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潛藏的劍影
小九的創新確實讓我眼界大開,他在封地中的舉措,正是帝國亟需的科技與武器。”
聽到此,白起的表情凝重起來:“帝國長期困擾的鋼鐵冶煉難題,竟被九公子輕松解決。”
雖然秦國的煉銅技術已達到頂峰,但在煉鋼方面卻始終空白。
并非工匠無能,而是技術上的瓶頸一直難以突破。
如今,嬴爍提供的鋼鐵制品,經過與其他金屬融合,鍛造出的兵器已能滿足帝國的需求。
僅此一點,他這個兒子便足以擔起儲君的重任。
"帝國內部的科技成就,諸如絲織技藝和鐫刻法術已臻巔峰,若非出于對九公子的守護考慮,朕早欲將其昭告天下。
"
知曉這些秘技的,除了嬴爍的研究團隊,就只有我和武侯二人,深知其價值無比重大。
"帝國的知識普及與教育普及,受制于匱乏的記錄載體,推廣之路舉步維艱。
"
一旦紙張與印刷術嶄露頭角,知識的流通將如江河泛濫,徹底打破世家與諸子對知識的壟斷。
在嬴政心中,嬴爍領地中的創新,都是關乎國家興衰的關鍵技術,如同璀璨星辰點亮帝國的未來。
白起提醒道:"變革需審慎而行,帝國還需逐步累積實力,不可急于求成。
"
對此,嬴政深以為然,他渴望在有生之年,將秦國鑄造成萬世基業的不朽帝國。
然而,他明白個人之力有限,統一后的諸多問題需逐一解決,否則一蹴而就,反而可能埋下隱患。
嬴爍的到來,猶如曙光照亮了他的繼承難題,昔日的焦慮逐漸消散,他開始穩健布局國家改革。
"九公子的安全,如今是我最大的憂慮。
"
若世家與諸子知曉九公子所掌握的科技,恐怕他們的敵意只會加劇。
嬴政了解嬴爍提出的設立學術殿堂、軍事學堂、工藝學院和文道院的構想,旨在緩和與百家的緊張關系,給予他們希望。
然而,世家的狠辣、私欲與貪婪,他心知肚明,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設想。
白起冷聲道:
"待三年后,九條戰略通衢竣工,我們將具備迅速平息各地動蕩的實力。
首先免除勞役,再推行學府計劃,邀請各家學者,啟蒙青年才俊。"
"接著,推行紙張與印刷術,削弱他們獨占知識的特權。
三年后,武器裝備革新,邊境防御體系也將煥然一新。"
嬴政贊許道:"即使有人反對,我們已有更強的力量對抗。
況且,六國民眾已歸屬大秦,他們已無力撼動我們的統治。"
六國遺民并非真正的威脅,真正的威脅來自背后的支持者——百家。
失去百家的支持,他們不過是茍延殘喘的蚊蠅。
當年聯手都無法抵擋秦國鐵騎,如今統一六國,他們更是無力回天,只能引發短暫的地方動蕩,無法動搖大秦的根基。
武侯的神情頓時嚴肅起來,"世家內部,亦有被他人牽制的高層,那些隱藏的勢力,確實令人畏懼。"
秦昭帝沉吟道:“朕亦深感憂慮,若非那次僥幸,我等或許已無所遁形。”
這股暗流般的勢力,幾乎與各國諸侯結下了不解之仇。
他們曾親手終結六國君主的輝煌,秦國也不例外,始皇帝秦莊襄王便是他們的犧牲品之一。
世人皆以為莊襄王因病去世,唯有宮廷秘史記載,他是遭暗算隕落的知命境高手。
當年的莊襄王,天賦異稟,二十余歲便已步入知命境,武道天賦堪稱當世翹楚。
在他試圖沖破知命境界時,不幸被這股神秘勢力所害,自此,秦國的帝王之路受阻。
自莊襄王之后,秦國的君王們往往止步于知命境,不再尋求突破。
除非能解決這股陰影,否則大秦的統治者始終籠罩在危險之中。
即使是洞玄境的君王,也難逃此劫。
秦昭帝深知此事,故而在歷代先王和賢臣們的竭力鉆研下,布下了一座遮天蔽日的陣法,為帝王們提供了一個安全的突破之地,屏蔽了神秘勢力的窺探。
為了隱藏知命境的秘密,他還創制了斂息秘術,期待后世子孫能打破這個看似無解的困境。
武安侯事實上是當代的守護者,肩負著統一天下的重任,主要目標是對抗這股未知的力量。
然而,目前只發現這股勢力與百家有著錯綜復雜的聯系,具體行蹤仍無從捉摸。
黑冰臺的存在,本就是為了追蹤并對抗這股勢力,否則趙高那狡猾的羅網怎能輕易得逞。
“陛下,九公子似乎察覺到了天地間的異變,察覺到我們的修為隱藏。”
“小九在洞察力上尤為敏銳,雖然有所覺察,但掌握的信息有限。”
“九公子太過謹慎,還以為我們未察覺他的修煉。
真以為黑冰臺是無用之人。”
白起對于嬴爍的謹慎態度頗為贊賞,他暗中培養的人才,即使在知曉的情況下,也能做到不動聲色,演技甚至不遜于當今的君王。
(第四十一章-第六十章重編版)
對于大秦政局的微妙變化,不僅僅是世族、百家以及六國遺老感知到了危機,就連大秦的第一劍圣蓋聶也不再自鳴得意。
他原以為宮廷內無人能敵,直到嬴爍中途遇險,他才意識到宮中隱藏著知命境的強者。
蓋聶一直在尋找那位神秘人物,然而對方的行蹤如同云霧般難以捉摸,讓他始終無法觸及。
蓋聶對于那次悄然的離去,顯然,宮中那位深藏不露的命定境高人并未蒙蔽。
他決定堅守在宮殿之外,成為秦王嬴政的忠誠守護者,盡管殿內的交談仿佛被一層神秘力量屏蔽,他明智地選擇保持距離。
立于宏偉的殿門外,蓋聶內心交織著復雜的情感。
實際上,他投身大秦并非偶然,而是有著深遠的初衷。
在荊軻出現的那個時代,他們都曾試圖阻擋秦國的統一,他不惜付出巨大的代價,潛入秦宮,只為贏得秦王的信任。
荊軻刺殺失敗后,是他親手終結了那段糾葛,從而真正獲得了秦王的信任。
那些外界對大秦的內部情報,無聲無息地從他的手中流出,影響著六國的命運。
如今,他開始反思,或許天下一統,乃是歷史的必然,只是他難以接受秦法的嚴峻。
盡管大秦統一帶來了和平,但百姓的生活并未因此改善,蓋聶對此感到憂慮。
他曾以為秦始皇只關心江山,不顧民生,然而,當聽說嬴爍提出廢除徭役的設想,秦王卻并未輕易接受,這讓他看到了一絲希望。
(https://www.dzxsw.cc/book/52154840/36366025.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