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堡壘計劃
歷史上德軍為攻克布列斯特要塞動用十二個炮兵分隊、九個火箭炮分隊、多種大口徑的臼炮,空軍還使用了1800公斤的超重型炸彈!德軍步兵損失慘重,但基本屬于輕武器造成的損失,它的其它部隊并未損失多少,只不過拖在了要塞地域。
為什么會這樣?因為到蘇德戰爭爆發時布列斯特要塞的工事重修還沒有完工,許多應該放置重型火力武器的地方仍然是空空蕩蕩。很多守衛要塞的部隊沒有重型武器:防空部隊沒有高射炮,炮兵部隊沒有大炮,士兵們只能使用輕武器和敵人搏斗。
正式因為上述問題林俊不想把要塞的重修工程交給亞歷山大這個蘇維埃大管家,而是直接由白俄羅斯軍區建設。30年前沙皇俄國把布列斯特舊城改建成了俄國第一流的要塞,為了建造要塞,把原來的布列斯特城都搬遷到要塞東面三公里處。雖然要塞里那些青銅大炮還有些堆在倉庫里,但不得不承認這個以磚結構為主體的要塞是個難吭的骨頭,改建中主體工程不需要做大的改進,只不要加進些現代化的元素。
林俊早有準備,為布列斯特要塞帶來了曾經重修塞瓦斯托波爾要塞的工程師和設計師,有這批專家的加入,西線各筑壘地域的建設將如虎添翼。
列寧格勒的軍事檔案館里有沙俄時期重修布列斯特要塞的全套圖紙和照片,工程師和設計師們就是按照它先期搞了個初步的改造方案,現在實地勘查后只要做小幅度的改進,等到來自東方的貨運列車通達布列斯特,工程就可以正式動工。
十八年功夫,波蘭人把西白俄羅斯和西烏克蘭的鐵路基本弄成了1435mm寬度的標準軌,現在蘇維埃的鐵路大軍正在加班加點把這些鐵道整回1524mm寬度,這樣才能用鐵路這條大動脈將解放區同整個蘇維埃緊密聯系在一起。
按照林俊的建議,將來的布列斯特要塞東部將有一條從布列斯特城分出的鐵路支線直通,保證物資與人員運輸的快速便捷。白俄羅斯軍區司令員米哈伊爾-普羅科菲耶維奇-科瓦廖夫昨天還用專線電話給了他一個不錯的消息,方面軍在原有的邊境線波蘭陣地沿線繳獲了點好東西,讓林俊這個裝備部第一副政委決定它們的歸屬問題。
“放到布列斯特要塞怎么樣?”當時林俊就問了司令員的意見。
“那里是新的橋頭堡,這批老家伙在那最好,明斯克用不上,其它部隊來說它也太笨重。鐵道炮兵的同志都說這些玩樣不適合他們的戰術使用,如果不給布列斯特就只能給塞瓦斯頭波爾了。”
“操作的人員怎么辦?”
“波蘭人會教我們怎么用,我從重炮兵部隊里抽調一批人組織一個特別重炮營,使用不是問題。俘虜說炮彈在利沃夫的兵工廠還有一條生產線,但已經停產了一兩年,這個要你同基輔方面溝通一下,盡量把它恢復起來。現在我們只有四百來發炮彈,至少再生產個2000發才能把5個家伙炮管打報廢了。”
“沒問題,我馬上就和費季科協商一下,你那邊也盡量快把特別重炮營組建起來,訓練完畢再用鐵路運到布列斯特,整個要塞的火力布置將以這些個大家伙為核心來配備,沒它們不好弄,再說到了布列斯特就不能輕易試炮了。”
是什么重型裝備要直接向林俊這個總指揮和裝備部的幕后大佬匯報?因為那是型臼炮,奧匈帝國波西米亞地區斯科達工廠一戰時期的杰作,總重八十一點七噸、炮彈重740攻斤,射程15公里的龐然大物!
說是臼炮,卻擁有榴彈炮的射程,炮兵專家告訴林俊它還是一戰時期彈道起伏最大的臼炮,射程內沒什么東西是它轟不著的。波蘭人繼承了奧匈帝國的遺產,把它們用來對付蘇維埃,現在剛好成了林俊用來充實布列斯特要塞防御的鐵拳。
雖然這些380毫米的大家伙射速只能達到5分鐘一發,但只要布列斯特要塞有了它們,德國人的那些“卡爾”、“胖貝莎”如果要轟擊布列斯特要塞,都得先過它們這一關。
昨晚費季科已經讓人將利沃夫的炮彈兵工廠保護起來,到處搜尋兵工廠的工人和技術人員。還好其中有少部分是烏克蘭人,重新恢復生產不是問題,只需要時間。380毫米炮彈的生產還有些麻煩,彈殼和彈頭組件還有個一千多發,就是生產配套玩樣的工廠是在德戰區,如果讓烏拉爾的工廠重新研制需要時間。
林俊認為重新開模代價太大,只建議將利沃夫庫存的炮彈組裝完畢就關閉生產線,2000來發炮彈應該已經能夠喂飽那5個大家伙。蘇聯有性能更好的超大口徑重炮,但每生產一門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能夠把一戰遺留下來的古董廢物利用當然最好。
將要補充給布列斯特要塞的重型裝備數量將十分驚人,除了那5個龐然大物和多個裝備152毫米口徑以下大炮的炮兵單位外,林俊還利用職權,給要塞編制內加了一個擁有毫米加農炮的重炮加強營。BR-17重量達133公斤的炮彈加上29400米的射程,能夠給德軍大部分地面技術兵器部隊造成致命的威脅。
布列斯特地區的最高點就是圣尼古拉大教堂,在這里能夠獲得足夠的縱深視野,是最好的炮兵觀察哨,對面的德國人就沒這個優勢了。更重要的是教堂的鐘樓造的堅固無比,大概幾十年前就是這么考慮的。
BR-17原本是為了對付芬蘭人的卡累利阿地峽工事準備,林俊去年最初定的生產指標并不多,但斯大林在觀看了這種大口徑加農炮的射擊表演后心情大悅,下令加速生產,不然林俊手頭也拿不出如此多的BR-17。
蘇維埃已經將國家體制進入半戰爭狀態,現在林俊是要什么有什么。布列斯特要塞附近的環境不適合守衛一方使用大規模的裝甲部隊,不然林俊說不定還會給這個夢幻般的要塞配備一個重型坦克團。大規模的不行,但少量的還是要意思一下,還是給要塞弄了個24輛KV-1編制的坦克營,配合要塞側翼防御——施展不開怎么辦?老子當移動炮臺用!有步兵做配合,要啃下這塊硬骨頭不是容易的事!
在要塞重修時,大部分重裝備配屬部隊將在附近駐扎訓練,按照重修的進度可以逐步進駐要塞。要塞原本的規模就是按照可以儲存一萬兩千人守備部隊必要的糧食和彈藥物資建設,這次擴建林俊是要把要塞擴建成一個能駐守一個守備步兵師加上配合部隊的龐大堡壘體系,中大口徑火炮將配屬200門以上,還有大量的機關炮和高射機槍,這里面還不算兩個要塞高炮營的家伙。
要塞的特殊地形能夠讓守衛部隊居高臨下給于進攻者重大殺傷而不懼對方一般武器的為威脅,德軍的小口徑反坦克炮和機槍對厚達2米的要塞磚墻基本不構成威脅,大口徑火炮要抵近了要塞防御圈才能發揮作用。
不說要塞的大炮不是吃干飯的,一旦有敵軍大炮推到近距離位置,它們將面對的是來自要塞堡壘和防御墻上掩體里射出的鋪天蓋地的防御火力打擊——林俊在烏拉爾“訂購”了數量驚人的雙聯裝14.5毫米高射機槍、23毫米機關炮和37毫米高射炮。將來這些密布要塞防御圈工事墻上掩體內的高射火力平時可以拉到防御墻上對付空中的目標,必要時平射對付德國人的地面進攻。
最頑強的部隊能夠抵擋住輕重機槍的直射,但一旦遭到的是狂風暴雨般的大口徑聯裝機槍和高射炮直射,能擋得住就有鬼了!歷史上的戰爭已經多次說明了這點,就是對于林俊非常敬佩的志愿軍而言,當年美國人的四聯裝12.7毫米高射機槍都是無比頭疼的麻煩。
12.7毫米小意思,林俊給德國人準備的是口徑更大、火力更猛、還有堅固工事做依托的玩樣,在設計圖里那些頂置速射火力點不僅有磚頭和鋼筋混凝土結構做防御,還清一色加了層20毫米厚的鋼板,反正防御墻具有足夠的承重能力,林俊可以盡情的在堡壘里添磚加瓦。除非是德軍75毫米以上口徑的大炮直接命中,它們將是堅不可摧的。
對于那些大口徑的重炮,林俊讓設計師們臨時設計了軌道移動系統,可以在各堡壘之間快速移動,萬一主要陣地被德軍發現或摧毀,可以做快速轉移。
不得不感謝沙皇們的要塞設計工程師,他們給林俊的龐大改建計劃提供了個很好的基礎,改建需要的人員和物資也還在一個能夠接受的范圍內。等到它完工,15000人以上的防守兵力、強大而合理的火力配備、卓越而可靠的指揮體系、自給自足的的后勤供給,如果先進攻的是德軍一方,如果他們只是用歷史上的那些兵力和裝備,三個月內別想占領不列斯特要塞,要塞就是堅守半年也不是妄想說大話。
能夠堅持3個月,對付蘇維埃和林俊來說就足夠了。(未完待續。)
(https://www.dzxsw.cc/book/50169/2639837.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