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超級木頭飛機
布瓊尼的馬籠頭套發動機理論引來的只有哄堂大笑,就不知道林俊操做戰斗機操縱桿的手拉馬韁繩的效果如何?不過現在他暫時不用為這個擔心——同超過三分之一的高級軍官一樣,宴會后是被自己的隨員架著塞進車廂的。
上午九點過才起床,武金斯卡婭告訴他安德盧普夫剛剛來過電話,問他什么時候出發。
“喂,是安德盧普夫嗎?”
“還沒醒?快起來,什么時候去301廠?”
“半小時后出發,對了,勞駕把我的飛行服一起拿過來。”
“阿爾希波夫早把你的飛行服準備好了。”
“那好,過會見。”
掛下電話,“看來這家伙也想試試新式戰斗機。”林俊想。
雖說半小時,但10分鐘后安德盧普夫就到了。現在他這個副司令員也已是身份不同,不用再自己開車,上頭給他配了司機,是個叫馬佳廖夫的30歲軍士。
“你去看過301廠的新飛機了嗎?”車上林俊問。
“哪有時間,現在我自己的那一畝三分地都還沒熟悉,不過聽說了些新飛機的情況。在設計出最初的樣機后,空軍部給301廠下達過一次新的技術要求,還讓設計師同志們雞飛狗跳了一陣。”
“哦,伏羅希諾夫沒和我提過這件事。”
“他又不懂航空,應該都是阿爾克斯尼斯在忙乎這事。”
林俊現在坐的是安德盧普夫的車,聽到他的話,手一指開車的馬佳廖夫軍士。
“沒事,馬佳廖夫是阿爾希波夫安排的,靠得住。”安德盧普夫知道林俊的意思,現在兩人談話的語調對自己的頂頭上司們可不怎么尊重。
其實林俊也是多此一舉,安德盧普夫可不會讓個不放心的人來當自己的駕駛員。而這時的軍士同志根本沒有其它反應,照常開自己的車。
駕駛員就要有駕駛員的意識,知道什么要注意,什么要沒聽見。
、、、、、、、
301廠已經不是去年自己來時的樣子,進行過大規模的擴建,除了原來家具廠的廠房,還新造了一批現代化廠房,而邊上的一大片空地也已平整建為一個戰斗機機場。
拉沃契金知道軍事委員會委員安德烈同志與莫斯科特別軍區副司令員要來工廠視察的事,帶著幾名設計師就等在工廠里。
例行的客套過后,林俊直奔主題:“我們今天是來測試新式戰斗機的,你們的申請報告就在我手里。”
這次林俊可是手握“重權”,難得囂張一把,當然這語氣是誰都聽得出來是在開玩笑。
“軍事委員同志,我們已做好接受驗收的準備,請跟我來。”
三架嶄新的戰斗機就停在機庫里,邊上有多名身穿工作服的人員在。安德盧普夫是在一進機庫時就被這種新式戰斗機吸引住了。
“同志們,這就是最新的拉格—3型戰斗機。”拉沃契金自豪的說。
安德盧普夫急不可待的上前查看飛機,林俊倒還沒這么急:“拉格—3?你們的拉格—1呢?”
要知道他的檢測報告里的型號寫著的是拉格—1型,怎么一下子就是拉格—3了?
“安德烈同志,拉格—1型在隔壁機庫,這是按照空軍部新的設計要求改進后的型號,相比原有機型新能有了很大提高,所以先帶您和安德盧普夫同志來這里參觀。”
拉沃契金是有點自作主張,但林俊喜歡,因為他知道拉格3才是天空的主宰。
“沒事,你先說說新設計指標的事,我還不怎么清楚。”
“在三個月前空軍部要求我們將新式戰斗機的航程從800公里至少提高至1000公里,為此我們不得不修改了原先的設計,改進后的原型機就是這三架現在拉格-3。”
“兩個月?你們的速度都可以創造世界紀律了!”
林俊不得不感嘆設計師和工程技術人員的工作效率,這簡直就是奇跡!
“這要歸功于戈爾布諾夫(也有譯為”高爾布諾夫“的,同拉沃契金、古德柯夫同為拉沃契金設計局鐵三角。)同志,他在一開始就搞了個輔助機體設計,為的就是防備出現現在的情況。去年您和我們談起過戰斗機航程的問題,這讓我們注意到作戰半徑的重要性,所以在內部的備用設計要求不使用副油箱的前提下,作戰半徑就必須超過400公里。”
“能有這個意識很好,但會不會對戰斗機性能造成影響?”
“一開始麻煩很大,我們沒有合適的發動機。原來配給拉格1的M-105發動機裝在新的機身上后,出現了飛機動力不足的問題,而我們又沒有功率更大的液冷發動機,不得不試圖減輕飛機的重量來改善性能,甚至想到減少飛機上的武裝來減輕重量。”
林俊聽到這就皺起眉頭,要知道這樣的逆向被動改進可不是什么好事。
大概看到了林俊的表情,拉沃契金連忙說:“還好克里莫夫同志在一個月前給我們提供里最新的M-10**F型發動機,動力比原有型號增加了差不多200馬力,一下子就解決了所有問題。”
伏拉基米爾-雅克福列維奇-克里莫夫——林俊知道他,蘇聯著名的航空發動機設計師,拉格戰斗機前期型號與雅克戰斗機都用的是他設計的產品。就是沒想到速度這么快,在自己的提議下整整將新式發動機研制的速度提前了一年半多。
“新式發動機的性能優于原有型號,但克里莫夫同志把它提供給我們也冒了一定的風險,因為M-10**F還在測試階段。”
“有時候風險也需要嘗試,再給你們三個月時間,能保證發動機和飛機總體性能的穩定嗎?”
“當然可以,我們現在擔心的就是時間不夠。”
“就三個月,我們要的是性能穩定的戰斗機,將所有的危險因素都排除,最晚到今年五月份就要具備量產的條件。”
林俊想新式戰斗機快想瘋了,但性能還不穩定的東西他可不敢接收。
“拉格1就撂下,專攻拉格3,腿短的家伙飛行員不喜歡。”
走到最前面的拉格3邊上,安德盧普夫正在機身上敲敲打打。
“拉沃契金同志,你這飛機用的全是木頭?”
“是的,副司令員同志。機身蒙皮是西伯利亞樺木膠合板,機翼是木質兩段式結構。所有活動翼面都是金屬構架覆蓋布質蒙皮。但您不用為機身的強度擔心,我們使用的膠壓層板材料非常好,而且油箱都是充惰性氣體的自封油箱。前線航空兵機場直接可以往油箱里充二氧化碳,如果沒有也問題不大。”
這二氧化碳雖然不屬于真正的惰性氣體,但前線機場上上哪去找氬氣?用二氧化碳就不錯了。
一看安德盧普夫還有點不放心,“過會還要帶大家參觀我們的機身制造車間,這膠壓層板就是用烤槍燒也點不著,我們對木材都進行了阻燃處理,而膠水用的也是阻燃的產品。”
林俊倒沒兄弟那么擔心,他知道這“木頭”飛機就是被小口徑的穿甲燃燒彈擊中也很難點著,唯一要擔心的是這木板在被擊中后會不會碎裂。
“我們沒有足夠適用的硬質輕合金,看來要催催烏拉爾的同志們。”林俊想,“幾種新式戰斗機全是木頭飛機,陸地上還好說,難道要紅海軍的艦載機也用木頭的?”
“烏拉爾還不能提供航空用鋁合金?”問到這林俊心里有些火大,上次去烏拉爾時已經和當地部門說過這個問題,蘇聯的工業工程師全世界出名,難道就會解決不了這個鋁合金的問題?!
“不是不能提供,而是產量不足,其它部門的鋁合金需求量也非常大,分給我們的就不多了。”
沒辦法,工業生產能力就放在那,急也沒用。
“火力配備怎么樣?”
“由于解決了發動機問題,我們采取的是重火力配備:一門20毫米ШВКА機炮,備彈200發,兩挺第16特種設計局提供的最新式12.7毫米УБ航空機槍,各備彈400發。機槍和機炮的彈道基本吻合。”
“還是ШВКА機炮?上次你說準備安裝23毫米機炮,第16特種設計局沒有合適的產品嗎?”
第16特種設計局是蘇聯設計航炮的權威機構,而且在去年就已經接到設計23毫米機炮的命令,所以林俊有這么一問。
“他們給我們提供了幾門試驗階段的МП-6型23毫米航炮,炮彈威力倒是20毫米炮彈的兩倍,但它的彈匣供彈系統不怎么可靠,為了保險期間我們選用了成熟產品。但在設計上還是留有改進余地的。”
“看來要去提醒一下塔烏比納,要是再這么下去可不妙。”
塔烏比納是第16特種設計局的主要設計師之一,歷史上就是因為МП-6航炮的不成功設計而進了監獄。
(未完待續。)
(https://www.dzxsw.cc/book/50169/2639755.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