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禍水東引
1938年8月5日,林俊在克里姆林宮大禮堂晉升軍銜,成為軍級指揮員,并被任命為蘇維埃歷史上最年輕的副國防人民委員(除一名國防人民委員外,還有多名副職,相當于一般國家的國防部副部長。)
對于這次晉升,林俊本人和蘇聯高層都未感覺太大的意外,如果不是林俊個人推卻,他早就該是現在的地位(當對于亞歷山大的中央******委員、內務人民委員的地位,斯大林已經讓自己的愛將十分低調。)。
但就是再如何低調,25周歲的年級就達到現在的位置可是說是史無前例的,全世界都關注到蘇維埃的一刻新星正在冉冉升起。
頭銜又加了幾個,為的是能更好的參與紅軍的轉型事務,不然只掛著裝備部的名頭有些名不副實的味道,但林俊的主要工作還是管理新式裝備的研制和生產,副國防人民委員的身份又讓他能名正言順的介入軍隊的核心事務。
今年夏天已經過了大半,他一直在關注遠東的局勢:去年把小日本打得鬼哭狼嚎,提防著今年它們會報復。但到目前為止從布柳赫爾處得到的消息都是些小打小鬧的邊境小沖突,而遠東大部的天氣已進入雨季,到現在日軍還沒有大的動作,估計今年是不會有什么大文章可作。
就在晉升軍銜后的第三天,林俊見到了即將前往列寧格勒擔任第八集團軍司令員、來莫斯科述職的老朋友格里戈里-米哈伊洛維奇-施特恩。
現在遠東紅旗特別集團軍已改名為紅旗遠東方面軍,讓原方面軍的參謀長擔任新組建集團軍的司令,斯大林是下了本錢的,而施特恩的人生也和林俊所熟知的那部分有了稍微的轉變——由于集團軍組建的時間提前,參謀長同志“失去”了擔任紅旗獨立第一集團軍司令員的機會,而且遠東方面有布柳赫爾坐鎮,這遠東方面軍司令的職務更是與之無緣。
林俊知道施特恩是“委屈”的,但未必不是好事,就像他已經不用在為能不能過得了41年10月的那道坎而擔心(施特恩自己當然沒這個認識。),貝利亞已經按照林俊的意思被亞歷山大扔到西伯利亞負責林業生產(林俊的老朋友、老戰友雅科夫和施特恩都是按照貝利亞的命令在月28日被槍決。),“肅反”的大旗已被林俊牢牢的控制在手中,而且這“肅反”的名詞也快成為歷史:斯大林的注意力已經放到軍隊建設上,西邊的動靜給他的壓力也日漸明顯。
老朋友相見當然都很多話要說,只不過施特恩帶來的是元帥同志的問候,而林俊說的基本都是關于集團軍建設的問題。
第八集團軍也是為即將到來的對芬蘭的軍事行動而準備的,把告訴德邊科的那些東西也搬給施特恩。對于自己的職務變動,施特恩倒是很高興:雖然表面看上去降了半級,但新組建的集團軍可是紅軍中的核心,能成為這樣一支部隊的主官也不虧,更不用說莫斯科和列寧格勒才是蘇維埃的核心——能到列寧格勒工作總是令人高新的。
八月十五日,林俊與身在莫斯科的一群軍事大佬一同前往莫斯科衛戍區的靶場:兵工廠已經按照林俊的設計試制成功RPG火箭推進式榴彈.,今天要做性能展示。
火箭彈在上個月月底就已經研制成功,這段時間一直在做實驗,而這次就是做定型前的表演。林俊前段時間已經去軍工廠看過演示,所以心中有底。
“安德烈,這可比你上次說的要長一些。”布瓊尼手里拿著發射筒說。
“上次是預計,元帥同志。這零點九一米的攜行長度應該還是符合要求的吧?”
“呵呵,一樣一樣。”
這批毫米,發射筒質量5.6公斤發射筒長910毫米,超口徑火箭彈彈徑85毫米,彈重2.2公斤,對于均質鋼裝甲的垂直破甲威力達到了驚人的380毫米,就是65度角命中也能擊穿100毫米以上的鋼板!
而其它性能也比林俊當初預計的好,測試成績(固定于特質的發射座上射擊)對于300米立靶密的射擊集度達到了0.45×0.45米絕佳成績,也就是說它的有效直射距離達到了驚人的300米。實際使用中雖然達不到這個精度,但經過嚴格訓練的射手對300米距離上的固定坦克靶的命中率還是相當高的。
兵工廠的設計師們不僅為它設計了破甲彈,還搞了個破甲殺傷彈,可謂舉一反三,對于一般的土木工事破甲殺傷彈的效果更好。要不是林俊有明確指示貴在精不在多,估計設計師們還會給他弄更多的彈藥品種。
如果是大角度曲射,那他的有效射程能達到一點五公里,只不過精度還不如迫擊炮,一般不提倡這么做,直射才是它的最重要用途。
林俊詢問過設計師們到底試制了多少次才成功,同志們說是第七支樣品才算基本滿足要求。由于有基本詳細的圖紙做參考,設計師不需要盲人瞎馬那樣去研究,只需要在找到和設計一些適合圖紙的零部件就算完工,才會試驗幾支樣品就基本成功。
第七種設計叫RPG-7(歷史),那第七支樣品也干脆稱為RPG-7——將來也許會揚名世界的RPG-7就這樣被林俊命名了。
展示是成功的,當有三塊合并到一起的100毫米厚的裝甲板被火箭彈輕松擊穿,后面擺放的假人和安置的山羊被高溫金屬流擊成千瘡百孔時,現場的指揮員們莫不被新式武器的強大威力所震驚。而800毫米厚的鋼筋混泥土的工事竟然也完全被擊穿,那些作為靶標的土木工事更是不堪一擊。
拿來做為試驗目標的T-28坦克在30公里的時速(專門用來作為實驗的改裝T28,不是無線電遙控,而是掛上檔后駕駛員閃人,而路線末端是大傾角土坡。)也在200米左右距離被準確命中,一發就被打得冒煙起火。
由于“無人駕駛”,坦克還在頑固的前進,最后被土坡擋下后經過檢查,發現艙室內部里面已經是慘不忍睹,要是有成員那不死也重傷。
斯大林很滿意今天的展示效果,當時就下令批量生產,但也有一個問題放在面前——到底先裝備那些部隊,如何做到保密!
7面前也不是安全的,絕不能讓別的國家過早的得知它的存在在,不然這比坦克性能的泄密更具災難性。這樣邊防部隊就失去了短時間內列裝RPG-7的機會,而它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受到限制,至少在真正的大戰爆發前都是這樣。
林俊有些無奈但也沒轍,就像明年可能爆發的北方戰爭,在森林地帶作戰的部隊就絕不允許將RPG-7帶到戰場,因為復雜的環境容易導致新式武器落入敵手,再說芬軍的裝甲力量也少得可憐,炮兵就能基本解決問題,再不行就用“安德烈雞尾酒”;在卡累利阿地區倒是可以作為用于步兵摧毀“曼納林防線”堅固碉堡的后備手段——炮兵不可能解決所有的工事,而且像這樣的攻堅作戰己方的裝備也不宜落入對手手中。
當天返回市區的林俊接到亞歷山大的電話,亞歷山大告訴他那有份林俊可能有興趣的情報。
碰頭后林俊才得知情報是從倫敦送來的,而獲得這封情報的是亞歷山大的得意門生、蘇聯駐英國使館武官基爾洛夫。
“張伯倫要把捷克斯洛伐克給賣了。”
看完手中的文件,林俊輕描淡寫的說了一句:基爾洛夫得知英國首相張伯倫即將前往德國訪問,而此次訪問的主要內容就是出賣捷克斯洛伐克,“禍水東引”。
在英法看來,讓德國進捷克斯洛伐克,就為德國打開了東進的大門,把禍水潑向蘇聯的勾當告成了。強權和愚蠢相交織的鬧劇——這樣一來東進的大門是為希特勒打開了,但希特勒會乖乖的聽從英法的安排嗎?
結論當然是否定的,希特勒明確的知道德國與英法的矛盾,較之他與蘇聯的矛盾更為直接和更加現實:一戰后迫使德國長期處于屈辱地位的,不是蘇聯而是英法;在歐洲和世界稱霸的也是英法而不是蘇聯,更不用說現在蘇聯日漸強大,希特勒絕不想在自己實力不足前貿然進攻蘇聯。
“英國是我們主要的敵人,同英國的斗陣是生死斗爭。”、“必須下定決心,從一開始就同西方國家作戰。”——這是希特勒目前的戰略方針,林俊很清楚。
但問題是:斯大林和蘇維埃的領導人們不知道不清楚。一旦捷克斯洛伐克賣給了德國,西邊的威脅是顯而易見的,又一輪的資本主義國家“圍攻”蘇維埃的高潮就在眼前。(未完待續。)
(https://www.dzxsw.cc/book/50169/2639790.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