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第 115 章
對于您進入防盜的世界,我深表遺憾。您可以選擇
→關閉本頁,待1月7日(星期六)晚上八點(有延遲)替換完畢后再來觀看
→反正閑得沒事隨便看看……
再次提示:這只是一個防盜,=
*
與湄公河不一樣的緝毒故事
海關發布
2001-1-5
閱讀124萬
關注
其實毒品離你很近,緝毒的故事也離你很近。
大家好!我是來自廣州海關的一名緝私警察。
去年,《湄公河行動》電影大熱,公眾輿論對中國緝毒警察一片贊譽。我曾長期打拼在緝毒一線,對此有著更深的體會。今天就是想跟大家分享一些發生在身邊的、與“湄公河行動”不一樣的緝毒故事。我想用4個關鍵詞來指引我的分享。
關鍵詞一:海關緝私警察
很多人不了解這個行當,因為它很年輕,是共和國最年輕的一個專業警種。1998年底,為了應對當時嚴峻的走私態勢,中央決定在海關成立一支緝私警察隊伍,專司打擊涉稅商品、毒品、槍支等各類走私犯罪活動。
就在這支隊伍組建1年后,我從中國刑警學院畢業,懷揣著對警察、對海關的美好夢想,進入了廣州海關緝私局。那年我只有21歲,今年已經37歲了。這是我入警時的照片:
入警后不久,我就被分配到了緝毒崗位,開始了長達十幾年的緝毒生涯,所有的青春和夢想都融化在里面了。
那時剛剛入警,沒有很明確的志向,就是滿腔熱情,什么都想學、什么都想做,每年都會參與偵辦幾宗走私毒品大要案。比如:2002年,偵破當時全國最大宗的走私158公斤可/卡/因案;2003年,偵破走私426噸安/眠/酮案;2004年,偵破走私196萬粒搖/頭/丸毒品案。
通過偵辦這些大要案,不斷地歷練提升辦案能力,幾年下來我就成長為緝毒骨干。2006年,組織將我提任為緝毒科副科長。
大家別以為這是好事!因為就在那一年,毒情變得日趨嚴峻,人體藏毒走私案件大幅增長。我剛提任一個月,就趕上了這股毒潮——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
關鍵詞二:“獵鷹”行動
2006年9月4日,廣州海關在白云機場旅檢渠道查獲第一宗利用人體藏毒走私入境案。隨后形勢日益嚴峻,經常發案,多的時候一天連發5、6起。這是一種新型的走私毒品方式,國際販毒集團在境外雇傭人員,將包裝好的大量毒丸吞到肚子里,乘坐國際航班從白云機場入境,再將毒丸排出交給下家。這些人被稱為“騾子”,帶毒進境一次就有3000-5000美金的報酬(工資還是比較高的)。這就是他們吞下的毒丸:
針對這樣的新情況,廣州海關決定開展一場緝毒專項行動,準備全力將這股走私毒潮打下去。行動代號為“獵鷹”,意喻“盤旋在國門上空的緝毒雄鷹”。那時候科里只有10名警員,人手非常緊張。國際航班大都是晚上或凌晨到達,越是周末和節假日風險就越高,我帶著兄弟們不分晝夜地干活,一門心思地想把這些案子應付下來,把新遇到的難題想辦法解決掉。
至今還很清楚地記得辦理第一宗人體藏毒案的情形。兩名外籍犯罪嫌疑人矢口否認體內藏有毒品,怎樣去證實毒品在他們肚子里?這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沒有先例可循。當時想到借助醫院的專業資源,通過x光、ct的反復比較,發現嫌疑人胃腸部分充滿了橢圓形規則邊緣的陰影:
基本確定有料了,那怎么辦?只好監護他排毒。我們反復勸說,苦苦等待,煎熬到了第二天凌晨,才看著他將一個個橢圓形的毒丸排出。
接下來,就是沒日沒夜地嚴密監護。勸他吃喝,監視活動,以促進他排毒。每一次我們都得全程跟拍,將一粒一粒毒丸沖洗干凈,稱重、檢驗,固定罪證。本身醫院病區的環境就比較惡劣,再加上各種難聞的氣味,真是讓人胃里翻江倒海。
原本以為“獵鷹”行動只是一個階段性行動,可誰也沒有想到,人體藏毒走私連綿不絕,我們一干就是10年,參與監護排毒的警員每天24小時待命,一年365天備勤,從來沒有中斷過。
我這里有一組數據:
販毒團伙還利用老年人、殘疾人、孕婦、幼童等各類特殊人群來帶毒或掩護走私,還有不少艾滋病、肺結核、淋病、梅毒等高危傳染病患者,值班警員經常要與他們共處一室、近距離接觸。
緝毒是一個正義與邪惡相互較量的過程。國際販毒集團不斷變化走私毒品的渠道和方式,除了人體藏毒之外,后來還利用郵包、快遞、旅客行李、進出境貨物夾藏走私,藏毒工具千奇百怪,我們形容就是“多渠道加劇滲透”。
針對新情況,海關又先后開展了霹靂、布網等一系列打擊行動。不同于“湄公河行動”的轟轟烈烈,海關的緝毒行動就是這樣一場立足于國門口岸的緝毒持久戰。如今,緝毒雄鷹依然每天在國門上空盤旋著、警惕著、行動著!緝毒工作永遠都是世界上最危險、最艱苦的工作之一,要想取得更大戰果,就必須抓毒梟,打團伙,摧網絡。也正因為它危險,才需要有人勇于擔當,一種出自于警察職業精神的擔當、一種出自于正義精神和人性光輝的擔當。
關鍵詞三:擔當
我們在抓捕中,遇到最多的就是來自非洲一些國家的販毒走私分子,他們人高馬大,奔跑迅速,抓捕難度非常大。我講幾個事例:
有一次在廣州流花車站路段執行抓捕任務。我和幾位同事喬裝在人群中,悄悄接近正等待接貨的一個非洲籍毒販。他身高近2米但很機靈,發現不對后,拔腿往馬路中間逃跑。我們想都沒想,跟著他就追過去了,當時馬路上車流很大車速很快,身邊頓時一片緊急剎車聲。跑到馬路中間的護欄,他就要攀越過去,我當時拿著一個“網槍”,一槍打了過去。可是由于跟得距離太近,網沒張開,只罩住了他的頭,被他掙脫了,他爬過護欄跑到了馬路對面。我們也連爬帶翻,緊跟不舍,終于在馬路對面把毒販摁倒在地。隨后,當我們想再走回馬路去撿掉落的東西時,卻發現馬路中間那個護欄足有一人多高,費了很大力氣都沒能再翻越回去,就感嘆剛才是怎么翻過來的。
第二個故事也是一直讓我耿耿于懷的一件事。有一次,我們到東莞一家工廠執行抓捕任務。抓捕對象是工廠的老板,他是個身高1米8幾、體重將近200斤的壯漢,而且拒不配合。我們只能強行將他抓捕,一步一步抬出工廠。沿路,他聲嘶力竭唆使幾百名工人對我們進行圍攻,有人順手操起棍棒。當時情況非常危急,我心里有點慌,但人是一定要帶走的。我們一面喊話警告,一面一步步往前挪,非常艱難地將他抬離現場。僅僅走了50米,就像走完了一個世紀。上車后,我們總算松了一口氣,突然,一起執行抓捕的老孟覺得右手不對勁,大家一看,他的右手食指已經整個180度向后彎曲、不知道什么時候折斷了。老孟當時都50多歲了。直到現在,老孟也沒有完全康復,連最簡單的寫字、吃飯、射擊都很難完成,他曾說過一句話:“最遺憾的,就是我這個當警察的,連槍都扣不響了……”這句話讓我印象深刻,也感到很難過。這些老同志都一把年紀了,有行動還是會沖上去,不顧個人的安危。這真的是一種奮不顧身的擔當。
緝毒執法是一個“雙面鏡”,一面是追逃抓捕中的奮不顧身,一面是對生命的溫情關照。
比如,我曾遇到過一次非常緊急的情況。當時抓獲了一名非洲某國人體藏毒帶毒嫌疑人,在監護排毒期間,他肚子里的毒丸發生破裂。那可是高純度的海/洛/因,如果由消化道進入血液,極少量就能致人斃命。我們緊急照會該國駐華大使館,安排了一次特殊的手術。當時由我手持攝影機,隨著醫生進去手術室取證,開膛破肚切腸取毒的場景我至今記憶猶新。醫生把殘留在腹中的毒丸順著腸道一粒粒取出,其中3粒包裝松散,1粒已經開始破裂。雖然他是走私毒犯,但我們還是出于對生命的尊重,把他從鬼門關拉了回來,又出于對法律的尊重,必須將他交給司法審判。
還有去年11月,我們查獲一對外籍“夫婦”利用一名四歲的男童掩護人體藏毒走私。經過dna親子檢測,男童確實是女嫌疑人的親生兒子。這些毒販不惜拿自己的親生兒子作掩護來走私毒品,讓人很氣憤。關鍵問題是,母親被抓了,一個4歲的小孩在異國他鄉怎么辦?我們先是極力安撫驚魂不安的孩子,帶他進行身體檢查,并連夜送到廣州一家福利機構,讓他得到悉心的照料,后來還幾次帶上禮品去看望他。為盡快解決小男孩的歸國事宜,我們積極協調外事部門和該國駐華大使館,成功促使對方大使接收了小男孩,并護送他回國交給其家人。
(https://www.dzxsw.cc/book/50109/2625169.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