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六章 德國對美宣戰
日本對美國駐扎在珍珠港的太平洋艦隊發動突然襲擊,使柏林和華盛頓兩邊都猝不及防——盡管希特勒曾對日本許下口頭諾言:德國將參加日本對美國的戰爭,里賓特洛甫也曾對日本駐柏林的大島大使作過保證。
但是這種保證是沒有簽字的,日本方面也絲毫沒有向德國人透露過一點關于襲擊珍珠港的風聲,這會讓希特勒惱火。。
希特勒這會正在為了重行整頓在俄國戰場上打得精疲力竭的將領和圍困中的部隊,忙得是不可開交——他到底會如何面對目前的復雜情況?!
當從美國廣播收聽到偷襲珍珠港的消息時,柏林已入夜了:帝國外交部新聞司打電話給里賓特洛甫,把這個震撼世界的新聞告訴他——里賓特洛甫起初還不相信,大發脾氣的同時還說:“很可能是敵人耍的宣傳花招”!
“天亮以前不許吵醒我!”
里賓特洛甫一直認為日本可能要進攻新加坡或香港,但他從不認為日本會進攻美國——第三帝國的外交部長心里很明白:進攻美國無論對于日本還是德國,都是十分不利的!
希特勒這會正在狼穴,一頓大發雷霆之后連夜趕回柏林,第二天上午11點鐘到達。
按照德意日三國條約的條款,面臨目前情況的德國并不一定要對美國宣戰,因為日本顯然是侵略者:三國條約的條文規定德國只有在日本自身受到進攻時,才給予援助。
里賓特洛甫心情不錯,他對日本對美開戰竟然還抱有一絲高興的心態(矛盾的心理)——德國歡迎在對英國的戰爭中得到一個新盟友;
但是如果對美國宣戰,則又意味著德國必須對付一個新敵手:顯然第三帝國的外交部長和元首之間意見有些不同之處。
里賓特洛甫告訴希特勒,根據三國條約的規定,既然發動進攻的是日本,德國就沒有必要正式向美國宣戰。
“如果我們不站在日本方面,”希特勒陰沉著臉說,“從政治上說,條約就不存在了。但這還不是主要的理由。更主要的是,美國已經在向我們的艦只開火,他們在這場戰爭中一直是一個有力的因素,由于他們的行動,他們早已造成戰爭的局面了!”
希特勒認為美國現在要對德國進行戰爭是明擺著的事情,日本人的大膽攻擊行動已經把德國和美國都推到了沒有第二種選擇的境地。
而在遙遠的美國,羅斯福正在向議員們發表他那份宣言:“副總統先生、議長先生、參眾兩院各位議員:
昨天,月7日,——必須永遠記住這個恥辱的日子——美利堅合眾國受到了日本帝國海空軍突然的蓄意的進攻。
美國和日本是和平相處的,根據日本的請求仍在同它的政府和天皇進行會談,以期維護太平洋和平……
不論要用多長時間才能戰勝這次預謀的入侵,美國人民以自己的正義力量一定要贏得絕對的勝利。
敵對行動已經存在。無庸諱言,我國人民、我國領土和我國利益都處于嚴重危險之中。
信賴我們的武裝部隊——依靠我國人民的堅定決心——我們將取得必然的勝利,愿上帝幫助我們!
我要求國會宣布:自月7日星期日日本發動無端的、卑鄙的進攻時起,美國和日本帝國之間已處于戰爭狀態。
羅斯福得到的全場熱烈的掌聲和美國孤立主義的結束。
希特勒能夠預感到,在華盛頓的羅斯福正在等待他的回應——對日本宣戰以后,美國總統正受到各方面的壓力(真不知道是來自國內還是國外,如果是國內,那對于美國的一大部分政客真是種莫大的諷刺!),要他讓國會通過對德國和意大利宣戰的決議。
不過羅斯福決定等等再說:珍珠港的遭到轟炸已解除了美國進行宣戰的一個束縛,現在他手頭掌握的情報使他相信:納粹獨裁者將會解除他的另一個束縛。
羅斯福和華盛頓知道德國對日本開過一張空白支票,不過美國肯定認為:日本人此刻一定正在柏林嚷著要求兌現!
這張支票終于兌現了,在希特勒再度猶豫之后還是兌現了。
12月9日,希特勒回到柏林的當天就下令召集國會開會,但是后來又把會議拖延了兩天,一直到11日才召開。
希特勒已下定了決心,他受夠了羅斯福對他本人和納粹主義的種種攻擊;他不能再忍受美國海軍在大西洋對德國潛水艇的戰爭行動,雷德爾曾為此跟他嘮叨了差不多一年。
希特勒日益仇恨美國和美國人,但他這會顯然低估了美國的潛在力量,又大大過高估計了日本的軍事力量。希特勒真的相信一旦有“世界上最強海軍”的日本在太平洋上收拾了英美之后,便會掉過頭來進攻俄國,幫助他完成征服東方的大業。
希特勒還有一種根深蒂固的威望欲:要由自己首先向美國宣戰!希特勒甚至在12月10日還深怕美國先宣戰!
12月9日,原德國駐美大使狄克霍夫起草了一份關于羅斯福反德活動的長篇清單,方便希特勒在國會演說時使用。
12月11日,希特勒在國會對那些機器人似的議員們發表演說,他指責美國總統為了掩蓋新政的失敗而挑起戰爭。
“只有受到百萬富翁和猶太人支持的這個人(羅斯福)應對第二次世界大戰負責!”
長期以來希特勒對羅斯福積累下來的滿腔郁憤,如今終于一下子迸發成沖天怒火!羅斯福和斯大林一樣,自始至終阻擋著希特勒戰略發展的道路——正當英倫三島遭到沉重打擊而岌岌可危的時候,羅斯福卻對它進行有力的援助;
這個人的海軍又在大西洋中使他屢遭挫折!
“現在請允許我對那個以這個人(羅斯福)為代表的另一半世界明確表示我的態度:正當我國軍隊在冰天雪地中奮戰的時候,這個人卻狡猾地喜歡發表爐邊談話,這個人是這次戰爭中的頭號罪犯……這個稱作總統的人對我進行的侮辱性攻擊,我是不屑理會的。他把我叫做匪徒,實在是無聊透頂!歸根到底,這個字眼,無疑不是在歐洲而是在美洲創造出來的,因為在歐洲這里沒有這種匪徒。再說,我也不是羅斯福所能侮辱得了的,因為我認為他是狂人,和威爾遜一樣的狂人……
他始而煽動戰爭,繼而顛倒是非,再用基督教的偽善外衣把自己可恥地掩蓋起來,然后慢慢地、肯定地把人類引向戰爭,還賭咒發誓請上帝來證明他進攻別人是多么正當。——簡直跟從前共濟會會員慣用的那一套手法一模一樣……
多年以來,德國和意大利雖然受到羅斯福總統的令人無法忍受的挑釁,卻仍一直進行真誠努力,以防止戰爭的擴大并保持與美國的關系,這種努力現在已因此歸于失敗了。羅斯福要把反德情緒煽到戰爭的高峰的動機是什么?!
我深深了解,羅斯福的思想與我的思想有著天壤之別。羅斯福出身富家,他所屬的那個階級在民主國家中有一帆風順的坦途。我只是一個窮人家的孩子,得靠勤勉工作才能打開一條出路。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羅斯福的地位使他只知道戰爭的好處,這種好處是那些在別人流血時大做生意的人所享受的。我只是一個執行命令的普通士兵,戰后復員歸來,自然仍和1914年秋天一樣窮困潦倒。我和千百萬的人共命運,而弗蘭克林-羅斯福則是和所謂“上層的一萬家”的人共命運。戰后,羅斯福做起金融投機的買賣來。他從通貨膨脹中,從別人的不幸中謀利,而我呢?!躺在病院里……
美國總統越來越致力于制造沖突,多少年來這個人只有一個希望:在世界上的某一個地方爆發一場沖突!……
“我們將總是先動手,”希特勒對那些歡呼的議員們說,“我們將總是先下手!”
第三帝國的國會議員們一躍而起,大聲歡呼!帝國元首的話淹沒在一片瘋狂的喧鬧聲中!
沒有多久之后的下午兩點半,里賓特洛甫以極其冷淡的態度接見了美國駐柏林代辦利蘭-毛里斯:他讓毛里斯站著,聽他宣讀德國的宣戰聲明,隨后給他一份抄件,就打發他走了。
德國人先向美國宣戰,符合希特勒的性格。
林俊是在廣播里聽到了納粹電臺的希特勒演講直播,之前他看過羅斯福在國會的演講稿件譯文,“前世”還停過錄音。
這會他正在科別茨的指揮部里,外邊停機坪上的公務機已經整裝待發。
“顯然,同志們,希特勒的演講水平很不錯,就是太瑣碎了些。不過不得不承認,希特勒是一個極其杰出的演說家,比羅斯福要高明的多!”
翻譯直譯了廣播中希特勒的演講,雖然翻譯同志不可能表達出希特勒那種獨有的演講氣勢,但希特勒的聲音能讓林俊切身的感覺到那種咄咄逼人、極具煽動力的語調。
登上飛機舷梯時,古謝夫注意到副統帥的右手在不停的把玩一發步槍子彈,一發AK47使用的中間威力步槍彈。
(未完待續。)
(https://www.dzxsw.cc/book/50169/2640097.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