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殺秦王朱樉!削藩?
朱允熥身體微微僵了一下。
老朱繼續道:“咱年齡大了,老病不堪,也無力處理朝政。”
“以后朝廷的事,就都交給你了。”
“咱知道你是一個極有主見的人,必定要大刀闊斧進行一些變革。”
“今日讓你來此,就是為了你談談這些事。”
“順便再告訴你一些為君之道。”
“以后大明就交到你手里了,咱安心怡養天年。”
朱允熥輕輕喊了一聲:“皇爺爺!”
他想要說些什么,但一時之間,卻只覺心中有千言萬語,又不知從何處開始說起。
老朱言語間,竟有一點交待遺言的意味。
“咱這身體,每況愈下,說不定哪天就一睡不醒了。”
“可咱現在又放心不下。”
“你的那些叔叔們,就沒有幾個真正安分守己的。”
“咱原本想著,讓他們守衛大明的江山,守好邊境,將來的繼位者,就能有一個安穩的天下。”
“可若諸王都不安分,又該如何呢?”
兒子們的事情,始終是老朱最關心的。
盡管當了皇帝,但他還是最樸素的小農民思想。
希望兒子們都能過得好好的,子孫后代共享榮華富貴。
齊心協力,保大明江山千秋萬代。
只可惜,想法很美好,現實卻很殘酷。
兒孫哪里會如他想的那般行事呢?
兄弟鬩于墻,才是常態。
朱允熥笑道:“諸王畢竟都是我的叔叔,咱們是一家人。”
“對待他們,要盡量用德行去感化。”
“其次,便是要以“禮”服人。”
“若是他們仍桀驁不馴,便削減他們的封地。”
“再不聽朝廷的命令,則將王府的官員都重新置換,以此挾制諸王,迫使諸王不得不從。”
“如果諸王連這個也抗拒的話,那朝廷就只能舉兵討伐了。”
朱元璋摸了摸胡須,笑道:“你這法子不錯,也只能是如此了。”
他頓了頓,又道:“秦王先指使人行刺你,又栽贓陷害你的事,你準備如何處理?”
“他畢竟是我的二叔,此事……”朱允熥的話還沒有說完,便被老朱打斷。
“糊涂!”老朱板著臉訓道:“你將他當二叔,他可沒有將你當親侄子。”
“去年,他在封地犯了事,咱將他提到京中責問,本來就想狠狠懲罰他。”
“是你爹爹多次為他求情,咱才放過他。”
“你爹爹難道對他還不好嗎?”
“他心里但凡有半分感激之情,有半分兄弟情誼,也不該如此待你。”
老朱越說越怒。
“你被行刺的當日,咱就懷疑是他干的。”
“咱便找了一個借口,狠狠打了他一頓。”
“是什么原因被打,他自己心里也清楚很好。”
“原以為他會迷途知返,痛改前非,那也就算了。”
“可他又做了什么?”
老朱劇烈喘氣:“他不僅沒有絲毫悔改之意,還自作聰明的繼續指使聶渙兒來污告你,陷害你。”
“這是何其歹毒的心腸!”
“不能就這樣放過他。”
老朱閉上了眼睛,神情中有痛苦,更有絕決。
“從小到大,他做了多少錯事?”
“咱又責罰了他多少次?”
“怎么就教不好他呢?”
“朽木不可雕也,朽木不可雕也!”
老朱渾身顫抖不已。
“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若是咱的那些兒子,都以為可以仗著自己的身份,便能為所欲為,甚至一而再的行刺儲君,仍不受到懲罰,則大明朝將永無寧日。”
“咱再是不舍,再是痛心,也只能殺雞儆猴。”
“咱不能再留他了!”
朱允熥怔了怔。
倒是沒有想到,老朱竟下了這樣的決定。
真要殺子?
而且還是殺他與馬皇后所生的兒子?
要知道,以老朱深入骨髓的老農民護犢子的思想,做到這一步,難于登天!
朱允熥根本沒有指望過。
在他看來,要對諸王動手,只能是等老朱死后。
要不然,就是像對付朱允炆那般,關起來禁閉。
至多如此了。
殺是不可能殺的。
老朱不會允許任何人殺他的兒子。
萬萬沒想到,老朱竟然真準備殺秦王。
恐怕,這才是他剛才失聲痛哭的真正原因。
此時,老朱又喃喃道:“咱不只他一個兒子,咱只有殺他,才能救其他的兒子。”
朱允熥瞬間明白過來了。
若不為后來者戒,則其他諸王仍會繼續陰謀行事。
比如說晉王。
此事本來就是他在背后推波助瀾。
他才是真正的兇手。
當然,秦王也并不冤枉。
畢竟,秦王做的事情,都是他自己主動為之,并不是受晉王逼迫。
晉王只是在謀算上,更勝秦王一籌。
老朱沒有揭穿,保下了晉王。
但又不必須給晉王,給其他諸王一個嚴厲的警告。
秦王就非要犧牲不可了!
老朱不舍得秦王死,但他更怕諸王心無懼念,行事毫無禁忌,最后朱允熥忍無可忍,只能揮起屠刀。
到那時候,死的就不是一個秦王了。
特別是在自己死后。
無人管教的諸王,與后來的皇帝,會如何相處呢?
朱允熥輕聲問道:“皇爺爺打算如何處置二叔呢?”
“家丑不可外揚!”老朱沉聲道:“處理他不能以行刺你,污陷你的罪名。”
“不能太損皇室的聲譽和威名。”
“但又要使其他諸王都心知肚明,能引以為戒。”
他似乎早就已經想好了法子。
“秦王素來殘暴不仁,作惡多端。”
“對王府中的下人,都經常虐待,甚至以折磨下人為樂。”
“不曉人事,蠢如禽獸!”
“就讓他死在小人手里吧。”
老朱轉而望向朱允熥:
“這對于諸王來說,也是一種威懾!”
“讓他們都知道,日后要夾起尾巴做人。”
“這件事,你來辦。”
“記著,要不動聲色,不露痕跡。”
朱允熥怔了怔。
完全沒有想到,繞了一大圈,老朱竟然會讓他去殺秦王。
但轉瞬間又明白過來。
秦王先是安排樸家的人行刺他,接著又讓聶渙兒在皇帝面前指控他。
連續兩次,都是要置他于死地。
若說自己對秦王完全沒有任何怨氣,恐怕老朱也一點都不會相信。
故而,老朱將秦王交給他處理,讓他親手去報仇。
這是老朱對他不追究晉王之罪的一種補償。
在老朱看來,這至少可以讓朱允熥心中的火氣宣泄一大半。
另一方面,這又是老朱對他能力的考核。
秦王朱樉都能安排刺客來行刺他,那他呢?
在不動用朝廷公權力,不公開降罪的情況下,他能神不知鬼不覺的收拾一個藩王嗎?
如果可以做到,則說明他手段高明,能不費一兵一卒,就置一名藩王于死地。
其他諸王,也會因此而害怕,不敢再肆意行事。
在史書的記載里面,秦王朱樉將會是死于王府下人的手中。
不會記載他做過暗中謀殺侄子的事。
但又要讓諸王都心知肚明,秦王朱樉是因何而死,從此心生敬畏。
“是!”朱允熥點了點頭,道:“皇爺爺,孫兒知道了。孫兒會辦好的。”
他忽然想起,歷史上的秦王朱樉,似乎就是死在府中下人的手里面。
莫非實際上就是老朱的出手不成?
還真有可能是如此。
要不然,堂堂秦王,又怎會如此輕易死于幾名婦人之手呢?
只不過,老朱十分巧妙的遮掩了此事。
后世之人,自然就無從得知其中的隱情了。
兜兜轉轉了一大圈,秦王的命運還是如此。
這是歷史的慣性使然嗎?
老朱又沉吟道:“蠢蠢欲動的,不止他一個。”
“其他諸王,咱也要好好敲打敲打。”
他凝眉思索了半晌,又道:“咱當初分封藩王的時候,就有很多人反對。”
“就連劉伯溫也不贊成。”
“直到今日,朝中仍不斷有人提議要削藩,你對此怎么看?”
事實上,當初朝中大臣對于老朱大肆分封藩王,就沒有什么人贊成。
藩王的隱患,大臣們都心知肚明。
只不過,老朱一意孤行,甚至不惜連殺了幾個公開強烈反對分封的大臣,才令所有人都三緘其口。
連原本極力反對的劉伯溫,后來也變成了冷眼旁觀。
大臣們現在仍然認為,若是老朱駕崩,新君繼位,削藩是必然之事。
這也沒錯。
無論誰都皇帝,都不可能容許藩王的勢力繼續坐大。
但老朱此時問起,卻令朱允熥心中驟然警覺起來。
這次與老朱的談話,可能是他被立為儲君之前的最后一次。
他與老朱雖是爺孫,但老朱對他的了解,實則并不多。
一直到朱允熥站出來爭儲君之位,才真正進入老朱的視野。
此前的原身,在老朱眼里,恐怕比透明人也好不到哪里去。
眼下的老朱自然更希望深入了解他。
略一思索,朱允熥開口道:“藩王對穩定大明邊疆,作用極大。”
“縱使是要削藩,也不必急于一時。”
“不過,皇爺爺,咱大明的宗室分封制度,有極大的問題,恐怕非改不可。”
他有意避重就輕,避開藩王的問題,而只談宗室制度。
這一方面是順應老朱的脾氣秉性。
另一方面嘛,在朱允熥看來,什么手握重兵的藩王,對他來說,根本構不成任何威脅。
他眼下的目標,是要帶領大明進行工業化。
大明制造局正在源源不斷的制造新的工業品。
燧發槍的生產線已經在建設之中,很快便會大批量裝備軍隊。
在手持槍支,裝備新的大炮的新軍面前,藩王的軍隊,又算得了什么呢?
故而,朱允熥對于削藩,一點都不急。
反而是宗室制度,一旦形成,就很難改動。
那么多的宗室弟子,將來必然會成為嚴重拖累朝廷的累贅。
大明朝根本養不起那么多的宗室。
趁著老朱還在世,將宗室制度扭轉過來,不失為明智之舉。
何況,藩王制度本身就是宗室制度的一部分。
改變宗室之制,或許就能連藩王的問題,也一并解決了。
“宗室制度?”老朱疑惑道。
“對!”朱允熥道:“皇爺爺,孫兒翻閱過史書記載,兩漢傳承四百余年,到東漢末年,宗室人口約有二十余萬人。”
他沒有去分析什么,而是直接拿漢室舉例。
“什么?宗室人口二十余萬?”
老朱臉色大變,脫口失聲!
……
(https://www.dzxsw.cc/book/50244857/21033835.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