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回:追漢軍李典殞身
且說劉備因中樞無人,召回諸葛亮回京,總理軍國大事,并以蔣琬為關羽參軍,董允為馬超參軍,費祎為趙云參軍,參贊軍務。諸葛亮接劉備詔令,將兵符交付馬超,叮嚀曰:“司馬懿諳于用兵之道,將軍未可輕敵,今圍攻洛陽,久攻不克,士氣不振,糧草難繼,蒲阪孤誠,不易守御,不如退守潼關,養威持重。馬超曰:“屯兵堅城之下,確為兵家之忌”。當下傳令全軍撤回潼關,令馬岱斷后,以張翼、張嶷二將領兵埋伏。
卻說司馬懿因李典射殺張飛,錄功上報鄴都。因大宴眾將曰:“張飛為漢軍大將,一旦隕斃,軍心動搖,不足威脅洛陽”。諸將皆向李典敬酒曰:“此李將軍之功”。正熱鬧之時,細作飛報,漢軍撤出蒲阪,望潼關方向撤退。司馬懿大喜曰:“諸葛亮知難而退”。李典曰:“漢軍士氣低落,應當乘勢追擊”。張郃曰:“兵法窮寇莫追,不如按兵不動”。李典曰:“戰機稍縱即逝,愿引一軍,追擊漢軍”。司馬懿壯其言,遂令李典、孫禮二將引兵追擊”。
且說漢軍放棄蒲阪,大軍望向潼關撤退,馬岱奉命引一軍斷后,忽聞后面喊聲大振,一隊軍馬長驅而來,正是李典、孫禮二將。孫禮舞錘直取馬岱,二將交鋒,交戰十余回合,馬岱且戰且走,李典揮軍追殺約二十里,將即趕上。突然一聲炮聲,火光沖天,左有張翼、左有張嶷,一齊殺出,馬岱又勒馬回頭,舞刀殺來,將李典、孫禮團團圍住。二將奮勇沖殺,分頭殺開一條血路。李典縱馬提槍,慌不擇路,逃至山坡一側,樹林中殺出一將,立馬橫槍,擋住去路。李典一見馬超,自知不敵,又無法脫身,舞槍交戰。大戰三十回合,李典心慌膽怯,略一疏神,被馬超奮起一槍,刺于馬下,已是氣絕身亡。
當下馬超伏擊魏軍追兵,大獲全勝,誅殺李典,為張飛報仇雪恨。漢軍整齊有序退回潼關。
且說司馬懿率軍收復蒲阪,上書告捷,言漢軍洛陽城下受挫,張飛戰死,諸葛亮、馬超已撤軍回潼關。并上報李典陣亡。
魏主曹操聞李典射殺張飛,大喜過望,準備重賞李典,加官晉爵,不料李典已經陣亡,賞未酬勞。因此曹操下詔一道,令司馬懿進兵潼關。
司馬懿接曹操詔令,謂眾將曰:“聞諸葛亮被征回朝,馬超統領大軍,此人文武兼足,猛銳雄烈,不可輕敵”。因令各軍步步為營,望向潼關前進。
且說馬超全軍退入潼關,召集麾下眾將,參軍董允、部將姜維、馬岱、馬忠、張翼、張嶷、馬謖、句扶齊立兩邊。馬超曰:“潼關天險,一將當關,萬夫莫開,司馬懿雖有百萬雄兵,亦難越雷池一步”。吩咐眾將督兵緊守關隘,自此兩軍在潼關對峙,按下慢表,交代一下關羽、趙云北伐之戰事。
且說漢大將軍關羽,奪取江夏二郡,調兵遣將。準備挺進豫州,與西線大軍會師中原。突接東線戰事失利,法正去世,趙云局促于皖城。關羽因此召集眾將,以于禁鎮守南陽、孟達鎮守江夏,防御夏侯尚,自率大軍,與魏延、周倉、廖氏揮師轉戰徐兗,與趙云會師。
《季漢中興英烈傳》不同于正史,亦不同于《三國演義》。全文以劉備南征孫吳,北伐曹魏為主要線索。重點突出關羽、馬超、趙云、劉封、姜維、魏延等人之戰勝攻取,立功立事。所謂兵無常勝,是以漢軍三路北伐,勝負參差。雖說漢軍北伐損折軍師法正及黃忠、張飛二員大將,但魏國丟失雍、涼二州,江夏、南陽二郡、損折曹彰、曹真、朱靈、臧霸、李典五員名將及楊阜、楊秋、陳造、戴凌等無名小將,然魏國兵多將廣,人才濟濟,正是百足之蟲,雖死不僵。
(https://www.dzxsw.cc/book/52130818/60442886.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