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八章 閉門羹與埋伏
然而韓城的大門居然是緊閉的。
王寶昌身邊一名參將對著城頭大喊道,“山西總兵王大人到!爾等速開城門!”
卻不想城頭的校尉沖他喊道,“奉洪大人令,為防賊寇偷襲,韓城全城戒嚴,無洪大人及欽差大人秦少保之手令,任何人不得入城。敢問諸位弟兄,可有此二位大人的手令啊?”
王寶昌聞言勃然大怒!
他可是堂堂山西總兵,洪承疇只不過是個小小參政官……
咦,不對,洪承疇現在是陜西巡撫了。
他山西總兵,自然是管不到山西巡撫頭上了!
王寶昌氣得后槽牙都打顫,這個洪承疇果然是個小人,一得志就給老子臉色是吧?也不想想當初他一個小小參政,見了老子是如何低聲下氣的!
你不給老子開門沒關系,老子有楊督的手令!三邊總督總能治你了吧?
想到這里,他對那名校尉怒道,“爾等聽著,本將有三邊總督楊大人手令,現有緊急軍務需要入城處理,速開城門!”
卻聽那校尉說道,“王將軍,實在不是小的不肯開門,是洪大人有令,除了他和秦少保的手令,其他人的口令也好手令也罷,一概都沒有用。還請王將軍海涵!”
王寶昌暴怒,“大膽,連總督大人的手令你們都敢不遵了嗎?你們這是要造反嗎?”
那校尉又道,“王將軍息怒!要說論大小,咱還是覺著這位欽差大人的手令要大些,因為圣旨上說了,他的決斷就是圣裁,是他要咱們家撫臺大人這么做的,那就等于是皇上要咱這么做的啊!您說,皇上的圣旨咱敢抗嗎?”
有一個校尉上來說道,“要不這么著,王將軍您也去請一道圣旨吧,回頭弟兄們見了圣旨,保管給您開門!”
王寶昌氣得臉色發白,嘴角的胡子都飛起來了。
他終于明白秦書淮之前說的,希望他不要重蹈覆轍的話是什么意思了!
之前他讓秦書淮進不了太原城,現在秦書淮就讓他進不了韓城!
這是報復,這是示威,更是赤裸裸的嘲諷!
韓城只認他秦書淮的手令,而不認總督楊鶴的手令,情況已經再明顯不過了,那就是洪承疇已經投靠了秦書淮,而且是徹徹底底的那種投靠,連對楊鶴虛與委蛇地應付一下都懶得應付,直接表明不伺候了。
王寶昌想起之前自己還跟秦書淮吹噓,說什么不會讓人趕走之類的話,頓時覺得臉上火辣辣的。
說這話的時候可有大把的人聽著呢,這下怎么跟他們交代?
這秦書淮難不成真是妖精所化?為何他到哪,哪就都聽他的?
此時,洪承疇正坐在府衙之中,優哉游哉地品著茶。
這王寶昌沒什么本事,卻長期身居高位,對他吆五喝六的,他早就不爽了。如今他貴為陜西巡撫,又得此良機,怎么能不羞辱他一番?
當然,羞辱他只是其次,徹底和楊鶴、和東林黨劃清界限才是他主要的目的。
以他對局勢判斷,早已認定此次三邊之爭,楊鶴必輸!
這個秦少保無論是審時度勢的眼光、操權弄術的手段還是文治武功,都絕非楊鶴能及。而楊鶴失去三邊后,皇上勢必開始整頓東林,說東林下臺還是輕的,弄不好整個東林上上下下要付出不少人頭,才能平皇上長期被東林欺壓之恨!
所以,在這關鍵的時刻,他怎能不提前下注?
把王寶昌擋在韓城之外,正好幫秦書淮報了一箭之仇,還可以表明自己對少保、對皇上的忠心,這么好的機會上哪找去?
甚至如果秦書淮有需要,他都可以帶兵去幫他。
要知道這場爭斗如果東林贏了,他就是保持中立都沒好果子吃,因為東林黨根本不喜歡他,要不是皇上他現在還在做小小參政呢。
所以,他就干脆豁出去了,就明著跟東林割裂,徹底倒向秦書淮一邊!
王寶昌在城門底下折騰了許久,從最初的好言相勸到最后的大聲喝罵,可城樓上的士兵連鳥都不鳥他。
王寶昌徹底沒轍了。他總不能帶兵強攻城門吧?人家說了是奉了欽差的旨意,欽差又說這是奉了皇上的旨意,他要是攻城,那不是造反么?
再說了,就憑他三千人馬,還想攻破二萬五大軍把守的韓城?
天色漸漸暗了下來。
王寶昌認栽了。
帶著士兵,垂頭喪氣地往回趕。
和秦書淮一樣,大半夜的帶著弟兄們在冰天雪地里趕路。
不同的是,把秦書淮趕走的好歹是六品官,而把他趕走的,不過是個沒品的城頭校尉。
三千精騎來的時候是快馬加鞭,到了韓城后什么都沒補充,又灰溜溜地回去,當真是人困馬乏了。
這還罷了,最重要的是士氣極為低落。這些士兵都不明白,為什么總督大人的命令突然不好用了?莫非是三邊有變?
各種版本的流言開始在軍中傳開,不過核心的意思只有一個,那就是皇上不再信任楊總督了,要派秦少保奪了楊鶴的權。
如果這樣的話,那恐怕王總兵也不妙了。
隊伍緩慢地行進到離韓城三十七八里外的王家屯,此時夜幕已黑。
王寶昌正準備士兵進入屯子里修整,忽然聽到四周喊殺聲四起!
接著,無數手持長槍的流寇從四面八方殺了過來。這些流寇密密麻麻,漫山遍野,數量足有上萬之多。而且他們個個都訓練有素,面對騎兵毫不畏縮,分幾十人為一陣,先捅戰馬再捅人,彼此配合已經極為默契。
毫無疑問,在山西的地界,除了張獻忠部,沒有哪股流寇能有如此強大的實力。
王寶昌大驚,趕緊指揮部下進行抵抗。打了一小會后,他看到敵軍勢大,而且是從四面八方圍攏過來的,于是做了個常規的決定——合兵一處,進行強力突圍。
這個決定在戰術上沒錯,但是他忽略了天黑的因素。
如果此時他采取分散突圍戰術,還可以倚仗天黑的因素,僥幸跑出去一些。但是一旦集中突圍,其一是在視線不好的情況下,驚慌失措的馬兵勢必會互相踩踏,其二是對方也有馬兵,看到他們往一個方向突圍,就可以很輕松地堵在前方,阻止他們突圍。
說白了,王寶昌溜須拍馬在行,但是打仗外行。
見集中突圍不行,王寶昌才命令分散突圍。
但是為時已晚。
流寇槍兵的包圍圈已經縮小,將他們圍得極為瓷實,還能突圍才怪。戰場上局勢瞬息突變,一個愚蠢的主帥絕對可以害死無數士兵,這就是武原大營的士兵愿意跟秦書淮走的原因。
(https://www.dzxsw.cc/book/50543/2772538.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