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晉江文學城獨家首發(fā)
官場是個大染缸,置身其中之人會不知不覺變了顏色。為官十余載,潘成棟早已不是當年蟾宮折桂時意氣風發(fā)的書生,周旋于盤根錯節(jié)的各方關系中,很多時候他也會做出妥協(xié)。
識時務者為俊杰,十余年來他在官場左右逢源、步步高升。盡管飛黃騰達,于內(nèi)心深處,他始終是年幼時那個衣不蔽體、食不果腹,憑著一口氣僥幸拜墨大儒為師的貧寒學子。
親身經(jīng)歷過,他深知這世道于貧寒學子來說有多難。富貴人家子弟有無數(shù)條路可以位居人上人,可貧寒學子想后來居上,只有科舉這一條路可以走。
科舉,是他絕不能碰觸的底線。
無論如他怎么都沒想到,在他眼皮子底下,竟會被這樣一位欺世盜名之輩奪得榜首。
“奪了你生員資格!”
震怒之下他幾乎是從胸腔中吼出這幾個字。帶著顫音的憤怒之言響徹碼頭,傳到臺上臺下每一個人的耳中。
怎么會這樣!
宋欽文首先傻了,從記事起他做得最多的事便是讀書。而他也的確有這方面的天賦:一歲能言、三歲能文、七歲所做詩作便得顧山長贊譽,十四五歲便早早考中秀才。自幼他便知道,自己要好好讀書,將來靠科舉步入仕途。
明明一切都好好的,去歲他順利拔得頭籌、考取生員,只待半月后鄉(xiāng)試過后,來年開春便可入京,進貢院參加大夏最后的科舉。
為了這一刻,他足足準備了十余年。臨近鄉(xiāng)試他更是不敢有絲毫懈怠,兩耳不聞窗外事,每日不到五更便起床苦讀。就這幾日辛苦,他褲腰都肥了兩圈,原本合身的衣袍這會穿在身上更顯空空蕩蕩,他努力程度可見一斑。
可如今知州大人一句話,卻讓他萬般努力悉數(shù)化為泡影。
難以接受之下,他身形劇烈晃動,最終扶著欄桿緩緩蹲在地上。想說些什么,張口卻發(fā)不出一點聲音。
不僅是他,聽到此言高臺下來吃流水席的青城百姓也萬分驚訝。
宋欽文是誰,那可是青城方圓百里內(nèi)有名的才子。自打他入青林書院后,男學榜首的位置就再沒變過。去歲考秀才他拔得頭籌后,更是大大地給青城爭了一回臉。民間紛紛傳聞,說他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
這樣一位才子將來入京趕考肯定是十拿九穩(wěn),正因如此,不少人對楊氏多有恭維。見面便夸宋欽文,言談間盡是生了這么個好兒子,楊氏日后便等著做老封君享福。
不僅恭維楊氏,不少嫁到青城的大姑娘小媳婦回娘家時,也常提及宋欽文:“我們青城有個大才子,那可是我婆家人看著長大的,彼此關系近著那。”
可世間之人向來是錦上添花者多,雪中送炭者少。先前宋欽文好時,提起他眾人皆是一副與有榮焉的模樣,恨不得跟他沾上點關系也好臉上有光。如今眼見他被奪去生員資格,科舉無望,眾人口風立刻一百八十度大轉(zhuǎn)彎。
仁慈點的這會滿心感慨:“鄉(xiāng)試前不好好在家安心溫書,非得跟著那黑心肝的沈家姑娘攪這趟渾水,把自己也賠進去了吧。”
“可不食,楊氏還一門心思盼著做老封君。平日那派頭拿得,兒子還沒做官呢,尾巴都翹上天,活像自己已經(jīng)成人上人了。”這是先前恭維過楊氏的一位婦人。
“說起楊氏,她不是前不久還帶姑娘到胡家門前攪事。胡家可是皇商,在官老爺面前肯定說得上話。要沒那一出,兩家是親戚,胡老爺說和說和,指不定這事能算了。現(xiàn)在一家子把人得罪個徹底,連這條路也給堵上了。”
“這能怪楊氏?你沒看他先前護著那狐貍精的做派,楊氏那天大張旗鼓還首飾不也是為了他鄉(xiāng)試。依我看官老爺說得沒錯,他就是個是非不分的,那么多書不知道讀哪兒去了。”
“讀狗肚子里去了唄。”
不知是誰適時地補上這么一句,男女老幼幾乎坐滿的流水席中發(fā)出哄笑聲,一掃方才沉悶氣氛。
流水席后面,停泊在鑒湖碼頭旁的一艘不起眼的畫舫內(nèi),平王高居主位,左側(cè)平頭案后跪坐著沈金山,右側(cè)則是坐著一位身形頗為健壯的中年男子。男子方臉獅鼻,左側(cè)臉頰上一溜不起眼的肉色疤痕,更為他面貌增添了幾分殺伐之氣。不同于沈金山小心翼翼地跪坐,此刻他隨意地倚在船艙內(nèi)壁上,二郎腿翹起,如船般大小的皂靴搭在平頭案上,閉目養(yǎng)神不知在想什么。
先是丫鬟搗亂、再是沈墨慈被拆穿,然后知州潘成棟趕到……
不利的消息紛至沓來,當小廝聲音再次敲響時,平王眉頭已經(jīng)擰成個疙瘩。
“好事還是壞事?”
“這……”
小廝遲疑間平王已經(jīng)意識到了,拿起桌案上茶盞,他朝外狠狠丟去,“滾!都給我滾!”
茶盞砸偏徑直向右邊落去,閉目養(yǎng)神的吳有良若有所覺,伸手準確接住,與此同時他終于睜開眼。
“王爺這便急了?”
不僅是平王,這下連沈金山都停止折磨他頭頂稀稀拉拉的那幾根毛,面露急切地看過去。
“眼下情況對我等十分不利。”
沈金山本已計劃好,將庶長女貼身大丫鬟扔出去頂罪,再由她出面致歉,過后自己再親自露面表明誠意。整個沈家姿態(tài)放低,到時不管那九尾老狐貍相不相信,青城百姓總會相信。
他知道胡家趁拜師儀式大擺流水席,是想把當日之事鬧得人盡皆知。他阻擋不了胡家,只能順水推舟,借胡家搭起來的臺子將沈家洗干凈。雖然推出大丫鬟去也不可能完全擺脫嫌疑,但總比自家姑娘背著這等名聲要好。
這等移花接木的手段他向來駕輕就熟,等名聲洗得差不多后,過幾日他會打著“再行致歉”的口號登胡家門,順便將最后一步棋——吳同知給亮出來。
青城三面環(huán)山一面照水,絲綢運輸皆靠水路,而水路正是由吳同知掌管,但從這點看他掌控青城所有綢緞商的命脈。因阿慈與平王的關系,他搭上了吳同知這條線,自然有叫板胡九齡的資本。
而只要兩家合作起來,他可動手的地方便多了,到時甚至讓胡九齡身首異處也不是什么難事。胡家那等絕戶人家,下面只有個丫頭片子,上下全靠胡九齡一人支撐。他一死胡家勢必分崩離析,到時他便可趁機收攏胡家勢力,而后借機一統(tǒng)青城綢市。胡沈兩家相爭百年,那時也能徹底畫上句話。
這便是沈金山的全盤計劃,在這其中,平王與吳同知皆是他手里的刀。本來今日之事安排得好好地,可沒想到到頭來卻被一個丫鬟攪和亂了。更沒想到的是,潘知州竟然親自到來。
官大一級壓死人,潘知州,那就是吳同知頭頂?shù)哪瞧臁O氲竭@沈金山如斗敗的公雞,捋著頭頂那幾根毛愁到不行,直到吳同知開口。
吳同知也有后臺,指不定能有什么良方,想到這他重新恢復信心。
“同知大人可有良策?”
“法子倒是有……”
吳有良頓住。方才他將沈金山眼中算計看得一清二楚,不止沈金山,今日坐在船艙中的三人皆是各有算盤。
平王自不必說,太上皇復辟愿景幾乎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沈金山更簡單,他只為胡家那點產(chǎn)業(yè)。而他,則是為了遠在西北的廣平候。
一手將他從目不識丁的西北軍底層軍漢,提拔為如今江南富庶之地手握實權(quán)的同知,侯爺知遇之恩他這輩子都不敢忘。如今侯爺需要軍餉,就算肝腦涂地他也得弄周全。
目光透過畫舫窗棱看向碼頭上高臺,巍峨的高臺之上那抹玄衣格外醒目。與朝廷所派欽差的光明正大不同,他必須得躲在暗處,最起碼不能被人抓住把柄。打從一開始,他就沒打算明著來。螳螂捕蟬黃雀在后,身處西北軍時,半路截胡的事他沒少干。
現(xiàn)在最關鍵的是,有些牌得打出去。
“吳同知有何高招?”見他久久不語,平王也急了。
收回目光,吳有良目光從平王身上略過,最終直盯向沈金山:“高招倒算不上,只要沈老爺依計行事便可。”
“依計行事?可臺上如今那副架勢,那么多人,光是唾沫星子就能淹死我。”
“按沈老爺?shù)恼f辭,莫非你不道歉,外面那些百姓就會閉嘴不談沈家不是?反過來想,沈姑娘不過是個孩子,小孩子做錯事沒什么,只要大人明理,多數(shù)人應該會諒解。更何況這樣,等過幾日你再登胡府致歉,也能說得過去。”
最后一句話成功引向三人事先商議好的計謀,平王點頭,“只要能引得胡家合作,便是此刻傷點面子又有什么。”
“可潘知州那邊?”沈金山遲疑。
“知州雖位列四品,但并不能一手遮天。”吳有良意有所指地看向西北,聲音中滿是篤定。
吳同知身后可是鎮(zhèn)守西北的廣平候,他豈會怕寒門出身的潘知州。聽到此言,沈金山如吃了一顆定心丸。
畫舫內(nèi)三人商議的片刻,圍著高臺,竊竊私語聲圍著碼頭自四面八方傳來,如暴雨梨花針般直撲宋欽文面門。
完了、什么都完了……
苦讀多年所求仕途、宋家的名聲,今日悉數(shù)葬于他手。
該怪誰?挑起事端的阿慈、還是不依不饒的表妹?或許最該怪的是他自己!
余光看向旁邊的姑母,她對他多好啊。幼時拿他當親生兒子疼,即便后來有了阿瑤表妹,她也隔三差五命胡府下人給他送些珍貴的補品過去,一年四季衣裳更是從沒落下。去年他前去州城考秀才,聽到后姑母二話不說,命人收拾出胡家新造的樓船送他前去趕考。對于這些,姑父從來沒表達過任何不滿。
還有阿瑤,她雖然嬌氣些,可性子并不刁蠻,反倒是有點嬌憨。跟她在一起時他多輕松,讀半天書的疲勞常因她一句天真之言一掃而空。可究竟從什么時候起,他開始著迷于謎一般的沈墨慈,被她的一點小恩小惠所收買,事事以她為標桿,覺得表妹除去命好投身到胡家外,其余哪哪都上不得臺面。
可現(xiàn)實證明他錯得有多離譜:被他處處看不上眼的表妹,卻同時被空海大師和墨大儒看中收入名下;而被他當九天玄女供起來的沈墨慈,卻是如此不堪……
往事一幕幕在腦海中閃過,終于忍不住他雙膝跪地,頭埋在高臺地板上,抽搐著涕淚橫流。
他的生員資格……
站在不遠處,阿瑤看著趴伏在地板上的宋欽文。
尤記得前世,那會他已入贅胡家,與沈墨慈同流合污忙于謀奪家產(chǎn)的同時也從未放棄過讀書。經(jīng)史子集置于案頭,日日必要挑燈翻閱一番。當日進京趕考被山匪所截,危機之下他下意識護住入京趕考的路引,以及入貢院所需的認識官印結(jié)和考憑。
科舉對他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如今生員資格被奪,不啻于挖他心頭嫩肉。
隨著他的抽搐,沒多久前面地板蔭濕一塊。見他這般悲痛,阿瑤只覺重生以來積壓在心頭的郁氣散去不少,心下舒暢,她長舒一口氣。
同樣長舒一口氣的還有陸景淵和沈墨慈。
前者一直站在阿瑤身旁,注意著她的反應。他可沒忘記前世那丫頭對她表哥有多癡情,硬生生從一個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千金小姐,變成了布衣荊釵圍著鍋臺轉(zhuǎn)的村姑,所作所為堪比苦守寒窯的王寶釵。如今見她只余感慨,并無太多心疼,連月來泡在醋缸中的心總算少了點酸味。
而后者則更簡單,宋欽文生員資格被奪,總能幫她吸引點風頭。本想著還要等半個月后鄉(xiāng)試舉行,沒想到當下就能解除危機,沈墨慈如何不喜。不過這會她依舊被潘知州拎著衣領,面對面間她也不敢表露得太過明顯。
潘成棟何等精明,混跡官場多年,若是連未及笄姑娘那點心思都看不明白,他早就被人啃得骨頭渣都不剩。雖然沈墨慈已經(jīng)藏得很好,臉上的擔憂足以騙過大多數(shù)人,但卻騙不過近在咫尺的潘知州。
這等閑事本來他懶得管,可這會功夫他也琢磨過來,胡家姑娘定是師傅要收的徒弟。他尤記得師傅來信中,字里行間對新徒弟的滿意。這么多年師傅也收過不少徒弟,可卻是破天荒頭一次叫他過來見證拜師儀式。既然師傅這般重視,做師兄的也該對小師妹多關照些。
想這些的同時,他完全忘了沈墨慈也是他“小師妹”。
“利用師娘,打擾逝者清凈不說。對片刻前還在不顧一切幫你的宋家工資,此刻你也能幸災樂禍,今日必須得給你漲點教訓。”
擲地有聲地說完,不顧眾人云里霧里的反應,拎起沈墨慈衣領,他做勢欲將人往高臺上扔。
他竟然看出來了!還沒等沈墨慈心驚,懸空的感覺傳來,低頭看向離地九尺的高臺。因扎臺子時需要固定,圍著高臺一圈俱是木樁。木樁削得不是很尖,在地上走碰著并無大礙,可若是從高處落下……
恐懼襲來,沈墨慈再也忍不住,哆嗦著求饒,“大人誤會。”
“都到這時候了你還狡辯。”
見她死性不改,潘成棟只覺以前她還是不知如何利用師娘,憤怒之下他稍稍用力,將人拋出圍欄外。
高臺下一片寂靜,不忍心看接下來的一幕,不少人已經(jīng)閉上了眼。或許是沈墨慈所作所為實在太過令人不齒,群情激奮下,一時間倒無人為她求情。
見此沈墨慈都要絕望了,腳尖崩起勾在圍欄鏤空雕花上,感覺到抓住自己衣領的大手緩緩松開,她有些難以置信。到底是怎么了,這可是知州大人,光天化日之下怎會做出傷人性命之事?
任憑她如何想不通,這會也無人為她解惑。當抓住衣領的手終于松開時,勾住圍欄的腳尖一點點往下滑,她徹底感受到了絕望。
“知州大人且慢。”
眼見就要掉下去時,高臺上下傳來了同樣的聲音。
“恩?”
潘成棟向后看去,發(fā)聲之人竟是他怎么都沒想到的胡家姑娘。太過驚訝下,他下意識地伸手,抓起了搖搖欲墜的沈墨慈。
“你要救她?可她幾次三番陷害你。”
阿瑤看向旁邊的玄衣少年,他正一臉鄙視地看著她。察覺到她的目光,他更是毫不掩飾擺出三個口型:呆、笨、傻!
不僅是他,高臺上下所有人都不解地看向她。要說現(xiàn)場誰最該恨沈家姑娘,非胡家姑娘莫屬。怎么到頭來別人都沒做聲,反倒是她先開口。
“上天有好生之德。不光上天,其實大夏王法也有,無故傷人性命是要進大牢的。阿爹常說知州大人為官清廉,是一心為民的好官。為了一個沈墨慈把自己賠進去,不值得。”
聽到第一句時,所有人都在想,胡家姑娘真是善良。沒想到她話鋒一轉(zhuǎn),說出這樣一番話,這可真是……
“胡家姑娘還真是為人直率!”
沒錯,就是直率!循著聲音向后看,在流水席后方緊鄰碼頭之處,眾人看到了個怎么都想不到的身影。
(https://www.dzxsw.cc/book/50513/2759757.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ǎng):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wǎng)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