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六章 阿赫木旦
阿赫木旦,是緬甸歷史上特有的一種軍民合一的制度。所謂的阿赫木旦,其實就是直接服役于國王的農(nóng)奴。
這些農(nóng)奴的一切都歸國王所有,往往以村落的形式存在,平時身兼種地、生產(chǎn)軍械、軍事訓練于一體。
與大明的屯田制不同的是,這些農(nóng)奴受到了嚴格的管控,他們每個人的額頭上都必須紋身,象征他們是阿赫木旦組織的成員,這些人終身必須是阿赫木旦,除了這個身份,他們連做普通富人家的奴隸都不行。
而一旦某個阿赫木旦成員出現(xiàn)了叛逃、臨陣退縮等情況,不但他的家族會受罰,甚至連整個村莊都會受到重罰。
他們就像工蜂,活著除了為蜂王工作、保衛(wèi)蜂王,就沒有任何其他出路。
而一旦叛逃,因為額頭有紋身,他們藏無可藏——要知道敢收容阿赫木旦成員的人,也會犯下重罪。
所以他們別無選擇,當國王要他們向明軍開火,向明軍展示洞烏國反抗的決心時,他們就必須當這個炮灰。
而他們,也成功地當了炮灰。
明軍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將這三十多艘戰(zhàn)艦全部擊沉或重傷不得動彈了。
海面上到處漂浮著碎木板、死尸和在冷水中掙扎的洞烏人。
秦書淮做了一個讓很多人不能理解的命令,那就是讓小船救人。
之所以這么做,當然不是出于憐憫之類的情感,經(jīng)歷這么多戰(zhàn)役,秦書淮早已明白對敵人仁慈的下場是什么。
他之所以這么做,是想借這些人做廣告,以方便日后的攻心戰(zhàn),看看能否動搖阿赫木旦組織的軍心。
從秦書淮的邏輯來講,阿赫木旦組織是在國王威逼下的農(nóng)奴組織,如果喊出推翻國王農(nóng)奴解放的口號,會不會讓這些人有所觸動?
給你自由要不要?讓你不再為國王免費工作要不要?取消紋身還你做人的尊嚴要不要?
好吧,秦書淮也不知道這個實行了幾百年的制度會不會因為自己而瓦解,或者有所動搖,但是他總覺得,反正自己是給這些可憐人機會了,如果他們非要為自己的主子送命,非要覺得主子即便如此殘酷地壓榨他們還覺得很歡喜,那自己也沒辦法。
總有人喜歡當舔狗,在哪個時空都一樣。
明軍很快實行了救援,為了救這些落水的洞烏人足足耽擱了半個時辰。
當然,被救上來的洞烏人,也全部被綁了手腳并集中到了一起。
艦隊繼續(xù)前行,順便摧毀了伊洛瓦底江入口處的幾個炮臺,隨后如入無人之境,一路暢行無阻地往大光進發(fā)。
四十里路對于水路來說很短,當天下午未時二刻,艦隊就到了大光港。
此時,他隆王肯定已經(jīng)往大光增援了兵力,但具體多少根本無從得知。
秦書淮記得很清楚,在他隆時代,緬甸的總?cè)丝诖蟾旁谌偃f左右,但是帝國兵力的主要來源還是在阿赫木旦組織。
除了阿赫木旦組織,普通的洞烏商人、富人以及權(quán)貴階層極其親屬,全部都是不當兵的。如果遇到大型戰(zhàn)爭,很可能另一種農(nóng)奴,即富人和權(quán)貴階層的農(nóng)奴“阿臺”也會參軍,但是這種兵沒什么戰(zhàn)斗力,因為他們平常不怎么訓練。
而從他隆王時期的資料來看,當時洞烏的阿赫木旦組織中的青壯年大概只有十萬人,這就是他隆王手中的嫡系精銳了。
也就是說,秦書淮估計他隆王手里的精銳應該不超過十萬,這已經(jīng)包含了禁軍——禁軍也不過是地位較高的一種阿赫木旦罷了。
而面臨明軍的進攻,他隆王一邊要在北面布防,防止明軍從云南等地進攻,一面又要在南面布防,這個防線就很長了——除了秦書淮的這支大軍,他隆王很容易想到明軍會借道暹羅再派一支大軍前來。
所以,他隆王能布置在大光的兵力,其實非常有限。
而秦書淮手里,除去駐扎在滿剌加的三千人外,還有一萬七千精銳。
艦隊抵達大光港后,稍做調(diào)整,于未時四刻開始炮轟。
還是老規(guī)矩,戰(zhàn)列艦的紅夷大炮先發(fā)威,其他中小船只在外圍游蕩警戒。
大光港此時還是大港,港口只配備了二十幾座炮臺,總共七八十門岸防炮的樣子。不過問題在于,這七八十門岸防炮都是阿赫木旦自制的土炮,射程完全無法和紅夷大炮相比,那就只有挨打的份了。
其實不難想象,在當時的東方,如果沒有秦書淮的出現(xiàn),連相對而言最強的大明也只有區(qū)區(qū)十幾門紅夷大炮,全部被都安排在了最重要的寧錦防線,所以其他小國自然更不可能量產(chǎn)這種最新式的加農(nóng)炮了。
當然,也不能說洞烏完全沒有,因為英國人很早就到洞烏了,他們之前也賣了一些新式加農(nóng)炮給洞烏,只不過這種炮奇貴,壞了還沒地方修,所以洞烏只采購了極少的數(shù)量,而且大多數(shù)都配備在了都城附近。
總而言之,這又是一場明軍開火,洞烏干站著挨揍的炮戰(zhàn)。
形同虛設的七八十門岸防炮,在明軍的七八十艘戰(zhàn)列艦的瘋狂打擊下,僅僅抵抗了小半個時辰就全面啞火了。
清除岸防炮之后,明軍戰(zhàn)列艦進一步靠近岸邊,隨后往陸地狂轟。
大光港的布局,是常見的大航海時代港口布局。靠近岸邊的,是大量的碼頭、堆場,以及歇腳吃飯的涼棚、酒肆等配套建筑,這些建筑一般都分布在離岸邊不到兩里的地方,以方便船員快速地卸貨和休息。
而再往里,離岸約三四里的地方,就有一座城池了——大光城。
城池中有駐軍、有維持碼頭運營的行政機構(gòu),還有這里的最高行政長官——在洞烏,這個官職叫溫謬。另外,城池中也有大量的酒樓、客棧、青樓等,相比較碼頭的那些而言,檔次自然是更高了。
而這些地方,幾乎全部都在紅夷大炮的射程之內(nèi)。
當所有岸防炮全部都被明軍艦隊摧毀之后,視線可見內(nèi)的地方已經(jīng)再無洞烏兵了。
洞烏兵也不傻,他們在陸地上又夠不著明軍艦隊,這個時候露頭不是找打?
明軍也無意完全摧毀大光港,所以并沒有對岸邊的港口設施進行炮轟,而是立即讓軍各類船只靠岸,大搖大擺地派陸軍登陸。
除了必要的水手和炮手,陸軍約一萬七千人在短短半個時辰內(nèi)全部登陸完畢,整裝待發(fā)。
秦書淮沒有輕視洞烏的戰(zhàn)斗力,畢竟從歷史上看,現(xiàn)在的洞烏正處在強盛時期,這場仗未必會很輕松。所以他也也下了船,和陸軍一起登陸,準備親自參加這場戰(zhàn)役。
大軍登陸以后,首先要占領的自然是大光城。
不過明軍沒有著急出發(fā),而是在岸邊稍稍等了一會。
大約一刻鐘后,終于看到從某處趕來十幾個洞烏撣族人打扮的男子,他們急吼吼地跑來,見到明軍士兵后就說,要見安國公秦大人。
(https://www.dzxsw.cc/book/50543/3676086.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ǎng):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wǎng)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