的國度,如果我們能理解并接納這些部落的文化,將他們融入大明,這將是莫大的福祉。對于封閉的部落,若武力無法開啟其心扉,唯有從內部瓦解。大將軍的軍隊在云南駐扎多年,想必對叢林深處的部落已有一定了解。”
若能以和平手段化解沖突,無疑是最佳選擇。
“凡在我大明領土上生活的人,皆是我大明的子民。所以我們既要派人與他們溝通,也要派遣密探深入內部了解。我相信不久后,這些部落就能與大明建立起正常的關系。”
“世子殿下的高見,微臣心領神會!”
兵部侍郎眼中閃爍著欽佩,果然不負陛下厚望。
“陛下!”
戶部尚書見狀,適時上前。
“玉票這兩天正式發行,在京師已售出普通玉票二十萬張,印有陛下畫像的玉票三千張,以及各類貨票、車馬券共五萬三千張。”
朱元璋聞言,臉上洋溢著欣喜的笑容。短短兩日,玉票的銷量如此可觀,實在出乎意料。要知道,京師常住人口不過五十多萬。
“總收入二十八萬六千四百三十兩白銀!”
這個驚人的數字在場中引起一片驚嘆,小小的玉票竟有如此聚斂財富的能力,令人難以置信。
朱高熾則淡然一笑,毫不驚訝。玉票的經營模式前所未見,一旦百姓認識到其便利,必然爭相購買。
"哈,妙極了!"
朱元璋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笑聲洪亮回蕩。
過往戶部的報告曾揭示,一個省份一年的開支大約是三十萬兩白銀,而現在僅數日便能收回成本。國家富裕了,才能制定更多計劃,為人民創造更美好的生活,增強國家的實力。
"把這個數目銘記在心。"
他對戶部尚書吩咐道。
"制成一幅字懸掛于戶部的支柱上,讓你們時刻銘記,不斷鞭策自己做得更好!"
"微臣明白,日后定當鞠躬盡瘁!"
戶部尚書恭敬地叩首,表達堅定的決心。
"你起來吧,只要不忘記你說過的話就好。"
朱元璋示意他起身,然后轉向孫子:"孫兒,你是驛站改革的推動者,如今改革大獲成功,你想得到何種獎賞呢?"
朱高熾本想推辭,但腦海中閃過一個念頭,隨即靠近皇帝的耳邊低語。
"皇爺爺,這些繁文縟節太復雜了,能否幫我免去呢?"
朱元璋先是一怔,隨即笑出聲來,他沒想到孫兒的想法竟與自己如此契合。
"好,你皇爺爺答應你這個請求。"
"擬旨,賜燕王世子一枚龍紋寶玉,遇王以下官員不必行禮,見朕只需鞠躬,一切禮節從簡,自今日起生效!"
朱元璋取下作為玉票圖案的玉佩,交到朱高熾手中。
"多謝皇爺爺!"
"咱爺倆還用得著這般客套嗎?"
朱元璋扶起欲行大禮的孫子,滿臉洋溢著滿足的笑容。
廣場上,一人目睹此景,臉上掠過一絲不滿。禮節是祖先傳承的規矩,豈可隨意廢棄。
"陛下,臣以為,君臣應有界限,燕王世子對禮節的認識尚淺,需至上書房學習,懇請陛下剝奪世子殿下監國之權!"
目光隨聲音望去,方孝儒一臉嚴肅,板著面孔。
(https://www.dzxsw.cc/book/53471645/36366000.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