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 老朱的好勝心!被瞞住的隱情!
金陵城外。
接待老朱的酒樓里,趙瑞一大早就來到了門口。
昨晚,他將老朱來大明制造局參觀的消息上報之后,很快便接到了太孫殿下的命令。
一定要多帶皇帝陛下了解大明制造局的成就,更重要是,要想方設法讓皇帝陛下在城外呆上三天再進城。
為此,接到命令的趙瑞,徹夜未眠。
皇帝陛下的走與留,哪里是他能決定的呢?
他趙瑞就算有一萬個腦袋,也不敢去攔皇帝陛下啊。
然而,太孫殿下的命令,趙瑞同樣不敢不聽。
怎么辦?
可將他愁壞了。
故而,一大早,趙瑞就來到了酒樓。
老朱沒有睡懶覺的習慣,同樣起來得很早。
待他出來之后,趙瑞當即上前道:“朱先生,昨日所參觀之地,不過是制造局的冰山一角。”
“朱先生若是有興趣,不妨在此多盤桓幾日,讓我等帶朱先生再好生參觀。”
老朱略一沉吟。
那朱孫的能力本事,還在自己最初預估之上。
自己對大明制造局缺少了解,在這方面便差了朱孫一大截。
經濟運行之理,果然比自己想的要復雜。
可身為大明皇帝,怎么能示弱于人呢?
老朱心中起了爭強好勝之心。
反正已經到了金陵城旁,回去也不急著這一日兩日,多了解一下大明制造局的情況也是好事。
而今的大明制造局,實在太大,比原來的金陵城,占地面積還要更大。
他一天能觀看地方,委實有限。
要更深入了解,還要與工匠,技術人員交談了解。
沒有幾日的時間,恐怕是不行。
思索片刻后,便點頭道:“也好,咱對制造局也頗感好奇,便在這里參觀三日,再進金陵城吧。”
此言一出,趙瑞頓時心花怒放。
原以為將皇帝陛下留在城外三日的任務是千難萬難,沒想到,事情竟然發展得如此順利。
當下喜出望外,立即便拿出制造局的地圖,向老朱介紹起接下來三日的安排。
……
金陵城內。
朱允熥順著楊榮所指的地方望去。
只見那里人群一陣騷動。
原本流動的人潮紛紛駐足。
朱允熥不由得有些奇怪,問道:“那兒發生了什么?”
楊榮摸了摸胡須,笑道:“太孫殿下飽讀詩書,乃是大明無人能及的詩才,想必曾熟讀過樂府的詩歌《陌上桑》吧?”
朱允熥神色微微一滯。
腦海中立時浮現前世課本教材中的內容。
“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
……
古代文人騷客用來描述絕色女子的名詩名篇名句不計其數。
如“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如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之類的成語。
再或者是“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髣髴兮若輕云之蔽月,飄飖兮若流風之回雪”等用來形容女神之類的華麗詩章。
但比較而言,似乎都不如羅敷篇給人的印象那么深刻。
不待朱允熥開口詢問,楊榮又接著道:“最近這段時間,咱們大明,也出現了一位‘一顧傾人城,再笑傾人國’的絕色‘羅敷’。”
“她每日都會來集市里賣飾品,雖出身貧寒,穿著樸素,卻天生麗質,引來無數人的注目,甚至很是引起了一番轟動。”
朱允熥不由得深深望了楊榮一眼。
“所以,你帶我來這西市,就是沖著她來的?”
他之前就很奇怪。
金陵城如此之大,觀察城中動靜的高塔,也有一百二十座之多。
為何楊榮卻偏挑中了這一座。
此際才明白過來。
楊榮哈哈一笑,道:“世間女子,大多都是一些庸脂俗粉,若是漫無目的等待尋找,別說太孫殿下在這里看上一日,就是十日百日,也未必能挑到一個中意的。”
“除非太孫殿下令人去選美,或許能選出來。”
“不過,卑職估摸著太孫殿下也不愿那般去擾民,勞師動眾,招惹罵名。”
“這市井之中,流言傳得極快。”
“但既有盛名,想必便有其不凡之處。”
“不過,好與不好,還是要太孫殿下去見一見才知道。”
朱允熥向著下方望了望,又湊到望遠鏡上面去看。
很不巧的是,那女子所在的位置,剛好被房子遮住了,根本便看不到。
只能看到旁邊路人的目光,隱約都望向了那里。
楊榮雖然知曉對方會到這一帶來賣飾品,但她并沒有門店,位置不固定,自然無法預測具體的所在。
他原來是希望太孫殿下在高塔上自己看到。
但事情哪來那般盡如人意。
朱允熥笑問道:“聽你的意思,此事在金陵城,還頗為轟動?本宮怎么沒聽人說過呢。”
楊榮哈哈一笑,道:“金陵城的百姓,平日里沒事最愛嚼舌根子,聊一些家長里短。這種事情,傳得極快。”
“但也都是一陣風的事。”
“此女子并非官宦人家出身,與朝堂可以說是毫無關系。”
“太孫殿下萬金之軀,身份何等尊貴?”
“下面的人,又怎么會將如此無聊的市井流言,稟報給太孫殿下聽呢。”
朱允熥微微一怔。
不得不說,還真是這么一個道理。
雖然探聽司每天都會將金陵城,乃至全國各地發生的大大小小事情,盡皆詳細匯報。
但所稟報的事,哪怕是一件極小的事,也都是精挑細選出來,與朝堂上的官員,再或者是國家的政策,多多少少都有些聯系。
比如說,朱允熥要將糧食價格穩定在低價位。
探聽司就會將各糧倉的情況,售賣,百姓們對糧價的感受,評價等情況,都一一上報。
或許還會講一件發生在尋常百姓,張三或者李四家中的小事。
但這件事,又一定是和糧食價格相關的。
表面上看起來,探聽司是事無巨細,盡皆稟報。
實際上,也不過是以小見大,通過百姓和官員的日常生活,來反映朝廷國策對國計民生的影響。
再或者是重要官員的動態。
而完全無關的事情,則不會上報。
探聽司這樣做,當然也不能說是錯的。
畢竟,探聽民間情報的目的,就是幫助他掌握民間的動向,了解國策落地實施后,對百姓生活的影響,以及發現百姓的難處,官員的動向等等。
總歸是國家政事,不是幫他去探聽民間八卦的。
偏偏美貌少女引發京城流言,與國家大政方針,百姓生活得好不好,官員是否勤政……等等,都扯不上任何關系。
探聽司當然會將這種無聊的流言八卦,排除在上報給太孫殿下的情報之外。
至于朝臣的奏章,那就更不可能了。
若有哪個朝臣,在奏章中說,金陵城的西市上來了一個賣飾品的美女,長得很好看,引發百姓圍觀云云……豈不說太孫殿下看了奏章觀感如何,恐怕朝臣們知道了,都要痛罵上奏之人是“奸侫”之臣,正事不做,竟做出這種惹人恥笑之事。
上奏的人,都要被文人們罵死!
如果朱允熥下令大范圍選美,或許還會有大臣為了討好他而上這樣的奏章。
但朱允熥從來沒有提及過,肯定也不會有臣子在沒有上意的情況下,主動去找罵,自絕前程。
奏章一上,上位者為了自己的名聲,弄不好直接下令將上奏章的官員直接打死。
與朝廷大局相比,與千秋萬載的名聲相比,區區一個女人,即使是長得再好看,也根本算不了什么。
愛江山更愛美人,只不過是文人騷客的浪漫語句描述,以及戀愛腦的幻想罷了。
真要拿江山和美人來做選擇,即使是好色如命的唐玄宗李隆基,也毫不猶豫的選擇了殺掉楊玉環。
朱允熥和楊榮一起下塔樓。
朱允熥又好奇問道:“既然此女如此絕色,引起這般大的轟動,難道就沒有豪紳想要納娶嗎?”
“自然是有的。”楊榮道:“聽說這幾日,前去她家說媒的人,已經快將女子家的門檻都踏爛了。”
“不過,金陵城畢竟是天子腳下,再加上太孫殿下執政以來,政通人和,政令上通下達,又有郵傳部可以舉報不法,有都察院巡視監督,即令是最有權勢之人,也不敢隨意亂來。”
“故而才保得她一時平安。”
“但這終究不是長久之策。”
“她出身普通,并非豪門之女,又有此等傾國傾城之色,就如同一個三歲小兒抱金盆招搖過市。”
“朝廷的律法再嚴,也難以擋住覦覷她的人心。”
“此時還沒有下手,只是大家還都有些顧忌罷了。”
“時日一長,自然會有膽大之人出手。”
“太孫殿下若不保護她,恐怕她很難落得一個好下場。”
“自古紅顏薄命,便是如此。”
朱允熥微微皺眉。
他以前很是不理解這種為一個女人爭來爭去的事。
畢竟,對于豪門而言,女人并不值錢。
想要什么樣的女人沒有?
何必為此爭奪不休,甚至搞得惹禍上身呢?
如今才終于明白了。
還真是因為沒有,因為稀缺。
由于生活水平的限制,生活的催殘,這個世界絕大多數人,都沒有得到很好的保養。
說白了,就是即使女子天生的底子不錯,也大多都在成長的過程,被毀掉了。
比如牙齡長得不齊,又不能去正齒,甚至受牙齒的影響,原本十分好看的臉蛋,長著長著,便長歪了。
比如說要干農活,風吹日曬,小小年紀便肌膚黝黑且粗糙,好好的五官,配上一塌糊涂的肌膚,美女都變成了丑女。
能不受催殘的,也就是極少數的家庭條件極其優越的大家閨秀了。
可這樣的人,占比才多少呢?
絕色美女也是需要一定的人口基數才能誕生的。
何況,真是大家閨秀,有家族的保護,也輪不到豪門弟子用下三檻的手段來搶。
剩下的,家境普通,又能扛住生活摧殘,那就是真正天生麗質且天賦異稟之人了。
這樣的人,注定只是極少數中的極少數。
后世因為大家生活水平都不錯,不會被摧殘毀去原本的天生麗質,并且還有美容護膚品,化妝品,以及各種科技狠活的加成。
只要是一名年輕女子,自身不懶,愿意化妝打扮,起碼都不會有多丑,超碼能看得過去。
如果本身的底子還算可以,再打扮打扮,就是美女了。
故而,后世的美女,并不少見,更不稀缺。
而且,人與人之間的顏值,至少表面上看過去,也拉不開多大的差距。
這一世在大明,沒有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給外貌添色。
純拼天賦,顏值差距就拉得非常大了。
美貌也成為了一種遠比后世稀缺得多的資源。
這才是那些豪門二代,不惜用種種不法手段,爭搶美女的關鍵。
要是有足夠的美女資源,隨便都能弄到手,誰又愿意去用不法手段呢?
二代們也不是傻子,不會故意給自己和自己的家族找麻煩。
當然,楊榮說少女很難自保,不見得會落一下好下場,實際上是另有所指。
那便是權勢與年齡的不匹配。
能被年輕且走正途的二代們看上,需要極好的運氣。
就怕看上她的,并不是年輕人,而年老又握有權勢之人。
美色既然是罕見的資源,下場參與爭奪“資源”的人,就不僅僅只有年輕人。
他們所用的手段,或許不會那般直接,但絕對是更有效,更令人難以抗拒的。
再或者如薛藩那樣的無賴二代。
朱允熥又問道:“為何此女以前名聲不顯?如今卻突然引來這么多人關注呢?”
他心中想著,莫不是這個時代的人,也知道了怎么“炒作”?
此女女便是在用“炒作”的手段,博出名,以求嫁得一個好人家?
這倒也不算什么錯。
畢竟,人往高處走。
女子不想能嫁一個好人家呢?
但這般作派,就有點引朱允熥不快了。
不過,這畢竟只是他的猜測,未必是事實。
楊榮笑道:“從前她居住在農村鄉下,只有村里人見過,自然名聲不顯。”
“太孫殿下擴建大明制造局的工廠,征用了大量的土地,以前的村民,也轉為了市民。”
“聽聞她原來家境尚可,雖不是大富大貴之家,但自幼極受父母寵愛,故而亦不大出門。”
“只是前幾個月,她父母先后離世,家里僅有哥嫂和少女自己,她才出來拋頭露面。”
“而今靠從大明制造局的工廠,進一些女子用的飾品,出來售賣,以此謀生。”
“這些都是市井謠言,是真是假,亦難分辨。”
“太孫殿下呆會見了他,一查便知。”
說話間,兩人已到了塔樓下面。
旋即坐上馬車,直奔少女所在的地方。
……
(https://www.dzxsw.cc/book/50244857/21033707.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