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八章 準備新政
崇禎就這么宿醉在了國公府。
幾個大內侍衛也不敢叫醒他,只好依秦書淮的意見,把他背到一處廂房安睡了下來。
秦書淮回到屋中,見陳晴兒坐在床沿上,兀自縫著一件兜子。
厚著臉皮,秦書淮呵呵一笑,“夫人,這么晚還沒睡呢?”
陳晴兒秀眉微微一抬,卻是不跟他說話。
“呵呵,那個……泥人兒還喜歡么?我跟你說,這可是京城聞名的泥人張的手藝,我可是跑了好幾里路特地去買的。”
陳晴兒終于說話了。
不無揶揄地說道,“是么?禮兒手上也有一個呢,跟這個一模一樣,說是黃公子送他的。”
“額,這個,興是黃兄也聽說了那泥人張的手藝,特意遣人去買的吧。”
“你們兩個倒是挺合啊,一個是皇上,一個是國公爺,沒事都喜歡捏泥人玩?”
秦書淮訕笑,“要不咱怎么能聊到一塊去呢?”
“行了,我都不想跟你說話,騙人都不用心。還泥人張,哪編出來的這么個人物?”
“呵呵,大抵……還是瞞不過夫人,要不怎么說你聰明呢。”
秦書淮一邊說一邊就動手動腳了。
陳晴兒輕輕推開秦書淮,道,“皇上還沒走嗎?晚上睡這了?”
“管他呢!又不缺他一張床。”
說著,秦書淮一個餓虎撲羊。
……
國公爺秦書淮正式開啟了愉快的假期——現在終于沒有什么急事要他親自出馬了。
連續幾日,他天天睡到日上三竿,醒來就吃,吃完最多在院子里轉一圈,然后拉著陳晴兒又回房“睡”去了。
府里什么事兒都不需要他操心,完全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要知道國公府里的丫鬟和傭人,算上從通州帶來的以及崇禎賞他的,加起來多達一百多人!
崇禎倒也沒來打攪他,大抵也是感念他這一年多來東奔西走、勞心勞力一刻都沒有停歇,如今天下終于初定,有意讓他好好休養一陣。
不但不召見秦書淮,還隔三差五地派太監給他送東西,什么人參、鹿茸、燕窩之類的補品送了一波又一波,甚至還別有深意地讓太監提醒他,要注意“勞逸結合”,切莫累著身子。
這樣的日子足足過了一個月。
這期間邱大力、賴三兒、皮狗、張嘯、陳敬、李敬亭、孟威、孟虎等人也趁天下太平暫無戰事,紛紛輪休回來。
秦書淮又派人去叫來老道、花沉,大伙兒齊聚一堂,縱酒言歡,回憶回憶這一年多來的苦日子,再吹吹牛皮,倒也好生快活。
到了一月底,洪承疇上奏朝廷,說魔教已盡數撤出甘肅,正在回昆侖的路上,請示該怎么辦。
崇禎下旨,讓賀人龍、杜文煥各帶兩萬兵馬進駐甘肅,原涼州衛的兵馬則回涼州駐扎。圣旨里還特別提到,若魔教有所反復徒生事端,則各部兵馬應予以痛擊,決不可有綏靖懈怠之心。
現在的崇禎,比一年前可強硬多了!據說蒙古有好幾個部落偷偷地想議和,以此重換邊境貿易的重開。
不過崇禎就統一回了一個意見:大明與蒙古諸部沒有議和,只有君臣。除非蒙古俯首稱臣,年年納貢,并且允許讓明軍草原上置衛所,否則雙方斷無和解之可能。
這是赤果果的威脅啊!要擱一年前,甚至是半年前,打死崇禎也說不出這么硬氣的話來。
可是他現在就是可以這么硬氣!
建奴別徹底打趴了,上次遠征無功而返之后,皇太極的大汗之位岌岌可危,后金境內錢糧極其短缺,且士氣、民心都跌到了低谷,再無伐明之力。
所以崇禎在擁有大批堅城、工事的寧錦防線上只留了六萬兵馬,其中主力換成了吳襄手下的原山海關守軍,而把關寧軍主力放到了長城沿線,以震懾北方。
這么一來,面對蒙古人,崇禎根本不帶怕的!
蒙古不稱臣?沒事!先斷你鹽鐵貿易,有你難受的!
不服嗎?不服來干!關寧軍在長城沿線等你!
不敢來?不敢來也沒事,明著告訴你,等大明蓄力幾年,到時候一定來草原找你們!
那晚秦書淮跟崇禎說的那些話,別的崇禎未必能記起來,但有三個字他是記得清清楚楚的——就是干!
按照秦書淮的話來說,這小子現在有點多年媳婦熬成婆的意思。以前他就是個受氣包,東林黨都可以欺負他,現在誰要是再敢跟他橫,他絕對不介意一耳光扇回去!
轉眼就到了二月份。
春暖花開,萬物復蘇。
一年之計在于春,對這一年有著野心勃勃計劃的崇禎,終于按耐不住,派王德化把秦書淮召進了宮。
無他,問政。
崇禎四年二月,崇禎準備進行大規模政改。
從時機上看,這次政改無疑具備了天時地利人和三要素,換作其他任何時期,都不可能比此時更好。
所謂天時地利,就說如果地緣軍事格局非常穩定,無論是蒙古、后金還是葉爾羌、準噶爾都無力進攻大明。而大明境內,持續數年的內亂已平,魔教亦已退兵,加上崇禎先期做了一系列減賦救災的舉措,政局相對安定。
而人和方面,主要指的是這次政改的參與者——大明百官。因為東林黨倒臺,大批中低層官員全部都是新提拔上來的,他們一沒有深厚根基,二處在感激皇恩之中,三又處于天威不可犯的震撼中,所以這時候推行新政,無所謂觸犯不觸犯他們的利益——因為他們本來就是布衣,什么都沒有。
而對于在東林倒臺過程中沒有受到波及,仍在留任的舊官員,此時也輪不到他們來說三道四——全國的兵權都已牢牢掌控在秦書淮及崇禎手里,他們敢說個不字?
說白了,只要秦書淮支持崇禎,天底下就沒有哪個督撫、哪個將領敢擅動一兵一卒!
在這種情況下,崇禎政改自然是事半功倍,順理成章!
因為眼下政改還沒到具體實施階段,所以崇禎并沒有叫其他人,只叫了孫承宗一同前來。
御書房內,崇禎先問,“秦兄,新政一事是你最先提出來的,那么現在,是不是由你先來說說想法呢?”
秦書淮在這一個月里,閑歸閑但總歸是就新政的事情做了些準備,于是按照之前整理的思路,說道,“皇上,欲行新政,還是需先知大明眼下的痛處在哪,知道痛處咱們才能對癥下藥。”
“然也,秦兄繼續。”
“眼下大明之痛,歸根到底有兩個:農民和官員。”
“農民之痛,一是無田可耕,二是即便有田可耕也收入無多。據臣所知,普通佃農一年所得七成以上要歸地主和朝廷所有,因而高迎祥當初喊出‘不納糧’的口號時,有大批農戶追隨他。”
崇禎點頭道,“那么,秦兄以為當如何?”
“一是為無田者提供田地,二是減免田賦。先說第一個,田從何來?據臣所知,福王在洛陽有良田二萬頃,也就是二百萬畝良田。而福王在耕種的,不過十余萬畝而已,其余皆荒廢在野,即便是有佃農想幫他種福王都不同意,這豈不荒唐?皇上試想,這二百萬畝良田若是分給農戶種,至少得有二十萬人耕者有其田吧?一個福王就占了二十萬農民的生計,而大明像福王這樣的大地主有多少?”
孫承宗嘆了口氣,說道,“國公爺言之有理。不過福王的田是先皇神宗所賜,而福王本人又固執,若是要打他田產的主意,怕是不容易。此番新政涉及的方方面面頗多,咱們首先要占住一個‘理’字,方能暢行無阻。”
孫承宗的意思很明確,福王的田是先皇賜的,崇禎不能硬著把它們拿回來,否則就是違背先皇之命,這不但是對先皇的大不敬,而且也會造成大明皇帝朝令夕改的印象,勢必不利于取信于民,也必然會遭到士紳階層的反感。
這就是不占“理”了。
應該說,孫承宗的擔心不無道理。
但是崇禎卻道,“孫老師,朕倒是認為,福王占那么多田,本身就不占理。既然他先不占理,咱們找他說說理總可以吧?”
孫承宗意外地看了眼崇禎,只見少年帝王的眼里一片堅定與執著,臉上則透露著沉著的自信。
驚訝之余,不禁心里微微一笑。
皇上,長大了!
是啊,也該長大了!他可跟大明一起,經歷了一場生死的考驗,從搖搖欲墜、九死一生中他努力地爬出來了。
大風大浪都挺過去了,現在他急著一展宏圖,又怎么可能被一個福王束縛了手腳?
好!好極!雷厲風行,決斷果敢,這才是一代雄主之像!
秦書淮也贊賞地對崇禎說道,“皇上圣明!福王當是天下地主強豪之首,若能讓他做出表率,相信我們的田政新法勢必可得順利推行。”
崇禎點頭道,“沒錯。對付福王這類強豪,朕以懷柔之法,秦兄可行雷霆霹靂,咱們雙管齊下,就不怕他們不乖乖交出田產。”
秦書淮訕笑著補充道,“皇上,是‘買’,不是讓他們交。當然了,他們要是體恤百姓,肯無償捐出一部分田產來,咱們也不介意不是?”
崇禎也笑道,“朕還可以給他樹功德牌坊呢,再不夠封個不實授的官也行。”
(https://www.dzxsw.cc/book/50543/3369791.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