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拜師風波
回府途中,看著對玄衣公子贊不絕口的娘,阿瑤無奈地將頭瞥向窗外。
時值正午,晉江兩岸來時緊閉的商鋪皆已開門迎客,江面上幾只烏篷船劃過,江岸邊三兩成堆地蹲著淘米洗菜的中年婦人。
風吹來,耳邊傳來婦人的議論聲:“沈家姑娘……”
馬車繼續上前,后面的聲音聽不太真切。阿瑤蹙眉,自打空海大師講學之事后,城中關于沈墨慈的傳言就沒再斷過。尤其當宋欽文被胡家趕出,犯了宵禁被抓后,傳言更是坐實。
尋常市井百姓提及二人時,總要帶上“肚兜”、“私會”等香艷的字眼,語氣或曖昧或鄙夷,但無論如何都不會像方才的婦人那般帶著欽佩和艷羨。
有古怪!
繃緊嘴唇,阿瑤敲下車門,“青霜。”
“姑娘有何吩咐。”
“你且下車,打問下沈墨慈出了何事。”
青霜應聲退下,喋喋不休的宋氏也停下,略帶尷尬和緊張地看向女兒,“阿瑤,可是出了什么要緊的事?”
雖對宋家兄妹寬容,但對八竿子打不著的沈墨慈,宋氏可沒什么度量。奶娘之事爆發后,她借合賬之機梳理后院下人,還真發現不少外面埋進來的釘子。嚴加拷問后有人耐不住招供,就著他們所說線索順藤摸瓜,背后正是沈家。
因她身體不好,多年來對后院疏于管理,本已料到可能不會太干凈。可她沒想到會不干凈至此,整個后宅烏煙瘴氣,尤其是阿瑤身邊,除去老爺派去的人,其余多是經奶娘之手安□□來的細作。
“應該是沈家,至于是何事得等青霜回來才能知道。”
說話功夫馬車已經停在胡家門口,進了大門剛過影白墻,就見一身寬松綢衫的胡九齡抓耳撓腮,在墻后原地轉圈圈。
“阿爹怎么沒去鋪子?”以往這個時辰,阿爹應該正在鋪子內巡視,這是他多年來養成的習慣。
站在旁邊的官家胡貴開口,“姑娘有所不知,您與夫人前腳出門,老爺后腳便趕了出去。可在綢緞鋪,他聽人說……”
“胡貴!”
出聲打住胡貴,再次面對阿瑤時,胡九齡換上了張慈父臉,“沒什么大事就先回來了。阿瑤清早去進香,這會應該餓了,先進屋歇會再吃飯。”
隨著阿爹進了廳堂,下人端水上來。就著水盆洗洗臉,順便把阿爹的手捉過來放進去洗洗。洗干凈后拿起布巾擦手時,阿瑤見到門外神色焦急的青霜。
“阿爹,是不是沈家那邊……”
胡九齡一愣,他知道有些事早晚瞞不過女兒,可那顆慈父心腸,總想著能拖一會是一會,最好拖到風平浪靜后當個笑話講給她聽。
“沒多大的事,阿瑤不必往心里去。對了,宋家還回來一部分首飾……”
“女兒不缺首飾,”阿瑤撇嘴,“阿爹還想瞞我,剛才回來的路上到處都有人議論此事,我已經全聽說了。”
“什么!”胡九齡急了,甩甩手上水珠連聲安慰,“阿瑤莫要聽那些人胡言亂語,什么墨大儒意欲收沈家姑娘為徒,根本就是假的。沈家還派人出來阻止流言,假惺惺,明明是他們自己放出去的流言,這種賊喊捉賊的事沈金山可沒少干。”
“原來是這么回事。”心里早有防備,這會阿瑤倒沒怎么驚訝。
胡九齡忙打住,可為時已晚,該說的都已經說出去。他只能以手掩面,假意做悲泣狀。
“阿瑤怎么能詐爹爹?”
“女兒只聽江邊洗菜的婦人說了個頭,馬車走得太快沒聽清后面的,便叫青霜下車前去探聽。如今她正在門外,不如叫她進來說說?”
青霜打聽到的內容與胡九齡知道的差不多,不過后者是在自家綢緞莊問的,店中伙計匯報時總要有所取舍,前者問的市井百姓可就沒什么顧忌。
“現在大家都在傳,連墨大儒都欣賞沈家姑娘才學,破格收她為徒,沈家姑娘品性肯定無可指摘。書院中之事,定是……”說到這她有些遲疑地看向阿瑤,神色間有些憐憫。
“是我嫉妒,故而有意誣陷。”
“姑娘怎么知道?”青霜難掩驚訝。
“豈有此理,”胡九齡氣得胸膛上涌,“為父這便派人……”
“阿爹這樣豈不正如了沈家意?”阿瑤遞給他一杯茶水,“先由著他們說,女兒自有辦法。”
說完她踮起腳,胡九齡也配合地歪歪身子,摸著扳指聽她在耳邊小聲說著,聽完眼前一亮。
“當真有此事?”
“當然,初聽此事時女兒還嚇了一跳,咱們胡家就我一個,可不能絞了頭發做姑子去。”阿瑤無奈地搓搓手,“后來我才想到,佛家還有俗家弟子。得虧大師寬仁,沒與我一般計較,還允許我回家與阿爹商議。”
胡九齡罕見地沒夸女兒,而是感慨道:“大師品行高潔,果然非尋常人所比。為父這便準備香果束脩,入山寺拜訪。”
“阿爹,還是等過幾天。”
“阿瑤是說?”
“就如阿爹想得那般,待他們得意忘形松懈之時,出其不意給出一拳。”
父女倆三言兩語商議好后,恰逢宋氏洗漱好從后面出來。一溜丫鬟端著精致的菜肴上桌,圍著飯桌胡府三人和樂融融。
一家三口吃得不亦樂乎之時,沈墨慈正馬不停蹄地四處跑。她先是命心腹往平王所居別莊送了一份密報,其中詳細記錄了半個月來定北侯暗查青城各大綢緞莊的種種舉動。
歸程整理密報的同時,她無意中看到馬車中墨跡未干的簇新講義,當日宋欽文提過,礙于情面他將舊的借給了表妹。塵封已久的記憶無意中浮出,她記起剛得知方程之時,曾興奮地與宋欽文分享過。而當日他對方程與算籌的見解,與今晨華首寺后山佛塔前阿瑤所講一模一樣。
真相大白。
沒想到她苦心籌謀許久的計劃,卻在最總要的一環,因此事而功虧一簣。這種滋味簡直比被阿瑤駁倒的時還要難受,一瞬間沈墨慈五內俱焚。
但這股恨意沒持續多久,她深知恨解決不了任何問題。既然宋家兄妹壞她好事,那這個窟窿就得由他們負責填補。
在別莊傳來肯定消息后,她命街頭巷尾散布消息的下人改口風,從極力遮掩改為她不愿借此事出風頭。而后她約宋欽蓉在首飾鋪子見面,試圖說動她將胡瑤所贈首飾全部還回去。宋欽蓉本就不是什么難對付的人,眼皮子淺又貪婪,三言兩語便被她說服。在她順手送支釵環后,她更是一副恨不得以死相報的感激模樣。
安排好此事后她便回府,安心準備起了衣裳首飾。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宋欽蓉向來敬佩阿慈,幾年下來幾乎到了盲從的地步。從首飾鋪子回去后,她便進了后院,將阿慈的話幾乎是原封不動地說給楊氏聽。
“先不說胡家施舍的態度,娘,再過半個月哥哥便要鄉試,難道您要他背著這樣的名聲下場?就算哥哥不計較,萬一胡家再借此生事,到時主持鄉試的官員會如何看待他?“
兒子是楊氏的命根子。她的兒子是文曲星下凡,將來注定要當大官的,可不能為這點小事壞了前程。
“是得還回去,阿蓉,咱們不貪那點,等日后你哥哥做了大官,缺不了你這點東西。”
阿娘最看重的果然還是哥哥,一說她就答應了。宋欽蓉心下頗不是滋味,但更讓她難受的是阿瑤。兄長是男兒,在家比她受重視理所應當,阿瑤跟他一樣是姑娘,憑什么兩人差那么多,從小到大她就要撿她不用的。
阿慈仁善,提議她悄悄還回去,可她卻咽不下那口氣。
“娘,是胡家先對不起我們。城內官兵查宵禁向來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抓也是抓乞丐醉漢。哪有那么巧,我們前腳剛被趕出胡家,后腳就被人抓進大牢。”
想起在牢里渡過的一夜,楊氏心頭也升起怨恨。
“阿蓉是想?”
“胡家不給咱們留臉面,咱們又何必再顧親戚情面。娘,首飾咱們還,不過要光明正大的還,免得日后胡家拿此說事。”
“可你爹不會答應,他一直要我們念著姑母的好。”楊氏還是有些怵夫婿。
“春蠶正是結繭的時候,阿爹這幾日都在鄉下。等他知道了木已成舟,總不至于拿哥哥前程去給胡家賠罪?”
燭光亮起,江南略顯潮濕的夜里,楊氏緩緩點頭。
同樣的夜色中,有關墨大儒欲收沈家姑娘為徒的消息隨著夜幕的鋪開,蔓延至青城的大街小巷。
從早慧到課業優異不輸男兒,再到幫沈老爺打理生意、每年臘八在晉江沿岸支棚施粥,十余年來沈墨慈一直是備受青城百姓矚目的姑娘。她聰慧、干練、仁善、溫柔,在城內聲望極高。
直到一旬前傳出東林書院肚兜之事,此事擱尋常姑娘身上也不算什么,但放沈墨慈身上,就如無暇的白璧中突然染上雜質。越是難以接受,青城百姓反應越發激烈。
一方面他們有些幸災樂禍,哪有那般完美的人,果然是裝模作樣。但更多的時候他們則是心存疑惑,那可是沈墨慈!
墨大儒收徒之事爆出,不少人心里松一口氣,他們就知道那個溫柔善良的沈家姑娘不會是這等人。起初他們還心存疑惑,沈家下人的曖昧態度更是讓疑惑再次升級。直到他們連番追問下,黃昏時分終于有扛不住的下人松了口,說是自家姑娘不想借墨大儒之名炒作。
多謙虛的人,這才是他們熟悉的沈家姑娘。
至清晨,墨大儒所居驛站傳出驛站確認此事后,前陣的幸災樂禍徹底轉化為愧疚。沒有人注意到整個過程中墨大儒壓根沒說一句話、沒寫一個字,甚至都沒用自家下人,連拜師消息都是由驛卒代傳,他們只知道墨大儒收的徒弟肯定品行高潔,是他們誤會了沈姑娘。
“都怪胡家。”
“胡家那個嬌蠻的守灶女肯定是嫉妒沈姑娘,有意陷害。”
街頭巷尾傳出這樣的聲音,心下悔恨之人終于找到借口。他們并非有意,而是被惡毒的胡家姑娘誤導了。
激憤之下說什么的都有,沒多久關于胡家姑娘的謠言四起,有人說她面如夜叉、有人說她揮霍無度,連奶娘之事都被拿出來再次改編,成為任勞任怨的積年老仆被喜怒不定的千金小姐苛責,關柴房毒打后殞命。
僅僅過了一夜,阿瑤名聲變得臭不可聞。
而讓整個事件達到頂峰的,卻是胡家親家——宋家的宗婦楊氏帶著親女,神色不憤地捧著滿匣子金銀釵環招搖過市。
母女倆沿著晉江邊一路走來,時值正午,街上人來人往,等他們走到胡家門口時,身后已經尾隨了一群人。
(https://www.dzxsw.cc/book/50513/2759745.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