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聞道
而也就在薰兒這般戲弄太上長老時,其余三道弱水也是紛紛分解為一顆顆珍珠般的水滴,旋即從中飛躍出懸浮虛空的黑字。
幽藍柔和的弱魂之水分解出八顆水滴,分解出來的是道德經的第十章到第十七章。
“【第十章】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嬰兒乎?滌除玄覽,能無疵乎?愛民治國,能無知乎?天門開闔,能無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為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第十一章】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第十三章】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
【第十四章】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繩繩不可名,復歸于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后。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第十五章】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焉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容,渙兮若冰之將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第十六章】致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復。夫物蕓蕓,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第十七章】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淡黃色的弱魄之水分解出九顆水滴,分解出來的是道德經的第十八章到第二十七章。
“【第十八章】大道廢,有仁義;慧智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第十九章】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
【第二十章】絕學無憂。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傫傫兮若無所歸。眾人皆有余,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澹兮其若海,飂兮若無止。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似鄙。我獨異于人,而貴食母。
【第二十一章】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第二十二章】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圣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第二十三章】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于人乎?故從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樂得之;同于德者,德亦樂得之;同于失者,失亦樂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第二十四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余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第二十六章】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圣人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本,躁則失君。
【第二十七章】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
透明而發這晶光的弱神之水分解出九顆水滴,分解出來的是道德經的第二十七章到第三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于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于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于樸。樸散則為器,圣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不割。
【第二十九章】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為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故物或行或隨,或歔或吹,或強或羸,或挫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第三十章】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后,必有兇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強。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第三十一章】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兇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哀悲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第三十二章】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于江海。
【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第三十四章】大道泛兮,其可左右。萬物恃之而生而不辭,功成不名有,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常無欲,可名于小;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第三十五章】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樂與餌,過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足既。
【第三十六章】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于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第三十七章】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無名之樸,夫亦將無欲。不欲以靜,天下將自定。
”
四道弱水盡數分解,浮現出滿虛空的黑字,此時,無論是饕餮王還是三位老者,目中發出極致向往的光,不知為何,他們感覺到這些字里行間充滿了一種發自靈魂的誘惑,使得他們不得不這般心馳神往。
“砰砰!”也就在三位老者將三十七章道經全部念完時,發生一幕令薰兒都是微感錯愕的場景,那三位老頭居然毫不要臉的朝薰兒磕頭,場面之慘烈,只見那三位老者額頭瞬間滲出鮮血來。
“朝聞道,夕死可矣!求求大人教教我們吧。”他們一齊瘋了一般的對薰兒磕頭拜求道。而三位老者對于薰兒的稱呼,也從魔女直接變成了大人。
薰兒緩緩的在三個瘋狂跪拜的老者面前踱步,她學著他們說的那句話道:“朝聞道,夕死可矣,也就是說,我只要教你們,之后,你們便會心甘情愿去死咯。”
“心甘情愿,任憑您發落。”一位太上長老磕頭磕得都快岔氣,他緩了緩道,此時的他衣衫白發凌亂,如同一個落魄老人般,再也沒了那紫天閣太上長老的氣度。
“你們二人也是如此?”薰兒對身旁的紫天閣主和另一位太上長老問。
紫天尊者和那太上長老搖搖晃晃的停下。紫天閣主咽了一口唾沫,此時的他居然是老淚縱橫,也不知是終于見得道德經真經的激動,還是因為踢了了薰兒這種超級大鐵板感到后悔。
“小大人,之前都是我癡心妄想,所犯大錯不求小大人饒了我這老命,只是我看到這道德經,便仿佛連靈魂都被清洗了一遍一般。現在十分的想要感受道的境界,希望小大人不吝賜教,教完之后,小大人要殺要剮,我決無異議。”此時的紫天尊者也是一樣滿身凌亂,哪里還有一閣之尊的模樣,分明就和路邊的流落老人無二。
薰兒聞言,滿意的點頭。她當然知道,老子大圣在這道德經的字里行間,蘊含了極致的真理,也將之藏于弱水中。
此三十七章道德經,其蘊含的力量,可使人浪子回頭,可使十十惡不赦之人改邪歸正,哪怕無用的廢物,看了也使他重新振作,回歸最純真的嬰靈狀態,使得他對道的境界,充滿極致的向往。
對于這一點,薰兒也不得不佩服老子大圣,弱水本源于黃泉,所以弱水本能性的于薰兒親近,但弱水其中隱藏的道德經,并且蘊含著如此強大的力量。居然能讓這三位當世巔峰強者,對這道德經如此癡迷至神魂顛倒,如癡如醉。
而薰兒在這三十七章道德現世的時候,也是極為享受和沉浸的發現了這一點,當時的她和饕餮王,和三位老者一樣,也是如癡如醉的沉浸在道德經的世界中。
當看到這三人居然出現如此一反常態,她突然覺得,如果方纖纖和蕭賜如果早點得見此經,也許他們也會打消自殺的念頭,他們的靈魂可能會得到救贖呢。但現在,說什么都晚了。
因為他們的死,薰兒孤身一人挑戰紫天閣,而此時的饕餮出世,只要薰兒愿意,整個紫天閣所有人,都將毫無意外的全部淪為饕餮們的腹中食物。
所以,對于紫天閣這數千生命,她是殺還是不殺?薰兒心中有些犯難的疑問。
“罷了,我便告訴你們,老子大圣的圣心大道,也讓你們死的安心。”薰兒甩了甩頭緒,只是覺得,若這些人全部由饕餮吃掉,那地獄的冤魂又不知增加了多少,所以,為了冤魂少些,她只能將心放寬幾分道。
(https://www.dzxsw.cc/book/53438680/30678822.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